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詩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詩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Hexameter六音步詩 虞和芳 12.7.25發佈

Hexameter六音步詩 虞和芳 12.7.25發佈 Hexameter六音步詩是一種有韻律的詩行,由六個音步組成(這裡的「音步」是英語詩歌一行中單字的脈動或大重音;在希臘語和拉丁語中,「音步」不是重音,而描述的是音節的各種組合)。它是古希臘和拉丁文學中的標準史詩韻律,例如《 Iliad 伊利亞德》、《 Odyssey奧德賽》和《 Aeneid埃涅阿斯紀》。它在其他類型的創作中的使用包括Horace賀拉斯的諷刺作品、Ovid奧維德的《變形記》和《Hymns of Orpheus奧菲斯的讚美詩》。 根據希臘神話,六音步詩是由阿波羅的女兒 Phemonoe菲莫諾伊和 德爾菲的第一位女神Pythia發明的。 古典六音步詩 在古典六音步詩中,六音步遵循以下規則: 一個音步可以由兩個 spondee長音節(-)組成,一個揚揚格;或一個長音節和兩個短音節,即長抑格 dactyl(—∪∪)。 前四音格可以容納其中任何一個。 第五個幾乎總是dactyl揚抑格,最後一個必須是spondee / trochee揚抑格/抑揚格(一起形成一個 adonic阿多尼格)。當多音節(尤其是希臘語)名字結束一節詩句時,可能會出現例外。 短音節(∪)是指元音較短、音節末尾沒有子音的音節。長音節(—)是指長母音、尾音有一個或多個子音(或長子音)或兩者兼有的音節。單字之間的空格不計入音節劃分,例如「cat」如果單獨說的話是一個長音節 (—),但「cat attack」組合起來就會劃分為短-短-長音節:「ca」、「ta」、「tack」 (∪∪ —)。 行與行之間順序的變化以及 caesura 停頓(行內的邏輯句號)的使用對於避免單調的唱歌效果至關重要。 應用 儘管規則看似簡單,但在英語中使用古典六音步詩卻很困難,因為英語是一種重音節語言,在重音音節之間壓縮元音和輔音,而六音步詩依賴於語音的規則時間。具有後者特性的語言(即非重音節的語言)包括古希臘語、拉丁語、立陶宛語和匈牙利語。 雖然上述古典六音步詩在英語中從未受到太大歡迎,因為英語的標準韻律是 iambic pentameter抑揚格五音步,但英語詩歌經常以抑揚格六音步詩寫成。有許多例子來自 16 世紀,還有一些來自 17 世紀;其中最著名的是 Michael Drayton's Poly-Olbion邁克爾·德雷頓的《波利奧爾比恩》(1612 年),這是一部抑揚格六音步對句。Drayton的一個例子(在每條線上標記六音格): Nor a/ny o/ther wold / like Cot/swold e/ver sped, So rich / and fair / a vale / in for/tuning / to wed. 也沒有任何其他的狼/像科特/斯沃爾德/曾經加速, 如此富饒 / 和美麗 / 的山谷 / 適合 / 結婚。 在 17 世紀,抑揚格六音步,也稱為亞歷山大詩行,用來替代英雄雙行詩,並且是抒情詩 Cowley和 Dryden的Pindaric odes品達頌歌中允許使用的詩行類型之一。 19 世紀,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Arthur Hugh Clough, dactylic hexameter —等人曾多次嘗試將六音步長詩融入英語,但都沒有特別大的成功。 Gerard Manley Hopkins的許多詩歌都是用六音步的抑揚格和彈性節奏詩行創作的。 20 世紀, William Butler Yeats使用了一種鬆散的民謠式六音步詩行,中間有一個強烈的停頓。抑揚格六音步詩行有時也被使用,而拉丁文翻譯家和許多詩人則使用重音格六音步詩行。 18 世紀後期, Kristijonas Donelaitis將六音步詩改編為立陶宛語。他的詩作 "Metai" (The Seasons)(四季)是迄今為止立陶宛最成功的六音步詩篇。 Albert Meyer,1893-1962 年在將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部分詩句翻譯成Swiss dialect of Bern伯爾尼瑞士方言時,採用了自然形式的六音步詩句。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