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醫學知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醫學知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Aphasia失語症 虞和芳 20.11.23.記載 21.11.23.發佈

Aphasia失語症 虞和芳 20.11.23.記載 21.11.23.發佈 Aphasia失語症(古希臘語ἀφασία失語症「失語症」)是一種後天性語言障礙,是由於對語言控制至關重要的某些大腦區域受損(病變)所致。 大腦的這些「語言中心」是不對稱設計的(「偏側化」),大多數人位於左大腦半球,這一點由法國外科醫生Paul Broca於 1861 年首次證明。 失語症可能是由於各種疾病和這些大腦區域受損而引起的,例如:中風、腦外傷、靜脈血栓形成後的腦出血、動脈瘤、腫瘤、發炎性疾病和中毒。 失語症會導致語言產生、理解、寫作和閱讀以及非語言大腦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損。 語言和非語言症狀具有特徵性的結合,這就是為什麼失語症或失語症也稱為多模態障礙。 腦損傷後的言語障礙在古代就已有描述,但直到 19 世紀才對其中的關聯進行系統性研究。 1864 年,Armand Trousseau 將失語症一詞引入醫學。 最初,失語症是指語言完全喪失,而較輕微的障礙則稱為失語症。 由於實際的界定問題,失語症的意思擴大到包括所有後天語言障礙的病例。 與失語症作為語言障礙不同的是構音障礙等言語障礙,儘管言語和語言障礙也可以同時發生。 必須區分語言計劃障礙,例如言語失用症。 失語症也與語言發展障礙不同。 失語症是語言習得完成後所發生的疾病。 定義 失語症是指喪失產生或理解單字的能力。歐洲語音治療師聯盟(UEP) 根據Oskar Schindler 的概念將失語症定義為「由於負責編碼的大腦結構損傷而導致一種或多種語言或非語言預先發展的交流技能部分或全部喪失」。和/或在每個通訊管道上解碼任何難度級別的訊息,無論是富有表現力的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種類 不同作者(團體)對失語症進行不同的分類。 在德國,以Walter Huber和Klaus Poeck為中心的 Aachener Aphasie-Tests (AAT), 亞琛學派的更面向臨床的分類是最常用的,尤其是因為它是標準化診斷程序亞琛失語症測試(AAT)的結果。 有四種主要類型(“標準綜合症”)和幾種特殊形式: 這些複雜的綜合症由症狀結構組成; 它們是各種症狀同時出現的聚類分析的結果。 除了這四種主要類型的失語症之外,根據Ludwig Lichtheim的考慮和Carl Wernicke 的臨床病例,歷史上還區分以下特殊形式:經皮層失語症,其運動形式表現為受影響的人重複但不能自由說話,以及傳導性失語症,通常是由優勢半球弓狀束區域的病變引起的,其特點是儘管語言能力基本上完好無損,但重複言語的嚴重限制。 Anton Leischner 提出了另一個更精細的分類以及不同的診斷程序。 健忘症或失語症 主要症狀:找詞困難(難以命名物體、事物等,失憶)。 語言流暢,如果出現找詞問題,通常可以對目標術語進行釋義。 短期記憶受損(例如腦外傷)。 Broca-Aphasie失語症 大腦區域受到破壞會導致Broca-Aphasie 或Wernicke-Aphasie韋尼克失語症 Broca-Aphasie,以法國外科醫生(Paul Broca,1824-1880)的名字命名,以前也稱為“運動性失語症”,即自發性言語停頓、緊張,並伴隨嚴重的找詞困難。 現有的中度語言理解障礙有時會導致對話中的誤解,通常只能透過直接測試才能發現。 Wernicke-Aphasie失語症 Carl Wernicke 在 1874 年描述Wernicke-Aphasie失語症,以前也稱為「感覺性失語症」。 語言流利,有許多語意性失語 (詞語混淆)和音位性失語症(聲音扭曲)或新詞(新詞創造)。 大多數時候,受影響的人不會注意到這些錯誤。 部分言語過多(多語)。 