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些情況 虞和芳 7.6.21.發佈

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些情況 虞和芳 7.6.21.發佈 Münkler教授寫的一次世界大戰,裏面陳述一些沒有想到的事: 在戰爭中德國發明了毒氣,用在戰場上50,英國模仿用了3倍以上。 發明毒氣的化學家,夫婦倆人都是化學家,妻子自殺。 德國製造毒氣小心,軍士帶上面具防毒。 英國見此毒氣,立即模仿,可是起初製作的不夠精細,有些毒氣瓶子不能打開,也沒有料到毒氣會因爲風向改變,而又吹回來。 起初在法國境界的戰場上,英軍放出了毒氣。對面德軍看到,戴上防毒面具,德國的預防還加上棉類的設備,打著當毒氣靠近時,點燃棉質,這樣毒氣會在空中燃燒起來,中和不少毒氣。可是過了一會,毒氣因爲風向改變,轉了回來,英軍見狀,大驚失色,急忙往後逃,這時德軍用炮轟,那些沒有點燃的毒氣被炮轟后著火,更加强了受攻擊的力量。這樣雙方的戰爭爭戰,不知有多少次。 在Verdan法國境界,德軍與法軍交戰,在那裏雙方損失慘重,有六十多萬人。 這種英德法人,站在對面的互相開炮攻擊,他們都是年輕的被徵召的人,彼此并沒有仇恨,可是都是爲了本國,進行屠殺。 奧地利王子斐迪南被刺殺,Serbia不交出凶手,俄國卻保障它,德國跟奧國站在一綫,意大利加入。英國跟法國又跟俄國站在一起,這樣六國對立,戰爭一燃起,不可收拾。 這樣的發展,是人類給自己找的麻煩,自食其果,可悲。 在一戰時,德國發現婦女生產減少,不少年輕人戰死,於是要戰士們,分頭的休假返家。可是有些戰士們,假期未滿,就先返回戰場,他們跟妻子爭吵,寧可回戰場,不願在家中受氣。那時婦女運動已經開始,她們不甘願丈夫回來幾天,就擺出大男人的態度來指示妻子做這做那。 18.8.15.二

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Hittite帝國的結構 虞和芳 30.5.21.發佈

Hittite帝國的結構 虞和芳 30.5.21.發佈 西臺帝國具有一個相對複雜的結構,為明顯的封建制度。首領是偉大的國王(Labarna, 和後來的Tabarna拉巴納),他是最高祭司、法官和將軍,統治許多下屬國王,其中大多數來自此地區的祖先統治者。這些附庸的國王必須親自向偉大的國王宣誓,而西臺帝國王位的每一次變動都必須重新宣誓,這也經常導致動亂。除了這些附庸國王之外,在大帝國時期(即公元前 1350 年左右), 敘利亞北部還有 Karkemiš 和 Ḫalpa 總督,由王室成員管理,享有極大的獨立於中央當局權力,尤其是在軍事領域。後期同樣負責安納托利亞西部地區的 Mira國王也有類似的立場。 偉大的國王旁邊為偉大的王后 Tawananna塔瓦娜娜,她非常獨立,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締結國家條約。她是首席女祭司,丈夫去世後並沒有失去這個職位。 國王旁邊是西臺帝國參議院panku,參議院參加法律和條約,甚至有權審判國王。這是在Telipinu 特里皮努憲法(約公元前 1460 年)中規定的。憲法在此,可以毫不牽強的類比 - 此憲法文件看起來與現代憲法相對相似。從本質上講,它是大王的王位繼承規則,它準確地規定諸侯繼承王位的先後順序。 然而,這種憲法旨在消除王位不斷混亂的目的可是即使在後來的西臺歷史上,關於王位和掠奪的爭執也非常頻繁。 但總的來說,君王的地位是 Primus inter pares“平等中的第一人”,這在古代東方是比較少見的。 軍隊通常由國王親自領導。 在戰鬥之前,通常會詢問神諭以了解結果。 根據西臺人的信仰,諸神在軍隊前面並直接干預戰鬥,例如通過風暴、雷電或通過生病毆打對方國王。

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馬爾他簡短歷史一瞥 虞和芳 20.2.21.發佈

馬爾他簡短歷史一瞥 虞和芳 20.2.21.發佈 馬爾他在800BC-217BC是為腓尼基人時期。 217BC-395羅馬統治時期。聖保祿在赴羅馬時,遇到風暴,在馬爾他登陸,把天主教傳到馬爾他。聖保祿返回羅馬後,被判死刑。那時羅馬追蹤基督教,基督教徒,就在義大利和馬爾他地底下秘密聚會,這留下了Catacombs的遺跡。 馬爾他從535-870是拜占庭時期。 之後阿拉伯人統治時期870-1090。 1090-1530馬爾他受到諾曼人,德、法、西班牙人統治。 1530神聖羅馬帝國查理5世皇帝,得到教宗Clement的允許,將馬爾他,Gozo,Tripoli授給馬爾他St John騎士團。 騎士團集歐洲八種語言的貴族。他們把歐洲文化和財產帶到馬爾他,開始馬爾他近代史燦爛文化,大興土木防禦建築,阻擋回教徒的入侵盛期。 在1798-1800,法國拿破崙攻入,遣走騎士團。 馬爾他人反對法國的統治,請英國的協助,英國趕走法國人。 1800-1964,馬爾他受到英國統治,1964年,馬爾他獨立。 2007年馬爾他加入歐盟。 綜觀馬爾他的歷史,跟歐的歷史息息相連。 所有這些歷史都在馬爾他留下來不同的痕跡。 馬爾他文化多元,不同的建築歷史古蹟都在馬爾他留下腳印,有世界遺留最早的石式建築,世界最大的騎士團博物館。 馬爾他雖然很小,只有40萬居民,可是有365座教堂,是馬爾他廣受歡迎的文化遺產的國家。2018年聯合國以馬爾他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年。 2017年我出版一本《馬爾他—驚濤駭浪中的避風港》。 我們從2001年起就來馬爾他定居,這是一個文化豐富,對外國人很友善的國家。 雖然一年來,因為疫病,幾乎足不出戶,但是前陽台,能夠看到馬爾他的大海港和無邊無際的地中海,有網路跟世界各地相通。 這是現代文明科學的賜與。 我們是幸運的一群,也要盡力回報這個現代的社會。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雅典征服Melos 虞和芳 7.2.21.發佈

