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國文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國文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中國的文字真妙 虞和芳 15.12.24.轉寄

中國的文字真妙 虞和芳 15.12.24.轉寄 感謝余處長轉寄過來下面的這款檔案分享,中國的文字真妙。 收藏一下吧,很難找到的.... 三個刀念刕『梨』 三個力念劦『協』 三個又念叒『若』 三個土念垚『搖』 三個士念壵『狀』 三個子念孨『轉』 三個小念尛『魔』 三個心念惢『蕊』 三個手念掱『爬』 三個止念歮『色』 三個毛念毳『脆』 三個水念淼『秒』 三個火念焱『驗』 三個牛念犇『奔』 三個犬念猋『標』 三個田念畾『雷』 三個白念皛『小』 三個目念瞐『末』 三個吉念嚞『折』 三個羊念羴『山』 三個耳念聶『涅』 三個舌念舙『化』 三個言念譶『踏』 三個貝念贔『必』 三個車念轟『烘』 三個直念矗『觸』 三個金念鑫『心』 三個泉念灥『尋』 三個風念飍『休』 三個飛念飝『飛』 三個香念馫『心』 三個原念厵『元』 三個隼念雥『雜』 三個馬念驫『標』 三個魚念鱻『先』 三個鹿念麤『粗』 三個雷念靐『並』 三個龍念龘『達』 收藏一下吧,很難找到的!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中國的文物 虞和芳 26.10.19.發佈

中國的文物 虞和芳 26.10.19.發佈 中國文物世界讚嘆,在中國北京和台灣都有故宮博物院,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來觀光。 當我在德國馬堡大學進修的時候,我的論文教授Prof.Dr. Heilfuth教授夫婦,在1969年就到台灣來參觀故宮博物院。回到德國後,不住的讚美故宮博物院收藏之豐富,中國文化的壯觀燦爛。 在1980年代,我們到過好幾次敦倫,參觀大英博物館,內有中國文物的展出。 當我在南華大學歐研所任教期間(2006-2014),凡是有國外的學者教授來參加國際研討會時,我和外子都帶他們去參觀台北的故宮博物館。 沒有人不加以讚美稱絕的。 在這期間我們還曾到過倫敦參加Christies和Sothebys拍賣公司的展覽和為Dolphin Foundation購買到一座北齊大理石雕刻的佛頭像。它在英國受到文物部門的保護,不准許攜帶到外國,要經過申請特許,才准許運到台灣展覽。 感謝Daniel寄來的一款,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绝世文物 裡面有遠自公元前5000年,即7000年前,在那個時代,我們祖先所製造的陶器。這是展覽中從新石器時代起的中國文化的古蹟,歷經中國歷史的數代的展覽。每一個朝代都有其文物產品的特色。 從這些展覽品中,不但看出,我們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蹟,也使我們想到在歷史長河中,中國文化受到尊重和受到入侵的凌辱。 在此展覽中,有下列的作品 新石器時代-陶器5000BC-1800 商代青銅器 秦,漢,絲綢之路, 唐 宋 明 清 其中不同的佛像,代表不同時期的作品 主要是33號廳的展廳 請點擊分享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绝世文物 CHINESE ANTIQUES IN THE BRITISH MUSE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lzyyAmVVsQ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什麼是中華文明 虞和芳 21.9.19.發佈

什麼是中華文明 虞和芳 21.9.19.發佈 跟瑞明昨天中午會面。他是我們班上非常傑出的一位同學。 我們談到大學的老師,有幾位是我們共同感激的教授:鄭震宇,趙麗蓮,張樂陶。 瑞明當外交官在美國時,經歷到台灣退出聯合國,後來他當了近9年的梵蒂岡大使,這是中華民國在歐洲唯一的一個大使職位。 他受到教宗John-Paul II的影響,要為兩岸的中國和平共處盡力。 他將這個責任也作為他努力的目的。 他送給我三本書: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Emerging Era of Pax Sinica中國夢與中國太平盛世,台灣文譯,孔孟月刊 683-684. 他的舉止行為中,看出他的厚道,誠摯,誠懇,誠信。這是中國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立國,平天下的一步步的作法。 跟他談話,感覺出這是他的個人修養的大成。 我們談到中國和台灣的關係,一帶一路歐洲對此舉的反應。 談來談去,談的是,我們能夠做什麼。 不管政治看法是如何的不同,但是我們體內是秉承先人的血液和文化。唯有血統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資源,我們生存就是生存在中國的文化之中。 今天接到瑞明寄來一幅檔案 Subject: 中华文明 https://mp.weixin.qq.com/s/0vOY6IP14V7xkoKAvxlAWg 請分享。