語言理解能力嚴重受限。 Globale Aphasie全球失語症 全面性失語症是失語症中最嚴重的一種,患者幾乎無法進行口語表達,語言理解能力也嚴重受損。 病因是涉及優勢半球運動和感覺語言中樞的廣泛病變。 最常見的是大腦中動脈供應區的完全梗塞。 Aphasiologie失語症 跨學科失語症(源自古希臘語ἀφασία aphasía「失語症」和-logy)涉及失語症的診斷和治療。 涉及的醫學學科包括: 例如神經學、語音學,也例如 B. 語言學(特別是神經語言學和臨床語言學)、心理學、神經生物學、語言治療。 失語症治療 失語症治療包括在語言喪失後恢復語言和其他功能的不同選擇。 失語症通常會產生巨大的心理社會後果。 失語症言語治療的行為方法包括以模型或症狀為導向的不同技術。 由於各種疾病/損失,治療中需要採取多種紀律,包括: 語言治療、音樂治療、運動治療。[7] 治療形式 語言治療 門診失語症治療通常在語言治療實務中進行(例如語言治療師、臨床語言科學家等)。 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在門診治療中心或門診復健診所進行治療。 音樂治療 失語症的音樂治療可以著重於提高語言技能或次要後果(創傷處理、情緒問題、社交孤立等)。 在媒體的幫助下進行治療 電腦程式支援治療工作。 從視覺上看,它們取代了治療師展示圖片卡,從而必須分配圖片/術語。 音訊支援有助於隨意或按順序聽到和重複聲音、單字和句子。 影片幫助顯示口腔和舌頭運動的特寫鏡頭。 在住院期間可以特別頻繁地使用媒體。 遠距治療(強化) 治療監督 遠距治療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電腦輔助治療,用於住院康復後患者的高頻護理。[11] 遠端資訊處理允許治療師每天與患者保持聯繫——甚至是更遠的距離。 其目的是透過每日和多次每日治療課程,更快、更永續地使患者的功能表現達到更高水準。 練習(家庭作業)是按照規定並在治療師的監督(控制)下進行的。 治療練習透過無線電傳輸到治療站(患者 - 租賃設備),然後在單元完成後傳回治療師。 治療師評估結果並調整練習。 適應症:神經學、骨科、心臟科。 在德國,失語症患者的治療時間仍不足。 根據 Bhogal 及其同事 (2003) 的一項薈萃研究,必須以高強度進行針對疾病的治療。 只有每週提供超過 5-10 小時的治療時間,人們才有希望在語言表現上取得進步。 這種強化治療無法在私人環境中提供。 只有使用電腦輔助程序才能增加強度,從而實現薈萃研究的目標值。 事實上,遠距治療研究首次表明,透過監督遠距治療可以增加治療頻率,而不會降低質量,從而使患者明顯受益。[12] 自 2017 年起就提供遠距復健善後照護選項。 成功的機會 治療的成功取決於許多不同的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再生過程發生得更慢。 儘早開始治療總是可取的。 治療的頻率、技術輔助的可用性和媒體的使用也很重要。 充足的體力活動、大量的實用演講甚至唱歌都很重要。 耳鼻喉科 無論如何,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是醫生、語言治療師、運動治療師、家人和朋友之間的堅定合作。 自助團體 自助團體為支持受影響者及其親屬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聯邦失語症復健協會。 V. 是一個區域協會團體,與當地團體一起,以不同地區的方式提供「自助幫助」。 溝通輔助工具 視覺場景顯示(VSD) 視覺場景圖像由文字方塊和個人圖像組成。 它們用於進行個人對話,旨在讓相關人員更輕鬆地分享個人內容。 會說話的墊子 使用會說話的墊子,活動和物體的符號被放置在墊子上。 失語症患者對所謂的選項卡下的符號進行排序。 這些代表了問題的可能答案,例如是或否、好或壞。 這為受影響的人提供了溝通、思考自己的生活和規劃自己的未來的機會。 它可以由專家(例如職業治療或語言治療)或在私人環境中使用。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万一感染新冠病毒 虞和芳 5.1.2020發佈

