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 星期一
歷史家的時間 虞和芳 9.12.24.發佈
歷史家的時間 虞和芳 9.12.24.發佈
一位歷史家說:「我非常高興生存在現在,對我來說,我有兩 種時間,一種是現在的時間,一種是過去的歷史時間。我生存在 現在,卻優遊在古代的歷史中,這是那個時代人們活生生的寫照。 我能生存在這兩種時間內,是多麼的幸福!」13/1/12 , 21.10.18.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歷史家的時間 虞和芳 18.6.24. 發佈
歷史家的時間 虞和芳 18.6.24. 發佈
一位歷史家說:「我非常高興生存在現在,對我來說,我有兩種時間,一種是現在的時間,一種是過去的歷史時間。我生存在 現在,卻優遊在古代的歷史中,這是那個時代人們活生生的寫照。 我能生存在這兩種時間內,是多麼的幸福!」13/1/12; 21.10.18.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生命和時間 虞和芳 16.10.22.發佈
生命和時間 虞和芳 16.10.22.發佈
生命和時間,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在探討這個問題,宗教、神話、哲學、科學中的醫學、生物學、物理學。。。都不斷地以其觀點來探討,每一個領域都有它的觀點看法,可是整體的說來,這個領域,涉及生死,會越說越複雜,而究竟生命和時間到底是什麼,它的來龍去脈又如何?至少還沒有令人一看就明白了然,解決問題。
這裏就只按照這兩個字,生命和時間來簡單的談論。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生命有限,時間有限,在有限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情要了解,要探討。從人一出生後,就要呼吸、獲得食品生存、有自動的新陳代謝,受到母親餵奶的照顧,這些都是很自然。這是生命的起始,出生的嬰兒,沒有本領自我生存,需要仰靠受到照顧,逐漸長大從嬰孩、小孩、青少年、成人、壯年、四五十歲後開始步入老年,再長的生命,很少超過120歲,就會死亡。
人類是所有生物中,除了天生本能外,還發展出語言文字的溝通,發展出文化文明。
中學時曾經讀到過一首詩:人生七十古來稀,十年幼小,十年衰老,剩下五十年,二十五年夢中過了。
這首打油詩,把人生可以真正利用的時間縮短為25年。
孔子曾說:焉知後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
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
這裏提出,後者,它代表年輕的一代,那麼人要有小孩,後代。其中包括文明的結婚生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中國的傳統。
「四十、五十而無聞焉」,說明沒有建樹,那麼人要有建樹,人的文明接受於父母,家庭,學校,社會。人要有回饋回報。
生老病死,生死是人生的大事。而在其中又會生病,受到疾病的折磨,跟疾病奮鬥。
在這二十五年中,人們要學習、成長,到三十、四十是壯年頂峰,五十、六十身體體力不再是是那麼強壯,開始走下坡。一般現代的文明國家,是到65歲退休。
一般文明國家都是這個程序,退休後,有退休金,不必為生活疲於奔命,可以退休來享受自己一生所剩餘的生命,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中國的告老歸鄉。
現代的社會,人的壽命延長,活過七十的人,每多活一天,就是天賜,要慶幸這種良機,珍惜所得的每一天生命時間。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決定,退而不休,繼續在自己的領域興趣愛好上發展。
紀元前三世紀的內經就寫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于天師曰: 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漫,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而兩千多年後的我們,遇到的情況,享有榮華富貴的人生活不知節制的話,就會半百五十歲後,身體衰弱。
養生在於養性,要跟黃帝內經所說: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2022年5月12日 星期四
跟一位學生對女兒的愛 談時間的變化, 虞和芳 12.5.22.發佈
跟一位學生對女兒的愛 談時間的變化, 虞和芳 12.5.22.發佈
Dear Alex:
你的這篇 “子供“,描述出你對女兒Cécile的鍾愛回憶,寫得很生動。是的,Cécile很可愛。第一次在虎尾醫院看到她時,才出生幾天。每次看到她,她都逐漸長大。記得每次你帶她來我在南華大學的329研究室時,她由小漸長大,我們談話時,她怡然自得的坐在地毯上,一個人玩我的半高跟鞋,好可愛。
你寫“我多麼希望孩子就停留在那一刻,一直用小小的背影對著我,因為那種只屬於孩童的靈性,長大世俗化後就沒有了“。
是的,每一個人,都在一生要經過生老病死的歷程,這樣生生不息。我們也都不是從前小時候的我了。老莊道家哲學,對人生,對愛情看得很開,很是達觀。
你提到的Saint Exupéry是一位傑出的人物。在歐研所我開的課:歐洲名著選讀,法國文學,就挑選他的Le petit prince.這本書,來講課,它很吸引人,這裡面以小王子的眼光來看世界。Saint Exupéry也很會繪畫,此書裡面有不少他自己的插圖。
這本小書值得一讀再讀。至於Saint Exupéry的一生,也是離奇,他是法國貴族,進的是天主教耶穌會的中學。他喜歡駕駛,建築和文學。
是的,每個人都有其每段人生歷程都不同。尤其女孩子,小時候就一再聽大人說“女大十八變”。
你對Cécile的愛,發揚出來,也許能成為普世的愛。偉大的作家,哲學家,宗教家,都具有這種昇華的普世的愛。 祝福
安康
虞和芳
13.1.22.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10月2日的清晨 虞和芳 2.10.12.發佈
10月2日的清晨 虞和芳 2.10.12.發佈