2019年6月28日 星期五

「中國, 太可怕了」 虞和芳 28.6.19發佈

「中國, 太可怕了」 虞和芳 28.6.19發佈 最近不時接到瑞明,他曾任9年中華民國駐梵蒂岡大使,和其他通信的友朋,寄來不少有關中國訊息的影片。昨天接到瑞明寄來一封 A romantic idea to solve current cross-strait impasse 給台海兩岸領導人的一封公開信 ── 一個台海兩岸「復合」的浪漫想法 我給他回覆: 瑞明: 感謝寄來給“台海兩岸領導人的一封公開信── 一個台海兩岸「復合」的浪漫想法。 您以歷史來分析,以雙方不同的立場來解說。 條條道來,語重心長。 台海兩岸都要共同為和平努力,互相尊重,才能雙方以和平的方式來對待僵局。 台灣最好的方法,是做一個模範的民主政治的榜樣,去除偏見,不但不可以以敵對的態度對待中國的人民和領導,而且要尊重對方。大家是一家人,為什麼不能夠以平和的態度互相對待? 而中國是個翩翩大國,想想台灣雖然小,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有它的優良的地方。若是相互之間,你來一句,我反駁一句,絕對達不到共識。多看看對方的好處,多想想自己的缺點,彼此努力,不可以用威脅的手段,這樣才有可能達到共識。 只要雙方有意願,和平相處,互相尊重,總可以達到台海兩岸「復合」的著想。   祝福 安康 虞和芳上 27.6.19. 今天接到瑞明轉寄一篇: Re: Fw: An Interesting meeting at Amsterdam, Holland and got conclusion " China, terrible!” 得到的結論是“中國,太可怕!”。裡面列舉15點,每一點都分析的頭頭是道,令人只能點頭稱是。其中提到“中國近 40 年的發展, 她不是某個方面的發展, 而是綜合的發展”。這點更是令人驚訝的事實。這使我想到,每次我讀到的,看到朋友寄來的資料,不管是健康方面的節目,博物院的發展,中國建築的橋樑,開闢的山路,發展農業,航天航空、核能, 電子, 芯片, 高鐵等領域的影片,都令人驚奇不已。這邊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時常舉辦展覽,文化交流的展覽,中國民間團體的書畫,工藝品展覽,看出中國不只是在科技技術上,有驚人的發展,即使在發揚中國的文化,醫學,武術,藝人的演出都是精彩萬狀,令人叫絕! 感謝瑞明和Patrick 朱寄給瑞明的這篇文章,將其錄下,與您分享 最近, 歐美一些著名大學專家學者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就中國「威脅」問題進行研討, 得出的結論是「中國, 太可怕了」! 現摘抄於下:           1.  堅持社會主義, 但不排斥資本主義, 堅持黨的領導, 但不排斥黨派監督.             2.  適用型經濟摸式, 世界罕見.  既不是公有制經濟, 也不是市場經濟, 這種混搭模式十分有效.             3.  全民愛國, 十分罕見.  他們也在內吵, 但一遇外敵, 沒人號召, 十四億人一致對外, 區區薩德事件, 讓韓國失去五分之二市場.            4.  高層一心為民, 世界罕見.  去農稅、扶貧、抗災..... 古今中外絕無僅有, 他們盡心盡力.            5.  中國領導選拔機制世界罕見.  中國高級領導選用, 要用十多年時間考察, 沒有任何利益集團可以左右.            6.  舉國機制世界罕見.  中國想做任何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 沒有做不成的, 因為他們可以不受任何阻擋地舉全國之財力、人力、物力去辦.          7.  新一代年輕人正在成為棟梁.  在中國的航天航空、核能, 電子, 芯片, 高鐵等領域, 擔綱者平均年齡只有 39.4 歲, 他們中 40% 是回國留學生.           8.  中國有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  從製造一根針到製造航空母艦, 從設計到成品, 如果他們願意, 不需要任何外力.           9.  中國有龐大的金融庫存.  中國有近 4 萬億美元儲備, 購買了美債 2.1 萬億, 財政盈存, 銀行存款和其它儲備共約八萬億人民幣.  其金融現實能力是歐美日俄的總和.         10.  中國品牌創新世界罕見.  世界把個體優秀產品稱為品牌, 而中國則把一種嶄新經營模式作為品牌, 電商, 支付寶, 共享單車, 美團….. 他們在很短的時間里創造出的經營模式創造出罕見的價值.         11.  中國有罕見的宏觀調控能力.  亞洲金融風暴和美國製造的次貸危機, 都沒有對中國形成衝擊, 而且他本身可能形成的危機亦很快被消減.         12.  中國有龐大的市場.  他完全可以靠自我消費而推動市場, 同時, 他可以淹沒他們認為有害的市場.           13.  中國把事情想到幾十後, 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  中國有五年、十年規劃, 一帶一路, 可能是五十年規劃.  這種預想預判預設的能力, 是應對任何各種危機的基礎.          14.  好的決策代代相傳, 世界罕見.  在許多國家, 一個總統一個想法, 在中國, 一句為人民服務, 改革開放, 用了幾十年, 而且代代用代代靈, 周恩來的萬隆會的和平共處五項外交政策, 至今亦是中國外交原則.  這是守信負責任大國的體現.           15.  中國龐大的各方面的基礎設施發展實力, 誰亦無法撼動! 中國近 40 年的發展, 她不是某個方面的發展, 而是綜合的發展, 即使不是世界最好的, 但絕對是世界最具潛力的 ..........       中國可怕的就在這些, 來自她的威脅也是這些, 如果她本身不出問題, 試問, 誰能把她擊垮? 她的成長和壯大, 誰也無法阻擋......... Sent from the Bell Sony device over Canada's largest network. -