雅典征服Melos 虞和芳 7.2.21.發佈 雅典圍困攻破Melos 米洛斯的戰爭,發生在公元前416年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那是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戰爭。 Melos是愛琴海的一個小島,位於希臘大陸以東約110公里處。儘管島上的Melian梅里安人與斯巴達有祖先的聯繫,但Melos在戰爭中是保持中立的。 雅典擁有優越的海軍,控制愛琴海的幾乎所有島嶼。Melos梅洛斯島是愛琴海唯一不受雅典控制的重要島嶼。Melos梅洛斯人是多里亞人,與斯巴達人屬於同一種族,但他們是獨立的島國,不隸屬於斯巴達帝國。 雅典人是愛奧尼亞人。總的來說,梅里安人尋求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儘管有考古學證據表明,梅里安人在斯巴達戰爭中捐贈至少二十米的白銀(約合12.5公斤)。 約在公元前426年,雅典派出一支由2,000名士兵組成的軍隊突襲Melian梅里安農村,但梅里安沒有屈服。在公元前425年或424年,雅典要求梅洛斯繳約390公斤銀。這筆款項可以支付三位特勤隊工作人員15個月的工資,或購買540噸小麥,足以養活2160名男性一年。以梅洛斯島的相對大小,看出它是一個繁榮富裕的島。Melian人拒絕。 雅典在公元前416年夏天入侵Melos,要求Melos梅里亞人投降並向雅典獻貢,否則將被殲滅。Melos拒絕,所以雅典人圍攻他們的城市Melos。Melos米洛斯在冬天不得不投降,雅典人處死米洛斯的男人,販賣奴役婦女和兒童。 最好的記憶是“梅里安對話”(Melian Dialogue),這是雅典人和梅里安人在被圍困之前的談判的戲劇化作品,由經典的雅典歷史學家 Thucydides 修昔底德編寫。在談判中,雅典人沒有為他們的入侵提出道義上的理由,而是直言不諱地告訴梅里安人,雅典需要Melos島嶼,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梅里安人反抗禦侮不肯屈服。它被當作政治現實主義中的經典案例研究,以說明自私和務實的關切激發一個戰爭國家。 公元前416年夏天,在與Sparta斯巴達休戰期間,雅典派出一支至少3,400人的軍隊征服梅洛斯Melos:1600名重型步兵,300名弓箭手和20名騎兵弓箭手全部來自雅典,另外1500名其他Delian League城市的重型步兵。這支軍隊的艦隊有38艘船:雅典30艘,希俄斯6艘,萊斯博斯2艘。 這次進軍是由 Cleomedes 和Tisias將軍率領。他們在島上建立營地後,雅典人派遣使節與梅洛斯的統治者進行談判。特使們要求梅洛斯加入Delian League提洛聯盟,向雅典進貢,否則將面臨破壞。 梅里安人拒絕最後通牒。雅典人圍攻這座城市,並從島上撤出大部分部隊,在其他地方作戰。梅里安人進行多次出擊,一次佔領雅典環行的一部分,但未能打破圍困。作為回應,雅典增援。雅典人還得到了梅洛斯叛徒的幫助。Melos米洛斯在冬天投降。 後果 雅典人處決了成年男子,並將婦女和兒童賣給當奴隸。然後,他們在島上定居500名自己的殖民者。 公元前405年,雅典跟斯巴達戰爭中打敗,斯巴達將軍Lysander驅逐雅典殖民,趕出Melos。曾經獨立的Melos成為斯巴達人的領土,這意味它擁有斯巴達的要塞和一名軍事總督。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Captain Cook的人格和建樹 虞和芳 6.1.19.發佈