万一感染新冠病毒 虞和芳 5.1.2020發佈 感謝慶平先生轉寄過來的一篇:万一感染新冠病毒,张文宏教你如何活下来。 此演講的重點: 得到新冠病毒病重的人,是10-15%,可是一般ICU加護病房不夠,就得要自己小心,在家保護自己。 這是一場自己的身體跟病毒的賽跑。熬過十天後,一般就度過難關。 讀了後,其中的重點是營養,營養,營養。若是出現呼吸不暢,就要立即進入ICU病房,接受氧氣的供應。 請點擊分享。 https://mp.weixin.qq.com/s/g8o7kYqku9jM7M-Xt37pcw 還有很重要的一項,心情放輕鬆,要多休息,多喝水。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虹膜識別Iris recognition technology 虞和芳 14.12.2020發佈

虹膜識別Iris recognition technology 虞和芳 14.12.2020發佈 虹膜識別是以身份驗證,為識別生物識別的一種方法。用專用相機記錄眼睛虹膜(虹膜皮膚)的圖像。 人的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等部分組成。 人眼睛的外觀圖由鞏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構成。鞏膜即眼球外圍的白色部分,約佔總面積的30%;眼睛中心為瞳孔部分,約佔5%。 虹膜位於鞏膜和瞳孔之間,包含最豐富的紋理信息,佔據65%。外觀上看,由許多腺窩、皺摺、色素斑等構成,是人體中最獨特的結構之一。虹膜的形成由遺傳基因決定,人體基因表達決定虹膜的形態、生理、顏色和總的外觀。人發育到八個月左右,虹膜就基本上發育到了足夠尺寸,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 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身份識別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將眼睛的虹膜特徵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識別對象。 使用算法過程識別相應虹膜的特徵,將其轉換為一組數值(特徵向量,``模板’'),並通過分類算法進行識別,例如。 B.神經網絡被保存或與一個或多個已經保存的模板比較。 視網膜為一層柔軟而透明的膜,緊貼在脈絡膜內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視網膜厚度不一,一般為0.4mm,視盤邊緣最厚,約0.5mm,中央凹最薄,為0.1mm,至鋸齒緣為0.15mm。視網膜主要由色素上皮細胞、視細胞、雙極細胞、節細胞、水平細胞、無長突細胞、網間細胞和Muller細胞等組成。這些細胞及其突起排列有序,可據此將視網膜自外向內分為10層。 虹膜識別發展歷史 使用虹膜圖像進行生物特徵識別的最初概念由Flom和Safir於1987年提出,此後,此專利於2006年到期,導致全球範圍內更多的研究工作。 目前商業上使用最廣泛的方法和模板(截至2007年4月)是基於數學家John Daugman的算法的虹膜代碼。 自2015年1月以來,美國公司EyeLock一直提供第一台具有USB連接的虹膜掃描儀,此掃描儀與FIDO聯盟的U2F協議兼容。 屬性 商業識別方法可檢測約260個虹膜的單個光學特徵。這些特徵是在一個人生命的頭幾個月從隨機的形態發生過程發展而來的,並且在餘生中基本上保持不變。同卵雙胞胎也不具有相同的虹膜結構。虹膜識別在實際應用中的突出特性是與其他生物測定方法相比,其假陽性比較結果(“假匹配”)的數量極少。也就是說,將虹膜代碼誤認為他人眼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使得虹膜識別成為可靠的識別方法,甚至在具有數百萬個人數據記錄的大型數據庫中,及在沒有主要標識符(即沒有ID卡或RFID標籤)的訪問控制情況下進行識別。 假陰性結果(“假不匹配”),換句話說就是無法識別實際被記錄的人,尤其是在眼睛的不利記錄條件下,例如虹膜,由於眼鏡的邊緣,眼鏡上的反射或大多數遠東亞洲人通常看不到狹窄的眼瞼。 另一個特徵是用於虹膜比較的計算資源需求低。因此,虹膜識別和記錄特別適合在PDA大小的設備中移動使用。 應用程序 應用實例包括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使用虹膜識別技術遣返阿富汗公民,主要是遣返約旦和鄰國的敘利亞難民,用於控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邊境警察入境或由美國軍控制伊拉克的保護區。在所有這些情況下,虹膜識別旨在確保沒有一個被控人員出現在不同或錯誤的身份下。其他應用包括對高安全區域的訪問控制和自動邊界控制(例如,法蘭克福,史基浦,希思羅機場)。 目前(截至2011年)全球最大的具有生物特徵虹膜識別功能的項目是印度的“ Aadhaar”計劃。它用於記錄印度大約12億人口,以便為政府和法律目的分配唯一的個人識別號碼。虹膜和指紋識別的結合應該能夠建立和避免多重或錯誤身份。 識別過程 虹膜識別就是通過對比虹膜圖像特徵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們的身份。虹膜識別技術的過程一般來說包含如下四個步驟: 1.虹膜圖像獲取 使用特定的攝像器材對人的整個眼部進行拍攝,並將拍攝到的圖像傳輸給虹膜識別系統的圖像預處理軟件。 2.圖像預處理 對獲取到的虹膜圖像進行如下處理,使其滿足提取虹膜特徵的需求。 虹膜定位:確定內圓、外圓和二次曲線在圖像中的位置。其中,內圓為虹膜與瞳孔的邊界,外圓為虹膜與鞏膜的邊界,二次曲線為虹膜與上下眼皮的邊界。 虹膜圖像歸一化:將圖像中的虹膜大小,調整到識別系統設置的固定尺寸。 圖像增強:針對歸一化後的圖像,進行亮度、對比度和平滑度等處理,提高圖像中虹膜信息的識別率。 3.特徵提取 採用特定的算法從虹膜圖像中提取出虹膜識別所需的特徵點,並對其進行編碼。 4.特徵匹配 將特徵提取得到的特徵編碼與數據庫中的虹膜圖像特徵編碼逐一匹配,判斷是否為相同虹膜,從而達到身份識別的目的。 錄入和識別: 虹膜的定位可在1秒鐘之內完成,產生虹膜代碼的時間也僅需1秒的時間,數據庫的檢索時間也相當快。處理器速度是大規模檢索的一個瓶頸,另外網絡和硬件設備的性能也制約檢索的速度。由於虹膜識別技術採用的是單色成像技術,因此一些圖像很難把它從瞳孔的圖像中分離出來。但是虹膜識別技術所採用的算法允許圖像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有所變化。相同的虹膜所產生的虹膜代碼也有25%的變化,這聽起來好像是這一技術的致命弱點,但在識別過程中,這種虹膜代碼的變化只佔整個虹膜代碼的10%,它所佔代碼的比例是相當小的。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轉寄Fwd: [Info] 新冠疫苗的可能副作用 虞和芳 13.12.2020.