10月2日是我妹妹和芸的生日。以前每逢她生日,我會寄給她一個祝福她生日快樂的信息。她比我小六歲,可惜在2016年過世。
她是我們的幺妹,是我們四兄妹中年紀最輕的一位。
她在美過世後,次日8月2日我們敬愛的舅舅在台灣過世。
連接得到這消息後,我悲痛的頭昏嘔吐生病,倒在床上。
在床上卻怎麼都定不下心,想到目前唯一還能夠為他們做到的事,是要為舅舅和幺妹出一本紀念書。這樣我起身開始編輯此書。此書《魂夢遙》在蔡輝振教授的協助下,居然在很快的時間內,得到台灣國圖ISBN的號碼,由天空出版社在短期內出版發行,得以及時送到舅舅的出殯處,將它一本跟舅舅火化,其餘送給來參與出殯的舅舅生前好友,親友留念。
今年9月22日,接到哥哥在美過逝的消息,喪失手足,心中悲痛無比。
今早天黑時,4點半醒來,睡不著,在床上想到過去種種的事情,看到窗外傳來的閃電,六點起身。
不久天上下雨。
入秋了,馬爾他的天也轉涼。
不管人事如何的變遷,一年四季的時序還是按照它的軌道運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本著這個精神,就開始一天的工作。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時間和機會 虞和芳 22.7.21.發佈
時間和機會 虞和芳 22.7.21.發佈
所羅門王(Salomo,他當政期為965-932BC)曾說: 懶人,帶著他的夢想而歿。
這是說理想是要下決心,努力朝它去做,否則只是夢想一個。
引申而言,有過理想和目標時﹐一方面﹐不肯放棄一些目前的﹐似乎能吸引人的小願望﹐如娛樂﹔不能專心有毅力和決心的朝著理想和目標去做﹐另一方面﹐又要自欺欺人﹐帶著理想的美夢﹐自我陶醉﹐日日往後推拖﹐那麼它怎麼會實現﹖它終究只是一個夢想而已
理想和目標的實現與否﹐在於個人。肯用腦子﹐能下決心﹐肯勤快力行之人﹐他的理想和目標多半能實現。
目標有一個具體方向﹐拿最簡單的例子﹕當學生時﹐想得好成績﹐是學生時代的一個具體目標。只要中等智力﹐肯下苦功求學﹐拿甲等績﹐絲毫不難﹐考上一流大學也不難。學成後﹐在事業上也如此。
記得中學時讀過的一課課文﹐講甲乙兩個和尚﹐要去南海旅遊。甲和尚要等到積夠了化緣的錢後才動身。乙和尚立即拿了一個碗﹐邊旅行邊化緣。兩年後,乙和尚已遊歷南海而歸,甲和尚還尚未出門。
愚公移山,是講只要有幹勁和決心﹐,就能達成目標﹐若只有理想的目標﹐卻不朝那方向努力,那麼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
有了目標﹐不立志去朝它實行,機會來到,不立即去抓住它,都是一種往後拖的現象。
曾讀過這麼一句話"失去的機會,日後看起來,比當時大"
德國的一位有名的元帥Manstein,(二次世界大戰﹐在他的"鎌刀策劃"下﹐聯軍損失慘重。德軍在短期內攻入巴黎)說的更真確﹕“片刻的機會一失﹐永無追回之時”。
當機立斷﹐在軍事上更是重要。
我們常惋惜失去了的機會.這是說,機會曾來到,而在當時,不能認清,沒去重視到它,任它白白過去.這必然是當初 “輕視”了它,沒能立即把握它,抓住它.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都是失去了時間和機會。
然而另一方面,"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許多機會,都是在'自助'中自然出現的。
乙和尚的南海之遊,是他的說做就做﹐身體力行,實現了他的往南海的目的,他為自己創造出旅遊的機會。
想當出色的音樂家﹐就得勤奮練習﹐功夫深了﹐自能水到渠成﹐自有出頭的機會。所謂行行出狀元﹐在于個人的努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佛的機會,在於,立即下決心去做。否則一拖再拖,那能有成佛之日。
能自助﹐會努力﹐肯下決心之人,才能成功﹐不致帶著理想和機會進入墳墓。
Seneca的一句暮鼓晨鐘的話 虞和芳 22.7.21.發佈
Seneca的一句暮鼓晨鐘的話 虞和芳 22.7.21.發佈
Seneca(4BC-65AD,哲學家,為羅馬的Nero尼諾國王的教師,後被尼諾國王'賜死'說: “我們所擁有的時間不是太少,而是我們沒有利用的時間太多."
糟蹋時間是在任何時刻和場地都會發生.所謂的'無聊','消遣','打發','閒聊','抬杠','打麻將','賭博','吵架','看電視'…..再再都是一種消耗浪費時間之方式.在我們一生中,有多少時間是真正好好利用過了的?有多少是在無意間浪費掉了?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今天早上 虞和芳 9.7.21.發佈
今天早上 虞和芳 9.7.21.發佈
早上天還沒有亮,我去浴室後,又回到床上躺下,人還是很累,我又躺下休息。
不一會聽到他在樓下的聲音。
我起身後,先把通往前後陽台的門窗打開,把熱水燒上,準備弄茶水,這是我每天早上的工作,不管是他或我做值日。
這時看到樓梯通往下面的燈是亮著的。
我看了一下時間,是清晨5點半。
我換了衣服,把樓上臥房清理一下。昨天把夏天衣服一些放在床上,一些放進衣櫥內,但是還是很凌亂,我稍微清理了一點。
他上到頂樓來。
我跟他道早安,把熱茶倒入他喜歡的小茶杯內,放在他工作的桌上。
他說他在給Krosigk寫回信,今天是在他們古堡的相聚,Krosigk特地來函邀請,請我們給回音,去或是不能出席。
這封邀請信,Krosigk來了好一陣子,當他看到跟我說時,我就說我們不能夠參加的話,要盡快回函。他說他知道。
我曾為此事提醒過他,他也回答,他知道。
我就沒有再提,免得他嫌我囉嗦。
幸好他今天在Studio用我的Acer老電腦看他郵電的信件,那是他的mac電腦壞掉以後,他發現他郵電密碼的號碼後,就在那個電腦進入他的信箱。他不願意在我的mac電腦進入他的郵電,怕跟我的郵電號碼引起衝突,因此,他每次去看信時,都到Studio打開那裡Acer電腦的信箱看。可是回覆時,他用我的郵電在mac我的大電腦上回覆。
自從他自己mac大電腦壞了以後,我讓他用我的新mac大電腦,我用舊的小的,自己修理好的舊電腦,起初我們換著用那個大mac電腦,但是對兩人都不方便,我就讓他長期用我的那部大mac電腦,它就逐漸成為他專用。
反正我用舊的小的,英文鍵盤mac電腦,也用慣了,就不在乎,可是有些檔案,我以前在那個大的mac電腦寫的,舊電腦上就找不到,雖然我曾在幾個月前,儲存在usb內,但是有時還是找不到。昨天我在編寫Minos國王的檔案,這個小Mac電腦內就沒有出現以前在Mac電腦寫的檔案。
