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宗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宗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與本篤會總會長Dr.Notker Wolf OSB, Abbot Primate會面的一席話     虞和芳       26.4.25.再發佈

與本篤會總會長Dr.Notker Wolf OSB, Abbot Primate會面的一席話     虞和芳       26.4.25.再發佈 前言 這是在德國聽本篤會總會長Dr. Notker Wolf發表的一篇演說。此後一直跟他保持聯繫。他是有信立即回覆,儘管日理萬機,對事情,抓住要點,處理的井井有條。 聽說Francis教宗也有這種個性。可惜他積勞成疾,他在奄奄一息中,仍然心繫在他的當教宗的職責。他一生辦事認真,對每件事情,絕對不馬虎。他雖然抱病數月,曾經得肺炎,失去知覺,但是他當教宗,他對每年一度復活節對教徒的致福和致意,耿耿於懷。因而他硬撐到復活節,對信徒致福後,次日離塵世升天。這是我對他精神力量支持力度的解讀。 認識的Dr. Notker Wolf就因心繫中國 (Ein Herz fuer China) 中國,對中國盡心盡力。今天正逢Francis教宗的Requiem,世界元首和主教們都正聚會在梵蒂岡的Peter廣場,特以將當初寫Dr Wolf此文再發佈來紀念他。 虞和芳 26.4.25.上午10點半 ————————— 今年2001年七月十六日本篤會總會長Dr. Notker Wolf來南德八發里亞州,演講目前天主教在中國的情況復活節向信徒們致福給予信念希望。講演結束後,筆者能有機會跟總會長會面談了一席話。他演講的地點是在慕尼黑,德國Missio的一間講演室。Missio為天主教在德國的一個重要組織,它支助世界各處的傳道,主要是在亞非兩洲。 Dr. Notker Wolf的中文名字為吳樂福。二000年九月七日各地的本篤修道院院長聚會,選舉吳樂福博士為本篤會總會長,他正式成了在羅馬教宗聖座Holy See世界本篤會的最高代表,因此他也成為教宗的Sant'Anselmo本篤會大學校長。他在1977年前曾在這所大學執教,教授自然哲學和科學理論。 本篤會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為天主教最早的修會。現擁有341座修士修道院,幾乎同樣多座的修女修道院,和好幾百的本篤會修女所。 吳樂福博士在當本篤會總會長前,曾任23年在慕尼黑附近的St. Ottilien修道院院長,同時亦任本篤會傳教聖會的會長Abbot President。本篤會共分為不同的二十一個聖會Congregation。本篤會傳教聖會擁有二十個修道院, 1100神父和修士。St. Ottilien修道院,為本篤會傳教聖會的母修道院。在它的教堂內保存著韓國殉道士,聖Andreas Kim的聖骨匣。Theodor Breher主教亦葬在那,他為本篤會在中國東北延吉Yen-ki的主教,在中共的政權下,他被關進監獄,後因病重,遣返回德,於一九五0年過逝。 在吳樂福博士任St. Ottilien院長的期間內,本篤會傳教聖會在非洲設立了五所新的修道院,在肯尼亞,烏干達,Sambia,Namibia和Zaire。在亞洲菲律賓也建了新的修道院。在中國和北韓,吳樂福博士又重新的開始繼續本篤會以往的傳教功業。北韓暗地裏還有天主教徒存在,雖己無神父和修會會士。北韓從一九四九年共產執政後,十二位本篤會會士被處死刑,其中也有韓國人,十三位會士在獄中受飢餓冷湅和和疾病的煎熬下喪生。本篤會院長主教Bonifatius Sauer在平壤監牢中逝世。雖然本篤會在北韓的工作成果受到極大的打擊,幾乎前功盡棄,吳樂福博士並不因此灰心,他繼續以前本篤會積極的工作精神,於1994年第一次訪北韓,現已在北韓Rajin-Songbon新建了一所醫院,作為本篤會的一個新開端。 吳樂福博士當了本篤會總會長後,他在St. Ottilien院長之職,由Jeremias Schroeder OSB接任,Jeremias同時亦成為本篤會傳教聖會的會長。即使吳樂福博士已為本篤會總會長,駐羅馬,他還要繼續親自領導監導本篤會在中國的工作。他對我笑笑的說:"我的心落在中國了。" 吳樂福博士不僅是位傑出的宗教家,博學多聞的學者和神學家,使人驚奇的是,他又是位音樂家,一位能吹善奏的橫笛樂手,從十六歲起他就傾心於笛簫,他的總會長標章上畫著一個豎琴,上面用拉丁文寫Jubilate Deo。他喜歡Baroque音樂,如Bach,Haendel,和Mozart等作曲家。他有時獨奏吹著他們的名曲,他甚至還喜奏現代的爵士樂。他善吹橫笛的名氣不逕而走,德國電視介紹他的影片中,曾播出他吹橫笛一景。在他嚴肅的神情中,同時流露出溫暖和善的仁情和幽默。他身任重職要位,卻生活簡樸,毫無任何驕奢傲心。每位跟他會面的人,他都能讓對方感覺到,他給對方時間和尊重。這在今日的社會裡,真是難能可貴。 一九八五年吳樂福博士第一次赴北京,一九八九年後,每年至少赴中國一次,有時二至三                                 次。他拜訪天主教教區,神學院,和其它天主教的設施,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援。現有五十位中國教士在德國進修,四十位在美國進修。他說,對來國外深造的中國同學,不能只給獎學金,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關切照顧,不能讓他們在異鄉孤立,應帶引他們入宗教社團,讓他們能體驗到靈修的共同生活。 在一九八0年代,本篤會供給中國留學生一楝學生宿舍,在慕尼黑市中心,大學附近,由仲磐石Pater Peter Gerhards SVD神父建立了福園Haus Fu,愛顧和解決不少中國同學們的住宿,學業,物質,精神生活等難題。 吳樂福博士希望中國的天主教教友,能堅定信仰,步入社會,以有限的物質條件,多做些出世的為社會群眾服務和為善的工作。多為傳教努力,他認為,中國的傳教工作,主要應操在中國人的手中。在吳樂福博士十多年的努力領導之下,本篤會在中國不僅新建了好幾座教堂,還設立了一所醫院。當他談到落成慶典時,他眼中充滿了愉悅和祥的微笑。他講述著慶祝的盛況,樂隊,鑼鼓,鞭炮響聲不絕於耳。他又很嚴肅慎重的說,在一座新教堂的奉聖聖典中,他獲准親自主持奉聖,中國的愛國教會和地下的教會都准參加。這樣,在這落成的奉聖中,兩組不同的中國天主教會團,和來自羅馬的神父,在這座新建的聖堂中融合成了一体。 然後他很直爽的說,他在中國的行動,全是公開,而且按著中國政府的規定,不曾踰軌,他必需這樣做,他也願意這樣做,否則他不能對中國的天主教徒做任何貢獻。若他不守規定行事的話,對地下教會教友不但不會有任何助益,反而會危害到他們。吳樂福博士強調跟中國政府機關代言人聯繫的重要性,它可減輕他們對教會的偏見,解除無端的疑惑和畏懼。因為偏見和畏懼也會導致對教會和教友的迫害。他提到有次在一個共同宴會後,一位大學校長告訴他:自從他們認識了本篤會後,他們不再畏懼天主教會了。 當他談到與中國愛國會合作和與地方政府機關,宗教局洽商時,一些地下非官方教會人士對於這種合作抱著懷疑和疑慮。他一再表示,他知道地下非官方教會人士的忠心和所受的苦難,他對他們極為關切。這時我心中想到,不少中國的天主教主教,神父和教友們受到苦難折磨和迫害,如范學淹主教,劉棣芬主教史純潔主教在獄中喪生,張伯達,董世祉,吳應楓,王仁生,等等神父的殉道。龔品梅主教在三十年的艱苦歲月中忠貞不屈,出獄後還說"天主的仁慈,我將永遠歌頌之"。我即跟吳樂福博士談起了周淑英修女,在十一年的監牢和二十九年的農場勞動中,她照顧四周的苦痛病人,從不抱怨,始終感恩天主給她的使命和恩賜。 吳樂福博士說他知道中國教友們所受的苦難,他認識的一位教友的姊妹被拴在教堂柱上,在她們的親屬眼前活活被燒死,只因她們不肯放棄信仰。他對中國的殉道者,深表敬意和欽佩。他讚佩中國教友的堅毅不拔的忠貞和刻苦忍耐的精神。他的心緊緊地靠近著他們。 吳樂福博士又提醒著,在文化革命時期,不只是地下教會受到壓迫苦難,即使官方教會的神父和信徒也有不少亦遭受到苦難和迫害。 總會長吳樂福博士指出,在苦難迫害下,中國的基督徒不可因苦痛而分離分心,更要發揮諒解,原諒,及兄弟和解的愛心。原諒能啟開人的眼光,放眼展看未來。基督信徒有能力,從他的信仰中,產生和汲取力量,他不去悲嘆咀嚼苦汁,代之的是原諒,不去猶慮懷疑,代之的是希望,因為他信仰和信賴天主。信仰的力量,能賜予基督徒愛心和希望,能一而再的又重新向一個新的開端邁進。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享有盛名的德國耶穌會士湯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        虞和芳         25.4.2025發佈