轉寄Fwd: [Info] 新冠疫苗的可能副作用 虞和芳 13.12.2020. 感謝Daniel寄來新冠疫苗的可能副作用。 這種醫學知識,是目前許多人所應該知道的,附錄於下,請分享。 4種不同的疫苗,pfizer,Moderna,,牛津(Astrazeneca,John son&Johnson.) 其中 pfizer與Moderna是m-RNA疫苗,主要是以messenger 密碼,加保護膜打入肌肉,讓人体自己產生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分二次打,隔三週。 01、副作用對少數人頗為嚴重 今年夏天,麻省理工學院的盧克•哈奇森(Luke Hutchison)自願參加了默德納的 COVID-19 疫苗臨床試驗。 當他接受了在第二次注射後,他手臂打針的部位立即腫脹到 「鵝蛋」 大小。 他不能確定自己被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安慰劑,但是在幾個小時內,身體健康、只有 43 歲的哈奇森感覺到骨骼和肌肉酸痛,發燒燒到 38.9°C,他感到難以忍受,身體發抖,時冷時熱。他整夜手捧電話,想著是不是要打 911 求助? 哈奇森的症狀在 12 小時後消失。 但他說,沒有人告訴他副作用會如此嚴重,也沒有人幫助他做任何準備。 02、準備好退燒藥 本週,在默德納和輝瑞雙雙發佈了他們的 mRNA 疫苗保護作用高達 95%! 儘管兩個公司都聲稱,他們的疫苗 「沒有嚴重的安全問題」,但像上述哈奇森所經歷的 「嚴重副作用」 還是有可能的。 公眾應該為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做好心理準備,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嚴重的副作用」 將是少數,更多的人將會面臨其他 「短暫的副作用」 。 默德納疫苗第一次注射的副作用主要為注射部位反應(2.7%),第二次注射的副作用包括 9.7% 的參與者疲勞,8.9% 的肌肉疼痛,5.2% 的關節痛和 4.5% 的頭痛。 而輝瑞疫苗的副作用包括疲勞(3.8%)和頭痛(2%)。 美國如果安計劃在 12 月底之前為美國 3500 萬人接種疫苗的話,按預期會有2% 接種者出現 39°C 至 40°C 的嚴重發燒,那將是 70萬人。 那麼,打疫苗前,請先去藥店買好退燒藥! 03、mRNA疫苗的副作用比傳統疫苗可能會更大 默德納和輝瑞的疫苗都需要兩劑,中間間隔數周。通常在第二劑後副作用會更高,「副作用」 其實也是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 由於以前人類還沒有正式使用過 mRNA 疫苗,對這類疫苗的長期副作用仍需要時間的檢驗。 我們知道,mRNA 疫苗是將一段人工合成的 mRNA 裝在脂質納米顆粒——微小脂肪氣泡中。 疫苗被注射到肌肉組織後,mRNA 會通過脂質膜融合,進入肌肉組織的細胞,指導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在人體細胞內的產生。 這種人體細胞產生的冠狀病毒刺突蛋白,與天然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是一樣的,被人體的免疫細胞識別後,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能阻止新冠病毒入侵,或殺死病毒,起到保護作用。 mRNA分子通常是極不穩定的,但裝進脂質納米顆粒後,不僅穩定性提高,而且還具備了進人人體細胞的能力。 與大多數流感疫苗相比,mRNA 疫苗的分子特性決定了它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大。 04、孰輕孰重 mRNA 疫苗的副作用有可能來自 mRNA 分子本身,更大的可能是來自脂質納米顆粒。 實驗證明,不含 mRNA 的脂質納米顆粒在動物中會引起同樣的副作用。 不含 mRNA 的脂質納米顆粒在被注射動物的肌肉中產生炎症介質,這些介質會引起疼痛,發紅,腫脹,發燒,類似流感的症狀。 另一方面,mRNA 分子本身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可能會有更高的風險。 例如患有紅斑狼瘡的人,其病源是由針對其自身遺傳密碼的抗體引起的,有必要注意 mRNA 疫苗是否會使自身免疫疾病病情惡化。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疫苗的副作用是短暫的,這種短暫的反應不應阻止人們面對大流行而接種疫苗。 手臂酸痛、發燒和疲勞是不愉快的,但沒有生命危險。而感染了病毒,對某些人來說,是要命的。 孰輕孰重? 05、熬過一個艱難的夜晚 針對疫苗的副作用,一線公共衛生工作者應該有充分的準備。事實上,所有疫苗都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 以 2017 年獲得 FDA 批准的新型帶狀皰疹疫苗為例,在一項針對 50 歲及以上人群的大型關鍵試驗中,17%的疫苗接種者引起了嚴重的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和肌肉疼痛。 但人們知道,與帶狀皰疹所造成的傷害相比,這點付出是值得的。這種疫苗推出後,需求很大。 可以想象,在大量接種疫苗後,社會上將會有各種各樣的關於副作用的故事。 伊恩•海頓(Ian Haydon)在接受了默德納疫苗第二次注射後十二小時後,感到發冷,並出現 「頭痛,肌肉酸痛,疲勞,惡心」,發燒燒到 39.6°C。他不得不去了急診室,在症狀消失 24 小時後,他還發生了嘔吐並暈倒了。 對海頓來說,那是艱難的一天。 但是,如果與被 COVID-19 感染後住進重症監護室相比,這點副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 COVID-19 已經在美國造成了 25 萬人死亡,為了避免家庭傳染,政府號召在即將來臨的感恩節也不要搞家庭團聚。 面對疫苗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每個人都應該咬緊牙關,熬過一個艱難的夜晚。 為換取我們的正常生活,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Fever, aches from Pfizer, Moderna jabs aren’t dangerous but may be intense for some By Meredith Wadman 《Science》Nov. 18, 2020.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20世紀以來醫學的特點 虞和芳 26.11.2020