總之,還好他想起Krosigk回信這件事,今早他就寫信,寫好後,要我去看,我讚美他,他寫的很好,今天一大早就寄出。
今早我下樓,把樓下冰箱發霉的兩個檸檬地方還有綠色的發霉印子,將它清理乾淨後,一塊倒掉。倒了廚餘的垃圾後,從樓下拿上來他喝的啤酒。
弄了早點,上樓人已筋疲力竭。
他來早飯時,談到Krosigk是在希特勒時當財政部長,紐倫堡大審時,還被判刑十年。跟Hess他們關在柏林的監獄。我說那麼他一定知道到底Hess當初為什麼被希特勒派往英國的使命。一晃馬上就又十點多了。時間可過的真快。
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時不我待? 虞和芳 24.2.21.發佈
時不我待? 虞和芳 24.2.21.發佈
上了年紀的人,常會有“時不我待”的悲哀。
是的,逝去的時間沒法追回,但是只要有一口氣,就可以立即開始做一些能夠做到的事情,如對身邊人說一句和善的早安,讚美她/他弄的早餐,就是一個新日子。給自己帶來一天愉悅好的開始。
每個人都有好的與不好的一面,即使好的一方面,也可能被負面情緒大,妒忌的人,說成是壞事。這是世界永遠無休止的唇槍舌劍,紛爭不已的情況。
下面是回覆同學的一封信,提到時間和作為。
南生:
謝謝你的來函,看出你的心懷所念。
信中兩段:
「一生人,都在暗中摸索,走了不少彎路,嘗盡 不少 “囯弱民賤“ ”的痛苦。心有不甘也。」“如果我現在是中學的校長,我一定會開闢不少課外的活動和講習班,跟同學們談談我想要而當時得不到的知識。”
是的,這正是我們還能夠往這方向做的事,這也是前人給我們許多的指示。
你說雖然過去的時光不再,重要的是,如何把握來日的時機。
是的,你仍然可以寫出你的經驗,寫下你當校長還想做的事。這也是我提議1965年每人寫下一段自己本身的經驗見識感懷,供後世人們的參考,盡我們還能夠做到傳承的事的想法理念。
你是一位身體力行的人,這是你的特長之一,已開始做了,要準備出版三本電子書,多麼的好。
科學所以進展到今日,都是許許多多前人累積的探索經驗。我們是騎在巨人的身上,這是我們的幸福。
這是你的過人之處。請先搞好自己的身體,多往好處看。
我們這一代能夠做的事,還有很多,俯拾都是。
Wikipedia的發展,就是靠著千千萬萬人無週報的奉獻,現在成為一個全球都用得到的活字典。網路上的資料太多,有關各方面的報導都能夠找到,不管是理科文科,過去或是最新的知識,我都
prefer維基,它立場公正,很少陰謀論,裡面有各種links,沒有廣告,是所有領域都包括的大辭典。
維基是現代的人要自修的話,最好的參考書,雖然每篇不見得都是完美無缺,但是它利於要找資料,利用它的人。這也是每位外文系畢業或是懂得中外文的人士,能貢獻的事。已經有好多人,參加這項工作。所以中文的維基也浩浩蕩蕩,雖然還有可以新建立的中文項目,等待有心的中國人去創造開發。
從維基的成立,經過,和到今日它的發展成功,使我對世界存在樂觀的看法。
南生,請別小看自己,你想做的事,每天往這方向進行一點,你每天所寫有關時局政治方面的作品,都有它的價值,日久就能夠成了巨作。祝福
安康 虞和芳 24.2.21.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一夜睡得很短 虞和芳 8.1.21.發佈
一夜睡得很短 虞和芳 8.1.21.發佈
昨天晚上半夜一點他下樓提醒我該睡覺,他說:這裡有兩個瘋子。一個已經嫌多,這裡卻有兩個。我回答:不獨有偶。現在幾點了?
當他回答半夜一點時,我真是大吃一驚,怎麼會弄到那麼的晚了。
我昨晚在回覆威英的信件時,找尋對她結締組織病變的中醫最好的治療法。
沒有具體的方法,我按照中醫的診病原則給她回覆一封信。
我趕快關上電腦,可是睡不著。想到威英得的免疫系統的病,它是在手指上,這會影響她的工作,一定對她心情有不好的影響,為此難以入睡,在為她擔心。
後來總算入睡,到今早6點,天還是黑黑時,就起身,外面風大。
慢慢的天亮,外面天空有很奇怪的雲,我打開Samson手機,拍下幾張照片。
Samson手機居然此品牌不需要跟家中的網路連線,自己可以透過產品公司的網路連線,很是方便。
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先把電腦上的檔案按照它的屬性分門歸類,這樣弄好,就有規則可以開始一天的工作。
時間是一分一秒的飛逝,只有趕快把握,才是上策。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劃時代生存的我們,是珍貴的限量版 虞和芳 15.1.2021發佈
劃時代生存的我們,是珍貴的限量版 虞和芳 15.1.2021發佈
從1935年到1965年間出生的我們,是「被祝福的一代」。是的我們這一代經歷了不僅是一世紀的輪轉,還經歷到千年一次的輪轉,這是多麼的難得,幸運,多麼的不易。
我們經歷到世界的科技頂尖高手的時代,這是人類在文明發達的數千年,不曾想像和經歷到的數十年間的轉變。
尤其這一代在台灣,中國長大的人,命運完全不一樣。在台灣長大,大學畢業後到國外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打天下的人們,經歷到不同文化文明的薰陶。在台灣的人們經歷到台灣經濟起飛突飛猛進的富裕。在我大學畢業後,在台大做事,照顧外國來的學生,那時的薪資跟中學教員類似,是每月台幣800元,在2006年返回台灣,中學教師,薪金可漲到8萬元,增加100倍。
在中國大陸長大的人們,遇到另外不同的經歷,特別他們是世界上最肯辛勤工作的一群,把中國重新建造起來,從柏楊和孫光漢教授那時喊的醜陋的中國人,貧窮軟弱醬缸的中國人,不再受到西方人們瞧不起的東亞病夫,而是提升到讓西方人刮目相看的崛起中國人。
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是珍貴的限量版。我們要多珍惜,而且希望我們組織起來,將個人的感受想法經驗寫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心聲,希望有心,有情的人們能夠聯合起來,寫出個人的感受和心聲,這樣出版一本或書本文集。將它們編輯起來,就是時代的心聲。
希望我們1965年畢業的同學,能夠帶頭的高聲一呼,來將我們的經驗經歷所學所想,具體的呈現出來,給我們這個時代做一個傳承的時代心聲的工作。
感謝Daniel寄來“我們是珍貴的限量版!”一檔。
下面錄下Daniel此檔原文,和我給他的回信,請分享。
我們是珍貴的限量版!