享有盛名的德國耶穌會士湯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        虞和芳         25.4.2025發佈 在中學念歷史課時,就讀到利瑪竇、徐光啓、湯若望。 到德國後,聽到有湯若望協會。辛達謨神父說他曾經在慕尼黑湯若望協會擔當過一個重要職位。 此外來自科倫的德國傳教士Pater Gehards仲磐石神父也跟湯若望家族有來往。 仲磐石神父在中國傳教,大陸淪陷,他被關進牢獄,後來生病,遣回德國。 他在慕尼黑曾任幾個College的院長,協助照顧台灣來到德國留學的學生,在慕尼黑的市中心他還設立House Fu福園,專門闢出為台灣來的留學生居住。 他跟那時慕尼黑的樞機主教Ratzinger(後來當了教宗本篤16世)來往頻繁。在1978年,他爭取到Ratzinger的給正在開放的中國三個獎學金。一位學音樂,來的是湯沐海,一位學醫,是陳家一,一位學工是楊明堯。這是中國開放後,第一次接受天主教的獎學金。 仲神父過世時,湯若望的家族,還派人來參加仲神父的追思彌撒。 雖然湯若望神父已經過世3百多年,但是他的家族,跟中國神父,或是到過中國的神父還有交往。 那時來到中國的耶穌會士憑藉他們從西方帶來的知識技能,為朝廷服務,修改中國日曆,鐘錶等儀器工業產品,為中國朝廷服務,成為明、清政府的高級官員。 湯若望耶穌會傳教士來自德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至今這個家庭在德國佔有一個角色。Adam Schall von Bell(德語: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年5月1日-1666年8月15日)湯若望,字道未,到中國後,根據Johann Adam 的發音和當時的譯法,取中國名為"湯若望",還按古時中國習慣,取"道未"為字,出自《孟子》的"望道而未見之" 他是德國科隆人。 明神宗時,湯若望神父來華傳教47年,任職中國明末清初官員,一生沒有再回到歐洲的家鄉。 湯若望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今日,在波恩附近的呂符騰貝格(Lueftelberg)還有湯若望家族的古典城堡,這裡青山環繞,景緻幽靜。湯若望在此莊園度過幼年時光,受到良好教育。中學在耶穌會創辦的’三王冕'中學度過,畢業時為出類拔萃的學生,被選送進天主教的高等學府──設在義大利的德意志學院。 1608年,16歲的他就離開家到羅馬讀書。他先學三年哲學,接著又攻讀神學、天文學和數學,先後共四年。1611年在羅馬加入耶穌會,後來考入耶穌會創始人建的羅馬學院。 在明末傳教 1618年4月16日,在從中國返歐的耶穌會法國修士Nicolas Trigault金尼閣的帶領下,湯若望、Johann Schreck鄧玉函(Johann Schreck,1576年-1630年5月11日)和Giacomo Rho羅雅各等22名傳教士,從葡萄牙的里斯本啓航東渡。 到達澳門 1618年10月4日,經過五個半月的苦難歷程,遇到海盜,和疫病。1619年5月,重新啟程,金尼閣與鄧玉函同乘一船,湯若望與齊惟才(Wenceslaus Kirwitzer)搭乘另一船,先後向中國南海方向駛去。兩個月後,他們分別在澳門登陸。1619年7月15日,湯若望一行抵達澳門,時值由沈漼發起的「南京教案」平息不久,傳教士們不得不暫時留在澳門聖·保祿學院裏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 1622年6月23日,耶穌會士布魯諾(Bruno)、羅雅各和湯若望指揮炮手擊退入侵澳門的英荷聯軍。朝中耶穌會士的朋友們如徐光啓等人,上奏神宗力邀傳教士進京幫助朝廷,以挽回明朝頹勢。但傳教士們反對以此為藉口進京,強調自己一方面不諳軍事武器知識;另一方面,此舉亦與信仰不符。對此,李之藻勸說道:”你們利用這個稱號,就像裁縫用針一樣,針在縫製衣服的時候是有用的;用過之後,就將它擱置一旁不用了。當你們得到皇帝的允許,能夠留在京城之後,就可以很容易地將劍放在一旁,而將筆拾起來。" 於是,湯若望經由廣州、江西、浙江等省,最後於1623年1月25日到達北京。 湯若望和鄧玉函是第一批把望遠鏡帶進中國的傳教士。"但最終成功把望遠鏡帶到北京並廣為應用的,卻是湯若望。 第二次在北京 1630年(崇禎三年),由於鄧玉函去世,主持修曆的禮部尚書徐光啓急需精通天文學的人才,故上奏神宗,力薦湯若望回北京供職於欽天監曆局。在欽天監,湯若望協助徐光啓編修《崇禎曆書[》,推廣天文學,製作儀器。 1631年,徐光啓和下屬首次用望遠鏡觀看日食。觀測過後,徐光啓歎爲觀止,在給皇帝的奏摺中寫道:「若不用此法,止憑目力,則炫躍不真。」 除此之外,湯若望還編寫和翻譯大量書籍,內容大多集中在恆星交食方面。 湯若望在徐光啓主持下參與測量並繪制大幅星圖的工作。他們繪制的星圖"突破了中國兩千年的傳統","形成現代中國星象的基礎"。繪制時所使用的數據都是在徐光啓主持下重新測定的。這幅星圖"是近代恆星天文學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産物。從此在星名表達方式、星座的組織和體制,恆星的測量和推算、星圖的形制和表繪方式、星座星數的擴充等許多方面,改進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星圖的形式和內涵。它使突出於世界天文學史的中國古星圖,在歐洲科學革命時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成爲一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傑出星圖。"他們繪製的大幅星圖有兩幅現存於羅馬梵蒂岡圖書館。 1634年12月,在徐光啓和湯若望主持下,經過十多年的辛勤工作,欽天監終於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禎曆書》,共計46種137卷。《崇禎曆書》是對中國傳統曆法的重大改革。它不理哥白尼、的日心說,堅持主張太陽率領八行星繞地球、地球大、太陽小。1639年1月6日,崇禎皇帝對湯若望等人的治曆工作十分贊賞,親賜北京南堂耶穌會所御匾一方,上面親書"欽褒天學"四個大字。《熙朝崇正集》卷二載崇禎十一年,顧錫疇《禮部體准給匾欽褒天學疏》,謂:「如遠臣湯若望創法立器,妙合天行,今推步前勞已著,講解後效方新,功宜首敘。」 1640年,湯若望還同中國學者李天經合作,翻譯1550年德國礦冶學家(Georgius Agricola)撰寫的論述16世紀歐洲開採、冶金技術的巨著《論礦冶》(De re Metallica),中譯本定名爲《坤輿格致》。此書編成後,湯若望進呈給朝廷,崇禎皇帝御批:"發下《坤輿格致》全書,著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採取"。但因明王朝迅速崩潰,該書未及刊行。 湯若望初入華時,正值明朝內憂外患之際,滿洲努爾哈赤的勇兵悍將"非火器戰車不可禦之"。1642年(崇禎十五年),湯若望奉旨設廠鑄炮。但他"竭力尋找藉口,希望朝廷能原諒他不能從命。他堅持說,爲戰爭製造武器與他的身份是不相符的,而且在造炮方面他僅有一點點書本知識,沒有實踐經驗。但是他的申訴沒有被接受,他不得不屈從於皇帝的命令。" 從中可見湯若望內心的掙扎。但就憑著這"一點點書本知識",他居然能在兩年中鑄造出銅炮20門。在此期間,湯若望不但造出優質的大炮,還與中國學者焦勖合著《火攻挈要》。 雖是處於明末的兵荒馬亂之中,湯若望因其信仰,能泰然處之,為了不讓《崇禎曆書》木刻被毀,安然地守護在自己的教堂裡;並且勇敢上奏神宗:"臣自大西洋八萬里航海東來。不婚不宦。以昭事上主,闡揚天主聖教為本。勸人忠君、孝親、貞廉、守法為務……作賓於京,已有年所。曾奉前朝故皇帝令修曆法,著有曆書多卷,付工鐫版,尚未完竣,而版片已堆積累累……",因而懇請"仍居原寓,照舊虔修"。 字裡行間都透露出湯若望雖走科學傳教道路,仍然非常清楚自己來華的首要目的是傳教。 湯若望晚年被捲入康熙曆獄。被判死刑,幸虧沒有執行。 康熙曆獄 康熙曆獄又叫湯若望案,主角就是湯若望,他是繼利瑪竇來華之後最重要的天主教耶穌會士之一,在華四十餘年,歷經明清兩個朝代,對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重大貢獻。 事件發生在康熙即位不久,由於年幼便由清朝四大滿族重臣把持朝政。在順治帝時期,湯若望受到順治帝的寵愛,繁榮時期耶穌教的受眾已經達到了十幾萬人,被封為「通玄教師」。有支持就有反對,朝中有許多滿漢官員堅決維護儒家聖學地位,十分抵制天主教,這種不滿心理在順治帝駕崩時達到了頂點。 楊光先首先發難,先是撰寫文章彈劾湯若望,之後因為對信奉耶穌教的下屬文中提到中華民族的祖先本是猶太人,國人應該學習天主教的說法大為不滿。於是上書以叛國和妖言惑眾的罪名控告湯若望等人,掀起曆獄風波。 湯若望經審理之後被冠以傳播邪教惑重的罪名判以絞刑。楊光先又指責湯若望等人在選擇榮親王葬期時採用《蠻滅經》,傳聞此書使用後會絕後。湯若望被判以凌遲處死。正是這個時候北京接連發生異象,按照慣例全國大赦,湯若望被免死罪出獄後一年病死於榻。後來康熙重修湯若望墳墓,並歸還「通玄教師」之名。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Sparagmos是一種很難思議的宗教犧牲形式儀式 虞和芳 20.10.21.發佈