Captain Cook的人格和建樹 虞和芳 6.1.19.發佈 Captain James Cook,1728年11月7日-1779年2月14日,一般以Captain Cook來稱呼他。他不但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是,他探險家的經驗和他的製圖師所繪圖的準確。 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他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 Cook生存在18世紀的英國。他父親不是貴族,只是一個在鄉村的平民。 那時貴族的人,出生高貴,事業得心應手,而普通出身的平民,很難登入到英國海軍的艦長。Cook是一個例外。 Captain Cook憑著他的智慧,自我在船上的苦學知識,和英勇高尚的人格,才能從一位平民的身分,達到這樣高的地步,為英、法之戰,立下功績,特別是在航海測量海岸的深淺,繪圖給英國航海貢獻。那時英國發展航海,他對美洲、非洲、澳洲的沿岸海邊的測量繪圖,立下很大的貢獻和功勞,為英國海權的擴充,成為18、19、到20世紀的英國海軍霸權,奠立不可磨滅的根基。 他的知識,出版的書籍,給世界各地的船隻帶來不少的貢獻。 他的成功,基於他的智慧和人格。 他起初在一個私人船隻公司任職,那是在運煤礦的船隻任職。他管的是船隻的導航,Navigation。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Cook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在自由愛號(Freelove)運煤船和其他運煤船上,遊走於泰恩河和倫敦之間。作為見習學徒受訓的一部份,他還學習代數學、幾何學、三角學、航海和天文學各方面的知識,這些技能對他日後指揮自己的船隻均有莫大的幫助。 完成為期三年的見習學徒訓練後,Cook轉到往返波羅的海的商船工作。在1752年透過考試後,他在商船隊中屢獲擢升,並在同年出任雙桅橫帆運煤船友誼號(Friendship)的大副。 可是他看出,這樣在私人煤礦公司任職的來來往往,前途有限。於是他決定放棄他的高薪,從英國的海軍從頭來起。 18世紀正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對外擴張的時候,那時西班牙、葡萄牙領先航海,發現美洲和繞地球一週的都是屬於西班牙、葡萄牙船隻的功勞。英國遙遙在後。 1755年Cook加入皇家海軍後,他參與七年戰爭,後來又在魁北克圍城戰役期間協助繪製聖羅倫斯河河口大部份地區的地圖,戰後在1760年代為紐芬蘭島製作多張精細的地圖。Cook繪製地圖的才能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促成他在1766年獲委任為HMS奮進號司令,首度出海往太平洋探索。 Cook每到一地,他就在那裡測量海灣的形勢,海水的深淺,周圍的環境,如何船隻可以靠岸,哪裡是最適合的地點停泊。 這樣他任勞任怨的在英國海軍任職,久久不能夠高升,因為他是平民出生,貴族的勢力在英國海軍很大,但是因為他的能幹,英國海軍需要他,他終於升為艦長。 Cook曾經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數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為西方所知的地帶。透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製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及。在探索旅途中,Cook也為不少新發現的島嶼和事物命名,大部份經他繪製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圖,都是首次出現於西方的地圖集和航海圖集內。在歷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現出集合航海技術、測量和繪圖技術、逆境自強能力和危機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華。 1779年,Cook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衝突打鬥,他在事件中遇害身亡。Cook對航海科學和地理學方面的知識作出貢獻,他對後繼者的影響一直持續至20世紀,不少地方均建有紀念碑和雕像以表揚Cook的成就。 雖然有人批評,他的探索成就同時影響西方國家後來對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化,使當地原居民的生活面貌和方式產生巨大轉變,這方面的影響長久以來都是政界和學術界的爭論焦點。 但是這不是Cook的意圖,這不能夠減低他的成就。 1755年,英國準備動員參與七年戰爭,儘管Cook剛剛獲擢升為友誼號船長,但他在任不出一個月,便選擇投身皇家海軍。在同年6月7日,Cook正式於倫敦沃平加入皇家海軍,雖然要從頭由低做起,不過他明白在軍中服役的晉升機會更多更快。 英方在七年戰爭取得勝利後,Cook在1760年代還獲紐芬蘭總督Thomas Graves聘任為海事測量師,負責為紐芬蘭島參差不齊的海岸製作地圖。他最初於1763年至1764年測量該島西北岸,隨後在1765年至1766年測量Burin Peninsula至雷角的南岸地區,最終在1767年完成西岸地區。在五年時間當中,Cook為紐芬蘭海岸繪製有史以來首批大規模和精確的地圖,他不時遊走於英國和紐芬蘭兩地之間,春夏兩季的時候負責測量地形,踏入秋冬以後就乘船返回英國,並在途中繪製航海圖。 Cook在測繪期間經常需要抵受惡劣的天氣和環境,在當地的實地工作也進一步磨練和提升他在測繪方面的熟練技巧,他因而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和重視。由他繪製的紐芬蘭地圖甚至成為此後近200年來船隻出入該地的主要參考,一直到20世紀才被更新和更精確的地圖取代。Cook在紐芬蘭嶄露頭角,正值英國積極向海外探索的時期,這使他能夠把握機遇,在日後的航海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Cook是一位心存大志和野心的航海家,就在他完成紐芬蘭的任務後不久,他在日記為自己寫下了以下的一句目標: Cook在第一次的探索旅程中,全程沒有一人因為壞血病而喪命,這在當時是一項少有的成就。Cook在旅途中嘗試不同的方法防止船員患上壞血病,當中他發現預防壞血病的關鍵,是要經常向船員提供充足的新鮮食物,尤其是青檸等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果。那時水手們,長期沒有水果蔬菜的供應,缺乏維他命C,很多得了壞血病,二十幾歲,牙齒脫落,也有許多人死亡。Cook發現吃檸檬加醋,和Sauerkraut,它們可以長期儲存,防止這種疾病。 他下令他手下艦隊的成員,吃這兩種食品。 手下有一些人不聽,這在軍中不聽命令是一種很嚴重的事情。 他對那些違反命令的人,以鞭打12下來處分。這樣他建立了他的威信,海上人員吃了這種飲食,受益匪淺,解決了得壞血病的危害。Cook把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寫成詳細報告,並提交皇家學會,在1776年Cook獲學會頒授科普利獎章以作表揚。 Cook也是第一位在太平洋地區與不同人士具廣泛接觸和交流的歐洲人。儘管了解到太平洋各個島嶼相距千里,但他仍正確地認為各地島民均具一定關聯。Cook又相信太平洋地區的玻里尼西亞人應該起源於亞洲地區,這個看法後來得到英國人類基因Bryan Sykes等學者的支持;至於在紐西蘭,Cook到訪的事蹟則常被後人視為當地被殖民地化的序幕。這是給他亂加罪名的述說。 Cook的成就不單止為當時的英國所重視,而且也為西方多國所肯定。在1779年的時候,英國雖然正與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爆發獨立戰爭,但時在法國的美國駐法公使班傑明·富蘭克林依舊特別鄭重向美方所有戰艦發出指示,要求他們如果遇上Cook的艦隻,務必友善對待,不應視對方為敵,且不應作不必要的拘留。可是,富蘭克林在發出指示前約一個月,Cook本人早已於夏威夷島遇害身亡。 Cook跟一位叫Josef Bank的人,意見不合。Bank家中很有錢,他出一半的資本供給海軍軍艦。Bank要求海軍部長解除Cook的艦長職位。海軍部長很有人格,知道Cook的能力,回答:即使把我上吊,我也不換艦長。 英國那時的富強,不是偶然,就是因為有不少的人物,有人格,又能幹,堅守他們的崗位,達成給予的任務,不受威脅利誘,為英國效勞,才能夠達成英國在這世界領先的地位。 Cook第一次遠征探險,他寫下一本書,出版社說他的書沒有價值,措辭不夠水準,不予出版。 Cook的第二次遠征隊,成果輝煌,給英國帶來無限的榮譽。 這時Cook的書,不但毫無阻礙的出版,出版社卻讚美,這書寫的多好,措辭好,內容豐富。 可見同是一人寫的書,同樣的內容,出版社有眼不識泰山的話,可以拒絕,並且評價很低。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一本真正有價值的書,還是會受到重視,作者不可以對退稿就氣餒。 Cook的聲譽,透過他的建樹,響徹雲霄。 他妻子希望他不再遠征。 他為了妻子,接受一個在Greenwich海軍醫院的一個職位。待遇極優越。 有人問他,他滿不滿意他的職位。他回答:我妻子很滿意。 當英國在組織第三次遠征艦隊時,Cook很想參加,但是他不要使妻子失望,就推說他不參加。有一次一位海軍軍官問他如何,他說他嚮往海水的鹹味道味、藍天碧海的大自然,船上船木桿的打擊敲擊的聲音。於是又邀請他作為第三次遠征隊的隊長。 這時他周圍的人都知道了,他太太從他們那邊也得到他打算參加這一次遠征隊的任務,也只得答應,因為這是Cook所嚮往,海洋探險是Cook幸福的天地。 本來這個任務是貴族們所樂意,但是它是到澳洲探險,那裡並不能夠參與戰事,獲得名利,因此此位讓給Cook。 但是參與的是海事的探險,不少專家們也要去,其中有貴族要當領隊,最終還是Cook以他的技能經驗得到這個職位。 這時又來了一個問題。 海軍有兩種艦隊的型號,問Cook要哪一種,他說兩種都不要,他要一艘運煤船,因為它空船的話,可以靠近海灣行駛,便於探測海岸的形勢。但是這種運輸煤礦的船,有損英國海軍的名譽,貴族們反對,但是Cook堅持。還是以Cook的意見為重,就把一艘運輸煤礦的船,改建成為英國海軍的船艦。 Cook的死亡 Cook到達夏威夷時,船艦需要整修,當地的土人,時常偷竊他船隻上的用品工具。 當時有人建言,英國軍艦內,有各種不同的砲,可以開火到這些村莊,殺除這些小偷強盜。 Cook認為這樣的作風,會死亡太多的人,太不人道,他就採取像他征服Haiti海地,時的方法,逮捕那裡的女王,到達艦隊內,善待她,當地的土人,為了贖回他們的女王,就接受他的談和條件。 這次在夏威夷,他也設法用此法,親抓土人的酋長。而不料當地的土人一起合作來圍攻他。 Cook被土人圍攻,寡不敵眾,要他的手下逃到船上,他做抵擋,他被土人打死,並切成數塊。英國人後來跟土人和解,索回Cook的屍體,以很隆重的儀式對他禮敬,然後按照海軍的傳統,將他葬入海中。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些情況 虞和芳