我們是天生天養的1935年到1965年間出生的我們,是「被祝福的一代」,因為我們是下列現象的『活見證』:
1.騎腳踏車或遊戲時,從不戴頭盔護膝護踭。
2.放學後,愛與同學痛快玩到太陽下山,從不看電視、打機。
3.每天和「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朋友相處,而非「網路朋友」。
4.口渴時,直接從水龍頭接水喝,沒有瓶裝水。
5.即使和四位朋友共享同一枝汽水,也從不生病。
6.每天吃一堆白飯,也沒因此變胖。
7.穿對白布鞋就可上山下海到處跑也沒事。
8.父母親從來沒餵我們營養品,但仍然健康沒濕疹、沒自閉症。
9.習慣親手製造玩具,並相互取樂。
10.我們的父母親都不富裕,但是,給我們「愛」,而非俗氣的「玩具」。
11.我們沒有手機、光碟片、遊戲機檯、電子玩具、錄影設備、個人電腦、網路聊天……等等,但我們有「真實的朋友」。
12.我們認識所有左鄰右里,互相幫助照顧老人小孩,經常到鄰居家共享餐點靚湯。
13.和你們現在不同,我們有住在附近的親戚們,密切聯繫並共享家庭生活。
14.我們那時只有黑白冲曬相片,但我們從中獲得多彩多姿的回憶。
15.我們是目前僅存最有「同理心」的一代,因為,我們是「會聆聽父母親說話」的最後一代;同時,我們也是「必須傾聽我們子女講話」的第一代。
我們年輕時雖然沒有這些現代科技,但我們「還是夠聰明能夠協助你們去運作這些科技的一代」。
我們是「珍貴的限量版」!
所以,我們從地球上在你們生活中消失之前,請你們「樂於與我們相處」,並且「珍惜大家」!
Dear Daniel:
說的真不錯。我們是珍貴的限量版!
請多保重,感激跟你的結緣,雖然沒有見過一面,不過透過網路聯繫,透過我們同是Kathy的學生,都是透過你的班長來互相聯繫上課。幾年來不時有幸,能接到你千里迢迢傳來的信息,都是溫馨感人的正面人生的文。
這一篇,在陳述15條共同點,提到“我們年輕時雖然沒有這些現代科技,但我們「還是夠聰明能夠協助你們去運作這些科技的一代」。
我們是「珍貴的限量版」!”
此文把我們規劃為珍貴的限量版!多可愛,多稀奇,多難得。
感謝您! 祝福
安康
虞和芳,14.1.2021.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半夜忽然發冷發抖 虞和芳 10.12.2020發佈
半夜忽然發冷發抖 虞和芳 10.12.2020發佈
昨天半夜忽然發冷發抖,牙齒也打戰,全身非常的寒冷。我穿的很多,一件厚毛衣,兩件厚的衣服,包括長袖子的內衣。除了內褲,還穿一條長褲,兩雙長的厚襪子,蓋兩床的被子,一床是冬天的厚被子,另外一床是每天晚上的被子,它們外面都罩了被套,頭上罩一個白色的厚毛帽子,這是全幅冬天的“武裝”保暖設備。上床時本來想,一床厚被子就很熱了,不必蓋另外一床,但是還是蓋上它。
上床時,已晚於12點,他昨晚洗完熱水澡,我沒有洗澡沒有洗頭髮。一方面他說,怎麼熱水只夠一個澡盆,沒有往常的熱,要我去Studio看,是否我是打開對的開關熱水,我說我是打開的,他又說,有沒有看,是否熱水器的兩個按鈕也紅的,我說是紅的。他還要我再去確認一下,我又下樓再去確認。全部是打開的。我做了,通常我是在Studio洗髮沖澡的,昨晚那時我很累,本來我也打算沖澡和洗髮的,就都沒有做,只下到Studio再去看一次他交代的事。他洗澡時,已是晚上10點,那時已11點。
上樓後,我想睡覺,但是他在樓上的澡堂泡澡,我在樓上睡覺的話,他洗完澡,會吵到我的睡眠。我就在電腦上繼續看萊考夫那章的校正。
他大約12點走出浴室,他下樓睡覺,我就關上電腦上床。
我很快就入睡。之後,半夜突然被這種發冷的打戰冷醒。我冷醒後,沒有起床,繼續躺著,沒有多久就又入睡,這樣來看,這種冷醒,打戰發抖的時間並沒有維持太久。
大約兩、三個月前,我在樓下臥房睡覺時,也有過一晚半夜發冷的醒來,我就加上一件毛衣和多拿一床被子,之後入睡。
兩次半夜發抖發冷醒來,不是偶然。這是什麼原因?固然半夜是陰盛的時候,但是氣溫並不見得降的那麼的低,讓我發抖。
記憶中,上次半夜醒後,之後的幾天,全身痠痛,尤其是手,合谷穴位特別的痠痛,之後逐漸減弱,過了三天,痠痛才完全消失。那時我沒有傷風,沒有發燒。
這種半夜忽然發冷發抖,不會沒有原因,它是什麼原因?