Sparagmos是一種很難思議的宗教犧牲形式儀式 虞和芳 20.10.21.發佈 Sparagmos(古希臘語σπαραγμός)是將撕裂活的動物或人類,描述為宗教儀式中的一種犧牲形式,尤其是在對Dionysos的崇拜中。 已知的人類受害者是: Orpheus被色雷斯 maenads 撕裂 Theban 國王 Pentheus 被他自己的母親 Agaue 和他的姑姑 Ino 和 Autonoë 撕成碎片。 Hippasus,minyad Leukippe 的兒子,被他的母親和她的姐妹 Arsinoe 和 Alkathoe 撕裂

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基督教認為的異端邪說的Catharism教派 虞和芳 26.5.21.發佈

基督教認為的異端邪說的Catharism教派 虞和芳 26.5.21.發佈 Catharism,又稱為純潔派(Cathari,名稱源自希臘文Katharoi,「清潔」的意思) Catharism,是一個中世紀基督教的派別,受到Manichaeism摩尼教思想的影響,興盛於12世紀與13世紀的西歐。主要分布在法國南部。 Cathars教派從未開發出統一的教學系統。 只有激進的二元論才是所有群體的特徵。 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反文書,禁慾和拒絕財產的態度為特徵。 由於此教派於1145年傳入法國南部的Albi城,因此又稱阿爾比派(法語:Albigeois,英語:Albigenses)。 在Albigensian十字軍東征和其他戰役以及宗教裁判所的過程中,Cathars受到迫害,成為異端,它在1400年被摧毀。

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言歸於好的喜悅 虞和芳 15.4.2020發佈

言歸於好的喜悅 虞和芳 15.4.2020發佈 天主教的復活節,代表耶穌從苦難中,被殺害,但是第三天復活升天,這是一連串的”suffer, death and life“,正如prof Ochinowski 所說“ has a special meaning in this year, at the time of pandemic. ” 因此我們決定給Dr H一封祝福復活節和健康的信件。 沒有想到,上週四,他立即回覆一信,感謝我們的祝福,並說,他在處理一些事情後,再給我們第二封回信。 今天讀到他寄來長長的第二封郵電。他完全改變之前的態度。 信中說,他的敏感病,幾乎好了,雖然是服可地松的效果,但是我們的信也起到對他疾病康復的作用。 從2015年起,就認識他,跟他一再的來往。第一封收到Willebadessen文化部門轉寄過來他的一封信,是他根據報紙上刊登我們在準備“Winterfest”防冬設施,將古堡排雨雪的屋簷排水管換掉加寬。他信中批評,我們沒有申請文化遺產保留的許可,怎麼可以擅自來做防冬的措施。 而Willebadessen文化部門將這封信,轉寄給我們。 給他回覆此信:這是必要的措施,因為水管窄狹,雨水滲透到牆上,透過木窗子,進入內部,特別使古堡中國式房間的門窗和牆壁受到很大的損失,這是必要的措施,它必須在秋末冬天來臨之前做此項工作,以保護古堡的本質。Willebadessen文化部門默許我們為古堡做防冬的措施,報社得知新堡主在為古堡效力,就刊登,以大標題寫古堡做防冬的措施。這項措施,並不違反任何文化部門的法律,而且必須。 Dr H得到我們的回信,啞口無言,只責備Willebadessen文化部門不應該將他寫給內部的通信,轉寄給我們。 首先翻修Schweckhausen古堡的兩個工坊,它在倒塌邊緣,它是由州政府文化部門的一位女工程師R的管轄,她跟Dr H雖然是同事,但與他不直接相關。R非常滿意我們來翻修這兩個工坊,從來不加以干涉,它完成翻修後,她將此兩個工坊,定為2017年8月州政府文化遺產部門的翻修模範月。 在翻修此工坊時,Dr H不時來古堡露面,跟我們會談古堡翻修的事。在這段期間,他雖然限制這,限制那的,但是都還差強人意,取得協調。如我們翻修一個溝通古堡兩棟房間的上面通道,那是一個小陽台,它的鐵柱生鏽,一定要處理,我們贊同建築師的處理方式,將它翻修。Dr H後來看到報導,很生氣,說他不知道此事的工作已經完成。古堡中的一個堡壘,頂部壞掉,必須換一個頂。H建議用貴重的銅材料來做這個頂,我們接受,雖然它的價格很高,但它對古堡有利,凡是對古堡有利的地方,我們都是慷慨解囊,不會為了一時並不需要,日後受損。 前古堡主人在1970年翻修古堡頂部時,申請補助,私人還是要出50%費用。費時3年多,以最廉價的方式,把古堡原有的Dachgauben天窗,全部拆除,頂上大的煙囪全部拆掉,換成鋁質的煙囪。 這次在翻修時,我們將天窗完全復原,重新設置三個大煙囪,請不同的公司一起來協同工作,在去年一年間完成。它的費用,比購買整棟古堡和古堡的6萬平方公尺的園地還高,沒有得到任何地方的經濟補助,但是我們得到Willebadessen市家鄉獎。 這棟原來是有粉刷牆的古堡外部,因為時日的變遷,粉刷剝落,後來全部又被新的潮流換成沒有粉刷的古堡。它的黑灰的石磚,太不出色,我們決定要恢復原來,粉刷的古堡,起初受到不少的反對。 當初此古堡建築時,外面的塗料和磚與磚之間的縫隙是同一個混合,這樣才不會有不同的顏色,影響內部和外部色澤的不同,才能夠整體一致。粉刷古堡外部這部分,這樣才受到解決。 而Dr H,不時為翻修這,翻修那,為書掣肘的反對翻修中的小節,材料,如古堡外面粉刷的顏色,是用不同質料相互間的比例來顯出天然的顏色,不是加上色彩,在這方面Dr H忽視建築師Beltz和對色彩專家Siebert的意見。 之前Dr H要求做出各種不同混合在牆上塗上粉刷的樣品,都沒有得到解決。它的最後解決,是一位LWL的女專家Tretow從Scheckhausen古堡16世紀建築時的磚與磚之間縫隙中取出殘餘的材料為樣品,Siebert用特殊儀器可以測量出來,它們的合成。這正是我們所願,得到准許,予以通過。 每一個小部門都有很多的步驟要實行。 在做古堡清理泥沙淤積的工作,發現古堡的水源是來自本身古堡地基下的水源,而不是附近河流的水源,雖然古堡水源的出口,是流到附近的Ugge河。 在翻修外部時,一位藝術家Schneider,受到Siebert的邀請,也來參與工作。他無意間發現了一間房間原來是有屋樑的圖騰,看出是作為教堂的。我們翻修時,處處做最徹底的工作,以求完善,這些工作中的新發現,都很有助益。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時,每一個小項,Dr H都要不時的為書掣肘。 跟他最大的衝突,是為了內部翻修我們申請兩扇門的對齊改建。 這是改成一種Enfilade的門,是古堡時常有的設施。 從去年11月我們就開始談到內部的兩扇門的改建,恢復它應有的對齊的建築形式。Dr H為了兩扇門的改變位置,不但反對,還把Schweckhausen貶值,對我們的態度很壞,說是他來決定翻修的許可,要來表示他的權威,忽視我們的申請,正是按照原來的古堡的藍圖,作為日後基金會,開研討會,展覽室等的用途。若是我們不來翻修這個古堡,不出精力時間財力,按照原來的建構,來翻修,根本此古堡還是在頹廢邊緣。H以為他是文化遺產部門的人,就來壓制此古堡內部的翻修,這種藉著以一權在手,來示威風,引起我們的反感。何況他並沒有這種權利,決定權是Willebadessen的保留文化遺產部門,那裡完全支持我們內部的翻修,給予我們家鄉獎的榮譽。他的亂示威風,使得他四面受敵。H的狐假虎威態度,引起我們決定不要再跟他會面,給建築師以全權代表,這對他的打擊很大。 在這期間,他要Dr K做內部建築的研究,這是去年十一月的事。Dr K去年帶了一位專門的助手,來作古堡內部結構的調查。我們請翻修公司的技工們,將每間房間他們要研究的結構,把不同地方的牆壁整整齊齊粉刷處,打開,讓他們調查內部的結構。這看出內部與外部的結構類似,以木質的年輪,看出每個房間建築的年代,這項工作很有意思。去年2019年,11月,我們每人都把細長鑿洞拔出的長條小圓型的橡木從儀器中拔出,它硬的有如石頭,散發出木質的芬香,是一件新的經驗。 Dr K,寫一篇長長的報告,Dr H還是反對。在幾次建築跟他會面時,他繼續堅持到底的反對,並跟Willebadessen文化部門起衝突,他尤其反對內部的兩道門,給我們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將牆壁打開,讓LWL來視察內部建築的結構,但是我們是就事論事,並不是要給他難堪,所以在復活節前,給他一信,祝福他。這使得他可以有退路,跟我們言歸於好,於是他寫了很長的第二封回覆我們的信件。 這封信非常的感人。他在這段期間有時間思考,並讀了Dr K的報導,認為我們所提議,完全的對,反而對我們讚揚不已,說我們的貢獻,不知應以什麼樣的榮譽來報答。 這是復活節的好處,尤其遇到了Covid-19的侵襲,令人有時間思考。 我們先寫信祝福他,得到他的回音。 這是宗教的力量,使人能夠互相了解,溝通,言歸於好。 它給人們許多反省的機會,我們也為此跟Dr H去掉舊嫌,有機會言歸於好。這是一個很大的喜悅。 當然以後的發展如何,誰都不知道,出爾反爾是一些人的作風,他也曾經在這五年內,幾度和善,之後又翻臉。 這是正常。 無論如何,他能夠寫出這樣一封信,使雙方至少又釋嫌,比堅持到底要好。 這是宗教復活節的意義,它對人們影響很大,尤其這次Covid-19,疫病使得人們在家工作,不必到辦公室內上班,有時間來思考,來改良。