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些情況 虞和芳 31.12.18.發佈 Münkler是德國歷史學家,他寫的一次世界大戰,裏面陳述一些沒有想到的事: 在戰爭中德國發明了毒氣,用在戰場上,英國模仿用了3倍以上。 發明毒氣的化學家,夫婦倆人都是化學家,妻子自殺。是受到毒氣用在戰爭上,受到良心的指責?還是有別的原因? 德國製造毒氣小心,軍士帶上面具防毒。 英國見此毒氣,立即模仿,可是起初製作的不夠精細,有些毒氣瓶子不能打開,也沒有料到毒氣會因爲風向改變,而又吹回來。 起初在法國境界的戰場上,英軍放出了毒氣。對面德軍看到,戴上防毒面具,德國的預防還加上棉類的設備,打著當毒氣靠近時,點燃棉質,這樣毒氣會在空中燃燒起來,中和不少毒氣。可是過了一會,毒氣因爲風向改變,轉了回來,英軍見狀,大驚失色,急忙往後逃,這時德軍用炮轟,那些沒有點燃的毒氣被炮轟后著火,更加强了受攻擊的力量。這樣雙方的戰爭爭戰,不知有多少次。 在Verdan法國境界,德軍與法軍交戰,在那裏雙方損失慘重,有六十多萬人。 這種英德法人,站在對面的互相開炮攻擊,他們都是年輕的被徵召的人,彼此并沒有仇恨,可是都是爲了本國,進行屠殺。 奧地利王子斐迪南被刺殺,Serbia不交出凶手,俄國卻保障它,德國跟奧國站在一綫,意大利加入。英國跟法國又跟俄國站在一起,這樣六國對立,戰爭一燃起,不可收拾。 這樣的發展,是人類給自己找的麻煩,自食其果,可悲。 在一戰時,德國發現婦女生產減少,不少年輕人戰死,於是要戰士們,分頭的休假返家。可是有些戰士們,假期未滿,就先返回戰場,他們跟妻子爭吵,寧可回戰場,不願在家中受氣。那時婦女運動已經開始,她們不甘願丈夫回來幾天,就擺出大男人的態度來指示妻子做這做那。18.8.15.二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瑞士的特殊 虞和芳 27.12.18.發布