我沒有發燒,沒有感冒,可能是身體虛弱,因為幾天來,都是晚睡,睡眠不足,加上每天有不少事情纏身,在半夜陽轉陰的時候,就發生這種現象。
這是一個警告,不可以缺眠,心情要保持清淨,不可讓瑣事來煩心。
這只有慢慢的修心養性來改變自己的心態,同時要準時上床,不可弄到12點後才睡覺。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早上2點起身 虞和芳 31.7.2020發佈
早上2點起身 虞和芳 31.7.2020發佈
半夜兩點起床,就趕緊來到Studio繼續查看那本《身心靈的自然醫學》。
這是我早早就要寄出去的,而一再耽擱下來。
昨晚要弄完它,但是還是沒有。一想,再不寄出又耽擱一週,有什麼好處?
要一再修改的話,可以變成沒完沒了,反使內心增加太多的負擔,於事無補。
既然兩點就醒了,雖然只睡兩個小時,但是正可以完成這件一拖再拖的工作。
於是工作了5個小時,終於在早上7點多寄出去,這樣台灣才下午兩點前,至少是在週五趕了出來。
網路不通,這正是我的擔心,不過我上到頂樓,在modem旁邊,網路通了,寄出去後,心理是放鬆了一些。
這樣可以再做別的工作,或說再來編輯下一本書。
人生永遠有做不完的事,這比閒著無聊打發時間,要好些。
誰都不知道能夠活多久,只有盡力的利用每一分鐘的時間。該做的事情太多,而所剩下的時間不多,不容許我閒蕩,休閒。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天氣進入炎熱 虞和芳 18.7.2020發佈
天氣進入炎熱 虞和芳 18.7.2020發佈
今年夏天很奇怪,並不怎麼的熱,海風很大,即使在陽台上,也不能夠多待。
可是昨晚外邊音樂聲音好吵人。那些遊樂的人們,為什麼要把擴音器放的那麼的大,吵到別人。這樣不得不關上臥室門窗,就十分的悶熱。
半夜因為太悶熱,起來把通往內庭的一樓臥室小陽台的門打開,放進新鮮空氣。
昨晚他在頂樓外面陽台上待了很久,可能人因此不舒服,居然比我早就要睡覺,雖然已經到10點20分。我也就放棄做瑜伽和甩手,因為我一向強調10點就應該就寢,他持反對意見,而昨晚他比我先要睡覺,我自然不能夠延遲。
昨天一天我忙著編輯書籍,準備三餐,跟他看一些他要看的捷克一位貴族翻修的古堡和介紹此古堡的短片。談到法國革命,法國作家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他短短的51年歲月中的寫作,至今為後人追憶仰慕。他的小說《追憶逝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當時沒有出版商肯出版,他自費出版。此書成為20世紀最受到尊崇的一本書。我提到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 (1896–1957)寫的
Der Leopard (Il Gattopardo),在生時,也沒有一家出版社肯出版,認為此書無價值。在他死後,1958才出版,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小說之一。它拍成電影,我只看過電影。 還沒有讀過此書。
世上有太多的好書,都沒有讀,要讀的話,最好讀原文,但是,要精通那麼多的語言來讀,又是一件沒有足夠的時間。我現在才來學各種語言,學到精通,對我來說,是太遲了。雖然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都沾上一點邊,現在要來精通,那是時不我待的悲哀。現在每天該做的事,都忙不過來,別說再來學語言,讀原文了。
人生很短,只能夠每天做一些,我能夠做到的事,好高騖遠,沒有用處。
今天6點起床,寫下此文,已到8點。我要趕快開始做操,準備早點,做一天內,我能夠做的事,這樣利用生命中,剩下來的時間,才有意義。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一根白髮 虞和芳 17.7.2020發佈
一根白髮 虞和芳 17.7.2020發佈
這是二十多年前,回憶29歲時的白髮,到經歷到母親83歲過世的一段時間的經過,時間是這麼無情的飛駛。
從現在的年歲算起,第一根白髮,距今有48年,快半百的時間過去。
而今白髮根本用不著去數,數也數不清了。
這篇文寫“要想長壽,不能不接受「老」的現象。而一根白髮的出現,正是它的先聲。
老、死,既然不能避免,唯一能做的只有在生時,能做些有益之事。”
能活到這麼大的年紀,應該感恩,並且“只有在生時,能做些有益之事。”這仍是我現在要做的事了。 17.7.2020
在我廿九歲那年,居然在鏡中發覺了一根白髮。那天我抑鬱不樂。
一根白髮,說明人已有「老」的趨勢,雖然還不到三十歲。
中國的「二八年華」,指十六歲的小姑娘,「十八歲姑娘一朵花」,都是在廿歲以下。
十六、十八歲的我們這群「窈窕淑女」,都在開夜車,趕著聯考升大學。那時全體學生畢業照相中,每人穿著白衣黑裙的制服,短短地畢直的頭髮,瘦瘦乾乾不著修飾的身軀,心中只惦著「升大學」「考聯考」,又何嘗想過,這些青春年華,又那裡有閒情逸緻的去享受過難得的青春!
珍惜它,又如何去珍惜它?
那時交異性朋友,不但家庭不准,學校嚴禁,更不用說去參加派對,把握住這段一蹤即逝的「Teenage」了!
終於考進了大學!可算是能鬆一口氣了!
的確,也是鬆了一口氣!可以出外跳舞遊玩,雖然宿舍管的很嚴,晚上十點關燈,十一點關大門。這對陷入情網的女孩子們,太早復歸於室,太早就寢了。
天黑時正是情侶們可以偷情擁抱親吻的時候,這段時間過的特別快,「春宵苦短日高起」正是兩情相悅,熱血沸騰時,誰願準時歸校! 好在宿舍大門關了,可走「狗洞」鑽回屋中。
四年大學,戀愛了四年,有無數甜言蜜語的日子,也有數不盡的焦急、生氣、等待、失望、痛苦的時光。
大學畢業,還要出國深造,於是兢兢業業地準備出國,終於如願以償。
出了國,仍是女大當嫁,結了婚後,幾乎變成「結婚是戀愛的墳墓」。
連著兩個小孩出世。每天忙著照顧小孩,料理家事,還得寫論文,求學位。
在這段時間,省吃儉用,偶而旅行時也睡在汽車上,為的是省旅館費用。成家立業,並不是一蹴即成,要經過多少平淡、艱澀的日子。
即使拿到了博士學位,世界也非屬於我們,年青時的抱負理想都去那了?