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中國拯救破損的四-五百年前具有文化遺產價值的老木房子 虞和芳 19.5.19發佈

中國拯救破損的四-五百年前具有文化遺產價值的老木房子 虞和芳 19.5.19發佈 感謝Daniel寄來一個檔案Warriors of Wood and Stone Chinese 打開來後看到四-五百年前中國明清兩代具有文化遺產價值的老木房子,早已腐朽不堪,沒人居住。 中國正在做這項艱難的翻修重建工作,下面的這個檔案很值得一看。裡面有些英文的說明,請點擊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ZKd0wXSNs

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看了這部樊老師敦煌的講座 虞和芳 9.3.19.發佈

看了這部樊老師敦煌的講座 虞和芳 9.3.19.發佈 感謝Daniel寄來一部 《开讲啦》 20190302 本期演讲者:樊锦诗| CCTV《开讲啦》官方频道 看了樊錦詩老師花了55年的時間守著敦煌,起源於一種執著,大學畢業後,由國家分配到敦煌,就留在那裡。 ******* 下面是新華社蘭州1月7日電(記者張玉潔)6日,“改革先鋒”樊錦詩走進西北師范大學,向青年學子講述敦煌故事,激勵他們逐夢堅守。 樊錦詩是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1963年,她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開始與莫高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相守。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莫高窟在1987年成為中國首批進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遺産地,並逐步成為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的全球典范。   樊錦詩説,她初到敦煌時,條件非常艱苦,喝鹹水、睡土炕,風沙彌漫,但她沒有離開,“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敦煌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這是莫高窟的獨特魅力使然,也是我作為一名文物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職業操守。”   樊錦詩説,改革開放40年來,莫高窟的保護、研究和管理事業,以及文化藝術的弘揚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如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在全國文博係統率先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文物本體及其賦存環境進入科學保護時期等。   進入21世紀,莫高窟旅遊開放和保護管理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讓遊客看不行,看壞文物也不行。”樊錦詩説,她持續思考、辯證分析。在科學監測分析的基礎上,敦煌研究院創新設計出“數字電影+實體洞窟”的預約制,實現了保護和利用的雙贏。   “轉眼半個多世紀了,莫高窟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白天想的是敦煌,晚上夢到的還是敦煌。我80歲了,能為敦煌做事,無怨無悔!”樊錦詩説。   