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Marin Azzopardi轉寄分享的St. Dominic's Fair 聖多明尼克博覽會 虞和芳 28.7.25.發佈
Marin Azzopardi轉寄分享的St. Dominic's Fair 聖多明尼克博覽會 虞和芳 28.7.25.發佈
分享到Marin Azzopardi轉寄的St. Dominic's Fair 聖多明尼克博覽會
Marin Azzopardi修士正在波蘭,他在圖書館內發現了St. Dominic's Fair 聖多明尼克博覽會的歷史市集博覽會,將此博覽會的歷史地理演變,撐托出現在至今仍然成為波蘭與德國的歷史上的轉變和變遷和今日仍然存在的問題。今天本人虞和芳發布的
條頓騎士團佔領Danzig 1310年和castellanus德文Der Kastellan 此字的意思都受到他寄來的這篇文章的啟發,而探討與此有關的地理歷史。
下面請分享Marin Azzopardi修士轉寄的St. Dominic's Fair 聖多明尼克博覽會
聖多明尼克博覽會(波蘭語:Jarmark św. Dominika)是波蘭波美拉尼亞省港口城市格但斯克(Gdańsk, Pomeranian Voivodeship, )Poland.每年 7 月至 8 月舉辦的年度文化和貿易活動。它始建於1260年,與聖誕市場和啤酒節一起被認為是歐洲最大的文化和貿易露天活動之一,每年有500萬至800萬國內外遊客參加。
過去,該展會通常持續兩週,但自2004年起,決定將其延長至三週。 2020年,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該展會以有限形式舉行,吸引了25萬名參觀者和600家參展商(為往年的三分之一)。
歷史
該博覽會擁有 750 年的成功傳統,其歷史可以追溯到 1260 年,當時它由教皇亞歷山大四世下令創立。
聖多明尼克於 1234 年被封為聖徒,他的節日隨即被納入羅馬通用曆法,並在 8 月 5 日慶祝。隨著 1568 年特倫托曆法 Tridentine calendar的引入,他的節日被移至 8 月 4 日,直到 1969 年修訂版將其移至 8 月 8 日。因此,在 1568 年至 1969 年之間的某個時候,人們習慣於 8 月 4 日中午敲響鐘聲來宣布博覽會的開幕。起初,它只是為了祈禱和娛樂,但後來,博覽會開始發揮貿易和文化活動的作用,對這座城市具有重要意義。起初,它在多米尼克廣場舉行,但隨著活動的發展,需要更大的空間,因此博覽會被移至瓦利雅捷隆斯基街和德魯加街地區( Wały Jagiellońskie and Długa)。此外,還創建了新的市場,如 Targ Drzewny、Targ Sienny、Targ Węglowy、Targ Wąchany 或 Targ Rybny。它們的名字與每個市場上出售的商品密切相關,而 Długi Targ 的名字則來自其形狀。約有 400 艘船駛入 Port of Gdańsk 格但斯克港參加八月博覽會,交易以多種語言進行。可以購買著名的托倫薑餅、卡舒比陶瓷、捷克玻璃、東方毛皮和地毯、英國布料、吉普賽罐、Goldwasser(一種伏特加)和琥珀(Toruń gingerbreads, Kashubian ceramics, Czech glass, Eastern furs and carpets, English cloth, gypsy pots, Goldwasser (a type of vodka) and amber.)。除了商人之外,參加博覽會的還有馬戲團演員、雜耍演員、雜技演員和劇團。
聖多明尼克博覽會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項重要活動,紳士們甚至國王本人都會參加。對市民來說,最難忘的集市是 1310 年的集市,當時國王瓦迪斯瓦夫不在,條頓騎士團首次洗劫了這座城市 (king Władysław the Elbow-high, the Teutonic Knights ),殺死了許多商人和其他集市參與者。
聖多明尼克博覽會已舉辦了數個世紀,每年舉辦一次。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導致博覽會從這座城市消失了33年。 1972年,在格但斯克一家受歡迎的晚報Wieczór Wybrzeża的記者Wojciech Święcicki的努力下,博覽會的傳統得以恢復。在 1970 年代,博覽會主要被視為一項貿易活動,提供購買所需商品的機會。在通常被稱為“LiveJournal”的特別時裝秀上展示了最新的波蘭時裝系列。
今天的聖多明尼克集市
