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對舊居的懷念 虞和芳 26.4.25.發佈
對舊居的懷念 虞和芳 26.4.25.發佈
記得一位慕尼黑的宋老闆,曾說了一句話:搬家如失火,表示物質和心靈上的損失。
這位宋老闆是一位令人敬仰的長者,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跟隨一位副主教到德國。後來受到于斌主教的囑咐在慕尼黑開設一家「武漢餐廳」,在慕尼黑市中心。我們跟他的交往很深,也曾在他的租用家中,參與出谷刊物的討論。宋老闆每逢佳節邀請當地學生到此「武漢餐廳」慶祝,對當時的「西德僑報」宋老闆每月出資贊助,直至東西德國統一後,此刊物停刊。他先接兩位孫女兒來德國上中學,她們都拿到博士學位,後來把唯一的一位兒子,兒媳都接到德國。他們在德國又生了一位女兒,是宋老闆的最小孫女。她上幼稚園中,宋老闆每天接送。當宋老闆過世後,這位孫女最傷心。
搬家是一件大事,我們不知遷家多少次。小時候喜歡新鮮,每次搬家,都很開心,不知父母的苦心。
適逢筆友們通信談到搬家,給一位回信如下:
芙蓉:讀到妳寫給Grace的信中所寫“去年我們幾乎要搬到退修社區時, 沒想到我竟然在後院放聲大哭依依不捨而改變主意. 不知將來如何安排, 先呆幾年再說罷.”
才知道妳眷念舊家園的情懷,妳們在老家待了那麼久的時光,它的環境是那麼的美麗優雅,綸言在那裡每年在海邊觀景拍攝,在自己家園以樹幹雕刻,刻上的藝術作品,若是搬家一定會失落而為適應新的陌生環境,它絕對不可能跟老的居處相比。妳放聲大哭,改變了主意是對的。真高興你們留住了老家。
想起小時候,家父在新營購買一個磚瓦場,很大,有湖有水,就缺乏樹木。於是家父請專人移植一大排的柏樹,它們高大茂盛,可是移植後,全部沒有多久,都凋零。老樹遷移,可能風水不適合而“早逝”,多麼的可惜。
Grace是另外一種情況,她退休後,跟先生到不同的地方香港、中國、台灣、美國每個地方,她拿出畫筆,寫生作畫,遷居新家,看出她還是眷念故居。她的創作都是隨時隨地可以變更,她能隨遇而安,找尋到新目標,寄託,儘管如此,還是眷念故居。
對綸言來說,攝影發現新春花粉,拍攝動態的新景觀,有了新樂趣,而在故居的環境下,更是心廣神怡。請你們一對伉儷多多注重身體健康,你們的住家有院子,有湖內的生物,在在顯示自然風光。
祝福我們繼續安樂平穩的生活下去
虞和芳,26.4.25.晨7點。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Carl Gustav Jung榮格對靈魂出竅的體驗 虞和芳 19.1.25.發佈
Carl Gustav Jung榮格對靈魂出竅的體驗 虞和芳 19.1.25.發佈
出體體驗通常受到主觀地體驗為完全真實的事件,通常在回顧時會理想化。 對於一些受影響的人來說,它們會導致重大的心理變化。 對於某些角色來說,他們提供來世的證據。 在一項調查中,約 1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生活中曾有過靈魂出竅的經驗。哲學家 Thomas Metzinger 估計,世界上大約 8% 至 15% 的人,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有過類似的經歷。 