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物,醫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物,醫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

Moses Maimonides的建樹和影響  虞和芳 1.3.25.發佈

Moses Maimonides的建樹和影響  虞和芳 1.3.25.發佈 Moses Maimonides(希伯來文:משה בן מימון Moshe ben Maimon;1135 年至 1138 年之間出生於 Córdoba科爾多瓦;1204 年 12 月 13 日逝世於開羅)是一位哲學家,法學家,神學家和醫生,主要在al-Andalus和埃及工作。幾十年來,他一直是 Sephardim塞法迪人的精神領袖。他是中世紀重要的學者。 Maimonides是希伯來名字本‧邁蒙 (ben Maimon) 的希臘化形式 (Μαϊμονίδης);結尾 -ides 表示起源,對應於阿拉伯語 ibn/希伯來語 ben。Moses Maimonides也稱為 RaMBaM(希伯來語:רמב״ם)。這是Rabbi Moshe Ben Maimon 的Rabbi 拉比縮寫。 他的主要著作《 猶太律法系統化篇》、《 Mischne Tora》以及1190年左右以阿拉伯語出版的宗教哲學著作《 Führer der Unschlüssigen, 未定者指南》,由於其激進的性質,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激烈的爭論。Maimonides也留下大量關於宗教、哲學、醫學和天文學的著作。 生平 Maimonides出生於1135年至1138年之間。他來自Córdobas最受尊敬的家庭之一,他的家是當地知識生活的中心之一。他的父親是Córdoba的一名拉比兼法官,他從父親那裡接受猶太教義的教導。阿拉伯老師也教他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 1148 年,在代表不寬容的伊斯蘭教並迫害猶太人的穆瓦希德王朝 (Almohads,源於阿拉伯語 al-muwahhidun,意為“信奉真主的唯一者”) 入侵之後,他的家人面臨著皈依伊斯蘭教或移民的選擇。Maimonides的家人選擇了後者:他們逃亡,在西班牙和可能也在 Provence 度過了幾年不安定的時光,並可能於 1160 年在摩洛哥的Fès 非斯定居。儘管如此,Maimonides在這段時間仍然能夠繼續他的學業,分別於 1158 年和 1159 年撰寫了《曆法計算原理導論》,於 1159 年撰寫《 aristotelische Logik.亞里斯多德邏輯導論》。 Maimonides的父親和 1160 年Maimonides本人介入了對那些沒有內心信仰卻信奉伊斯蘭教的猶太人的判斷的爭論,兩人都反對對他們進行嚴厲譴責。 1165 年,Maimonides一家搬到了耶路撒冷,然後搬到了亞歷山大,最後搬到了 Fustat(現為開羅的一部分),Maimonides一直在那裡生活直至去世。 由於他的哥哥David為珠寶商往返於印度和地中海國家之間,支撐全家的生活,因此他在埃及度過了最初的幾年,不必承擔任何作為學者的義務。他的兄弟在一次航運事故中喪生後,不僅整個家族財產,而且其他商人委託給他的資本也都損失殆盡,Maimonides不得不從事有償工作,部分原因是為了償還債務。為了避免作為拉比在經濟上依賴“流亡者頒發的執照”,他在 1170 年左右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他從小就接受過醫學培訓。另有消息稱, Sultan Saladin 薩拉丁和他的長子也是他的病人之一。 自 1177 年起,他也是開羅猶太社區的負責人 (Nagid)。 當時他寫信給他的provenzalischen 普羅旺斯語翻譯 Shmuel ibn Tibbon: 「我住在 Misr(= Fustat),蘇丹住在開羅;這兩個地方相隔兩個安息日的旅程。