瑞士的特殊 虞和芳 27.12.18.發布 瑞士是現存的歐洲國家中,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國家,雖然在歷史上威尼斯比瑞士還早成立共和國,但是威尼斯為貴族共和國,後來併入義大利的版圖。 瑞士在歐洲為一個公認的,富裕的民主國家,它一直保持中立,為世上生活最富裕的國家. 1291年8月1日,瑞士的三個谷地共同體:Uri烏里、Schwyz施維茨、和Unterwald翁特瓦德、在德國國王Rudolf von Habsburg過世後, 1291年簽訂的協定Urkunde 簽訂了Bundesbrief三州同盟協定。同盟條約保證«alten Freiheiten»以往的自由,規定三者須相互幫助對抗一切內外敵人;通過共同的法律來保證地方安定;同盟之間的分歧以協商方式和平解決;並規定同盟的締約方均不得接受非本地的或者為了貪圖錢財而被任命的執法官員。這份同盟協議是瑞士歷史上有案可查的最早的協議,因而今天的瑞士人把1291年每年的8月1日被定為瑞士國慶日。 可是令人驚奇的是,瑞士是西歐國家,最後一國婦女取得選舉權。 這件事說來令人覺得驚奇,因為瑞士是按照民主方式來做決定,婦女選舉權也由投票來做決定,而投票的只是男人,他們不願意婦女來選舉干涉政治,婦女門也不積極要這項權利,以致推延到20世紀71年代後,但到1990年婦女才正式有選舉權。 芬蘭是歐洲最早的一國,婦女有選舉權,在1906年。 瑞士高山多,風景美麗,瑞士人愛好自由善戰,但信仰基督教,道德水準高。他們本國沒有戰爭。在以前歐洲還沒有實行常備軍時,為雇傭軍,這是以瑞士的軍備為典範。瑞士人有他們忠貞榮譽的傳統,因此不同的歐洲王公貴族時常雇用他們來守衛,他們為主人效勞,犧牲生命。 1506年教宗Julius II在梵蒂岡設立瑞士的衛兵。 1527年教宗Clement VII在梵蒂岡被德國和西班牙的雇傭軍包圍。因為那些雇傭軍沒有即時得到德國皇帝皇帝查理5世的付款,就大肆在羅馬搶劫,殺死3萬居民。他們圍攻梵蒂岡時,別國的衛兵跑散,只有瑞士的189位衛兵保衛教宗,讓他能逃到Engelsburg避難。147位 瑞士衛兵戰亡。那是在1527年5月6日。 從此這一天成為瑞士衛兵在梵蒂岡宣誓就職的一天。 在法國大革命的時期,在1792年保衛路易16的國王的900名瑞士衛兵,700人戰亡,200人被俘虜,1793年9月的法國大屠殺,將在監獄中的200位瑞士衛兵殺死。900名瑞士衛兵全部犧牲。 Sturm auf die Tuilerien (J. Duplessi-Bertaux 1793) The Lion Monument in Lucerne 瑞士人在瑞士Lucerne建立一個紀念碑,以臨死的獅子為表徵,紀念他們為瑞士榮譽犧牲的瑞士軍人。 在柏林也雇用瑞士軍人, 有一個大廳,命名為瑞士廳。 奧地利王室也雇用瑞士軍人守衛,在維也納有一個廣場為瑞士廣場,瑞士侍衛站崗處至今仍然稱為瑞士門。 Das Schweizertor in der Hofburg in Wien 後來瑞士政府禁止瑞士人當雇傭軍,除了保衛教皇,名之為警察。 梵蒂岡廢除所有的侍衛,只留瑞士軍人守衛。 這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在梵蒂岡,穿著紅黃藍制服的瑞士軍人侍衛。 因為瑞士人可靠,瑞士銀行贏得可靠的信譽。各國有錢的人,都想在瑞士銀行存錢。 這是瑞士傳統的榮譽令人信任的特點。 9.2.07.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法國「遲鈍將軍」Joffre在一戰時戰勝德國的進攻 虞和芳 20.4.18.五發佈

法國「遲鈍將軍」Joffre在一戰時戰勝德國的進攻 虞和芳 20.4.18.五發佈 法國在一戰時,能夠組織德軍勇往直搗巴黎,就憑著Joffre將軍的策謀保住巴黎,才能夠阻止德軍以「速戰速決」為基礎的施里芬計劃(Schlieffen Plan)和德國的將領Helmuth Johannes Ludwig von Moltke-小毛奇計劃。 霞飛性格穩重,木訥寡言,雖然表面上顯遲鈍,卻極其堅韌,人稱「遲鈍將軍」。他早睡晚起,即使戰事危機在旦,他也從容不迫,這點跟俄國戰勝拿破崙攻擊大庫圖佐夫(Kutuzov) 很接近。 聰明木訥寡言的人,特別的多智謀。老Moltke將軍,普法戰勝得勝的Helmuth Karl Bernhard von Moltke將軍(1800年10月26日-1891年4月24日)也是如此,他的名言是多聽寡言。他跟Joffre不同是瘦但是堅韌。Joffre卻是胖但是堅強。一次世界大戰Joffre的對手是小Moltke,他為老Moltke的姪兒,因為老Moltke雖然結婚,卻沒有小孩。 Joffre是馬恩戰役期間法軍勝利的中堅,也是戰爭開始時北部戰線穩定的將軍。 1916年,他被提升為法國元帥的尊榮。 Joseph Jacques Césaire Joffre,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1852年1月12日-1931年1月3日),畢業於巴黎理工大學,1870年投筆從戎,作為一名參加普法戰爭。1876年任營長,相繼參加中南半島,中國、和塞內加爾的戰爭,1901年返回法國,晉升為旅長,1905年升任師長,1908年又被提為軍長。1911年新任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法軍總參謀長。一次世界爆發時,霞飛被任命為法軍總司令。 德軍執行施里芬計劃(Schlieffen Plan),從法軍設防薄弱的方向攻入,霞飛在邊境交戰中起初接連失利;德軍總參謀長Ludwig von Moltke為一時的勝利所欣喜大意。 霞飛領導法軍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法語:1re Bataille de la Marne)中阻止德軍的進攻,粉碎德軍以「速戰速決」為基礎的施利芬-小毛奇計劃,使西線戰爭從機動作戰轉入持久的陣地戰階段,保衛了巴黎,取得了巨大勝利。 第一次馬恩河戰役是德軍自八月的邊境戰役並向巴黎郊區推進以來,為對法國攻勢的高峰。六組法國集團軍及英國遠征軍沿馬恩河展開反擊,迫使德軍撒退至法國西北。雖然馬恩河戰役對英法國是一場勝利,但亦導致長達四年的西線塹壕戰(又稱壕溝戰),這種戰略為利用低於地面,並能夠保護士兵的戰壕進行作戰。參戰雙方都有固定的防線。當雙方火力大大提高,移動力和通訊系統卻沒有多大改進時,塹壕戰就會開始。美國的南北內戰(1861年至1865年)和日俄戰爭(1904年至1905年)都出現塹壕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線戰場在的塹壕戰造成了最多的傷亡。 那時德法雙方死亡慘重。每當我們從德國到法國時,可以看到好大的德國一戰時的軍士在法國境內的墳場,去看他們的名字,很多都是年輕輕的20歲左右的戰士,其中也有猶太人,在德方參戰犧牲。 自此之後他被法國人尊稱為「老爹」。之後在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和馬恩河戰役中取得勝利,霞飛則因此名聲大震。 1917年~1918年任法國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1918年12月被選為法蘭西學會院士。他遺有《戰爭準備與戰役實施》和《霞飛元帥回憶錄》等著作。 上海的霞飛路為以他的名字命名。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普魯士亞洲公司Die Preussisch Asiatische Companie 虞和芳 15.9.18發佈