自 1972 年恢復以來,聖多明尼克博覽會多年來一直持續兩週。 2004年,決定延長至整整3週。每年,約有 1000 名商人、藝術家、工匠和收藏家參加博覽會,平均每天有 70,000 人參觀,週末人數通常會翻倍。據主辦單位稱,每屆聖多明尼克市集期間,約有 500 萬人來往於格但斯克老城區(2007 年的人數多達 850 萬人,至今仍保持著最高紀錄)。活動的當代特色讓人回想起中世紀的娛樂和貿易傳統。那裡有大量的小吃攤,提供冰鎮啤酒、肉類、馬鈴薯、香腸和烤架上烤製的烤肉串。來自國外的遊客也將有獨特的機會品嚐一些傳統的波蘭菜餚,例如pierogi(餃子)、bigos(用酸菜和/或新鮮捲心菜、肉和蘑菇燉製的菜餚)或配豬油和蒔蘿泡菜的農家麵包。
就像戰前一樣,這裡有一個遊樂場,它曾經是但澤自由城市時期的主要景點。 1938 年,一條 2 公尺長的鱷魚從動物園逃脫並跳入莫特拉瓦河 Motława ,這個遊樂場變得更加出名。抓捕它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而它的逃脫引起了轟動。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遊樂場這些年來已經改變了它的性質。鏡廳已經消失,魔術表演中也沒人用手鋸把女人切成兩半;然而,它仍然是主要景點之一。
————
攤位數量逐年增加,博覽會的內容也因各種文化和娛樂活動而多樣化。在攤位上,我們可以找到錢幣和集郵收藏品,以及手工藝品、服飾用品、貴重布料和古董。所有這些產品以及更多產品都可以在熱門的跳蚤市場上購買。不幸的是,就像世界上其他類似的展會一樣,也有一些假冒產品在出售。例如,過去可以購買科薩克、維特卡奇 Kossak, Witkacy 和許多其他知名畫家的畫作。不過,大多數商家和收藏家還是很公平的,認真對待遊客。他們不僅來自波蘭最偏遠的角落,也來自其他國家,如立陶宛、拉脫維亞、德國、奧地利、瑞典,甚至遙遠的以色列或烏茲別克 Lithuania, Latvia, Germany, Austria, Sweden and as distant as Israel or Uzbekistan。所有這些外國賣家都提供具有其文化特色的產品和紀念品。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Thomas Friedman“中美這七年” 虞和芳 12.1.2021轉寄 2.7.25.發佈
Thomas Friedman“中美這七年” 虞和芳 12.1.2021轉寄 2.7.25.發佈
感謝瑞明轉寄來的一篇Thomas Friedman“中美這七年”。裡面提出幾項:“中美這七年” 的不同。分析的非常透徹,請分享。 美國《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Thomas Friedman) 寫了一篇文章,題目為“中美這七年”,刊登在《紐約時報》上,震驚了美國白宮! 他寫道:「當我坐在中國場館的座位上,欣賞上數千名中國舞蹈演員、鼓手、歌手以及踩著高蹺的雜技演員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時,我不由得回想起過去這七年中美兩國的不同經歷 :中國一直在忙於各種基建的工作,而我們忙著對付“基地”組織(恐怖分子); 他們一直在建設更好的體育館、地鐵、機場、道路以及公園,而我們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屬探測器、悍馬軍車和無人駕駛偵察機…… 差異已經開始顯現。你可以比較一下紐約骯髒陳舊的拉瓜地亞機場和上海造型優美的國際機場。當你驅車前往曼哈頓時,你會發現一路上的基礎設施有多麼破敗不堪。再體驗一下上海時速高達220英裡的磁懸浮列車,它應用的是電磁推進技術,而不是普通的鋼輪和軌道,眨眼工夫,你已經抵達 上海市區。然後撫心自問:究竟是誰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中? 我認為: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中國接受了現代國家主權和人權的主要觀念。但中華文明的種種特質又使它與眾不同。中國發展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學習+創新+巨大人口產生的規模效應=影響中國和世界。許多境外企業投資中國都有一個口號,要是能在中國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 隨著中國的崛起,這個趨勢正在開始擴大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如旅游、航空、影視、體育、教育、新能源、現代化模式、高鐵等。 我們一些人比較羨慕小國寡民的生活,實際上小國有小國的困難。小國經不起風浪,而大國遇到風浪,迴旋餘地大得多。 