1944年,瑞士精神科醫生、分析心理學創始人 Carl Gustav Jung榮格,經歷一次心臟病發作,伴隨瀕死和靈魂出竅的體驗。他在1962年出版的自傳《記憶、夢想、思想》中詳細描述他的經驗: 在我看來,我好像在太空的高處。 在我下方遠處,我看到地球沐浴在美妙的藍光中。 我看到深藍色的大海和大陸。 錫蘭就在我腳下,印度次大陸就在我面前。 我的視野並沒有覆蓋整個地球,但它的球形形狀清晰可見,它的輪廓在美妙的藍色光芒中閃爍著銀色的光芒。 (……)看到這麼高寬的視野, 大約要在1500公里高空才有可能! 從這個高度看到地球是我經歷過的最美妙、最神奇的事情。(……) – C.G.Jung:記憶、夢、思想 (1962),第 293 頁 解釋模型科學研究 從神經學角度來說,這種現象描述為自我與身體之間的分離,這是由於身體的本體感覺、觸覺和視覺訊息缺乏整合以及額外的前庭功能障礙而引起的。近年來,各種神經生物學和大腦生理學研究已經證明多感覺機制對於 OBE 發展的重要性,這些研究使用人工刺激來闡明所涉及的過程和大腦結構。 除此之外,還提出以下意見: 。透過使用植入電極刺激各個大腦區域,可以產生「暫時關閉」的 OBE 體驗,儘管這一結果尚未得到重複和驗證。Virginia 大學神經學家 Bruce Greyson 表示,此實驗並不一定證明所有的靈魂出竅體驗都是這樣的幻覺。 有些靈魂出竅的體驗仍然有可能以其他方式發生。 進行或報告該實驗的科學家之一Olaf Blanke承認,研究人員並沒有完全理解導致靈魂出竅體驗的神經機制。 。研究表明,當位於大腦皮質的角回受到刺激時,就會出現 AKE。 。根據研究,刺激顳葉也會導致 OBE。 根據一項研究,邊緣系統中參與記憶過程的其他結構,例如杏仁核和海馬體,也參與這些過程。 根據這個理論,死亡過程中的壓力會導致神經肽和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特別是內啡肽,這也會產生在瀕死情境中經常觀察到的幸福感 。麻醉藥物氯胺酮也會引發這些現象。 。在清醒腦部手術期間,對左側顳頂交界皮質白質的針對性刺激反覆導致 OBE。 每次,病人都會體驗到自己漂浮在手術台上並低頭看著自己。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研究 除了宗教研究和比較文化研究之外,類似 OBE 的經驗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研究中作為一種自檢和分身現象進行討論。直到最近幾十年,人們才從神經科學和生理學等其他各種科學角度對 OBE 現象進行研究。 從科學角度來說,靈魂出竅的經驗被解釋為幻覺、飛翔夢、清醒夢。根據這種解釋模型,這些體驗將是人腦心理或生理混亂(無論何種類型)的結果。 據此,出體體驗將是對認知過程的誤解,認知過程以對真實刺激(或臨終狀態下的殘留刺激)的神經反應的形式導致被視為真實的經歷和重溫記憶。 這種解釋忽略了精神實體感受的情況,對夢的現象,也是認為在腦海中,毫無根據可循,這是執著於物質實體的解說。 事實上,精神愛情力量有多大?中國諺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中醫將五臟六腑分得清晰。五臟六腑都是有形,每一臟腑,都管一種精神作用,三焦又主氣化,這是中醫和西醫不同之處。 9.9.24.