生活說不上有什麼喜悅,只是一天混一天。
這時發現了第一根白髮。
它有如當頭一棒,立即使自已陷入了「中年」的「老氣沈沈」!
尤其一個女人,年輕就是資本, 就是本錢。
這「資本」卻在了無痕跡中出售了,所得的只是身為人母的使命。
兩個小孩,先是那麼慢地成長,每天餵著奶,換尿布,慢慢地學著走路、說話。
他們都會說話後,兩人吵架啼哭。當然他們也有很乖、可愛的日子!
然後每天接送他們上幼稚園。進小學後,他們可以自行回家。
我在公家機構做了近八年的事。每天上班、下班,日子平淡得很。
平淡的日子過的好快。
兩個小孩在平淡的日子中,竟然又好快的成長。
卅七歲時,我自己辦了診所。
人生又走向了另一個路程。
在這段期間,白髮由一根增到十根。
每隔一個日子,就去拔除這十根白髮。
臉上皺紋也漸增加。
一晃眼,人已進了五十。
小孩早已成人。
白髮更多增了不少。
半百是人生的另一個道路。
其實走的路仍舊一樣,只是多體會到了「去日苦多」與來日漸少。
一方面該感激,自己已活到了五十出頭,那些有名的藝術家Mozart、文學家Shelley、Keats、 Byron,都年輕輕的過逝。
再反過來看,雖已年逾半百,我的成就如何?比起那些功成名就之士,自己的成績渺不可道。
這麼一想,對個人之建樹與成就很感慚顏。
又過了五年,今年二月六日,母親過世。
她的死,使我受到極大的打擊與悲痛。
在我一生中,這是第一次真正嘗到人間的生離死別的哀傷。
回憶著媽媽,她也是年輕的母親,執教,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她是位值得敬仰的教師和母親。
她退休後,仍為美國的華人及教會獻身,不時她也寫些文章作品。
她由行動自如,慢慢地步履躝跚。
八十歲以後,得拄著拐杖。
去年十二月訪她時,她坐在輪椅上,但她的腦筋清醒,記憶力仍很強。
不料才隔一個月,她居然撒手西歸。
人生是那麼地短暫!
當她活時,只想到每年年底都可以去拜望她,跟她相聚。
她離去後,才後悔悔恨,沒能在她生時,跟她多加相處,多多服侍她。
她的死,使我體會到生命是多麼的脆弱,多麼的短暫。
人的一生,若是早死,自不用談白髮。
而人們卻希望長壽。
長壽離不開生、老、病。
這是一種自然的定律!
一根白髮,就跟「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它是第一個人生階級的「盡界」。
隨著一根白髮,白髮只會有增無減。
跟著一根白髮,更有別的現象說明「老之將至」,皺紋的增多,肌肉彈性的減弱,骨骼硬化,血管硬化…..。
要想長壽,不能不接受「老」的現象。而一根白髮的出現,正是它的先聲。
老、死,既然不能避免,唯一能做的只有在生時,能做些有益之事。
那麼在離世時,當不致於再有多悔恨,而不致含冤以歿。人能到時候「瞑目而息」已說明了,至少一生中心安理得!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健康中心 虞和芳 11.6.2020發佈
健康中心 虞和芳 11.6.2020發佈
在德國我1981 年通過自然醫學考試,得到執照,立即開辦診所。
後來東西德統一,我們想,不如到柏林,德國的首都,去辦診所,尤其S是柏林人,正好回到他的老家。於是我們到柏林去,要在那裡開一個健康中心,這比私人診所的範圍擴大,正式成立一個健康中心。下面是那時記載的當時情況。 一晃三十年前的往事,彷彿如眼前的再現。 虞和芳,11.6.2020
—————————
健康中心 虞和芳 10.01.1991
我們要在柏林找一個合適之處,辦健康中心。
不知看過多少房子,都不合適,不是房間太小,太少,就是房間太大,位置太偏,或是價格太貴。要是可以接受的價格,卻又是在slam地帶。已經跑了一個月,沒找到任何一處,可以興辦此診所。
終於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處所﹕這地方有三百平方公尺大,有兩個正門,兩個旁門可以進出。屋前為一條河,環境幽雅,價格也還算過得去。
我們幾乎已經動心了。
在那河上,有一個飄在水中的船飯店。我們即去那飯店吃了晚飯,計劃著,如何安排在這建立起一個健康中心。
花了兩個鐘頭擬定了計劃,對於此房子之位置大小,進出,房門等都很滿意。
於是我們又折回去再細看附近的環境。
只見房子的左邊有一個燈光明亮的大招牌,上面寫著﹕殯儀館﹑火葬﹑土葬全包辦。
這真是氣人,怎麼殯儀館剛好在隔壁。我們皺眉地說。若來看病的病人看到殯儀館,一定會怔一下,感到不妙。但又念,也許不見得每個病人都會這麼地迷信,到底是二十世紀。
再往前走,到這屋右邊的鄰居,又看到燈光耀人的商店招牌:棺材店、木棺、塑膠棺。
看到這個招牌後,我們的心都涼了下來。一個健康中心,夾在兩個死人店中間,誰還肯來診治?