智利是相對比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但2010年一場大地震,GDP就跌掉一大塊,整個經濟可能兩年內都喘不過氣,而中國即使遇到汶川大地震這麼大的天災,整個國家經濟紋絲不動。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往往意味著產業遷移到外國,而中國在自己內部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梯度轉移,這就延長了中國制造業的生命周期。 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中西文化衝撞,沒有使多數中國人喪失文化自信。中國人今天的孔子熱、老子熱、誦經熱、書畫熱、茶道熱、舊宅熱、文物熱、中醫熱、養生熱等,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中國人本文化衍生出來的餐飲文化、養生文化、休閑文化也是其他文化所難以比擬的。中國任何地方的街頭餐館都能做出三四十種菜,而在美國絕大多數的餐館只有漢堡包加土豆條,能有三四個菜就不錯了。歐洲餐館的菜肴要豐富一些,但也很少超過七八個品種。 我們有些人總是擔心中國人缺少宗教情懷。其實只要稍微熟悉一點世界歷史的人就知道,人類歷史上宗教衝突導致了無數的戰爭。光是基督教各個教派之間以及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就有上千年的歷史,造成了無數生命慘遭殺戮的人間悲劇。所以,我們的老百姓不一定要信教。 經濟---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嚴格講不是“市場經濟學”,而是“人本經濟學”。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一個政府如果不能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不能處理好大災大難,就會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終被人民推翻。 中國今天的政黨是歷史上統一的儒家執政集團傳統的延續,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體進行互相競爭的西方政黨。西方不少人隻認同多黨競爭產生的政權合法性,這是十分淺薄的政治觀念。 我曾遇到美國學者質疑中國政權的合法性,我問他為什麼不首先質疑一下他自己國家的合法性:你佔了別人的土地,通過殖民、移民、滅絕印第安人,才形成了今天的美國。我請他給我解釋這樣的國家合法性和正當性在哪裡?最后他只能跟我說,這是歷史。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中國“選賢任能”的理念來質疑西方政權合法性的來源麼? 小布殊執政八年給美國帶來了經濟衰退,給伊拉克帶來了滅頂之災,給世界帶來了金融海嘯,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歷史合法性的最大特點就是“選賢任能的政治傳統和“民心向背”的治國。 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全國一盤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理念,其他文化無法產生。我曾和印度學者一起探討中國模式,他們說從表面看,中國是中央集權,但中國每一項改革實際上都有很強的地方特色,互相競爭又互相補充,所以中國體制要比印度的體制更有活力。 他們學習了西方,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現代政府體系,但同時又擁有自己獨特的政治文化資源,兩者的結合使我們更容易克服今天困擾西方民主制度的民粹主義、短視主義、法條主義等問題。 在政治層面,西方許多人也想當然地認為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的壯大,中國也會接受西方對抗性政治模式。但他們今天也發現,今天的中國中產階層似乎比其他任何階層更珍惜中國的政治穩定。他們了解西方“民主化”已經給許多國家帶來混亂動蕩,了解自己辛辛苦苦的財富積累其實得益於中國三十多年的政治穩定。 坦率地說,中國今天所展現出來的一切,絕對不是“先進”和“落后”、“民主”和“專制”、“高人權”和“低人權”這些過分簡約甚至簡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川普在羅馬與澤連斯基會談後 虞和芳轉寄FAZ報社的即時消息 26.4.25.發佈