樊錦詩建議,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不要被“蠅頭小利”吸引頻繁跳槽,而應充分考慮專業特點和個人興趣,實現自我價值。   兩個多小時的宣講,讓600多名與會師生深受感動。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生尹璐瑤説:“樊老師20多歲來到敦煌時風沙滿面,但她不懼艱苦,堅守至今。現在我們生活在陽光下,環境很好,更應該好好努力,踏踏實實做學問,盡最大努力保護敦煌。” ****** 在觀看此片中,樊錦詩對敦煌逐漸興起愛心,以致欲罷不能,她跟丈夫是同班同學,結婚後,丈夫照顧小孩,他們分別19年後,丈夫去到敦煌,跟她相聚,可惜丈夫兩年前過世。 樊老師81歲,臉上浮起一種天真的和善的微笑,一點不顯得老。看出她對她的一生獻身於敦煌,是非常的幸福,她說若是有下輩子的話,她還是會選擇敦煌。 她對敦煌瞭解的如數家珍,樣樣精通。談到莫高窟,鳴沙山和月牙泉。她的美感,她的藝術眼光,考古的知識,令人佩服。 來聽講的學生,各個聚精會神的來聽,有一些女孩的面部表情真是可愛,呈現天真來自心裡的微笑,跟那位佛像一樣的連眉毛都在微笑。 一位西班牙的觀眾,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說西班牙也有敦煌。 一位來自敦煌的人,從小就喜歡敦煌,對來參觀的人,自動的為們講解。他的記事本中,還有樊老師丈夫的簽名。 這位年輕人,真是可愛。 敦煌為了維持不受到加速的破壞,每週只有5人可以進入參觀。 不過有了最新的方法,虛擬的敦煌,人人可以進入觀看。這是古代沒有的技術。 最後主持人說,現今大家講實用的時代,可是還有堅持美學,無用之學的人們,這就是老子的無用之用。 高興有許多的年輕人,對敦煌的壁畫那麼的有興趣,看出中國有希望。心中為此非常的感動和欣喜,對未來興起希望,這是一種心靈深處的感觸。

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語言文字的混淆 虞和芳 9.5.18.發佈

語言文字的混淆             虞和芳       9.5.18.發佈

在不同語言中的交流,時常會有弄錯意思的情況出現。這使我想起,我曾告訴在德國出生6歲的兒子,不可以在光線太暗的地方看書,否則會變成瞎子。
他不懂我同音的中國話,他問,為什麼他這樣會變成蝦子?
我說眼睛看不見就是瞎子。
他問,為什麼眼睛看不見就成了小小可以吃的蝦子?
這我才發覺,中國同音字太多,瞎子,蝦子兩個名詞風牛馬不相及,可是發音一樣,何況對從小就在兩種語言下的小孩,發生疑問。幸好,小孩子在學習中,會提出疑問,才會使人知道是中文同音字的混淆。他在育幼院、幼稚園、小學都是說的德文,沒有學中文字,所以會有這種的疑問。
在生出兒子後,每個月都要去Mutter Berater-母親諮詢。那裡讓小兒科醫生檢視小孩發展的情況,給以母親建言。
有次一位小兒科醫生看到我兒子的屁股上一個藍色的印子,大驚失色,以為我揍了小孩,那還得了。
我不得不跟她說,這是蒙古印,凡是黃種人的小孩屁股上都會有這樣一個印子。
那時德國的中國人很少,她沒有見過中國小孩,才會有這種誤會發生。
後來小孩大了一點,我去Mutter Berater那裡,醫生說,我可以喂給兒子吃Zwieback,這是德國特別有的給小孩和老人家沒有牙齒吃的乾脆餅乾。放在口裡,就會溶化,或放在牛奶內,就會變軟,用不著牙齒去咬碎。我誤以為是Zwiebel洋蔥。問她怎麼吃法。她說跟牛奶一起就可以吃了。
我回去就把洋蔥切的小小的,拿小調羹放些牛奶喂兒子吃。他卻用舌頭將洋蔥吐出來。後來才知我把德文的Zwieback小乾餅乾,弄成Zwiebel洋蔥。
我在德國購物時,小鋪子內也會有誤會發生。我要買中國白菜,China Kohl,德文的中國China的發音是Sina而店舖老闆很得意的就給我拿了一瓶Sinacola,這是跟汽水類似的飲料名。我看了啼笑皆非。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到鹿港一遊 虞和芳 18.3.18.