於是一場歡喜又成泡影。 10.01.1991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上午清理廚房 虞和芳 8.6.2020發佈
上午清理廚房 虞和芳 8.6.2020發佈
通常他值日,他弄早飯的話,都要弄的很複雜,煎蛋/炒蛋,肉片,Cheese,麵包,牛油,果汁,咖啡,他沒時間弄的話,我就都是弄的很簡單,麥片,茶,加入麥片中的葡萄乾,花生,牛奶。
今天他很勤快,早上倒掉廚餘垃圾,把一大捆的水提上樓,他說7點40分早餐,8點建築師B打電話來。昨天他準備好了兩頁的內容,跟我講他手寫下來要跟B談的每一項。他對翻修工作,絕對不馬虎,每一個小節他都要做的完善。連煙囪的形狀,他都來自己設計,新開的天窗,也由他去設計在什麼地方,大小如何。。。這樣可想而知,他是多麼的費心和忙碌。
就是連早飯,用什麼刀叉,什麼碗盤,都要整整齊齊的放在桌上,這是德國人的辦事認真的現象。
他這些日子來勤快,心情也好,喜歡說笑話,多半是他突然間靈機一動的笑話,或是他諷刺兼表演的“演說”。
他說今天我們簡單的吃,每人一片蛋糕,和水果。我說,很好,花時間來準備早餐,浪費時間,太划不來,越簡單越好,只要營養夠了就行。
他嫌太陽照進屋內,坐在室內餐桌上旁吃飯太熱。打開前陽台的門,風太大,那麼不如在書桌旁吃,這樣建築師來電話,就順手去接。
我打開門,他在角落上,太陽照射不到,風吹不到,那裡是很隱蔽工作的地方。
我戴上帽子,多穿上衣服防風,仍在餐桌旁早餐。
不久建築師,很準時的8點來電話,這是週五他們兩人預定好的。因為有幾項工作,不得不由他來決定,如古堡前面的Sockel要多高,左右兩邊不齊,該如何處理才好,如何跟古堡前邊新搭的橋上的柱子材質配合;西邊正在翻修的牆,底部要從哪裡開始粉刷。
建築師來電話後,我聽了一會,就到廚房收拾。雖然疫病三個月,J沒有來工作,每餐後,我都清洗碗盤,每隔一陣子,我就要清理放廚房的架子和工作平台,可是那邊堆了一堆雜物,到處都是髒髒的,放盤子的架子,也髒,下面還有黑黑的霉,都要清理。
我就花了一個半小時來工作。
他從建築師那裡得知,來工作的MeisterA,被馬蜂叮到眼睛周圍,腫脹一大片,眼睛不能夠睜開,不能夠來工作。市議會因為疫病緣故,不對外面開放,Willebadessen管內部翻修的HM女士,六月底退休,她的後繼的人,是來自縣政府的一個職員,而不是目前她的手下N。我們申請的翻修,Münster的Dr H有三個月的審查時間。不過HM女士說,她雖然退休,市長特許的說,若是需要她時,她還可以再來市政府幫忙,繼續照顧這個許可的通過。
德國做任何事,都有層層關卡,這有好處,也有壞處。
為古堡的翻修,我們不但投下資本,還投下時間精力。而我們的精力時間錢財都有限。
對於洗碗家事,雖然是小事,但是不去做的話,影響心情和健康,去做的話,精力時間花費掉了,在別處,就得簡陋,那麼三餐,就是越簡單越好。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從明天起 虞和芳 26.4.2020發佈
「從明天起」是一句多麼動聽、誘人、並帶著希望的話語。
「從明天起,我要開始節食」,這是多少胖子所許下的願望。
有了「從明天起」的希望後,他可以看見,從明天起日漸減重,過了一兩個月,他即成了人人所羨慕的翩翩公子,她將成為君子好求的苗條淑女,有多可喜可慶!
那麼從明天起要節食的話,何不今晚飽食一餐,享受一頓美食?一則為自己的決心作個獎賞,再則為日後的忍饑耐渴,來個先前補償!君不見,從明天起苛己克食,不再隨心所欲的大食大嚼,那麼今晚最後的一次飽餐,是理所當然!
於是或是與人痛吃快飲一番,或是自己靜悄悄地大食大喝一頓,盡情享樂一場。反正從明天起,杜絕一切誘惑,來度克己制己的苦行僧生活,那麼今天的慶典,更是與心無愧,合情合理。
到了次日,肚子餓得發慌咕咕叫時,胖子又想,今天還得工作四、五個小時,節食的話,影響工作效率,得不償失。為了工作,不能這麼的自私減食,等明天週末再節食,亦為時不晩。於是他更理直氣壯的飽食一餐。
又到了次日,雖是週末,但肚子餓的難受,香噴噴的油炸排骨,顯象在眼前,使他饞涎欲滴,又忍不住大吃大嚼一頓。反正明天開始再節食也不遲,只有短短的一天之差,何必斤斤計較,來苦折自己?這麼一想,胖子又心安理得的享受一場。
偶而胖子也真能節食一頓,或節食一兩天。但一曝十寒,沒能貫徹始終,加上「從明天起」的安慰及希望,使得他有了明日「捲土再來」,動聽的藉口,他更穩若泰山,這是胖子所以成為胖子的原因,他減食一天,多吃三天,越減食,越肥越胖。
加上這樣日以繼夜,肚子餓了,又有從明天起作後盾,胖子的体重,終究是有增無減,越來越胖,最後成了一個大圓桶。
煙癮者亦如此,當他想到,從明天起要戒煙時,他盡情享受著最後一枝煙。到了次日,煙癮發作時,又禁不住再點燃一根煙,接著兩根三根,而致點上了二十多枝煙。晚上又想著,從明天起我再戒煙,又安穩地點上今晚最後一支煙。噴著煙圈細細品嚐,煙香繚繞,無限安祥。從明天起戒煙,這個「明天」還有「明天」。他的希望始終沒滅,因明天還會有明天。到頭來,不但是沒有一天減煙,而且是越抽越猛、越多,終致咳嗽心跳,血壓高升,健康掃地。
同樣的,嗜酒之徒,發誓著,從明天起開始戒酒,這種美好的希望使他欣然,在他酒後搖搖欲墮時,又舉杯邀明月的再痛飲一番。這種「從明天起」一則給人帶來希望,一則日久天長下來,仍然是故我,又給他帶來了淡淡地哀愁,於是更借酒澆愁,愁更愁,終成了酒鬼,難以自拔。多少凌雲壯志,付之東流。
「從明天起完全兩樣」,不但是胖子,吸煙者,酒徒的願望,而且是一切推、拖、拉、等等墮性的上好藉口。
相似的論調:從明天起我要改革惡習; 從明天起我要發奮圖強;從明天起我要改邪歸正,洗手不幹;從明天起我要重新做人…。這些話多誘惑人,多充滿了希望,它們是多麼的中聽,不僅自己深深響往,說出口來,又動人心弦。君不見,浪子回頭金不換,只要有了,從明天起改正之念,就與浪子回頭有異曲同工之妙。誰能不褒揚,誰能不刮目相看!