我對蘇丹的職責非常勞累。我每天都必須從清晨開始去看他,如果他身體不適,或者他的一個孩子或後宮成員生病了,我就不允許離開開羅,而必須大部分時間留在宮殿裡。也經常會有一兩個王室官員病倒,而我必須監督他們的康復。因此,我一大早就到達開羅,即使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我也要到下午才返回 Misr米斯爾。然後我差點餓死……我發現前廳裡擠滿了人,猶太人和非猶太人、貴族和平民、朋友和敵人,一群混雜的人在等待我的回來。我下馬,洗手,照顧病人,請他們和我分享一頓便餐,這是 24 小時內我唯一會吃的一餐。然後我檢查他們,開出處方,向他們提供針對不同疾病的說明。病人來來往往,直到日落,有時甚至到深夜。到了晚上,我累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在Tiberias Maimonides的墓 Maimonides的石棺 Sarkophag。 2017 Maimonides他的第一任妻子早逝,他在埃及又結了第二婚。他的第二任妻子是 Ibn Almali的妹妹,伊本·阿爾馬裡是一名皇家秘書,而他本人則娶了Maimonides唯一的妹妹。Maimonides對他的獨子亞伯拉罕的教育傾注了大量的愛和精力。在此期間,當他忙於大量通信和撰寫主要著作時,另一個安慰是他的熱心學生 Joseph ibn Sham'un,。 1204 年 12 月 13 日,Maimonides去世,當時所有的猶太社區都宣布舉行公開哀悼,在福斯塔特,哀悼持續了三天。耶路撒冷下令全城公眾禁食,並在禁食期間宣讀了《 Samuel 撒母耳記上》中的一段話:「榮耀離開了以色列,因為上帝的約櫃已被帶走。」 Maimonides按照他的遺願被埋葬在Tiberias;他的墳墓今天仍然可以參觀。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中國在 2011 年 1 月抗鼠疫專家伍連德博士        虞和芳     13.2.25.發佈

中國在 2011 年 1 月抗鼠疫專家伍連德博士        虞和芳     13.2.25.發佈 在校閱《身心靈的自然醫學》的〈疫病章〉時,裡面的兩篇文,記載當時在東北消滅疫病的兩位值得我們一再讚揚的當事人,他們的事蹟不怕多傳。現將他們再度發佈出來,他們是了不起的中國人的典範。 中國在 2011 年 1 月抗鼠疫專家伍連德博士  伍連德(1879 年 3 月 10 日-1960 年 1 月 21 日),祖籍廣東新寧 (今台山),出生於英屬馬來亞檳榔嶼,他是中國著名醫學家、公共衛生 學家,是中國檢疫與防疫事業的先驅,為中國的現代醫學建設與醫學教育、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學作出開創性貢獻。  他 17 歲考取英國女王獎學金,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是此校第一位華人學生。1899 年 6 月畢業後考取聖瑪麗醫院獎學金,成為此院的第一 位華人實習生。在他修博士期間,主攻破傷風菌研究,1903 年伍連德得到劍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是首位獲得此學位的華人。  1910 年 10 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將清帝國面臨一個考驗。
這場瘟疫的事發:1910 年 10 月 25 日,是個冬天。在中俄邊境的小城滿洲里,兩名從俄羅斯歸國的勞工,在旅店一夜暴亡,屍體呈紫黑色,死狀可怖。  十二天之後,同樣是兩名勞工死在哈爾濱旅店,並將胸疼、咯血、 呼吸困難的症狀傳給同住旅店的四位房客。  清帝國政府收到第一份疫情報告。  其實,此前瘟疫在俄國已萌芽。  侵佔我國大片領土的沙俄,因人力不足,當時招募大量闖關東的中國勞工,很多勞工是在西伯利亞的曠野捕獵旱獺。旱獺是珍貴的毛皮動物,卻也是鼠疫桿菌的重要宿主。於是,中國勞工的聚集地,陸續有人出現鼠疫症狀。  很快,瘟疫在勞工聚集的哈爾濱道外傅家甸地區大規模爆發。