20世紀以來醫學的特點 虞和芳 26.11.2020發佈 20世紀醫學的特點是微觀發展,如分子生物學;同時又向宏觀發展。在宏觀發展方面,又可分為兩種:一是人們認識到人本身是一個整體;二是以人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體來研究。 20世紀醫學發展,是自然科學的進步。各學科專業間交叉融合,這形成了現代醫學的特點之一。現代醫學是西醫和自然醫學並進,互相相輔相成。 維也納的S. Freud(1856-1939年)創設「精神分析」學說,在精神病理學上,開啟了一個新的世紀,那是精神分析方法,研究人們的心理疾病。 佛洛依德重視探索人的動機和行為的根源,從而彌補傳統心理學的不足,改變心理學研究的趨向。有以下特色: 1.人格理論 精神分析的人格系統,是基於本能或內驅力,以Libido形式表現出來。Libido即性衝動,也是一種生存和創造的本能。兩種表現:生存本能,毀滅本能。 推動和創造力為生存本能的表現;自我毀滅,向外進行攻擊和破壞。為毀滅本能的表現。 2.人格結構: 原我 自我 超我 此三者的關係如圖1: 3《夢的解析》 Freud認為精神作用會影響潛在意識,他的《夢的解析》指出夢是潛意識通往意識的通道,利用夢境的解析,可以協助找到病因,治療病患的心理和身體疾病。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最危險的Cluster 5可能會成為新疫病大流行 虞和芳 12.11.2020

最危險的Cluster 5可能會成為新疫病大流行              虞和芳              12.11.2020發佈


剛發佈了德國美國發展出的抗covid-19的疫苗,旋即接到德國商業報的消息丹麥可能成為新的武漢:北歐的Corona危機即將到來


丹麥變異的Corona病毒,挪威首都Oslo的封鎖以及瑞典的嚴格限制:北歐正在與這種病毒的新擴散作鬥爭。


在丹麥,當局和專家擔心這種變異的病毒可能會從貂皮傳播到人類。迄今為止,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貂皮出口國。

微生物學家HansJörnKolmos用嚴厲的措辭描述丹麥國的Corona狀況:他告訴丹麥當地報紙Jydske Vestkysten,並警告,變異的Corona病毒在丹麥幾個皮草農場的貂皮被發現,這件事產生的後果,丹麥可能會變成一個新的武漢。

令人極為擔憂的是,此病毒會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丹麥已有214人感染已發現的五個突變。其中有十二個被病毒學家認為是最危險的突變“ Cluster 5”。擔心突變的病毒會使疫苗無效或至少減少療效。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丹麥政府已決定採取嚴厲措施:將殺死1,100家皮草農場中的大約1600萬隻水貂動物。同時,政府決定在大部分農場所在的北日德蘭半島(North Jutland)進行當地禁閉。

動物的殺戮已經開始,但政府似乎採取了非法行動。因為周二丹麥農業部長Mogens Jensen必須承認:我們犯了一個錯誤。受感染的水貂農場只有法律依據,而健康的牲畜則沒有法律依據。目前尚不清楚丹麥的情況。政府希望迅速通過一項法律,此法律將允許整個水貂生畜被殺害。但是,在議會中沒有多數席位。已經有兩百五十萬隻動物被殺,未來幾天應有1300萬隻水貂被殺。


一些育種者宣布,儘管支付了慷慨的補償金,他們仍希望至少讓其繁殖動物活著,但其他育種者則認為水貂育種沒有前途,並希望繼續進行殺戮。迄今為止,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貂皮出口國。


在過去的14天裡,丹麥每10萬居民中近255個新感染病例。


 

德國Biontech和美國合作Pfizer公司對新疫苗的合同及生產分配 虞和芳 12.11.2020

德國Biontech和美國合作Pfizer公司對新疫苗的合同及生產分配           虞和芳           12.11.2020發佈

終於抗Corona-Impfdosen 冠性病毒新疫苗經過層層疊疊的各種過程的實驗合格,可以很快問世生產,並且在週三跟歐盟國家也訂下其可獲得的生產數目。此疫苗每人要接受兩次接種疫苗,先後在短期內,它可以達到90%的有效率,這是相當高的有效率。

下面是此疫苗的具體生產和疫苗的分配方案和數量。


先以原文德文,我將它每段翻譯成中文如下,請分享:


EU erhält bis zu 300 Millionen Corona-Impfdosen von Biontech

歐盟從Biontech可得3億劑Corona-Impfdosen疫苗


Die Europäische Union hat sich bis zu 300 Millionen Dosen des Corona-Impfstoffs der Pharma-unternehmen BioNTech und Pfizer gesichert.

歐盟已經從製藥公司BioNTechPfizer確保可得3億劑Corona-Impfstoffs 疫苗。


Der Vertragsabschluss zwischen der EU und Biontech und Pfizer steht. 200 Millionen Impfdosen soll die EU demnach erhalten - mit der Option auf mehr.


歐盟與BiontechPfizer 之間已簽訂合同。 歐盟可先獲得-2億劑Corona-Impfdosen 疫苗,此後依法律可得到剩下的分配劑量。(BiontechPfizer 保證歐盟 3億劑Corona-Impfdosen 疫苗)


Die Liefervereinbarung zwischen der Europäischen Kommission und den Impfstoffherstellern wurde am Mittwoch unter Dach und Fach gebracht.