到鹿港一遊                         虞和芳                              18.3.18.

今天上午蔡教授到高鐵站接我。
在他所裏講了有關歐洲中古世紀的古堡,以Schweekhausen古堡為例。談到1718世紀的中國風潮流。
西方尊崇中國的文化,才會形成一股仿效中國的熱潮。Schweckhausen古堡的天花板上,就有中國風的浮雕。
學生發問不少。
之後蔡老師和師母,帶我去鹿港一遊。
這是以那裡的廟宇為名。
蔡教授說,南部的鹿港,和北部的北港,兩個廟宇在爭論,誰為先。
在廟的庭院內,正看到一場跟冥界相通的一幕。
在檳榔嶼曾經看過一場類似這樣的一景。
這是一種很神奇神秘的儀式。
難得在鹿港能觀賞短短的一幕儀式。
在南華大學的時候,曾經帶外國學者遊覽鹿港。
鹿港沒有什麼變化。大概幾百年前就是如此。
那裡有很多小吃,我們吃了麵線和海鮮。
似乎回到了19世紀的年代,或是更早的時代。
人們有一種宗教的虔誠和信仰,是一種福氣。
蔡教授說,他每次到廟宇去,對陳列的神明都會敬拜。

這不是象徵他迷信,而是表達一種對文化傳統的尊崇。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中國是最早有姓氏的國家 虞和芳 7.2.18

中國是最早有姓氏的國家                    虞和芳                      7.2.18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為世界上最早有姓氏的國家。
在遠古時代最初有8個姓氏,其它的姓氏都淵源於這8個姓氏。 在宋朝時有百家姓,後來姓氏越來越多。但是有一些姓氏,如丑、陰、死、鬼,人人不喜歡。                                     

請看

德國的姓氏也有一些不好聽的姓,如Teufel-鬼,Gier-貪,遇到一些不雅的名字姓氏,可以要求更改。
有一個笑話,德國希特勒納粹時代有一些父母,生了小孩命名為Adolf,這是希特勒的名。
一個德人,二戰後要求改名字。
辦事員問他:你叫什麼名字?
Adolf Arschloch Adolf 肛門)
辦事員一聽,說:這個肛門的姓氏,是很不雅觀,問他要改成什麼。

他回答:peter Arschloch(彼得肛門)。

「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都是有分寸的 虞和芳 7.2.18.


16兩為1斤」,筷子『長76分』都是有分寸的        虞和芳              7.2.18.



中國的文化是祖先苦心積慮,即時我們平日所說的「16兩為1斤」,筷子『長76分』都是處處有哲學和文化。這是跟天文和福祿壽,和信仰、道德、醫學都有關係。人在做,神在看。
感謝瑞明轉寄過來的下面檔案
中國人的祖先為什麼要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6分』?這真是大智慧啊!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讀到一首養生訣 虞和芳 20.1.18.

讀到一首養生訣               虞和芳              20.1.18.