不少 全家死亡,屍體隨處可見,連前來處理的警察也紛紛倒下。  數年之前,以哈爾濱為中心、貫穿全東北的 T 字形鐵路網剛剛通車。 此次此刻卻成了瘟疫傳播的幫手。瘟疫順鐵道一路蔓延,長春、瀋陽關內的河北、山東也爆出疫情。  越來越多的人倒下,人們對瘟疫的原因一無所知。 眼看就是帝國子民的滅頂之災。 伍連德的第一個任務,是要鎖定瘟疫的病原。  最直接的辦法,是解剖屍體做病理分析。這是與傳統相悖的。權衡 再三,伍連德選擇一位死於瘟疫的日籍女子,在一處簡陋的民居秘密進行。顯微鏡下,鼠疫桿菌暴露無遺。這也是中國第一例有記載的病理解剖。  雖然在明末到中國來的德國耶穌會士 Schreck 解剖死亡的傳教士, 發現肺癌,是第一位對肺癌報導的醫生。  1911 年的瘟疫是一場恐怖的鼠疫。  伍博士帶著疑問,冒著生命危險反復深入疫區中心傅家甸。他發現 很多家庭都是室內一人染病,很快感染全家,而室內捕獲的家鼠身上並 無鼠疫桿菌。  於是,伍連德提出一個前所未聞的大膽理論——這一次的鼠疫,存在人傳人的情況。而且從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的情況判斷,極有可能是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呼吸傳播。這就是日後醫學界熟知的「肺鼠疫」。  同樣對他表示信任的,還有身陷滅城之災的哈爾濱全城,以及整個 清帝國政府。  他採取三項措施:  第一是管理傳染源,士兵挨家挨戶搜尋感染者,一旦發現馬上送到 醫院,按重症、輕症、疑似進行分級處理,避免交叉管理。病人房屋用 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第二是切斷傳播路徑。  肺鼠疫可以人傳人,就必須採取斷然措施,對人員流動進行必要管制。政府從長春調集 1160 名士兵,對哈爾濱疫區進行嚴格的封鎖和交通管制,疫區分成紅黃藍白四個區域,每個區的居民佩戴同色證章, 只能在本區活動。伍連德提出的「疑似」概念,以及疑似患者每天測量 體溫、檢查症狀,連續七日正常方可解除隔離的處置原則,一直沿用至今。  可能為傳播載體的疑似者,由伍連德安置在 120 節火車車廂改建 的隔離營中,營中設置醫護人員和巡警,嚴防交叉感染。由此,中國開始建立起最初的現代防疫管理體系。  同時,為了避免疫情持續擴散,從 1911 年 1 月開始,東北境內鐵路陸續停駛。1 月 13 日,清帝國在山海關設立檢驗所,凡經過旅客,均需停留五天觀察。1 月 15 日,陸軍部加派軍隊,阻止入關客貨。1 月 21 日,又下令斷絕京津交通。 這封的不是一座城,而是整個東北。  第三是保護易感人群,伍連德認為,易感人群包括疫區附近居民, 特別是其中抵抗力低下的老幼居民,也包括在一線與病患頻繁接觸的醫護人員和警察。  他要求醫護與軍警嚴格佩戴口罩。當時工業基礎孱弱,口罩庫存很快告罄。他因地制宜,發明一種紗布口罩,雙層棉紗夾一塊吸水藥棉, 稱為「伍氏口罩」。  這種口罩成本低廉,防護性能雖不如現代產品,但相比暴露面部畢竟是巨大進步。  這些方案再先進,沒有當局落實也只能是一紙空文。所幸,東三省 地方政府和帝國高層,竟然迸發出超乎尋常的行政效率,迅速調集資源, 付諸實施。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每日報送的死亡人數超過 200,傅家甸居民死 者超過四分之一。但在三管齊下的策略之下,形勢開始逆轉。  1 月 31 日,傅家甸疫區死亡人數掉頭向下。2 月 20 日,所有採取 防疫措施的疫區,死亡人數均開始下降。  3 月 1 日,哈爾濱首先實現了零死亡。到四月,鼠疫終於徹底撲滅。  事後統計,這次鼠疫死亡人數超過六萬,相當於東北 1400 萬人的 0.4%左右。不可謂不慘痛。但相比,肇事之初,人們的估測,包括外國 學界與媒體的估測,又是個巨大的成就。  當時外媒認為,如控制不當,這很可能又是一次世界性災難。  經此一役,伍連德博士和他開創的現代防疫體系功不可沒,他這一 代的中國醫者,深入死地,義不惜身,總結實踐的諸多寶貴經驗,至今 仍在福澤後人。  這裡看出醫生,醫護人員和警察,政府的合作,才能抑制這場人傳 人的疫病。  要向當時清帝國政府的辦事嚴謹,效率高超,以及奮勇的醫務人員等致敬。31.1.2020,17.8.2020,22.10.24.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中國在 2011 年 1 月抗鼠疫專家伍連德博士                虞和芳               22.10.24.發佈