川普在羅馬與澤連斯基會談後 虞和芳轉寄FAZ報社的即時消息 26.4.25.發佈
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俄羅斯總統普丁實施新制裁。川普在羅馬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後,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寫道:“普丁最近幾天沒有理由向平民區、城鎮發射導彈。”
「這讓我認為也許他(普丁)根本不想結束戰爭,只是在拖延我,」川普繼續說道。他,川普,也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普京,例如透過二級制裁。這是指旨在阻止第三國個人和公司透過商業關係支持受制裁國家的措施。
德文原文如下:
Trump nach Gespräch mit Selenskyj in Rom
Trump nach Gespräch mit Selenskyj in Rom:
Der amerikanische Präsident Donald Trump droht dem russischen Präsidenten Wladimir Putin mit neuen Sanktionen. „Es gab für Putin keinen Grund, in den letzten Tagen Raketen auf zivile Gebiete, Städte und Ortschaften abzufeuern“, schrieb Trump nach einem Treffen mit dem ukrainischen Präsidenten Wolodymyr Selenskyj in Rom auf seiner Plattform Truth Social.
„Das lässt mich vermuten, dass er (Putin) den Krieg vielleicht gar nicht beenden will, sondern mich nur hinhalten will“, fuhr Trump fort. Er, Trump, könne auch anders mit Putin umgehen, etwa mittels Sekundärsanktionen. Darunter werden Maßnahmen verstanden, die Personen und Unternehmen in Drittländern davon abhalten sollen, das sanktionierte Land durch Ge
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好文轉寄分享 風雨人生 虞和芳 20.8.24. 發佈
好文轉寄分享 風雨人生 虞和芳 20.8.24. 發佈
讀到Daniel寄來一篇“風雨人生” ,其中有幾句話很令人尋味: 青春雖然美麗,但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退色,只有青春的心境, 才是生命中一道不敗的風景。所以,只要有好的心境, 才不會厭倦生活,生命才有活力。
一箱梨子的感悟
一個人買了一箱梨,每天都挑幾個爛梨吃掉, 吃到最後卻吃了整整一箱爛梨。總結了一下:
上聯:放著好梨吃爛梨
下聯:吃了爛梨爛好梨
橫批:總吃爛梨
感悟:人生亦如吃梨,每天弄點糟心事,一輩子都得糟心下去; 把糟心的事放下扔掉,每天陽光一點,你就會燦爛一輩子! 沒有人會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緒,真正有智慧的人, 是時刻留意不要讓自己栽在壞情緒中! 四字明了人生
看了那麼多的《人生寄語》, 孰不知僅用四個漢字即可明了整個人生:尖、斌、卡、引:“尖” 字,能大能小,“斌”字,能文能武,“卡”字,能上能下,“引” 字,能屈能伸。正可謂:人的一生雖復雜,四字簡單即道明。 能大能小明世態;能文能武乃英才;能上能下淡名利; 能屈能伸福自來。21.4.19.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Fwd [ 10個 蠻有意思的 人生哲理!] 虞和芳 23.10.23.發佈
Fwd [ 10個 蠻有意思的 人生哲理!] 虞和芳 23.10.23.發佈
感謝慶平先生轉寄的這個檔案,裡面透過不同有趣的故事,闡述人生的哲理。這些故事,雖然有些一般人可能聽說過,但是有心人把它們歸類在一起,這種著想,很值得讚揚。可惜不知是哪位善心人的編輯。現將它錄於下,請分享。
❶ 年輕人不小心將酒店的地毯燒了 三個小洞,退房時美女服務員說 根據酒店規定,每個洞 要賠償 100元。
> 年輕人:確定是一個洞 100元嗎?
