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中醫的精髓在懂得「陰平陽秘」 虞和芳 1.7.2020發佈

中醫的精髓在懂得「陰平陽秘」                虞和芳                 1.7.2020發佈

《黃帝內經》中說:「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正因為陰陽是事物對立雙方的概括,所以它既可代表事物所固有的兩種相互對立屬性的統一體,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因此,任何事物不但具有陰陽對立的兩方,而且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具有其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

中醫的生理,診斷,治療各方面都離不開陰陽兩字。陰陽是一體的兩面。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皆應順應自然的陰陽規律,達到人與自我與自然的和諧。「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能把握事物的陰陽變化就把握了生機。
「陰平陽秘」,是開啟中醫之門。要有中醫思維,格局
不能單純的用線性邏輯來看待問題,辯證要把握陰陽關係,施治要剛柔並濟。
凡事遵守陰陽之道,互根互用,對立統一,陰中求陽,陽中求陰,弄通陰陽的思想才能掌握中醫養生。

疾病和健康是相對而言的。人體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正常,氣血陰陽協調身體就健康,這就是中醫經常談到的「陰平陽秘」。
《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神乃絕。」
「陰平陽密」正是中醫相對論。陰與陽的辨證統一是陰陽學說,也是闡述陰陽的哲學思想。
陰陽指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和運動規律的兩個方面。它們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長、相互轉化、相互乎衡。這是陰陽學說的五項基本內容。
要想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要從我們身體內的陰陽說起,身體有形的物質為陰,如身體中的津液、血等;無形的具有能量的物質為陽,如循行一身之氣等。身體中的陰陽氣血平衡,則身體安康。陰陽是否平衡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判斷,即生命活力強;心理承受力強;沒有臟腑疾患,身體強壯。
但身體不會絕對的保持陰陽平衡,陰陽失調之說,首見於《內經》。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的「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和《素問·調經論》說的「陽虛則外實、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等。身體也會出現陰陽失調的狀況,由於某些因素的作用而遭到破壞,導致陰陽之間出現陰陽偏勝、陰陽偏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和陰陽亡失等情況,是對機體各種病理狀態的概括。例如陽偏盛,患者會出現發熱、口渴、煩躁不安等症狀。陰偏盛,患者會出現惡寒、口不渴、精神疲倦等症狀。
下面可從陰陽相互間的五種關係來說明。

  1. 陰陽的相互對立:
    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現象,無不包含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天與地,動與靜,日與月,上與下,左與右。人作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同樣也包含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人體的上部屬陽,下部屬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背為陽,腹為陰;腑為陽,臟為陰。
  2. 陰陽的相互依存:
    陰和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單獨存在。陰和陽任何一方都以另一方為存在為條件。例如機體在病理上表現為「孤陰」、「獨陽」時,生命就會失去生存的活力。這就是陰陽離決,精神乃絕。「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成」之說。陰陽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亦稱「互根」。
  3. 陰陽的相互消長:
    陰陽之間除卻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相對靜止狀態而外,又處於相互消長、相互轉化等相對運動狀態。相互消長是說明相對運動中的量變,相互轉化是說明相對運動中的質變。陰陽的相互消長主要表現為兩種運動形式:陰消陽長;陽消陰長。如體內各種機能活動()的產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營養物質(),這個生理過程就是「陰消陽長」;而各種營養物質()的產生,又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這個生理過程就是「陽消陰長」。在正常情況下,這種「陰陽消長」是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如果相互消長的關係超出一定限度,機體就不能保持相對平衡,使會出現陰陽某一方的偏盛或偏衰,身體就會發生病理狀態。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性則寒。」
  4. 陰陽的相互轉化:
    說明質變的相對運動過程。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或一定階段中,陰陽才能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轉化,即陰轉化為陽,陽轉化為陰。如一年四季溫熱寒涼的轉化:溫熱的春、夏季到了秋、冬季才能涼寒;涼寒的秋、冬季到了春、夏季才能溫熱。在人體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陰陽的相互轉化,亦可見到,如「重陽必陰,童陰必陽」,「熱極生寒,寒極生熱。這我小時候得瘧疾,發高燒後,全身冷戰。冷的可以聽到自己牙齒的打戰聲音,這是熱極生寒的轉向。
  5. 陰陽的相互平衡: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之一。陰陽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長、相互轉化,又始終處於相互鬥爭、相互制約之中,以維持相對的相互平衡。例如,人的機體處在相對的動態平衡之中,如果失去這種平衡,就會影響正常生理功能,乃至發生種種病變,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人體的生命活動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陰氣平和 ,陽氣固秘不外泄,陰陽在相互制約與消長中,取得了動態平衡,相互協調,人體就處於健康狀態。否則陰陽離決,精神乃絕。如果陰陽失衡,身體就會虛弱,精神狀態也會因此而不佳,嚴重者還會患病,早衰等從而導致生命終結。可見陰陽平衡才是身心安康的根本。

根據陰陽失衡的輕重程度,疾病可分為未病和已病。中醫裡面所講的「未病」並不是沒有病,而是機體已受邪,但尚處於無症狀態或症狀較少、較輕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如果不及時治療,使得陰陽失衡,任由其發展下去,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身體不適,即我們經常說的疾病,也就是中醫裡面說的「已病」。可見,「未病」是疾病的最初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 採取適當的防治手段阻斷其發展,則身體容易康復。這是上工治未病,這也是現代西醫發展出的預防醫學。
它是研究預防和消滅病害,講究衛生, 增強體質,改善和創造有利於健康的生產環境和生活條件的科學。
這是中醫所說的培養元氣,就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在這次Covid-19疫病中,在預防針,特效藥物還未發展出來時,唯一能夠戰勝疾病的就是本身的免疫系統。30.6.20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回敬余老 虞和芳 17.1.25.發佈

余虞對話 17.1.25. 謝余老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余老詩詞感人深 情文並茂傳心神 行雲流水智慧具 引經據典學問深 經驗豐富內容透 小虞對話不嫌陋 每日分享詩三首 抒情揚智時代聲 獲益匪淺繞樑升 四年收集上千首 編輯成冊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