中國在 2011 年 1 月抗鼠疫專家伍連德博士                虞和芳               22.10.24.發佈 在校閱《身心靈的自然醫學》的〈疫病章〉時,裡面的兩篇文,記載當時在東北消滅疫病的兩位值得我們一再讚揚的當事人,他們的事蹟不怕多傳。現將他們再度發佈出來,他們是了不起的中國人的典範。 中國在 2011 年 1 月抗鼠疫專家伍連德博士  伍連德(1879 年 3 月 10 日-1960 年 1 月 21 日),祖籍廣東新寧 (今台山),出生於英屬馬來亞檳榔嶼,他是中國著名醫學家、公共衛生 學家,是中國檢疫與防疫事業的先驅,為中國的現代醫學建設與醫學教 育、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學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他 17 歲考取英國女王獎學金,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是此校第一位 華人學生。1899 年 6 月畢業後考取聖瑪麗醫院獎學金,成為此院的第一 位華人實習生。博士期間主攻破傷風菌研究,1903 年被劍橋大學授予醫 學博士學位,是首位獲得此學位的華人。  1910 年 10 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將清帝國面臨一個考驗。
事發 10 月 25 日,是個冬天。在中俄邊境的小城滿洲里,兩名從俄  羅斯歸國的勞工,在旅店一夜暴亡,屍體呈紫黑色,死狀可怖。  十二天之後,同樣是兩名勞工死在哈爾濱旅店,並將胸疼、咯血、 呼吸困難的症狀傳給同住旅店的四位房客。  清帝國政府收到第一份疫情報告。  其實,此前瘟疫在俄國已萌芽。  侵佔我國大片領土的沙俄,因人力不足,當時招募大量闖關東的中 國勞工,很多勞工是在西伯利亞的曠野捕獵旱獺。旱獺是珍貴的毛皮動 物,卻也是鼠疫桿菌的重要宿主。於是,中國勞工的聚集地,陸續有人 出現鼠疫症狀。  很快,瘟疫在勞工聚集的哈爾濱道外傅家甸地區大規模爆發。不少 全家死亡,屍體隨處可見,連前來處理的警察也紛紛倒下。  數年之前,以哈爾濱為中心、貫穿全東北的 T 字形鐵路網剛剛通車。 此次此刻卻成了瘟疫傳播的幫手。瘟疫順鐵道一路蔓延,長春、瀋陽關 內的河北、山東也爆出疫情。  越來越多的人倒下,人們對瘟疫的原因一無所知。 眼看就是帝國子民的滅頂之災。 伍連德的第一個任務,是要鎖定瘟疫的病原。  最直接的辦法,是解剖屍體做病理分析。這是與傳統相悖的。權衡 再三,伍連德選擇一位死於瘟疫的日籍女子,在一處簡陋的民居秘密進 行。顯微鏡下,鼠疫桿菌暴露無遺。這也是中國第一例有記載的病理解 剖。  雖然在明末到中國來的德國耶穌會士 Schreck 解剖死亡的傳教士, 發現肺癌,是第一位對肺癌報導的醫生。  1911 年的瘟疫是一場恐怖的鼠疫。  伍博士帶著疑問,冒著生命危險反復深入疫區中心傅家甸。他發現 很多家庭都是室內一人染病,很快感染全家,而室內捕獲的家鼠身上並 無鼠疫桿菌。  於是,伍連德提出一個前所未聞的大膽理論——這一次的鼠疫,存 在人傳人的情況。而且從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的情況判斷,極有可能是 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呼吸傳播。這就是日後醫學界熟知的「肺 鼠疫」。  同樣對他表示信任的,還有身陷滅城之災的哈爾濱全城,以及整個 清帝國政府。  他採取三項措施:  第一是管理傳染源,士兵挨家挨戶搜尋感染者,一旦發現馬上送到 醫院,按重症、輕症、疑似進行分級處理,避免交叉管理。