出體體驗(靈魂出竅)是怎麼一回事 虞和芳 19.1.25.發佈
出體體驗(靈魂出竅)是怎麼一回事 虞和芳 19.1.25.發佈
靈魂出竅(德文AußerkörperlicheErfahrung (AKE), 英文 out-of-body experience (OBE,或更罕見的OOBE)又稱出體經驗,是神秘學中,靈魂離開生物的肉體,在肉體外活動的行為及經驗。很多人聲稱擁有出體經驗,也有人聲稱透過訓練一般人也可獲得出體能力。 表現形式 受影響的人,說他們在自己身體之外的體驗;有些人可以看到自己靜止的身體(屍檢的一種變體) 。 靈魂出竅現象可能發生在過度疲勞或清醒夢期間、異常意識狀態以及精神藥物的影響下。 靈魂出竅可以在實驗室中,以人為的方式、重複地創建,既可以透過多媒體模擬對感知進行某種扭曲,也可以透過外部對大腦神經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物理影響。 在神經科學中,病理性靈魂出竅經歷歸類為解離性障礙,這可能是由事故或暫時性循環衰竭引起的也可能是由疲勞或壓力等原因引起的。 除了空間感和時間持續時間之外,靈魂出竅體驗的長度和強度也各不相同。 典型的感覺是與身體分離、完整(包括實際截肢的身體部位)、無痛、透過失重漂浮和向前滑行實現的全面移動、隱形和感知狀態的改變,例如「360°視圖」和「精神感覺能力」物體,但完全沒有物理感覺,可以輕鬆穿透門、物體、生物、牆壁或天花板。 靈魂出竅現象可能發生在過度疲勞、冥想、入睡或做夢期間以及偏頭痛、癲癇發作和血管性腦損傷時。 靈魂出竅現象通常由處於非正常意識狀態的人報告,例如在催眠、恍惚或狂喜或瀕臨死亡(瀕死體驗)的情況下。 在精神藥物的強烈影響下,也觀察到靈魂出竅的經歷,主要是在使用氯胺酮時,但在使用LSD、大麻、裸蓋菇素、Salvinorin A 或 Meskalin時也有發生。有些人也可以隨意引起靈魂出竅。 個別加工 靈魂出竅即出體體驗,通常主觀地體驗為完全真實的事件,通常在回顧時會理想化。 對於一些受影響的人來說,它們會導致重大的心理變化。 從某些角色角度來說,他們提供來世的證據。 在一項調查中,約 1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生活中曾有過靈魂出竅的經驗。哲學家 Thomas Metzinger 估計,世界上大約 8% 至 15% 的人口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有過類似的經歷。 1944年,瑞士精神科醫生、分析心理學創始人 Carl Gustav Jung榮格經歷一次心臟病發作,伴隨瀕死和靈魂出竅的體驗。他在1962年出版的自傳《記憶、夢想、思想》中描述他的詳細經驗: 「在我看來,我好像在太空的高處。 在我下方遠處,我看到地球沐浴在美妙的藍光中。 我看到深藍色的大海和大陸。 錫蘭就在我腳下,印度次大陸就在我面前。 我的視野並沒有覆蓋整個地球,但它的球形形狀清晰可見,它的輪廓在美妙的藍色光芒中閃爍著銀色的光芒。 (……)後來我問,你要在房間多高才能看到這麼寬的視野。 大約1500公里! 從這個高度看到地球是我經歷過的最美妙、最神奇的事情。(……)” – C.G.Jung:記憶、夢、思想 (1962),第 293 頁 ———- 解釋模型 科學研究 從神經學角度來說,這種現象被描述為自我與身體之間的分離,這是由於身體的本體感覺、觸覺和視覺訊息缺乏整合以及額外的前庭功能障礙而引起的。近年來,各種神經生物學和大腦生理學研究已經證明多感覺機制對於 靈魂出竅 發展的重要性,這些研究使用人工刺激來闡明所涉及的過程和大腦結構。 除此之外,還提出了以下意見: 一、透過使用植入電極刺激各個大腦區域,可以產生「暫時關閉」的靈魂出竅體驗,儘管這一結果尚未得到重複和驗證。 Virginia 大學神經學家 Bruce Greyson 表示,這實驗並不一定證明所有的靈魂出竅體驗都是這樣的幻覺。 一些靈魂出竅的體驗仍然有可能以其他方式發生。 