> 服務員:是。
> 年輕人點燃煙頭將三個小洞燒成一大洞。
>
> 【啟示】
> 1.考核標準在哪裡,人們的行動就在哪裡。
> 2.不要光站在自己的角度訂立標準。
> 3.漏洞有時是致命的。
>
> ❷ 一士兵遭到敵軍突襲後逃到了山洞。
>
> 敵軍在身後緊追,他躲在洞中祈禱不被敵人發現。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蟄了一下,原來是只蜘蛛,他剛要捏死,突然心生憐憫,就放了它。
>
> 蜘蛛爬到洞口織了一張新網,敵軍追到山洞見到完好的蜘蛛網,猜想洞中無人就走了。
>
> 【啟示】
> 1.很多時候,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
> 2.給別人機會等於給自己機會。
>
>
> ❸ 父親丟了懷錶,他抱怨著翻騰著四處尋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就找到了。
>
> 父親問:怎麼找到的?
> 兒子說:我就安靜的坐著,一會就能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錶就找到了。
>
> 【啟示】
> 我們越是焦躁的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
> ❹ 一個行者 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
> 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
>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 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
> 行者又問:那有何差異?
>
> 老和尚:
> 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
> 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
> 【啟示】
> 活在當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
>
> ❺ 抱著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覺得累,是因為你喜歡、愛她;換抱著10公斤重的石頭,你肯定堅持不了多久。
>
> 【啟示】
> 當一個人不喜歡做某件事,就算他才華橫溢,也無法發揮;當一個人喜歡上了某件事,他發揮出來的能力會讓你大吃一驚。
>
> 所以,一個人沒有成績,不一定是他沒有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不喜歡。
>
> ❻ 二戰時,一猶太家庭遭到迫害,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去尋求幫助。
>
> 大兒子去找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小兒子去找自己曾幫助過的人。
>
> 結果卻是大兒子獲救,小兒子被出賣。
>
> 【啟示】
> 愛你的人,會一直願意為你付出,你愛的人,卻不一定願意為你付出。
> 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你恩惠的人、愛你的人。
>
> ❼ 烏鴉 往東飛,遇到 鴿子。都停在一顆樹上休息,鴿子見烏鴉飛得很辛苦,關心地問:您要去哪裡?
>
> 烏鴉忿忿答: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個地方的居民都嫌棄我的叫聲不好。
>
> 鴿子好心地說:別費力了,如果你改變不了你的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
> 【啟示】
> 做事也是如此,改目標,不如改方式,改環境,不如改自己。
>
> ❽ 一頭驢子 不慎掉進了枯井,眾人設法救它,都沒有成功,就決定埋了它。
>
> 驢子悲聲鳴叫,可當泥土落下的時候,它卻出乎意料地安靜了。
>
> 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們踩在腳下,讓自己登高一點。就這樣,它隨著泥土的抖落不斷登高,最後竟在眾人的驚奇聲中走出了枯井。
>
> 【啟示】
> 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
> ❾ 師父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該怎麼辦?
>
> 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
>
> 師父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
> 【啟示】
> 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捨才有得。
>
> ❿ 富翁拿了三塊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若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選哪塊?
>
> 青年回答:最大的。
> 富翁把最大的遞給青年,而自己卻吃起最小的。
>
> 富翁很快吃完了,拿起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吃起來。
> 青年明白了:富翁吃的瓜雖都不大,加一起卻比他多。
>
> 【啟示】
> 只有學會放棄眼前的利益(舒適),才能獲取長遠大利(安穩)。人生要有捨有得、活在當下、才有遠見。
> (The End)
訂閱:
文章 (Atom)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夢到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 虞和芳 22.4.25.發佈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夢。它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我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內容是什麼記不大起來,那不是批評男人的文章。以前曾經寫過去一篇“男人是壞蛋”,也不是說男人壞話,而是...
-
余虞對話:13.1.25.狂人狂言自造苦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狂人狂言自造苦 四處攻擊生民苦 沒有誠信是賊窟 自投賊窟苦誰訴? 上天作孽猶可逃 大火焚燒乾森林 人們紛紛棄家逃 求生為要寧棄寶 科學進步很是好 用來攻擊核子彈 核彈肆虐世界亡 這是說明天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