歐盟委員會與疫苗生產商之間的供應協議已於週三敲定。


Der Vertrag sieht den Kauf von zunächst 200 Millionen Impfstoffdosen vor sowie wie geplant eine Option auf weitere 100 Millionen Dosen. Wenn der Impfstoff zugelassen wird, soll die Auslieferung voraussichtlich noch Ende dieses Jahres beginnen. "Das bringt uns einer nachhaltigen Lösung der Pandemie näher", sagte Kommissionschefin Ursula von der Leyen.

合同規定最初購買的2億劑疫苗,並按計劃購買另外的1億劑疫苗。如果疫苗獲得批准,預計將於今年晚期開始供貨。委員會負責人Ursula von der Leyen說:這使我們更接近對大流行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Das Gesundheitsministerium beziffert die Gesamtzahl der Dosen für Deutschland auf 90 bis 100 Millionen. BioNTech erhält im Rahmen eines Sonderprogramms des Bundesforschungsministeriums zur Beschleunigung der Corona-Impfstoffentwicklung in Deutschland bis zu 375 Millionen Euro vom Bund.

衛生部估計德國獲得的總劑量為901億。作為聯邦研究部一項特殊計劃的一部分,BioNTech從聯邦政府獲得高達3.75億歐元的資金,以加速德國對Corona-Impfstoffentwicklung 疫苗的開發。


Die Impfstofflieferung für die EU soll in den Produktionsstätten von BioNTech in Deutschland sowie in Pfizers Werken in Belgien hergestellt werden. Die beiden Partner gehen davon aus, weltweit rund 1,3 Milliarden Impfstoffdosen bis Ende 2021 liefern zu können.

歐盟的疫苗用品將在德國的BioNTech生產工廠和Pfizer在比利時的工廠生產。到2021年底,這兩個合作夥伴有望在全球範圍內提供約13億劑疫苗。(1,3 Milliarden=1300million=650million人可獲得此疫苗,因每人要接受兩次疫苗)


Die Mainzer Biotechfirma BioNTech und ihr US-Partner Pfizer hatten am Montag als weltweit erste Unternehmen positive Ergebnisse aus einer entscheidenden Studie mit einem Corona-Impfstoff verkündet. Demnach bot ihre Impfung einen mehr als 90-prozentigen Schutz vor Covid-19.


Die Mainzer Biotechfirma BioNTech 美因茨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及其美國合作夥伴Pfizer輝瑞公司是全球首家在周一宣布一項有關Corona-Impfstoff 疫苗的關鍵研究獲得積極結果的公司。此外他們的疫苗接種針對Covid-1990%以上的保護(對防止Covid-1990%以上的效率)。


Weltweit hatte diese Nachricht für Euphorie gesorgt und ein Kursfeuerwerk an den Börsen ausgelöst.


這則新聞引起全世界的欣喜,並在證券交易所引起煙花般的股票高漲效應。


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Bonefos&/Filmtabletten 800 虞和芳 24.10.2020

  

Bonefos&/Filmtabletten 800              虞和芳                 24.10.2020發佈


這是在1997年母親得了癌症後,讀到一篇文,講Bonefos&/Filmtabletten 800為治療癌症的新藥,我就去查它的效果,其中有由癌症漫延至骨 (如乳一前列腺一甲狀腺癌)或haematologishNeoplasien(如Plasmozytom)。

可是那時美國還沒有准許此藥物的進口,它是德國的產品。

我就請一位跟我一起學習瑜伽的小兒科醫生為母親開此藥方,才能夠購買。她也做了,為母親開了這個藥方,雖然她並不認得她。德國規定,這種藥物,只有西醫醫生開藥單,才准許在藥房出售,自然醫學的醫生,不准許開此藥方。

這樣第一步解決了,可是不准許將此藥寄到美國,美國的關卡要檢查,要經過美國的層層單位檢驗後,並得到給母親治療的醫生准許後,才可以在那位醫生的監視下服用。

我打聽出這情況,請母親跟她的醫生在美設法接受此藥物,並請姊姊協助,她在Schering藥廠工作。可是母親詢問後來函,請勿寄送。

母親在2001年年初過世。

我不時想到此事,每次想到,都有無名的傷感,也許此藥物能夠拯救母親的性命,當時卻因遞送,美國的入口問題,而未果。最後母親在臨終醫院時,我還請美國的一位中醫易理醫生到醫院去救治她,他也答應,可是母親在他去之前就離世。今天看到當時查詢此藥物,翻譯的資訊,不禁回憶起這段往事,不勝唏噓。虞和芳24.10.2020

下面錄下當初查詢此藥物的中文翻譯

 

Anw.:适應範圍:Hypercalcaemie 導由骨癌之漫延,或由於癌症引起骨的損傷並無漫延至骨。Bonefos / Filmtbl. 800mg: Osteoloyse 由癌症漫延至骨 (如乳一前列腺一甲狀腺癌)或haematologishNeoplasien(如Plasmozytom

       

不准服用: D 50

服用限制:腎功能惡化停用

孕婦 哺婦: D 50

副加作用:D 50 每針另加後…    .Proteinurie

交互作用: D 50 Aminoglykoside (加強calcium水平下降由於Clodronsauer效用)

Tox: D 50 Hypocalcaemie ,intervenoese Calcium.