進行或報告此實驗的科學家之一Olaf Blanke承認,研究人員並沒有完全理解導致靈魂出竅體驗的神經機制。 二、研究表明,當位於大腦皮質的Gyrus angularis 角回受到刺激時,就會出現 靈魂出竅。(角回英文:Angular gyrus為大腦頂葉的一個區域,是頂下小葉的一部分,位於顳葉上緣及緣上回正後方。角回與語言、空間感、記憶提取、專注力,以及心智理論有關。角回在 Brodmann-Areal布罗德曼分区系统中對應於第39區。 三、根據研究,刺激顳葉也會導致靈魂出竅。 根據一項研究,邊緣系統中參與記憶過程的其它結構,例如杏仁核和海馬體,也參與這些過程。 根據這個理論,死亡過程中的壓力會導致神經肽和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尤其是內啡肽,它也會產生喚起在瀕死情境中觀察到的幸福感。 四、麻醉藥物氯胺酮也會引發這些現象。 五、在清醒腦部手術期間,對左側顳頂交界皮質白質的針對性刺激反覆導致 靈魂出竅。 每次,病人都會體驗到自己漂浮在手術台上,低頭看著自己。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研究 除了宗教研究和比較文化研究之外,類似靈魂出竅的經驗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研究中為一種自檢和分身現象進行討論。直到最近幾十年,人們才從神經科學和生理學等其他各種科學角度對 靈魂出竅現象進行研究。 從科學角度來說,靈魂出竅的經驗,解釋為幻覺、飛翔夢、清醒夢。根據這種解釋模型,這些體驗將是人腦心理或生理混亂(無論何種類型)的結果。 據此,出體體驗將是對認知過程的誤解,認知過程以對真實刺激(或臨終狀態下的殘留刺激)的神經反應的形式導致視為真實的經歷和重溫記憶。 認知科學 2007 年,來自瑞士和瑞典的研究小組透過實驗證明,透過使用數據眼鏡和虛擬實境的簡單技術實驗設置,可以人為地創建(模擬)類似 靈魂出竅的現象,作為 靈魂出竅 的幻象。 其他解釋嘗試 過去,出體體驗現象嵌入神話和宗教參照系中,這意味出體體驗主要在精神背景下進行處理——例如,當涉及到靈魂重生、永生、雙居的可能性問題時,懸浮和惡魔的影響。 此外,死亡研究文獻中描述 靈魂出竅現象。 來自基督教神秘主義、當代神秘主義或來自不同文化領域的神秘學派傳統的靈性、超驗和形而上學解釋系統,例如“更高振動水平”、微妙水平、星體身體或靈魂旅程或星體投射,都被自然科學家拒絕。由於缺乏主體間證據。 在超心理學中,靈魂出竅歸類為超感官知覺,如千里眼或心靈感應。 這方面也缺乏科學證據。 靈魂想像的傳統 1979年對50多個文化地區的比較研究表明,大多數文化地區都有精神或靈魂可以離開身體的觀念。這與以下觀察結果有關:世界範圍內的靈魂出竅體驗的表現也很相似。 然而,對這些經驗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自的宗教環境。這種身體和靈魂的分離也導致宗教研究和民族學中自由靈魂的概念。 出於方法論的原因,很難將宗教觀念與 靈魂出竅 經驗的報告區分開來。 「靈魂出竅 觀點」的歷史 (依照 Immanuel Kant康德的觀點) 從古代到現代 埃及亡靈書中Ba巴鳥形式的自由靈魂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428/427 BC † 348/347 BC)在他的著作《國家》第十本書中記載一個顯然在戰鬥中陣亡的人在屍體被燒毀之前復活的故事。 他談到與靈魂出竅經驗相對應的經驗。 Abraham Abulafia(1240–1291/92),神秘主義者、哲學家和預言 Kabbala卡巴拉的創始人,描述據說可以帶來靈魂出竅體驗的冥想技巧。在埃及神話、 Pythagoras und Platon 和 Neuplatonismus ,Plinius dem Älteren(畢達哥拉斯、柏拉圖、新柏拉圖主義以及 老普林尼中),靈魂出竅體驗現象視為靈魂之旅或自由靈魂的概念,並在各種信仰運動中得到體現(參見《神術》) 除此之外,觸發因素包括有關來自非文字文化的 Schamanen薩滿和其他死靈法師的出體體驗的報導。 