這首養生訣是在人生主要历程中的一小段:
和为贵,忍为高;
自寻乐,莫烦恼;
睡得香,起得早;
不偏食,七分饱;
常活动,勤动脑;
天天忙,永不老。

天時、地利、人和,人和,就是人與人相處之道,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
煩惱是自找麻煩自尋苦吃,生平不做虧心事,就不必煩惱,而能睡得香。
不偏食,七分飽,是養生之道,病從口入,一點不差。
健康就要多活動,不只是體力的活動,腦力勞動也是要緊,這是減少老人痴呆症很重要的一項。
人一忙,就根本沒有時間來煩惱,就忙著,不只是動身子,還忙著動腦子。

這段養生訣,使我想起論語中的一段〈述而1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這裡看出孔子的為人,是樂以忘憂,這是自尋樂,就忘了憂愁煩惱。孔子的為人,發憤忘食,這是動腦筋,不多吃,天天忙,所以不知老之將至,也就是永不老。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一眼千年 虞和芳 28.12.17.三

一眼千年                      虞和芳                 28.12.17.

今天接到瑞明寄來的youtube,裡面唱出一首歌一眼千年
這首歌詞令每一位對中國文化敬仰的人們,心中掀起對中國古文化的悠久豐富,不但驚訝,而且對中國文化認同。
這是透過觀賞中國的文化,將我們跟古代的老祖宗們,聯繫在一起。
下面引用的字語,值得我們欣賞反思:我們在一眼千年間追憶逝水年華,在虛實相間的人文傳承裏,更好地去認知過去、關照當下、展望未來。《一眼千年》唱著文物與今人之間的聯結,唱著當代與歷史的距離。前世今生,千年回望,娓娓道來中形成一種撫今追昔的文化認同。
今天連著看到《国家宝藏》 20171203 | CCTV综艺的三件國寶的展示說明的影片,耳目為之一新。

1. 千里江山圖: 它是由宋徽宗親自挑選出,一位18歲少年,王希孟畫成,有11米長。王希孟以奔跑的馬蹄下,飛舞的蝴蝶來表達花香。這位年輕畫家的生平無從考察,有一些傳說,他早早的過逝,只活到20歲。他用的青綠色彩色,是從寶石中提煉出來,所以千年不變色。
      国宝守护人:李晨
2. 各种釉彩大瓶 ,這是在乾隆時代製造,為瓷母,有17種不同的釉彩製成,集唐、宋以來釉彩的大成。国宝守护人:王凯
3. “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裡面刻有718字,可以清晰看得出的是327字。裡面傳承出中國文字的起源、演變。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
    裡面講到司馬光和他父親司馬池之間的石鼓的故事。国宝守护人:梁家辉


每當戰亂時,中國的文物就會被來進攻的人掠走。裡面談到1933年,中國的故宮文物南遷,有186萬多件,以防日本人掠走,由一位梁氏家族來守衛,一共16年,梁家兄弟姊妹五人都在這段遷徙的路途上出身,每個小孩的名字,就以出生地點為名。在1949年,祖父帶一位兒子將一部分的故宮文物遷移到台灣,其餘四個小孩都留在國內,繼續在故宮工作。
其中一位,費了7年的時間,將186萬的文物整理出來。他說在這些歲月內,他跟文物對話,一點不單調無味。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故宮博物院有很多志工,身體力行,來守衛故宮。這群志工團隊,守護隊唱出守衛的歌詞,很是感人。
下面錄下一眼千年和播放《国家宝藏》的頻道和時間。

Subject: 一眼千年


那英新歌《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如初見... 國家寶藏主題曲MV ♪♫《國家寶藏》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即將呈現於觀眾眼前,讓觀眾通過節目回憶歷史滄桑,觸摸歲月留痕,喚醒民族根脈中的文化自信。
節目將登陸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周日19:30黃金檔首播,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重播。
那英演唱的《國家寶藏》主題曲《一眼千年》,據悉,這是華語天后那英時隔一年再次發布新歌,由梁芒作詞,錢雷作曲,可謂超重量級發聲。主題曲一出,文物背後的歷史畫卷,在那英的天籟歌聲中徐徐展開,全場瞬間沈默,隨即爆發出一波又一波的熱烈的掌聲。歌曲MV中,國寶守護人與國寶深情對望,九大館長從畫面中一一走出,而結尾故宮的鏡頭更是恢弘大氣。每一件文物都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走來,見證著歲月流轉,滄海桑田。我們在一眼千年間追憶逝水年華,在虛實相間的人文傳承裏,更好地去認知過去、關照當下、展望未來。《一眼千年》唱著文物與今人之間的聯結,唱著當代與歷史的距離。“前世今生”,千年回望,娓娓道來中形成一種撫今追昔的文化認同。