注意:定期檢查肝功能,血及Serum/Phosphat/之值。腎功能在服用Nonefos Kps Filmtbl.定期檢查,Bonefos 針後 仔細檢查。Serum/Calcium之值每打一針後每天檢查,.Bonefos Kps and Filmtabl.至少每隔四週檢查。(開葯方之Dr. Lapp說至少每隔一週由家庭醫生檢查血液及尿並開高單位的鈣質。)

藥量:Bonefos Kps& Filmtbl: 4 Kps 2 Filmtbl. 一天, 特別情況最多8 Kps4 Filmtbl. (一天早晚空腹各服一片)

不可與牛奶並用。服用前後一小時不准吃東西。一般服用六個月。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科學家們史無前例地拍下了腦部清洗過程 虞和芳 14.10.2020

科學家們史無前例地拍下了腦部清洗過程       虞和芳        14.10.2020發佈


今天接到Daniel 寄來下面的一則網路連線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們,史無前例地拍下了清洗過程:請點擊:

https://pse.is/pzqad

結束語是:別再熬夜了!

這一句話,三年來,我也一再的說,也知道,可是有時事情忙就忽略到。這是不可長的壞習慣,一定要設法改良。

———————

這個網頁連線,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說明腦子在睡眠中的新陳代謝的重要。中國古典醫學上,就曾一再的講到睡眠的重要,那時雖然沒有生物時鐘一詞,但是以12經絡運行的時間看出生物時鐘在人體的運行。針灸中的子午流注,靈龜療法,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跟生物時鐘有關。


有關生物時鐘,下面一些網路連線,請分享:


耳鳴聲音變成厲害的原因?---熬夜的壞處虞和芳14.12.17. - 分類

yuhefang.blogspot.com › 2017/12

一個很可喜的現象虞和芳6.2.2020發佈 - 分類

yuhefang.blogspot.com › 2020/02

yuhefang.blogspot.com › 2020/02


中西的占星術與人體的關聯虞和芳22.11.17. - 分類

yuhefang.blogspot.com › 2017/11

yuhefang.blogspot.com › 2017/11


2020年9月21日 星期一

什麼是 Drug resistance 耐藥性 虞和芳 21.9.2020發佈

什麼是 Drug resistance 耐藥性               虞和芳                21.9.2020發佈

耐藥性 drug resistance 又稱抗藥性,抗藥性一詞等於藥物劑量失敗 或藥物抵抗。抗藥性多指由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因病人長期服藥,造成 相同劑量卻不如當初有效的情況。 

抗藥性產生亦可能是抗生素的濫用,或未按處方服藥。 

耐藥性 drug resistance 所指的藥物,例如抗微生物藥 antimicrobial 或抗腫瘤藥 antineoplastic,在治療疾病或病症方面的有效性降低。此術 語用於病原體 pathogens,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在遇到抗微生物藥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藥、抗病毒藥、抗瘧藥和驅蟲藥) 時發生改變,便會出現微生物對藥物的耐藥性。產生微生物抗藥物。 

菌藥物酶使抗菌藥物失活是耐藥性產生的最重要機制之一,使抗菌 藥物作用於細菌之前,結合蛋白的量,同時降低青霉素結合與抗生素的 親和力,形成多重耐藥機制。 

在治療癌症的腫瘤細胞對於化療的療效阻滯藥物進入、癌症已 的耐藥性的背景下,即耐藥性已經發展,改變靶結構或改變原有代謝 過程,都是病原體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當一種生物體對一種以上的藥物具有抗藥性時,就稱其為多藥抗藥 性。 

抗菌素耐藥性和抗腫瘤藥耐藥性對臨床護理是一個大的挑戰,同時 推動在這方面積極的研究。 

抗生素耐藥性的發展尤其源於僅針對特定細菌分子,幾乎總是蛋白 質的藥物。由於此藥物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因此這些細菌分子中的任何 突變,都會干擾或破壞其作用,從而導致抗生素耐藥性。 

記得我剛到德國沒有多久,那是 1967 年,就聽到鄰居在讚美他們 的家庭醫生多好,一有疾病就開昂貴的抗生素來抵抗,它如一個萬靈 ,一服用,藥到病除,而只要醫生肯開昂貴的藥方,公家保險給付, 所以病人很高興醫生肯開這樣的藥方。可是後來這種抗生素,專利已過, 不少藥廠只要仿製,就大量生產,不但是用在人身上,連牲畜養殖中也 濫用抗生素,僅在歐盟,這種濫用曾就佔分配給人類的三倍,這導致超 抗性細菌的發展。結果,藥物失去效果,體內的感染持續不斷,進而加 劇傳染他人的風險。 


抗生素曾在醫界濫用,是導致細菌分子中突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三十多年前,就聽說,某人服食特多的特效藥,又得新病,沒有 特效藥可治,在等待新的特效藥。這就是病菌的耐藥性一種現象。 

耐藥性指藥物的治療疾病或改善病人徵狀的效力降低。當投入藥物 濃度不足,不能殺死或抑制病原時,殘留的細菌可能具有抵抗此種藥物 的能力。例如細菌可能因抗生素產生的活性氧誘發 DNA 突變而造成耐 藥性。這種現象稱為超突變性(hypermutability) 