但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深奧神秘主義的興趣,即特殊媒介與「超自然生物」(例如死者在降神會中的來世或自己進行靈魂之旅)建立聯繫,繼續激發人們對這主題的興趣。 訪問是在“„Astralprojektionen“„“ 星體投射”或“Astralvisionen星體願景”術語下進行的。 作為一種想像的世界記憶, Akasha-Chronik 阿卡莎編年史自 19 世紀末以來一直是神智學會及其環境 (Hermetic Order of the Golden Dawn)(黃金黎明赫爾墨斯教團)中深奧教義的熱門主題。 英國神智學家Annie Besant 在她1896 年的作品《人與他的身體》中提出一個微妙的以太體,作為身體的一部分,在睡眠期間與身體分離。 視覺文獻中的觀點 靈魂離開身體(插圖,1808) 垂死之人(15 世紀木刻) 在古代和宗教幻象文獻中,出現大量關於天堂和來世之旅的報告或幻象,其中出現“來世看到的地方”,例如天堂或進入另一個空間或穿越時空的狂喜。 通往天堂的梯子或雅各的梯子:《創世記》28.11 EU 中的聖經故事描述了雅各在地球和天堂之間上升和下降的夢境。 保羅啟示錄(NHC):它講述了使徒保羅透過天堂各個領域的升天。 主條目穆罕默德昇天 先知穆罕默德描述了升天的過程,據說穆罕默德在此期間遇到了早期的先知,並看到了天堂和地獄。 Visio Thurkilli:為單純的農民 Thurkill 提供來世保護者的願景; 這將瑟基爾的靈魂與他的身體分開,身體仍然僵硬(另見睡眠麻痺),但繼續呼吸並與他一起前往來世。 Visio Tnugdali:騎士 Tnugdalus 的靈魂被天使引導穿越地獄和天堂的幻象。 Visio Godeschalci:空地農民 Gottschalk 漫遊到來世並返回塵世的願景。” 1960年代和1970年代「靈魂出竅AKE觀點」的代表 Robert A. Monroe und Charles Tart 1971年,美國人Robert A. Monroe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Journeys Out Of The Body》(德文版,書名為《有兩種生命的人- 體外之旅》)。 在其中,他描述(一個信仰上帝但非宗派的人)他的靈魂出竅經歷以及他對人為實現這些經歷的研究。 他與他的研究同事Charles Tart 一起在 20 世紀 60 年代普及“靈魂出竅”一詞,因為他們發現歷史術語“星體投射”過於神秘和不科學。 根據他的說法,人類或動物的“第二個身體”在快速動眼睡眠期間與身體分離,在更高的意識水平上“學習”,可以無限地在空間和時間中旅行並返回睡眠的身體,只有透過文化保護機制(恐懼)來記住它。 門羅在他創立的「門羅研究所 (TMI)」中開發並傳播了所謂的半同步方法,他承諾為每個人提供深度放鬆和難忘的 靈魂出竅體驗。 缺乏這種影響的科學證據。 TMI被國際「超個人心理學協會」列入。 他的研究受到美國軍方以「STARGATE」計畫進行。 Raymond Moody 美國醫生Raymond Moody於1975 年出版的《Life After Life》一書也引發了關於靈魂出竅 的討論,書中收錄來自患者的大量報告,呼籲廣泛傳播這種現象。專家對這本書的反應大多持懷疑態度。 Elisabeth Kübler-Ross精神病學家兼死亡研究員Elisabeth Kübler-Ross發表大量關於靈魂出竅 主題的文章,特別是(但不僅限於)以瀕死體驗的形式,她在眾多著作中都談到這一點。 1975年後,她因聲稱可以科學證明死後生命而引發激烈爭議。 Carlos Castaneda 美國人類學家兼作家Carlos Castaneda在他的著作《 Die Lehren des Don Juan: Ein Yaqui-Weg des Wissens, 唐璜的教義:雅基人的知識之路》中描述使用精神活性植物和蘑菇(例如仙人掌)來獲得非尋常的、薩滿解釋的現實增益。 