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Fischerring漁人權戒 虞和芳 1.4.19.發佈

Fischerring漁人權戒 虞和芳 1.4.19.發佈 Fischerring漁人權杖,它是教宗特別有的一種戒子。 它所以稱為漁人權戒,是教宗為聖彼得代表天主教最高權威的象徵。教宗是繼承彼得的位子。所有教宗的那枚象徵他的權威和地位的戒子,上面都刻有聖彼得在撒網的雕刻。自14世紀以來,漁民的戒指(拉丁語:annulus piscatoris)一直是教皇的官方戒指。在教皇名字旁邊的環板上,使徒彼得站在船上,下有漁網。這是指彼得為“人類漁民”(Mk 1.17 EU)。 這象徵是來自使徒應該「得人如得魚」的傳統。漁人權戒是一個印戒(Signet ring),直到1842年它一直用來封印教宗簽署的官方文件。 上圖是Leo XIII教宗的漁人權戒。最上面寫上教宗的名字,下面是聖彼得的浮雕。 漁夫戒指是宗教徽章之一,屬於教皇;每個主教都有自己的戒指。傳統上,它是尊重和崇拜的標誌。 當新教宗選出後,在教宗加冕或教宗就職典禮上,樞機長(Dean of the College of Cardinals)會將權戒戴在新任教宗右手無名指上。所有的紅衣主教,會一個個在新教宗前跪下,作為聖彼得的直接接班人並親吻他的戒指,即這枚漁人權戒。 這是天主教選出教宗後,在教宗加冕的必定要有的傳統儀式。此儀式在 當教宗去世時,此權戒會在其他紅衣主在場的情況下由總司庫(Camerlengo of the Holy Roman )用銀榔頭把過世教宗的漁人權戒敲碎。在所有的紅衣主教前,敲成的碎片數目,應該如所有的主教一樣,表示教宗的權威在沒有選出新教宗之前,由這紅衣主教團來代表。

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義大利第二大朝聖之地Loreto洛雷托 虞和芳 31.3.19.發佈

義大利第二大朝聖之地Loreto洛雷托 虞和芳 31.3.19.發佈 Loreto洛雷托為義大利的一個社區,在2013年12月31日有12,802名居民。此城位於Gran Sasso d’Italia大薩索山脈山麓的 Ancona 安科納東南約20公里處。 在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之後,洛雷托是義大利第二大朝聖之地,也是天主教世界中最重要的朝聖之地。聖殿大教堂包含聖卡薩(Santa Casa),據傳說它是Nazaret,拿撒勒的聖殿,耶穌的母親聖瑪麗亞在那裡長大並接受報喜。據說天使已將其帶到洛雷托。 這個地方成了許多教會建築的同名,包括地理條件,例如德國的Freiburg 弗萊堡, Konstanz康斯坦茨的Lorettoberge。在講德語的國家,有許多洛雷托教堂,模仿洛雷托聖殿。 大教堂的藝術珍品包括Black Madonna和Melozzo da Forli,Andrea Sansovino和Luca Signorelli的重要作品。 洛雷託在1725年的插圖 圓頂的視圖,壁畫由Melozzo da Forli(1477/79)所作。 教皇本篤十六世,於2006年10月,在那與一般觀眾會面。2007年9月1日和2日的歐洲青年會議,為意大利朝聖地點與教皇會面。會議由意大利主教會議與宗座教會理事會合作舉辦。來自歐洲各地的年輕人超過40萬。在會議上,教皇強烈呼籲環境和氣候保護。Sidney悉尼(澳大利亞)世界青年日於2008年夏天在Loreto舉行。 在“歐洲神社”的合作中,洛雷托自1996年以來一直與其他五個 Marienwallfahrtsorten瑪麗朝聖地點相關聯; 2017年,Einsiedeln被接納為第七名成員。

教宗方濟各在教友吻他手上的戒指時,把手縮回 虞和芳 31.3.19.發佈

教宗方濟各在教友吻他手上的戒指時,把手縮回 虞和芳 31.3.19.發佈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3月25,到義大利的Loreto訪問,在這期間信眾排隊想親吻他的手。教宗臉帶笑容,卻不斷抽開戴有戒指的右手,拒絕被吻,幾個教宗抽回右手的場面,媒體發佈出來,場面惹笑。因此在網路上傳佈開來。 我們在德國的媒體上,看到這些片段。我想可能只是在歐洲基督教的國家,媒體才會有這樣的報導。卻不料在中文的報紙和網絡上瘋傳教宗的拒絕親吻他右手的戒指的YouTube。 事實上,教宗在3月25日那天到Loreto訪問。 教宗那天的訪問,長達2個多小時。他接見教會的神職人員,有紅衣主教,主教、神父、修士、修女等等教會的專業獻身人員。教宗跟他們會面時,有些擁抱,有些臉頰左右親吻,這些神職人員親吻他的右手上的戒指時,他都讓他們親吻他的右手,沒有對任何一位往後縮回右手拒絕此吻,都是面帶微笑。他還到身體殘疾的人們那邊,向他們祝福,場景動人。這些媒體並沒有多報導。後來來一群只是剛好現場來到的人們,他們並不是屬於教會的人員,方濟各教宗才收回他的右手。 他這麼的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可能是這種吻戒指的禮儀,並不是為一般人來制定的。當初這種禮儀是一種宗教法律的儀式,具有教會中臣服奉守教宗的意義。天主教中,神職人員的地位不同,教宗為最高宗教的領袖。在紅衣主教選舉出新教宗後,每一位其他的紅衣主教都要親吻新教宗的手,表示尊奉他為所有先前的同仁兄弟的紅衣主教中之至高無上的教宗。這位新教宗會為他制定一個新戒指,稱為漁人權戒Fischerring,起源於13世紀。當一位教宗過世後,他手上的戒指,會被摘下來,而毀滅。 請點擊下面的影片,可以看到3月25日教宗在Loreto的教堂中,主導彌撒,所有的全程經過。教宗非常的和諧友善。片中可以看出,教宗從什麼時候才開始收回他的右手。 教宗最後從在搭乘有欄杆的車上下來,又走向人群,跟他們握手。最後以Loreto教堂上的頂尖結束。然後是梵蒂岡教堂的廣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fX0jNmNK8 附件區域 預覽 YouTube 影片「Visit of the Holy Father Francis to Loreto (25.03.2019) Visit of the Holy Father Francis to Loreto (25.03.2019)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希臘神話的神,由一神教代替 虞和芳 19.3.19發佈