殊不知,「從明天起」卻是一切「心響往之」人們藉口的起始點,他們多半卻都淪於「心有餘,力不足」而致「從明天起」一拖再拖,終致進入「遙遙無期」的同一悲慘命運,換言之「依然故我」的終點。
從明天起,多美多壯觀。每個從明天起的明天,還有從明天起的明天,它們之間只不過僅有一天之隔,就跟今天和明天之隔一樣。但「從明天起」卻有著一種神秘的力量,它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從明天起」,在向我們招手。它給我們帶來了新生力,新寄託,新理想和新希望。
從明天起,看來是多麼的微小不足道,但它卻是多麼的誘人動聽!
盡管有時我們的確做到了從明天起的願望,但實行了一兩天,或是一兩星期,卻禁不住它的「嚴霜風雨」,受不了路旁的聲色利誘,又腳軟口乾,一蹶不振的停頓下來。心想休息一番後,更可再接再厲。多半一歇下後,就難捲土重來。於是我們不得不又重新開始做著從明天起的美夢。有了有了一個明天,我們就有了一個新希望。
明天日積月累,成了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
誰能有三萬六千五百個從明天起?那要活到一百歲了!
「從明天起」的悲劇,是在於日子的一天天消逝。雖然「從明天起」這句話一成不變,但我們卻隨著日子一天天的消逝,而慢慢地成了「來日無多」。當我們体會到「時不我待」,那是已為時已晚矣。
「從明天起」它美得誘人得像一位多采多姿的妙齡少女,它的終點卻是一事無成白髮皤皤的老者。只能徒然發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智語。
「從明天起」的明天,總有一天,它的明天不會再來!
從明天起,它有著磁力和魔力,它是陰陽一体的兩面。它是希望的寄託,也是自欺欺人的藉口,更是引人陷入毀滅的旋渦。它可以給予我們新生,也可毀了我們的一生。「從明天起」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分野點;它是福兮禍所倚,也是禍兮福所依的轉捩點。它是一個起點,也是一個終站。它在我們人生中,為一微小的單位,但它可積小成大,成了永無可改的致命因子。
若是我們能將「從明天起」改成「立即開始」,那麼希望的幼苗,多半會有開花結實的一天。
怪不得佛家要說: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立」字是「從明天起」的「當頭一棒」。
只有說做就做,立即開始,才是「從明天起」的一劑對症下葯。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客人在等小寶貝 虞和芳 10.3.2020發佈
客人在等小寶貝 虞和芳 10.3.2020發佈
老王因為他的兒子小寶貝請客,客人來到,可是小寶貝卻久久未出現。
終於小寶貝來到了,他又大又高,客人忍不住問:
“你的兒子比你們都高,大,壯,為什麼稱他小寶貝?”
老王回答:“我們從他生出來後,就叫他小寶貝,叫了18年,現在稱呼慣了,很難改掉。”9.3.2020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清晨5點到8點的做操和沈思 虞和芳 13.12.19.發佈
清晨5點到8點的做操和沈思 虞和芳 13.12.19.發佈
早上被他電腦螢幕的光吵醒。
他四點就醒了,睡眠不足,我晚上12點才睡覺,也是睡眠不足。
好在他5點就關上電腦,很快進入夢鄉。
我即起身,先來在這間房間的一處,有高搭起的一角,上面有一個床墊,跟榻榻米類似,可以另睡一人,或是做操。我即到哪裡做昨晚沒有做的瑜伽和甩手。
邊做的時候,邊想,昨天的經過。
Dr K聯絡來的那位LWL管木材的專人Barthold透過在建築內部鑿洞木材的時候,拔出一根根的長型小圓木棒,可以用特製的儀器,測出那個木頭的年齡,就可以推斷出此部分的建築時代。
B要S拔出一根小圓棒,我拔出兩根小圓棒,它們發出一股木頭的香味。那是Eichel樹的樹幹,根據B的經驗,是400年以上的老樹。它在冬天的時候砍伐,春天就當大木梁作為古堡內部的支柱。
我說一般用做木材要經過幾年乾燥才行,B說是的,但是幾百年前的習慣是先建築在房子的大棟樑,於是在大橫棟樑和棟樑之間,和斜的木梁之間,用磚頭,在Schweckhausen內部的牆,還有地磚式的填充劑,使人假設,那時地上的地磚被拆除,它們作為內牆之間的石頭,磚的填充牆。木梁它們日後乾燥後,會縮小變窄,幾年後要用填充劑封上,然後粉刷內部的牆。
這使我想起荷馬史詩中Odysseus二十年後返回家鄉時,先偽裝是乞丐,然後透露給他妻子,說他是Odysseus,那時有好多追求她的人,他把他們一一打敗,但是他妻子還不肯相信,他就是離家二十年的丈夫,還要考驗他,其中考驗之一,就是要他說出他們臥房的大木梁柱子在哪裏,這只有他們夫婦兩人知道。當他說出後,他妻子才相信他是Odysseus。
在紀元前一千三百年前,就有房屋內部建造的這種木柱子的樑木。
Dr K和Barthold要在16處不同的內部牆壁中鑿出這種小洞來做科學研究的根據,到底哪裡的內部牆壁是哪個年代加蓋出來。
我們所能夠貢獻的地方是,讓粉刷好好的牆壁,一大片一大片的把粉刷的牆剝掉。
這樣邊做操,邊想,一下三個小時就過去了。
看他還睡得很熟,沒有去叫他,他睡到9點多才起身。
他這些日子,因為事情多,每天睡眠時間不夠。他能補足四個小時的睡眠,有這個必要。
訂閱:
文章 (Atom)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夢到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 虞和芳 22.4.25.發佈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夢。它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我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內容是什麼記不大起來,那不是批評男人的文章。以前曾經寫過去一篇“男人是壞蛋”,也不是說男人壞話,而是...
-
余虞對話:13.1.25.狂人狂言自造苦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狂人狂言自造苦 四處攻擊生民苦 沒有誠信是賊窟 自投賊窟苦誰訴? 上天作孽猶可逃 大火焚燒乾森林 人們紛紛棄家逃 求生為要寧棄寶 科學進步很是好 用來攻擊核子彈 核彈肆虐世界亡 這是說明天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