然而,他的書最初作為論文發表,後來不再得到民族學界的任何支持;批評者稱該書為偽造品。後來, Castaneda 明確表示不再使用精神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會對肝臟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在後來的書籍中,例如 Die Kunst des Träumens,《夢的藝術》,他報告清醒夢和靈魂出竅的經歷。 其他 新宗教 Eckankar 於 1965 年由 Paul Twitchell 在美國創立,稱為“靈魂之旅的科學”,其中包括出體練習作為宗教實踐一部分的可體驗的經驗。 巴西醫生兼作家Waldo Vieira宣稱意識科學,其中新發現將使用人工誘導的體外體驗作為一種方法進行研究。 他認為意識有三種表現:物質層面的物質身體、非物質層面的心身(星光體)和精神層面的心身(心智體)。1.10.23.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早上-半夜三點多醒來 虞和芳 30.11.24.發佈
早上-半夜三點多醒來 虞和芳 30.11.24.發佈
今天三更半夜醒來,夢到有關希臘神話的一個故事,那是Aphrodite女神和一位叫類似Afrae名字的人。這個故事似乎很神妙,我要將它記載下來。我起身去浴室後,不知道幾點鐘,我想應該趕緊再上床睡覺,這樣早起的話,睡眠不足,對身體不利。昨天雖然比較早一點上床睡覺,大約10點三刻,上床後,起初睡不著,為昨天兩人在St James醫院的事情還是在心裡陰雲密佈。
他幾天來,做過所有的血液和尿液的檢查,尿液特別又做過24小時的檢查。在十天前在做過右手腕的影像錄影檢查後,證明不是痛風,又去做過血液中的Acid成分,這是專門斷定是否有尿酸的成分過高的檢驗。那天,管抽血的護士,不大和氣,在她問過是付現金還是付別的方式的驗血成果報告,我們回答付現金後,她才轉和氣。但是我注意到,她並不注意驗血衛生的消毒。她試過手臂,找不到靜脈抽血處,又在手背上才抽了足夠的血液。S很痛苦的樣子。我要給他針灸,他都不願意,害怕針刺。Dr Swahne醫生跟他說要做腕部的切片針刺取樣的檢查,他害怕的幾天睡不好,可是那天去做此檢查時,卻說是超音波的影響檢查,他才鬆了一口氣,而這個檢查結果是看不出在腕部有任何的沈澱晶體現象,Dr Swahne看了檢查報告後說,沒有結晶,沒有異象,針刺不能取樣。醫生開了理療治療S的手指屈伸不利。
S問他,他得的是什麼疾病,Dr Swahne醫生說他不知道,換言之,從各種現象來看,不能說是得痛風,S不放心,還要醫生給他再驗血,我們又去做,我們得到驗血結果,也是尿酸在正常範圍之內。S昨天又要求再做一次血液檢查。我就說,下週三我們反正就已經定了Dr Swahne的約會,等他看到了驗血結果,再決定是否需要再這麼短的時間內再做一次驗血。S就跟我很生氣,說我阻止他的檢驗血液。他擔心還是得的痛風。他怪我阻止他驗血,並數落我,然後我說他要驗血就驗血,他就說經過我這樣阻止,他的心情很不好,他不要驗血了,又怪我說話口氣不夠和善。他這樣的責怪我,真是對待我不夠尊重。
他不想想我是多麼的照顧他,2003年我照顧他無微不致,每天陪他到對面的Oliver園地做六字訣,每天給他針灸,也給他催眠。終於治療好了他的憂鬱症,戒除他的藥片,使服用的藥物,沒有後遺症。
這次我要給他治療痛風和手臂腫痛,他不大情願,每次準備好了,他往後拖延,弄成即使診治幾次,他都很不情願,不准許我i針刺一些神經多肌肉少的穴位,如井穴,因為會痛。這使我不能完全發揮針灸的療效。但是我都沒有說話,也沒有辯論說明,以免他嫌我多囉唆。
所以昨天他在醫院說的話,很使我不愉快。但是他是生病的人,我跟他計較沒有意義,只好任勞任怨了。
他的人,有他求真善美,求完美無瑕的個性。這點我該珍惜,不應跟他生氣,只有將就了。