希臘神話的神,由一神教代替 虞和芳 19.3.19發佈 希臘神話膾炙人口,可是希臘人被羅馬人征服。羅馬由羅馬城起家,征服鄰近國家,接受希臘文化文明宗教,不可一世,成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帝國。 西羅馬被野蠻人在西元476年滅亡,基督教馴服野蠻人,西方世界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是一神教。人們不再信仰希臘的多神宗教。 希臘神話多采多姿,尼采是研究古希臘文的專家。他發現,希臘的人們所以相信命運,請教神明,是因為他們心中的畏懼。他們看出人世間的種種變化無窮,無跡可尋,無根可以依賴,神跟人一樣,有各種的缺陷,你爭我鬥,為戀愛鬧的天翻地覆。希臘人希望能夠知道未來,所以要去請教神明。許多看似不可思義的事,要避免,卻不能逃避,如Oedipus的殺父娶母。這是命運,無可奈何。人的無助,無奈,神的處罰,難以預料,對前途的未知,要避免的事,卻是來臨。這樣無助的情況下,就相信命運。有命運的話,即使失敗,不是自己的責任,只有認命。 基督教文明推翻多神教。基督教文明接受羅馬的法治,在文藝復興後,到啟蒙時代,蒸汽機的發明,工業革命代替手工業,航海時代,使西班牙、葡萄牙領先,之後英國取而代之,成為日不落國帝國,征服其它各洋州的不少地方成為殖民地。 世界到今日,發展成為21世紀的全球文化。 多神的宗教,由一神取代。基督教文明散佈到世界各地。 21世紀中國又再度崛起。中國的文化也傳到世界各地。 將來會如何,我們不知道。但是希望儘管千變萬變,萬物不離其宗。到目前總體說來是進步多了。期望繼續努力,說不定有朝一日,人間天堂能夠在這世界上實現。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二度出家受過軍旅生活的聖嚴法師 虞和芳 13.3.19.發佈

二度出家受過軍旅生活的聖嚴法師 虞和芳 13.3.19.發佈 去年11月在北京飯店遇到法鼓山的兩位法師,我們各接受一串手鍊“念珠”,當時印象極深,當天又遇到沒有想到的年輕人為我們叫計程車,居然一點不居功的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使我想到當天遇到的兩位法師提到他們來自法鼓山。 由這一個法鼓山,追蹤到聖嚴法師。 法鼓山的創立人為聖嚴法師。 法鼓山山徽:整幅圖形勾勒出佛陀轉法輪時的手勢,名為說法印,示意眾生諸般纏綑已獲消解。山徽左側為山形,右側則似一人打坐。 法印是手印的一種,手印是佛教的一種術語,係以兩手擺成特定的姿勢,用來象徵特定的教義或理念。 聖嚴法師(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原名張保康,學名張志德,生於江蘇南通,佛學弘法師兼教育家。 他曾兩度出家,又曾從軍,從軍的目的是要來台灣,這個決定,訂下了日後他的寫書,留學日本,取得博士,參與國際的會議,跟天主教的John Paul 二世會面,為和平努力,也有機會會見達賴,創設之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等等的建樹。 他對人類與宗教有不可抹滅的影響力,也曾代表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發表宗教大同的世界和平宣言。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可能受到他的影響。 我在查詢,到底法鼓山在哪裡,它的來源為何?從維基的法谷山,得到以下的資料: “法鼓山的祖廟是釋東初老和尚創建的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當時,東初老人推動台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並每年皆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1977年,聖嚴法師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住持,除承繼東初老人之志業之外,更將佛法簡化為國人能夠理解、接受與運用的觀念及其修行法門,接著展開弘法利生的大菩薩行儀。隨後由於農禪寺與中華佛學研究所信眾與學生與日俱增,遂於1989年因緣購得今新北市金山區三界裡的一塊土地,聖嚴法師將之命名為「法鼓山」,故以「法鼓山」為名之成立財團法人,從事社會教化,心靈輔導及關懷弱勢等公益活動。” 聖嚴法師的一生的作為,建樹能從中文維基的重要記事,對聖嚴法師有一個輪廓的認識。 重要記事 1931年 誕生於江蘇,名「保康」 1943年 年14歲,於南通狼山廣教寺出家,法名「常進」 1949年 入伍通信連,由上海登艇來台 1959年 結束十年軍旅,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出家,法名「慧空聖嚴」 1961年 於高雄縣美濃鎮朝元寺閉關六年,解行並進,深入經藏 1969年 留學日本立正大學,六年後取得文學博士學位 1975年 抵美國,開設週日靜坐班,隔年首次舉辦禪七 1977年 因東初老人圓寂返台,繼承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 1978年 擔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及佛學研究所所長、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教授 1985年 於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 1989年 創設法鼓山 1990年 召開第一屆國際學術會議 1992年 提出「心靈環保」,為法鼓山核心理念 1994年 提出「禮儀環保」 1997年 出席第十一屆國際宗教領袖和平會議,訪問梵諦岡,晤見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 1998年 獲《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物之一、在紐約與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進行「漢藏佛教世紀大對談」 1999年 「提出心五四運動——廿一世紀生活主張」、領導法鼓山投入921地震救災工作,積極展開「災後人心重建運動」 2000年 漢傳佛教唯一代表參加「千禧年世界宗教與心靈領袖和平高峰會」、獲二十屆行政院文化獎、於美國象岡道場舉辦「默照禪四十九」 2001年 於臺北縣金山鄉法鼓山園區舉辦「默照禪四十九」 2002年 出席在紐約舉行之「世界經濟論壇會議」,是唯一受邀的佛教領袖、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之「世界宗教與精神領袖理事會」、以《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一書獲中山學術著作獎 2003年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與北京大學合作設置「法鼓人文講座」。應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之邀,出席日本京都「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第一次籌備會議。膺獲第二屆總統文化獎。 2004年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分別與國立臺灣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合作設置「法鼓人文講座」。 主持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動土典禮。出席在曼谷召開的「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與「亞太青年和平高峰會」。出席在約旦召開的「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擔任總召集人,舉辦「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台北論壇」。 2005年 出席在愛爾蘭都柏林召開的世界銀行「信仰暨發展會議」。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分別與國立成功大學、南京大學合作設置「法鼓人文講座」。於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及中山大學進行專題演講。獲頒泰國朱拉隆功僧伽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創設之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落成開山。 2009年2月3日 圓寂於從臺大醫院前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途中,享壽八十。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基督教的中心點是什麼? 虞和芳 15.1.19.發佈

基督教的中心點是什麼? 虞和芳 15.1.19.發佈 基督教在西方包括新教和天主教。 新教是指在16世紀馬丁路德在德國新創立的基督教。在德國主要新教是路德派教會,在英國是亨利8世所創立的英國國教,國王為最高宗教首領,沿襲至今,還有瑞士的Calvin創立的新教,他殺戮了西班牙的發現心臟循環的醫生Savatus。他們這兩派的宗教所持意見不同。後來新教在歐美還有更多的分歧。 這裏基督教是指新教,主要是德國的新教和天主教。 德國在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起初是一場宗教戰爭,後來法國、瑞典等國都加入,才會歷時三十年,德國的人口消減,經濟蕭條。 基督教的中心點是什麼? 1. 是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2.是相信最後的審判。 所謂的做好事,有憐憫之心,慈善之心,倫理道德,其它的宗教也有。 這兩個中心點,是歐洲基督教的特色,所以不管是新教、天主教,在犯人被處極刑前,都有神父或牧師來陪伴,犯人要吻十字架,代表悔過,因為信仰基督教上面的中心兩點,因此在最後的審判時,還會得救。基督教認為人在世間,只是一個過渡時期,重要的是死後的靈魂得救,得到永恆的生命。 基督教淵源於猶太教,但是猶太教不相信耶穌是神派來到世界,他們還在等待那位神的兒子。猶太教相信最後神的審判。