醫學醫藥的進步,來對抗細菌,而細菌在繼續生存的原則下,開始 改變它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改變抗生素靶向的酶,而且能夠利用酶改 變抗生素本身,從而中和它。改變靶標的病原體的例子是金黃色葡萄球 Staphylococcus aureus,耐萬古黴素的腸球菌和大環內酯類的鏈球菌, 而更改抗生素的微生物的例子是銅綠假單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和耐氨基糖苷 aminoglycoside-resistant 的鮑曼不動桿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三十年來,新興傳染病越來越多,醫學對它們對產生,難以應付。 

這次今年 2020 年的武漢病毒,蔓延到世界各地。而沒有預防針, 沒有新藥物可以治療,只有靠自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 

昨天德國新聞報導,德國冠性病也在蔓延,一位幼稚園的老師,受 到冠性病毒感染,整個幼稚園關閉。電視中,醫生告知大眾,若是可能 感染上此病毒,不可去看醫生,以免在候診室又散播,要打電話,有專 門醫生,登門拜訪,若是得了此病,即送進醫院,隔離治療。 

微生物固有的抗藥性已超過新藥開發的速度發展,這表明長期的抗微生物療法的現有策略最終注定要失敗。如果沒有其他策略,病原微生 物對藥物的耐藥性可能會成為 21 世紀人類面臨的最重大的公共衛生威 脅之一。27.2.2020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人體的平衡機制和其病態 虞和芳 16.7.2020發佈

人體的平衡機制和其病態              虞和芳             16.7.2020發佈

人體的奧妙之一,就是生來有平衡機制。
它是在內耳的前庭系統、視覺、自體感受系統(肌肉、關節)等。可是一當它發生問題,就會產生平衡失控,頭昏,頭暈,嘔吐等現象。
最常引起暈眩或頭暈的原因是前庭系統發生問題,前庭系統包括:耳蝸、前庭、三半規管,其中前庭及三半規管則負責平衡。
當頭部位置或方向改變時,藉由前庭系統內的耳石移動,和三半規管內的淋巴液流動,我們的大腦可以感知移動的方向和強度,幫助身體作出相應的平衡。

暈眩和頭暈是跟耳朵的平衡系統有關。
可是暈眩和一般頭暈還是有區別。

暈眩在醫學上稱作「眩暈」,和一般頭暈的症狀有明顯不同,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發作時會感覺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如果患者有眼震的情況,則可更加確定為暈眩;而一般頭暈大多只是頭昏或有頭重腳輕之感。
  • 暈眩:感覺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天旋地轉、眼震
  • 一般頭暈:昏昏的、頭重腳輕
在所有頭暈的症狀中,就屬「暈眩」的不適感最為強烈。

暈眩發病原因:
暈眩主要有三種原因:

1. 周邊型暈眩(腦部以外的問題)
引發不適的原因主要是內耳的問題,為前庭系統傳至腦部的過程發生異常時而引起。
常見類型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神經發炎」、「梅尼爾氏症」。

    •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脫落的耳石會漂流到三半規管的內淋巴液中,
常發生在起床、彎腰、抬頭、上床平躺時。發作時間非常短暫,會出現天旋地轉、甚至噁心嘔吐的症狀。
原因為姿勢變換時,因老化等因素而脫落的耳石會漂流到三半規管的內淋巴液中,進而擾動內淋巴液流動而導致暈眩。常見於老化、頭部外傷、手術、慢性中耳炎之病人,治療上以耳石復位術為主,可搭配抗鎮靜劑及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
    • 耳部前庭神經發炎多發生在感冒之後。

發病時常出現噁心、嘔吐、失去平衡感等症狀,甚至會暈到無法走路,症狀嚴重時常需送往急診。大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多發生在感冒之後。
發作時間可能長達數小時至數日之久,急診時會以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為優先。
    • 梅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
這是內耳的疾病,目前還不清楚梅尼爾氏症的病因,但可能和遺傳(約有10%的梅尼爾氏症是家族性疾病及環境都有關係。症狀除暈眩外,也常出現噁心、嘔吐,且病人還常有聽力喪失、耳鳴等聽覺異常。最典型的症狀是一開始只有單側耳朵有症狀,不過後來可能雙耳都受到影響。症狀會持續二十分鐘到幾個小時,二次症狀之間的間隔時間不一定,最後可能進展到永久性聽覺障礙。
內耳淋巴液流量過多造成水腫也可能為原因之一。
發作時間可能維持數小時,症狀的輕重可能呈現高低起伏,且反覆發作。治療上包括:減緩症狀藥物、利尿劑、限制鹽分攝取,而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有助於減少復發。
2. 中樞型暈眩(與腦部有關)
通常是腦幹或小腦出問題,例如腦血管疾病(如中風、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腫瘤所引起的暈眩,也是較為危險的類型。這種暈眩常合併其他症狀,包括複視(眼前景物有影子或一分為二)、顏面神經麻痺、口齒不清、手腳無力、失去平衡感等。

高危險群特別注意
中老年族群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若有出現疑似暈眩的情況,有可能是腦血管阻塞或輕微出血而產生的中風前兆,須盡快就醫檢查。
3. 其他原因
  • 貧血
  • 周邊神經問題:常見於糖尿病引起的神經退化。
  • 藥物:如降血壓藥、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
  • 自律神經失調
日常生活中,包括噪音、壓力、偏頭痛、藥物、頭部受傷、其他腦部問題等,都可能誘發暈眩。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