夢中出現的希臘神話,可能跟他生病有關,那個叫Afrae的人,跟我們的保險公司有關。他不願意看病,跟保險公司打交道,因為這是很麻煩。於是我來做此事,但是填表格等事,他得要簽名,他的右手還不能夠做此事,因此他要放棄去申報。
這是我對此夢的分析。
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
Joseph Capgras是誰? 虞和芳 9.9.24.發佈
Joseph Capgras是誰? 虞和芳 9.9.24.發佈
Joseph Capgras是一位法國精神病學家。他對精神病的分析,起到很大的貢獻。 Jean Marie Joseph Capgras(1873年8月23日出生,1950年1月27日過世),以Capgras 妄想症而聞名。Joseph Capgras 是第一個描述 Capgras 綜合症狀的人,此綜合症於 1929 年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在Toulouse獲得醫學學位,後來在法國的幾家精神病院工作。 在他職業生涯的後半段,他與Hôpital Sainte-Anne醫院有聯繫。 他與導師Paul Sérieux(1864-1947 年)一起撰寫精神病學出版,如Les Folies raisonnantes 1909 《瘋狂的推理》和Les Psychoses à base d'interprétations délirantes《以解釋為基礎的精神病》描述一種非精神分裂症、偏執型精神病,稱為 Délire d’inprétation de Sérieux et Capgras。 Capgras-Syndrom是在1923年由Capagras和他的實習生Jean Reboul-Lachaux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所描述。這種疾病定義為一種錯覺,認為近親或朋友被冒名頂替。 27.10.23,11.6.24.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令人吃驚的結果—瑞士人拒絕無條件的基本收入國民錢 虞和芳 27.8.24.發佈
令人吃驚的結果—瑞士人拒絕無條件的基本收入國民錢 虞和芳 27.8.24.發佈
Bürgergeld 公民錢,德文是指,國家給予國民視其需要給予的補助。 無條件的基本收入Bedingungsloses Grundeinkommen,是指,國家賦給每個公民,每個月一筆錢,不管此公民是否需要和願不願意工作。換言之,每一個公民每月從政府可以得到一筆生活的費用,不管他的貧富,是否需要,是否工作。 根據一項預測,瑞士人拒絕為每位居民以2260歐元的無條件基本收入。 在2016年,瑞士公投,在公投中,拒絕引入基本收入。 78%的人決定反對。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此類公投,78%投票反對。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此類公投.78%投票反對,約500,000瑞士投票贊成。 儘管此計畫的發起人DanielHäni表示此結果評為“聳人聽聞的成功”:22%的贊成率遠遠高於人們的預期, “這意味著,爭論仍在繼續,甚至在國際上。” 可是,這種結果,說明,瑞士公投大部分人,不贊成這種每位居民,每月以2260歐元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作為他們不勞而獲的收入。 “無條件的公民基本錢”是歐洲幾年來在考慮的是否要實現執行的政策:每個國民得到每月一筆可以生活的費用,那麼不必為了錢,而去工作。 事實上西歐很多社會制度多多少少已經走向這個道路,如:每個家庭有小孩的,給予小孩補助錢,這筆錢是按照小孩多少的來補助,越多小孩,補助越多。每個家庭就都得到這種補助,不管貧富。這是一種鼓勵生育的社會政策。 