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本篤會的修道士的起源和發展 虞和芳 9.1.19發佈

本篤會的修道士的起源和發展 虞和芳 9.1.19發佈 修道士的發展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事。 歐洲的修道士起源,最初是離群索居,修心養性,來奉獻神。 可是這樣每人獨自的修道,常是會有這種現象發生,一人在深山中,如何跟荒山野獸對抗?在沙漠中,如何解決三餐?一人失去了群體,不易生存,有些甚而發瘋。 Benedikt就聚集在深山一些獨自修行者,組織起來,一起修道,敬神,大家合作,共同生活,成為一個派別,因而要有教規,規定守貧,守貞,服從。 每個新創建的派別,都是嫌已存在的修道院,變成富有,失去原來守貧的教義,於是另立黨派,強調守貧。 而這些人這樣的有道德,受人尊敬,大家又都捐獻,日久又成為富有。 於是又有另一派的人,又遷出。 歐洲歷史悠久的本篤會Die Benediktiner 。它 是天主教的一個隱修會,是在529年由義大利人St Benedikt所創,遵循中世紀初流行於義大利的隱修活動。其規章成為西歐和北歐隱修的主要規章。 9世紀本篤會漸漸興起,9世紀後,許多修院會規鬆弛。 一當這個新的教支,日久天長之後,又是富有,教規又鬆弛,於是產生改革。 10世紀時,法國Cluny Abbey修道院,本篤會修道院首先發起改革運動,稱「重修本篤會」abbaye de Cluny。 11世紀初在法國第戎附近的熙篤曠野又有熙篤會產生,在法國查爾特勒山聖勃路諾創辦有加多森會。15世紀-16世紀時,因會士到殖民地傳教,該會的隱修性質逐漸消失。 教派取得權勢後,受到國王皇帝的排擠,因而有破害宗教之事發生。在歐洲(基督教,在中國,日本(佛教),就屢屢有沒收教會財產,破壞教堂,焚燒廟宇等事發生。 在法國Templer教會被教宗廢除,教主和主要任職任務受到國王的殺戮。 本篤會倒是沒有這樣被迫害的情況。 本篤會產生過24位教宗,4600主教,五千多位聖人。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教宗吻朱神父的雙手,表示對他和他一家人的奉獻感激 虞和芳 7.1.19.發佈 朱神父: 感謝您寄來的  朱立德神父晉鐸銀慶25年當日播放版.mp4 讓我們分享。 裡面所說,家庭影響朱 神父是完全不錯。 看到您小時候9歲的照片, 1949年,您的照片,龔品梅樞機主教。 您大哥朱樹德獲得巴黎大學博士學位 天上媽媽歡樂。 朱媽媽全部勞改的7個兒子。 朱家墓1.大哥朱樹德神父2. 中為朱神父的母親,右邊是您的叔叔。 看到靜山掃墓圖片 您在1992年時,母親91歲,您給她的祝賀卡片1992年7.29日, 您在1994年1月9日,您升為神父的晉鐸典禮時的不少照片。狄剛主教主持,您母親能夠來台灣參與,真是一件大喜事幸事。 看到不少您的照片,也看到您哥哥朱勵德在內。1994年1月10日,您的兩位哥哥陪您首祭。您母親跟三位神父兒子的照片。 您2006年4月22日,您誓發末願 梵蒂岡的種種回憶 梵蒂岡華語電台節目部50年金慶 九八金慶您們去Guadalupe三位勞改的神父主持彌撒 2000年10月1日在羅馬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布121為中華殉道聖人,油畫由劉河北教授親授,單樞機祝聖 2000年11月您去上海拜見范主教,帶給他教宗贈送的念珠。 新版中華殉道聖人像 晉見教宗 聖若望保祿二世 本篤16世 晉見教宗方濟各 在為中國受迫害的教會祈禱。教宗吻您的雙手,這是對您奉獻天主最崇高的感恩和致敬。 在加拿大講避靜的照片。 這是您一生的工作成果,我們高興能夠分享。 同時此信,我會發佈在我的Blog http://www.yuhefang.blogspot.com 上,讓我們為您的慶祝歡樂,也能夠讓更多的人分享。 1月9日是您的升為神父晉鐸典禮的銀慶大喜日,我們遙遙的祝福您 喜慶歡樂 平安康健 虞和芳 7.1.19.敬上

Bhagavad Gītā這本印度重要經典書 虞和芳 7.1.19發佈

Bhagavad Gītā這本印度重要經典書 虞和芳 7.1.19發佈 Bhagavad Gītā《薄伽梵譚》(梵語:भगवद् गीता,Bhagavad Gītā,字面意思是「至尊神的頌譚、頌讚、贊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經典,敘述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中的一段對話(位於《毗濕摩篇》的23–40),也簡稱為神之歌(Gītā)。學術界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 Krishna 在Kurukshetra的神話戰場上,在戰車(ratha)指導 Arjuna,哲學(upadesha)。 Bhagavad Gītā薄伽梵歌(梵語,F,भगवद्गीता,梵歌 - 歌曲,詩歌,至尊主 - 至高神,“崇高的歌聲”),是印度教的中央經典之一。它有一個精神上的詩的形式。它成書在紀元前第5和前2世紀之間。得到的文本是基於舊的 Veden 吠陀當時的印度思想的幾個不同的學派的合併(約1200BC早期vedische著作。900BC。), Upanishaden奧義書(晚vedische著作約700BC-500BC。),正統 Brahmanismus婆羅門教(約800BC-到500BC。),瑜珈是最接近奧義書的精神。 Bhagavad Gita 薄伽梵歌為 Mahābhārata 摩訶婆羅多的一部分(梵語,महाभारत,Mahābhārata [摩訶婆羅多[mʌhaːbʱaːrʌtʌ]婆羅史詩衝突的意義上的“Bharatas婆羅多的偉大的歷史”),以書面形式對家庭 Bharata 婆羅(梵語भारत婆羅[bʱɑːɻət̪ə])和他們的後代可以看出(Kurukshetra戰爭); Mahabharata 和摩訶婆羅多的部分是Bhagavad Gita薄伽梵歌。先知 Saṃjaya 嘉亞整體史詩中描述的盲人王 Dhritarashtra持國(梵文:धृतराष्ट्र,持國天王)在Bhāratafamilien的家族中(“好”)的優勝者Pāṇḍavas潘達瓦(„bösen“) 和(“壞”)的Kauravas之間的權力鬥爭。 在Bhagavad Gita 薄伽梵歌是老師 Krishna,的塵世表現Vishnu 和 Arjuna之間的對話。Vishnu 毗濕奴變,在書中,除了 Shiva成為印度教的主神之一。Krishna克里希納,Bhagavad Gita 薄伽梵歌的主角,被視為avatāra阿凡達(梵語अवतार阿凡達“的化身,血統,上帝的表現”),作為主Vishnu 毗濕奴的在地球上的化身。在Mahābhārata 摩訶婆羅多和Bhagavad Gita 薄伽梵歌Krishna克里希納的背景故事,神聖的表現,Krishna告訴年輕的勇士王子 Arjuna在戰場上,生活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Krishna表現出了他的神性,並指示 Arjuna的行為守則,要他認識神。 印度人認為Bhagavad-Gita 博伽梵歌的教導,作為傳統Veden吠陀的精髓。在這項研究中,往往有明顯的矛盾:儘管一些地方出現二元論 - 自然與精神的雙重性,神與人之間 - 這些不同的解釋,Bhagavad-Gita 是各種信仰的中心。 Bhagavad Gita 薄伽梵歌以宗教哲學的說教詩呈現,一共18章700節。在第2世紀。 Mahabarata 納入國家的史詩摩訶婆羅多。 ———— Krishna 向Arjuna阿周那講述Bhagavad Gītā《薄伽梵譚》。它是唯一一本記錄神而不是神的代言人或者先知的言論的經典。 《薄伽梵譚》被多數印度教徒視為神聖,雖然是詩史的一部分,卻也被視為奧義書之一,總共有700句,分成18章。 Bhagavad Gītā《薄伽梵譚》描述阿周那與黑天之間在俱盧之野戰爭前,在戰場上的對話。當時的阿周那看見許多親戚朋友都在敵對陣營,感到難過而困惑,因此向正在充當他馬車夫的Krichna尋求指導。黑天對阿周那的勸導,採用了許多印度教基本的宗教信念與概念,而且他也向阿周那展現他與宇宙為一體的神身,最終成功說服阿周那參戰。 Bhagavad Gītā《薄伽梵譚》總共由18章組成: Arjuna要求Krishna將戰車停在兩軍之間。當阿周那看到親友在敵軍中,他失去勇氣。而不願意再戰鬥。 黑Krishna告訴Arjuna,唯有肉體才會死亡,永恆的自身則是不朽;身為一個戰士,應依法擔起戰爭應負的責任。 Arjuna問,知識比行動來的重要,那為何他要參與戰鬥。Krishna強調依法執行責任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執著於其結果,才是正確的行動準則。 Krichna向Arjuna揭示,祂已經活了好幾世,一直教授瑜伽,保護虔誠的人,懲罰為惡之人;提示行動或不行動的準則,並告訴Arjuna追隨靈性導師教導的必要性。 Arjuna問,到底是行動好還是不行動好。Krishna回答,棄絕行動和以奉獻精神行動一樣能得到解脫,但後者會更容易達到解脫的目的。所謂以奉獻精神行動,即是不執著於行動的結果,不為感官與外物接觸的快樂或悲傷所惑,譬如蓮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只為求自身的清淨而行動。 Krischna描述冥想的正確姿勢以及達到三摩地(禪定)的過程。 Krishna教授知識的道路。 Krishna定義梵(Brahma)、最高靈性(adhyātma)、業(karma)、我(ātma)、最高存在(adhibhūta)和最高神靈(adhidaiva)等術語的涵義,並解釋如何在死亡之時,憶念衪而達到永恆無上的住所。 Krishna解釋何謂萬有內在神論(Panentheism),「一切皆在我之中」,以此方式在任何情況下都憶念著衪。 Krishna描述何以衪是一切物質及精神世界的源頭。Arjuna接受Krishna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因為過去的聖者亦曾如是說過。 在Arjuna的要求下,Krishna向Arjuna展現宇宙的形體,這是一個「神的顯示」,四周各處,放射光芒如千萬個太陽,內包含各種生物及物質。 Krishna描述奉愛瑜伽(Path of Devotion/Bhakti Yoga)之途。 Krishna描述自性、神、我和意識。 Krishna描述自然物質的三屬性:憂、暗和善。 Krishna描述一棵像徵性的樹木,根在上葉在下,代表物質的存在。此樹必須以利斧砍斷,如此才能切斷感官的牽掛,而達到無上的住所。這個中國所謂的利劍斬情絲。 感官的繫著,Krischna說明神聖及邪惡兩本性;要達到最高的目的,我們必須放棄「慾望」、「嫉憤」及「貪婪」。藉由覺悟及經典的訓示,來辨別正確和錯誤的行動並奉行不悖。 Krischna說明無論人的信仰、思想、行為,甚至吃東西的習性等等,都與物質三屬性相關。 最後,Krischna要求Arjuna放棄其他的信仰,只皈依Krischna,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黑俱盧之戰圖雖然Bhagavad Gītā跟希臘神話絲毫不相關,可是在希臘神話中,天神宙斯出現時,也是金光燦爛,看見的人,不能夠睜眼觀看這種四射的光芒。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馬耳他的國旗降半旗 虞和芳 27.10.18.發佈