病人房屋用 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第二是切斷傳播路徑。  肺鼠疫可以人傳人,就必須採取斷然措施,對人員流動進行必要管 制。政府從長春調集 1160 名士兵,對哈爾濱疫區進行嚴格的封鎖和交 通管制,疫區被分成紅黃藍白四個區域,每個區的居民佩戴同色證章, 只能在本區活動。伍連德提出的「疑似」概念,以及疑似患者每天測量 體溫、檢查症狀,連續七日正常方可解除隔離的處置原則,一直沿用至 今。  可能為傳播載體的疑似者,被伍連德安置在由 120 節火車車廂改建 的隔離營中,營中設置醫護人員和巡警,嚴防交叉感染。由此,中國開 始建立起最初的現代防疫管理體系。  同時,為了避免疫情持續擴散,從 1911 年 1 月開始,東北境內鐵 路陸續停駛。1 月 13 日,清帝國在山海關設立檢驗所,凡經過旅客,均 需停留五天觀察。1 月 15 日,陸軍部加派軍隊,阻止入關客貨。1 月 21 日,又下令斷絕京津交通。 這封的不是一座城,而是整個東北。  第三是保護易感人群,伍連德認為,易感人群包括疫區附近居民, 特別是其中抵抗力低下的老幼居民,也包括在一線與病患頻繁接觸的醫 護人員和警察。  他要求醫護與軍警嚴格佩戴口罩。當時工業基礎孱弱,口罩庫存很  快告罄。他因地制宜,發明一種紗布口罩,雙層棉紗夾一塊吸水藥棉, 稱為「伍氏口罩」。  這種口罩成本低廉,防護性能雖不如現代產品,但相比暴露面部畢 竟是巨大進步。  這些方案再先進,沒有當局落實也只能是一紙空文。所幸,東三省 地方政府和帝國高層,竟然迸發出超乎尋常的行政效率,迅速調集資源, 付諸實施。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每日報送的死亡人數超過 200,傅家甸居民死 者超過四分之一。但在三管齊下的策略之下,形勢開始逆轉。  1 月 31 日,傅家甸疫區死亡人數掉頭向下。2 月 20 日,所有採取 防疫措施的疫區,死亡人數均開始下降。  3 月 1 日,哈爾濱首先實現了零死亡。到四月,鼠疫終於徹底撲滅。  事後統計,這次鼠疫死亡人數超過六萬,相當於東北 1400 萬人的 0.4%左右。不可謂不慘痛。但相比,肇事之初,人們的估測,包括外國 學界與媒體的估測,又是個巨大的成就。  當時外媒認為,如控制不當,這很可能又是一次世界性災難。  經此一役,伍連德博士和他開創的現代防疫體系功不可沒,他這一 代的中國醫者,深入死地,義不惜身,總結實踐的諸多寶貴經驗,至今 仍在福澤後人。  這裡看出醫生,醫護人員和警察,政府的合作,才能抑制這場人傳 人的疫病。  要向當時清帝國政府的辦事嚴謹,效率高超,以及奮勇的醫務人員  等致敬。31.1.2020,17.8.2020

張穎清與全息胚理論               虞和芳                    22.10.24.blog 發佈

張穎清與全息胚理論               虞和芳                    22.10.24.blog 發佈 張穎清(1947 年 2 月-2004 年 10 月 20 日),已故山東大學教授, 中醫研究員,全息生物學的創始人。其所創立的全息生物學,在中國科 學界引起了極大的爭議,被主流科學界認定為偽科學。這並不能抹煞他 的建樹。  創立全息生物學:  張穎清在 1980 年代提出了全息胚理論,即「全息胚是作為生物體 組成部分的、處於某個發育階段的特化的胚胎,一個生物體是由處於不 同發育階段的、具有不同特化程度的多重全息胚組成的」,並創立了全 息生物學。  1970 年代,張穎清在中國發表生物全息診療法,利用西方反射區的 概念,作為中醫科學化的基礎。耳針被認為是生物全息療法的一環,引 進中醫界。  基於法國醫生 Nogier 的基礎,中國中醫學者很快在耳朵發現了許 多穴位,也在古代醫籍找到它的中醫根據,將其吸納,認定它是傳統針 灸療法的一部份。  Nogier 的“胎像嬰兒”報導出來,但是紀元前 3 世紀的中國《內經》 早就報導:腎開竅於耳,耳朵跟人體的經脈相通。  其中關係最密切的就是腎。  18.8.2020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