普魯士亞洲公司Die Preussisch Asiatische Companie 虞和芳 15.9.18發佈 1751年腓特烈二世創立皇家普魯士亞洲公司(Koeniglich Preussische Asiatische Companie)。這家公司的母港為埃姆登 Emden,航行到廣州和中國。埃姆登是普魯士新繼承的北海港口城市,它對亞洲長途貿易比東海的其它港口好,不必經過丹麥、瑞典,可直接與大海相通。此船於1753年第一次到廣州後,返回埃姆登時,帶回來自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和草藥。這個公司的另一艘船「埃姆登堡號」(”BURG VON EMDEN“),1753年5月在廣州,1753年12月往歸途,1754年五月28日抵達埃姆登。載運中國的茶葉有575214磅,另有瓷器,絲綢和其它的貨物。在隨後的幾年與中國的貿易,這家公司的發展良好。普魯士王國與中國的貿易達成與法國、荷蘭的協議支持,所以普魯士此公司的船在駛往中國的路上,可以使用這些國家的據點。 只有英格蘭沒有回應普魯士請求。英國要杜絕英國船員在EIC船上所得的知識,受益於其它國家貿易公司,嚴格禁止其海員到別國船隻上服務。英國軍艦在公海,止住普魯士船舶,搜尋英國海員。英國海軍在第一次皇家普魯士船的航行中,搜查到7名英國航海人員,逮捕他們,包括蘇格蘭人的船長。因此腓特烈二世禁止普魯士的公司,任用英國航海人員,以避免與英國的政治衝突。 皇家奧斯滕德公司的船舶張掛的旗幟,為德意志帝國的黃色背景雙頭鷹標誌;普魯士的國旗是一隻黑色的鷹在白色底面上。這種不同國家的標誌,使得中國稱此兩國,一為兩隻鷹國和另為一隻鷹國。 但是,卻正在這兩國之間爆發七年戰爭(1756-1763)。在此結盟系統中、除普魯士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外,俄羅斯,法國和英國都參與這場戰爭。法國和英國對敵,這也導致在北美和印度兵戎相見,世界海洋更不安全。在公海上敵對國家的軍艦,截止商船和沒收它們。在1757年,普魯士敵對的奧地利盟友法國,佔據皇家普魯士公司埃姆登母港城,所以此公司受到戰爭的影響停頓。普魯士國王在1765年解散此公司。 戰爭結束後貿易重新建立。普魯士在1772年創立的皇家普魯士海貿公司(Koeniglich-Preussische Seehandlungs-Gesellschaft,),直到19世紀中期還與中國貿易。它為提升文化以普魯士海貿基金會Stiftung Preussi-scher Seehandel。它今日繼續存在,總部設在柏林,不再繼續貿易行商。

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統一一年後的德國 虞和芳 18.8.18.發佈

統一一年後的德國 虞和芳 18.8.18.發佈 東德雖出產汽車,但生產量有限,一般人民得要等十至二十年才能買到一輛東德出品的Trabi汽車。 這種汽車是用硬塑膠作殼,好處是不會生銹,但一出車禍,危險可大。好在它的速度最高只能開到一百公里。東德的路又不好,不可能開快,所以車禍不算太多。 自從東西德不再分界線後,東德人民第一個要求,就是買西方的汽車。他們說,人生不過只能活幾十年,以前只有「等」汽車的份,沒法,只能一切接受。現在既然可以買車,當然寧可付高貸利息,也要儘快買車,否則一生很快過去了,卻還沒能開到西方的車,多遺憾。 好了,他們買了西方的車,速度一小時可開到一百八十,兩百公里,這比他們的老爺車要快一倍。他們買到這種新式的車,並不習慣於開這種快車,然而卻要過開快車的癮,於是車禍頻繁。尤其在東德的高速公路上,馬路相反方向之汽車跑道中間,沒有西德之高速公路上的隔絕道。對面來車,開得太快,在轉彎處,常撞到對方跑道上的車,這麼一出車禍,多半是雙車中的人全部死亡。 自從東西德自由交通後,東德的車禍劇增,一年來已有三千多人死亡。真是可怕之極。 還有一個現象,許多東德的戀人,女方懷孕了,男方就往西德逃,以逃避供養子女的責任。以前圍牆在那,逃不出去,避不了此責,而現在可以四通八達,一年來已有一萬七千個「父親」逃跑掉了,查不出他們的下落,多少的新生兒沒有父親,這是自由帶給不少「家庭」的悲劇。 東德的警察一部分由西德接受,一大部分已被解雇。好在東德警察每人得有一門專技,像電器師……等等,即使被解雇,仍能有一技之長,能另謀生計。 那些沒受解雇的警察,得重新接受訓練。有些已派往西德受訓,他們即使受完訓回去,也只能拿西德警察三分之一的薪水。東德的人,薪金低,這也造成不少東德技術人員大批的流向西德。 那些警察解職,或被徵去「教育受訓」。東德一些地帶沒有警察,或警察數量太少,而成了「三不管區」。像距離柏林五十公里地帶一處,居民有七萬,卻只剩七個警察,他們得一天二十四小時輪流值班,那麼那裏能照顧到當地治安?他們自身的安全都不保,不敢出外巡邏,又怎能照顧到居民的安全? 這個區域,也正是罪犯集中之處。別地的罪犯聽說那沒有警察維持治安,紛紛向那進攻,這正是他們得逞之處。可憐的當地居民! 東德還有許多問題仍在,但是以德人的能幹,只要再過幾年,東德將會以一張嶄新的面孔出現。29/12/90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歌德和魏瑪王公的母親Anna Amalia von Braunschweig 虞和芳 25.7.18.發佈