馬耳他的國旗降半旗 虞和芳 27.10.18.發佈 今天上午往窗外一看,對面安吉拉堡壘上的兩面國旗都降半旗。 每次有什麽重大事件發生,馬耳他的國旗都會降半旗,如John Paul II教宗過世,我是看到那裏降半旗才得知偉大的John Paul II教宗過世。 馬耳他騎士會會長過世時,也會降半旗。 可是今天怎麽馬耳他的國旗和會旗都降半旗。心中很疑惑。 突然想起,莫不是今天周五爲耶穌受難節的關係,所以馬耳他的國旗降半旗。 在網絡上沒有看到什麽特別事件發生,那麽今天就是周五爲耶穌受難節的關係,此地降下半旗。 德國今天和周一是假日,是針對周五耶穌受難節,周一爲復活節的關係。 但是德國人們不大注意宗教的意義,而衹是國定假日,大家紛紛的度假,買塗上彩色的蛋,或是巧克力蛋,兔子來慶祝。大家從周四起就慶祝這樣的復活節,而忽略了周五是耶穌受難的日子,不能提前在受難日來慶祝復活節。 馬耳他是天主教國家,宗教色彩很濃厚,假日幾乎都是宗教假日。 每當假日時,教堂的鐘聲不絕于耳。 我以爲這是預設的電動鐘聲。我想德國都是電動的大鐘。 去年有次在馬耳他遇到打鐘聲音,看到有人在鐘樓撞鐘,一問之下,才知馬耳他教堂的鐘,都是由人來撞動的。 馬耳他很小,算是世界上,也是歐盟國家最小的國家之一,衹有20公里長,10公里寬,而卻擁有365個教堂。 教堂是金碧輝煌,每個教堂都值得去看。要是一天拜訪一個教堂的話,一年才能拜訪完馬耳他的教堂。 馬耳他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馬耳他是歐盟國家内,相形比例下,是國債算小的國家。它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怪不得聽説每年有三百萬的觀光客。下面是今天拍攝的對面安吉拉堡壘降半旗的相片。 這是從頂樓客廳内對外拍攝的。 今年冬天馬耳他的天氣不好,陰天多于晴天,外面的風很大,可以從旗子被風吹動的情況看出。3.4.14.五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今日的德國Deutscher Orden條頓騎士團 (德意志騎士團) 虞和芳 3.10.18.發佈

今日的德國Deutscher Orden條頓騎士團 (德意志騎士團) 虞和芳 3.10.18.發佈 現在的德國條頓騎士團具有官方頭銜„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 Mariens in Jerusalem“ “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聖母騎士團”為德國的一種宗教團。目前它有大約1000名成員:約100名神父,200名修女和700名家庭成員。 此由於管理不善,1999年德意志騎士團在Deutschordensprovinz德國區出現明顯的財政瓶頸,因此該省必須在2000年11月宣布破產。任命新的管理層,最後與指定的債權人達成協議。 德意志騎士團的領土區稱為省。他們有自己的省,可以理解為德國條頓騎士團的區域管理。它們位於德國的Weyarn,奧地利的維也納, Südtirol/Italien 的 Lana, 南蒂羅爾/意大利的拉納,Slowenien斯洛文尼亞 在 Laibach,在 Tschechien 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為在 Troppau。 根據此Deutscher Orden條頓騎士會最初的理想,“為了無私的愛,為了基督的緣故為有需要的人服務”,今天,Deutscher Orden條頓騎士團主要任務在慈善和教育方面。重點是老年人和殘疾人的護理領域,以及幫助上癮成癖的人。它還在維也納,羅馬和Gumpoldskirchen經營賓館。此外,宗教神父也當作各種教區的神父。另一個重點是探索條頓騎士團的歷史。自1966年以來,此條頓騎士團出版條頓騎士團歷史的60卷書系列, 與作者進行州際和跨宗派合作。

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被處死的全才醫生Michael Servetus米格爾·塞爾韋特 虞和芳 25.8.18.發佈

被處死的全才醫生Michael Servetus米格爾·塞爾韋特 虞和芳 25.8.18.發佈 在我教瑞士與歐洲文化的課程中,講到瑞士的宗教改革家Calvin加爾文在為Michael Servetus的判決死刑負責時,就講到這是Calvin一生中最大的一個污點。 Calvin跟Servetus一樣,同樣是宗教改革家,同樣不滿意羅馬天主教廷的教義和作風,而改革宗教,同樣要求宗教的自由,為什麼不能容忍另外一位充滿熱血的宗教改革家Servetus? Calvin的窄狹胸襟,使我對他的宗教改革和他對宗教的熱忱起了懷疑,同時使我體會到,一個陷入某種偏激主義信仰的人們,是不能容忍其他別人信仰。這是這類人物窄狹胸襟的特性。 Michael Servetus是歐洲第一個描述肺循環的人。 首次發現肺循環為阿拉伯人Ibn al-Nafis伊本納菲斯,發表在他1242年.出版的Commentary on Anatomy in Avicenna's Canon醫書內。 後來M.Servetus在他的1553出版的Christianismi Restitutio《恢復基督教》書中描述談論到肺循環。由於此書是神學書,譴責他同代的基督教派別的神學工作,該書在1553年遭到封禁和燒毀,僅倖存三本,而它們被隱藏了數十年。可惜M.Servetus將肺循環描述寫在神學書籍中,而非發表在醫學論文或醫學書籍中,因此他的發現不曾傳播出來。直到1616年威廉·哈維的解剖,證實他的發現。才使得肺循環的功能被醫界普遍接受。 M.Servetus1511-1553的生平 M.Servetus為西班牙醫學家、神學家、醫生和人文學家。 M.Servetus極有語言天賦,會拉丁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 他對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和法學,聖經、數學、解剖學和藥物學都有深度的研究。他以這些多個領域的貢獻而聞名,尤其是其中的藥物學和神學。 他是歐洲第一位描述肺循環的學者。 可以說M.Servetus是一位通才全才的醫生。 M.Servetus十五歲時,閱讀所有那時能夠找到的的《聖經》原文手稿。 1526年,他進入法國的Université de Toulouse大學學習法律。 他的老師有Sylvius西爾維斯,Fernel費爾內爾等人,在他們的引導下,M.Servetus還成為Vesalius在解剖方面最得力的助手。這種對解剖人體觀察的經驗,對他的肺循環的發現和了解有重大的貢獻。 他的父親是一名公證人,他有兩個兄弟,一個也當了公證人,另一個做了天主教神父。 當時新教改革十分的活躍。M.Servetus對聖經研究極為透徹,反對三位一體論。他同時被天主教和新教宣布異端罪,他被新教加爾文派的日內瓦市理事會以異端的名義火刑燒死。 他在結束醫藥學的學習後開始行醫生涯,成為當代許多名人的私人醫生,如副總督Guy de Maugiron蓋·德·莫吉隆。 他在里昂附近行醫的十五年間,他出版了兩部有關托勒密的地理學的著作。作為醫藥人文主義者在里昂期間,他撰寫了一系列藥理學論文。 他還出版了數本有關醫藥學和藥理學的書籍。他曾將一份書稿寄予約翰·加爾文,開啟了兩人之間的通信過程。他把《基督教復興》一書寄給了加爾文,在論述聖靈和再生兩者之間的關係時,他發表對人體血液迴圈的發現。同時寄去一份附錄。M.Servetus在他的Christianismi Restitutio《恢復基督教》(1553年)一書中,清晰的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沒有比通過萬物去了解上帝更偉大的事情了,而且神性也真實的被表現出來。我們需要明確的去了解上帝通過言語、思想要表達的東西。這兩樣只同時存在於耶穌。 在《恢復基督教》(Christianismi Restitutio)中,他反三位一體觀點,他反對Predestination救贖預定論的觀點,不同意上帝罰靈魂入地獄而不顧生前的價值和功勛的觀點。他堅持認為,只有沒有通過思想、語言或行為責備自己,上帝從不懲罰任何人。 1553年,M.Servetus確認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不是經過中隔上的孔,而是經過肺臟作“漫長而奇妙的迂回”。 在《基督教復興》一書中,塞爾維特提出了“靈魂本身就是血液”的看法,否定當時盛行的自然靈氣、活力靈氣和動物靈氣“三靈氣說”。 M.Servetus在《基督教復興》一書中駁斥了這些當時有關血液循環的錯誤觀點。他認為,血液是從右心室先流到肺,再由肺送回左心房,並強調這種迴圈是“在肺內完成的”。 在審判中,米格爾·塞爾韋特被控犯有兩罪,傳播和宣講反對三位一體論。 加爾文在給塞爾韋特的信中寫道:「我既不仇恨,也不鄙視你;我也不願對你施以迫害;但對於你這聽來幾近侮辱又如此大膽的教義,我會堅硬得如同鋼鐵一般。」其後他們通信中的討論變得愈加激烈,最終加爾文不再回復。從加爾文判他死刑中,看出加爾文對他的嫉妒懷恨。加爾文說「M.Servetus對我說了許多他的胡言亂語。如果他來這裏,如果我還有任何威信,我永不會允許他活著離開」(si venerit, modo valeat mea autoritas, vivum exire nunquam patiar)。 M.Servetus在日內瓦郊外被處以火刑。據說他曾經對審問者說:「我會燃燒,但這只是個事件。我們的討論會在永恆中繼續。」歷史學家們記錄下他的遺言是:「耶穌啊,永恆的主的聖子,將你的慈悲降於我吧。」 9.1.12.一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樞機主教Karl Lehmann和德國的”墮胎許可證” 虞和芳 16.5.18.發佈