 此外還有一些信息和連線
《国家宝藏》 20171203 | CCTV综艺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04:59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国宝守护人:李晨
35:17 各种釉彩大瓶 国宝守护人:王凯
01:05:20中华第一古物石鼓 国宝守护人:梁家辉
著名演员王凯、李晨、梁家辉作为国宝守护人,在现场演绎国家宝藏背后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分享他们与国宝之间的缘分。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从未断代,每一件文物都历经着岁月的沧桑。 《国家宝藏》是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真实、全面、立体的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赞咏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感叹这承载民族过往而又影响当下未来的血脉精魂!

《国家宝藏》官方高清播放列表:https://goo.gl/eNfD4a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中國字的發音 —三重疊字 虞和芳 20.12.17.三

中國字的發音三重疊字    虞和芳                       20.12.17.

在中學時代,教科書上有一篇文,講中國文字的構造。
記得老師講中國字的發音,其中有一句是有邊的就發音按照邊、旁、的字,如有方字的邊旁,就跟方字發音差不多,防、芳、放、訪、坊。。。
按照這個方法去讀,除了四聲有異外,差不了到哪裡去。
有心字旁的字和讀音就會讀錯了。
我兒子去台灣上大學,學一年中文後,來考我的 忐忑 兩字的發音。
這兩個字,在看散文、小說中不時的讀到,可以從會意中得到它的意思,不曾在說話中引用到,我就讀不出它的發聲來。
他告訴我,它唸忐tan,三聲、忑 te四聲
我奇異他在台大學的是物理和數學,只是大一唸過中文,何來比我還高明,會讀這些字的音。
後來在2006-2014年在南華大學執教期間,給通識課程上課的同學點名,有一些名字,我在點名時,就遇到困難。尤其是三字重疊的字,該怎麼發音?
今天看到Daniel寄來一個列表帶發音,將它發布於下,也許對有心有緣,又想知道它的發音的人們,可能有一些幫助。
⭕️三個刀念刕(li)梨
⭕️三個力念劦(xie)協
⭕️三個又念叒(ruo)若
⭕️三個土念垚(yao)搖
⭕️三個士念壵(zhuang) 狀
⭕️三個子念孨(zhuan) 轉
⭕️三個小念尛(mo)魔
⭕️三個心念惢(rui) 蕊
⭕️三個手念掱(pa)爬
⭕️三個止念歮(se)色
⭕️三個毛念毳(cui) 脆
⭕️三個水念淼(miao) 秒
⭕️三個火念焱(yan)驗
⭕️三個牛念犇(ben)奔
⭕️三個犬念猋(biao) 標
⭕️三個田念畾(lei)雷
⭕️三個白念皛(xiao)小
⭕️三個目念瞐(mo)末
⭕️三個吉念嚞(zhe)折
⭕️三個羊念羴(shan)羶
⭕️三個耳念聶(nie)聂
⭕️三個舌念舙(hua) 化
⭕️三個言念譶(ta)踏
⭕️三個貝念贔(bi)必
⭕️三個車念轟(hong)洪
⭕️三個直念矗(chu)觸
⭕️三個金念鑫(xin) 心
⭕️三個泉念灥(xun)尋
⭕️三個風念飍(xiu)休
⭕️三個飛念飝(fei)飛
⭕️三個香念馫(xin) 心
⭕️三個原念厵(yuan)元
⭕️三個隼念雥(za)雜
⭕️三個馬念驫(biao) 標
⭕️三個魚念鱻(xian) 鲜
⭕️三個鹿念麤(cu)粗
⭕️三個雷念靐(bing) 並
⭕️三個龍念龘(da)達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