歌德和魏瑪王公的母親Anna Amalia von Braunschweig    虞和芳            25.7.18.發佈

歌德一生中能夠受到魏瑪王公Carl August的器重。而此Carl August王公的母親Anna Amalia。占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Anna Amalia生於17391024日,*† 10. 逝世1807410WeimarFriedrich dem Großen的妹妹Philippine Charlotte von Preußen13個小孩中第5個小孩。
16歲的時候( 16. März 1756316)Ernst August II. Constantin von Sachsen-Weimar-Eisenach173762 Weimar; † 1758528日)結婚,在短短的兩年內,她懷孕兩次,丈夫在28. Mai 1758528日過世,才21歲。留下遺書,Anna Amalia有權為他的長子攝政。
Ernst August II.小時就多病,他的政府擔心他過世時,沒有後代,就設法安排他盡早結婚。
可憐的Anna Amalia18歲就當了寡婦,丈夫過世後,她才生下第二個兒子。
想從文獻中,找出Ernst August II.的病,和她婚姻的前後情況,沒有找到可作為依據的文獻。
Anna Amalia175979日,由德國皇帝Franz I宣稱她能攝政。1759830日,她接下攝政之務。.
雖然她的工作繁重,她還抽出時間,請作曲家Ernst Wilhelm Wolf教她作曲。1775年,她的兒子成人,把政權交給他後,Anna Amalia可以全心的獻身於藝術。
她在魏瑪創立德國劇院,魏瑪博物院,邀請Johann Gottfried Herder, Christoph Martin Wieland, Christian Friedrich Daniel Schubart 以及 Johann Wolfgang Goethe歌德。
1788年她去義大利。1790她學習繪畫雕刻藝術和音樂。1700年她作書,寫音樂理論。可惜它們失蹤。
她是魏瑪謬絲宮殿"Weimarer Musenhofs 的創始人。
在魏瑪的研究圖書館是以她的名字Anna Amalia為名來紀念她。
可惜這個圖書館在200492. 22:30失火,。pastedGraphic.png
幸好還有50.000本書被搶救出來,其中有馬丁路德Lutherbibel1534 年手寫的路德聖經。

50.000 本書全部損失。 其中好幾千本為16. 18世紀蒐集的書不少為Anna Amalia收集的音樂 18. 世紀的書,一部份為魏瑪圖書館原始藏書62.000 本為受到火災和滅火的水受損的書籍,以及2/51850前出版的書籍。
它們都冰凍起來,要費時幾十年,才能修整過來。它由Leipzig 萊比錫的Zentrums für Bucherhaltung來整修。
起火的原因為頂樓的電線走火
固然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但是有不少的私人願意將那些Anna Amalia圖書館所損壞的書籍,而他們所藏的同樣的書,捐增出來。

這是人類之光。18.11.06.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夭折的蘇格蘭女王 虞和芳 21.7.18.發佈


夭折的蘇格蘭女王                             虞和芳                                 21.7.18.發佈

歐洲王室經常以互相通婚聯盟,來保持保障彼此的國土和勢力範圍,和國與國間的和平.但是歐洲王室也時常出現繼承的問題,而鬧得舉兵殺戮,血染城邦.
英國國王Edward I很想征服蘇格蘭,他先想用通婚的方式,將蘇格蘭歸屬於英國,這是最和平,不用動武,不費事的事.
那時蘇格蘭的國王亞力山大三世AlexanderIII,有一個女兒, Margarete,她跟挪威國王Erik II結婚.她在1283,生了一個女兒,也起名為Margarete.她在3歲時,成為是蘇格蘭的女王.
這時Edward I就定下他出生不久的兒子,為後來的Edward II,Margarete女王結婚的婚事,這樣蘇格蘭就歸屬於英國.
這位小女王在1290由挪威乘船返回蘇格蘭的途中病死.
不但Edward I的如意算盤打破,連蘇格蘭的王位繼承,又成了問題.當時有13個候選人,要爭取這個王位.為避免引起爭執,蘇格蘭請Edward I選擇其中一位為國王.
Edward I選擇John Balliol為蘇格蘭國王.Edward I要他幫忙出兵攻打法國.他不但不協助,反而跟法國聯合起來.
Edward I認為這是叛亂,就出兵攻打蘇格蘭,引起雙方戰爭.
Edward I打敗蘇格蘭,佔領蘇格蘭.派遣一個總督治理蘇格蘭.
1306,蘇格蘭的Robert the Bruce加冕為Robert I,為蘇格蘭國王,沒有取得Edward I的同意.
Edward I認為這是對他的不敬,又出兵蘇格蘭,打敗Robert the Bruce. Robert I.逃亡到一個島上.
1307Edward I過世, Edward II繼位.
Robert I組兵反擊英國的軍隊,先以游擊方式,後來跟從他的人,越來越多,經過多次的爭戰,Eduard II的任期中,打敗英軍,1314年蘇格蘭完全正式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
在這期間,因為那位夭折的蘇格蘭女王Margarete,不知在蘇格蘭和英國方面死傷多少的人,造成多少的家庭悲劇.
伊麗莎白I世女王,沒有小孩,收養她阿姨,嫁到蘇格蘭國王的後代,蘇格蘭的國王JacobVI,為她的兒子.她在這之前,為了鞏固她的王位,還殺死JacobVI的母親.
伊麗莎白I世死後,英國迎接JacobVI成為英國的Jacob I.(亦稱為James I.)國王,自此英國國王,就同時為蘇格蘭國王,才結束英國和蘇格蘭的爭戰.
若是Edward I的如意算盤成功,蘇格蘭女王Margarete沒有夭折,跟他的兒子Eduard II以通婚的方式,來聯合兩國,該有多好!可惜好事多磨,天公不作美,這兩國之間,才會受到那麼多的爭戰周折.
27.5.06.