樞機主教Karl Lehmann和德國的墮胎許可證    虞和芳        16.5.18.發佈

今年二月二十一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芃提崗廣場舉行四十四位樞機主教晉昇典禮儀式。德人為這典禮欣歡,因在這四十四位樞機主教中,竟有四位是德國人。
Karl Lehmann是新增的德國四位樞機主教之一。
他為德國Mainz區的主教,曾再三的選為全德國主教的主席,這個職位,通常應屬於樞機主教之職。可是教宗久久不加認可,德國不少教友為他不平。
據猜測,他之所以遲遲未昇為樞機主教,是因他與教廷有著衝突之故。
幾年來,他與教廷的衝突,主要是與德國在芃提崗的樞機主教Ratzinger意見有出入,它的癥結是基於德國的墮胎證上。
以前德國法令第218,墮胎是犯法,(危及母親生命安全為例外),執行墮胎的醫生和墮胎之婦女,都會受到法律制裁。
德國一些婦女及左派等社會黨員,認為婦女有權決定是否保留腹中的胎兒,法律不可強加限制,他們要求改變法令。
一九七八年德國法令通過,孕婦在三個月內可自由墮胎,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和懲罰時,德國的基督教黨CDUCSU大加反對,告到最高法院。因這條法令與德國憲法不合。保障人的生命和尊嚴是德國憲法的精神。孕婦中的胎兒己有生命,有受到保護的權利,因此不能隨意墮胎扼殺他們。
最高法院判決的結果:孕婦懹孕三個月內墮胎是違法的,但墮胎不再受到處分。
德國的基督教黨又爭取到一個墮胎的必要條件:孕婦如果要墮胎時,必得先到公營的或教會設置的孕婦顧問機構中,取得一張,去過此機構的證明,那麼憑著這張證明,才准在懷孕三個月內墮胎,才不受法律制裁。這是由第218條文改到第219條文的法令。
本來這是一種很好的措施,至少給予那些婦女一個深思熟慮的機會,加上孕婦顧問處可給與她們適當的協助,以期達到,拯救一些弱小生命的目的。
德國保守黨的政治家,對這項決定,很感滿意,教會也加入了這種孕婦顧問所的組織,可以減輕政治家們允許墮胎的道義責任。
可是世上的事常常是走著另一個軌道,擬墮胎的婦女們去到孕婦顧問所,只是履行一種例行公式而己。那張證明,無形中就成了墮胎證。只要孕婦去過顧問處,拿到一份去過的證明,即可堂堂正正,毫無任何道德規範的去墮胎,既不受法律制裁,也不受宗教的約束,她們無所忌憚。
因此這些機構反成了墮胎的通行證辦理處,‘孕婦顧問所無形中成了墮胎的通行機關。
Ratzinger樞機主教,見德國教會居然竟發給墮胎許可證”,這是違反天主教的教意,他向教宗說明此情況。教宗下令天主教設置的孕婦顧問處所,不准發給這種墮胎證明,只能給孕婦忠言和協助。
這是Lehmann和教廷衝突之處。,Lehmann認為至少教會的孕婦顧問處,能藉著給墮胎許可證的名義,讓要墮胎的婦女,有一個機會,不去公營的機構,而上教會的機構來,這樣教會就能深入她們的困境,協助她們,若因此救得一命,即使背了墮胎許可證之名,仍是值得。
教宗是本著宗教原則,認為天主教可以積極的參與孕婦顧問所,協助這些孕婦的
但不可給予墮胎證。

                               2

Lehmann想出了一個方法,在天主教所發的證明上,特別寫著:”此證明不為墮胎用”,那麼這張紙證,只是說明,婦女到過教會設置的孕婦顧問機構,它與墮胎許可證無關。但在法律效用上,婦女仍可憑此證墮胎。當初法令上通過的是,只要有張紙證,她們到過了孕婦顧問所,她們在懷胎三個月內墮胎,即不受法律制裁。
這情況又傳到教廷,教廷認為即使這張紙證,已明說,它與墮胎許可證無關。但在法律效用上,它仍有墮胎通行證之效。這種註明是換湯不換葯,
因而教廷又下令,德國的教會設置的孕婦顧問機構,不可發給任何紙證,只能協助孕婦保留胎兒。
因此從今年一月起,德國天主教的孕婦顧問所不准再發給任何證明。
一些天主教的孕婦顧問所的女性專業人員,今年一月起,自行組織孕婦衝突顧問所”,繼續輔導孕婦,繼發給孕婦墮胎證明。它不再屬於教會,但政府承認它的作用。它在慕尼黑目前有兩所。政府辦的孕婦顧問機構在慕尼黑有五所。
德國設的孕婦顧問所的措施,雖給予墮胎通行證但只准在懷孕三個月內埶行,比起一般法律上,墮胎毫不受限制的國家,略高一層。
在歐洲及美國墮胎的情況,據統計(摘自”DER SPIEGEL”明鏡週刊2OO1年第九期第166頁引用的統計資料),每一千個出生的嬰兒的數字,與墮胎的數字相比是:
俄國:1695    白俄:1451    羅馬尼亞:1107    匈牙利:697    捷克:415     美國:387  德國(原來東德區):272   法國:254      英國:233      歐洲聯盟:193      德國(原來的西德區):153
波蘭的法律不允許墮胎,只有危及母親生命安全,和受強姦成孕的胎兒為例外。
由此看出,受天主教影響的國家,有著信仰,教會的工作成果,卓然可見,教徒們的信仰,使他們在道德行為上的表現,較仁性化,高於非天主教影響的國家。
幾年來,德國的教友都指望著Lehmann能升為樞機主教,每次他都不在其列。這次教宗先宣稱晉升的三十七位樞機主教,他也不在其列,及至一月二十八日,教宗在陽台上,對著來朝聖的人們,發言時,突然宣告另七位擬晉升為樞機主教的名字,這次居然Karl Lehmann在內。這一消息,出於突然,那時他正在葡萄牙,他得知後,真是喜出望外。
當記者訪問Lehmann,問他對這次的晉升的感覺如何,他回答:”我是感到非常的意外,我很感激教宗的器重我,他把我列為在他腹中的名單公佈,使我更是感激不盡。我只是Mainz地區的一位主教,沒有盼望他升我為樞機主教之理,他居然晉升我,這是他的開恩。我今後仍本著我當初做神父時的心願,繼續為教會服務。
他沒有一絲傲心,更無埋怨,抱怨,有的只是感恩和謙誠。許多德國教友們久久期待著,他早該晉升為樞機主教,抱怨著,怎麼這頂紅帽,這樣的遲遲才到。但相反的Lehmann本身卻充滿了感澂之情,認為這是教宗對他特別的恩典。
他的這種感恩之情,與朱勵德神父的一切都是天主奇妙的安排,一切都是恩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能知感恩的人,都是具有信德的。
Lehmann主教走到教宗面前,跪下,從教宗手上接過四角形的紅色樞機主教的帽子戴上時,他臉上充滿了和祥喜悅的微笑,他跟教宗說了幾句話,吻了他的手,然後,又向教宗深深的一鞠躬。
記者問他,在這一煞那間,他想著什麼,他說:”我想著我在天上的母親,今天剛好是她九十歲的生日。”2001226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