跟情人竄通,殺死丈夫的王后Isabella 虞和芳 21.7.18.發佈


跟情人竄通,殺死丈夫的王后Isabella                 虞和芳                       21.7.18.發佈

在英國國王的歷史上,血腥的事蹟不少,但是由下嫁的妻子,公然派兵攻打丈夫,軟禁丈夫,殺死丈夫篡位,只有Isabella王后一人.(比較蘇格蘭女王Maria Stuart,俄國的凱撒林Catherine皇后).
Isabella( Isabelle de Valois ),為法國的一位公主.1292年生於巴黎.她是法國國王Philipp IV, Johanna von Navarra最年輕的女兒,為法國國王LudwigX, Philipp V, Karl IV的妹妹.
Isabella公主在1308125,跟英國國王Eduard II在法國的Boulogne結婚.
Isabella法國公主,名義上是Eduard II的第二任妻子.其實他的第一任妻子,7歲時就過世了.他們的婚姻,是政治婚姻,跟中國的指腹為婚類似.他從來沒有見過那位蘇格蘭的小孩女王.
英國跟法國在11世紀時,關係很密切.1066年來自北歐在法國諾曼地落足的William I. 征服英國,成為英國的國王William I.(1066-1087).他帶來法國的文化,英國宮廷自此說法文三百多年,直到Richard II國王.才開始說英文.(1377-1399).
 法國的Isabella公主畫.
Eduard II,生於1284,1307年就任為英國國王,是英國一位無能的國王,他為同性戀.
他父親Edward I很火他的同性戀男友,曾有一次把一位他的戀人從窗子給丟下去. Edward I想以通婚方式征服蘇格蘭,就安排他出生的小孩,Eduard II跟蘇格蘭的女王Margarete的兒童婚姻.可惜這位女王在7歲的時候,不幸在1290年過世.
Edward I就以征服的方式,兼併蘇格蘭.Eduard II的任期中,蘇格蘭於1314年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因為一方面,1290年蘇格蘭女王過世,另一方面,Eduard II沒法在政治和軍事上,對付蘇格蘭,以致戰敗,蘇格蘭又獨立.
Isabella在跟Eduard II結婚後,返回英國居住.他們生有二男二女
Eduard III為長子,生於1312,死於1377.
John,生於1316,Cornwall的侯爵Graf. 1336年被謀殺.
Eleonore , 生於1318死於1355,Geldern的公爵 Herzog, Rainald II.結婚.
Johanna, 生於1321死於1362,跟蘇格蘭國王DavidII. Bruce結婚.

Eduard II.為同性戀,有他的情人堆,Isabella沒有多大興趣.她感到無聊和受辱,她即帶她最大的兒子Eduard 逃到法國. Eduard 在法國有接任法國國王寶座之權.
Isabella對丈夫越來越起反感和仇恨,加入Wigmore(Baron貴族) Roger Mortimer(1287-1330)的行列,聯合起來反抗Eduard II
Roger Mortimer Eduard II的仇人,他成為Isabella公主的情人.
他們在1327年在英國Surrey海岸登陸.英國貴族很多不滿意Eduard II,其中有Lancaster派貴族,Eduar II 最年幼的弟弟Kent公爵.他們捉住Eduard II.議會宣布Eduard II國王的無能,強制他退位,把他監禁在Berkeley古堡.
Isabella和情人Roger Mortimer命令人把Eduard II.不露痕跡的殺死,即是身體外面看不出傷痕的謀害.
這只有一種方法,是處死同性戀的方法,用燒紅的鐵條,放在鋸斷的牛角內,從肛門深入到腸內.
英王Eduard II就這樣於1327,慘死在他妻子和仇人Mortimer手中.
Isabella假惺惺的為她丈夫Eduard II舉行一個很大的葬禮.
Eduard II退位後,由他們的小孩Eduard III.繼任為國王. Isabella和她的情人,共同攝政,直到1330Eduard III帶領少數的人,偷偷的從地窖中的隧道進入IsabellaRoger Mortimer居住的宮殿,把他們抓拿捕獲
Eduard III把母親軟禁,Roger Mortimer處以死刑.為父親的冤死報仇.
Isabella王后為法國的公主,因為她謀害丈夫,在英國惡名昭彰,被稱為<法國的狼>.
Isabella雖然生在王族望族家,父親是法國國王,丈夫為英國國王,兒子也為英國國王,一位女兒為蘇格蘭王后.自己為英國王后,但是她的一生也是憂多於喜.1358822日抑鬱不樂的在軟禁孤獨中,過世在Hertford古堡.  27.5.06.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