可是有些人,多生小孩,或是收養小孩,只為得到大筆的小孩補助金,加上得到的救濟金,就不用去工作,有些得到這些款,並不去用在小身上,教養小孩,反而對待小孩很不好,不給他們足夠的飲食,虐待小孩,而受到起訴,這是不良份子的利用社會福利的結果。 瑞士為了這種無條件的基本公民錢,舉行公投,結果是拒絕這種社會福利。 從這點看出瑞士人有他們的Thymos,榮譽傲氣,不願意得到別人的納稅錢,透過國家的施捨,而來得到自己沒有出力的坐享其成的成果。他們有榮譽自豪感,自己賺錢來自力更生,這種得到的錢,是個人工作努力賺到的錢,而不是受到施捨的錢。他們有自尊自豪感,自己賺來的錢,用起來,有它值得驕傲自豪的地方。 瑞士政府對每位付稅的人,每年都會給予一封感謝信件,感謝他們對社會國家的貢獻。 即使對漏稅的人,懲罰只是罰款,而不關入監牢。 德國不同,交給政府的稅金,是政府的權益,稱為稅債。漏稅的人,不但要補繳,處罰很高的歀,還以犯罪人身分的監牢來處分。 可以看出兩個國家人民的榮譽觀念和精神的不同。 瑞士對於外國人民,即使是德國人,也不准在其境內工作,除非得到特許,因為瑞士人賺的錢多,薪水高。他們的生活水準也高,社會福利也好。 瑞士是中立國,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被捲入戰爭。 瑞士主要是由三種不同的語言組成的國家:德文、法文、義大利文,民族也不同,宗教主要有新教基督教和羅馬天主教之分。 瑞士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但是不允許對自己國家沒有貢獻的人,來移民,來白白搶奪他們出力的成果。 他們自由民主,有他們的原則,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人們以自己勞力來謀生,這是他們的榮譽自豪感。 從瑞士公投,看出大部分的瑞士公民有這種榮譽、自豪、自尊的精神。4.9.18.
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溫故而知新的體會 虞和芳 6.8.24.發佈
溫故而知新的體會 虞和芳 6.8.24.發佈
許多過去所讀過的文章、書籍,再度閱讀,又會有新的體驗、新的感觸和新的愉悅。這是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 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第一件愉悅受益處。
最近不時的翻出以前在blog曾經發佈的短文,當我讀到五年前Daniel轉寄過來的諾貝爾得獎主談論人生的名言。讀了後有了新的體驗和愉悅。不但如此,對我還有新的啟發,這些名言的諾貝爾得獎主,每人在他的領域都有特殊性的成就,值得去探討。於是即開始了以1901年的法國得到的第一位取到諾貝爾文學獎的René Armand François Prudhomme 為題,來逐漸的去稍微認識一點他們的成就。在此要特別感激Daniel多年來,不斷的寄給我各種好文分享,增廣我的視野,美化我的人生,受益匪淺。
我們應該慶幸,有前人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價值連成的知識經驗,以及作者作家和傳媒人士的功勞。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試著寫中文給這邊的一位工作者看 虞和芳 20.7.24.發佈
試著寫中文給這邊的一位工作者看 虞和芳 20.7.24.發佈
我們住在Bad Driburg的Gräfliche Park 旅館,這是一位貴族家庭設立的旅館。他們得天獨厚,在他們的園地內,有地下水,源源不斷,此園地相當的大,有好幾家療養院在這個大園地內。
這「Gräflicher伯爵公園健康與平衡度假村」坐落在德國最美麗的英式景觀公園之一的充滿活力的大自然中,Gräfliche Park 伯爵公園佔地 64 公頃(1 公頃為一萬平方公尺),是一座擁有古樹的大型景觀公園 - 這是一個適合各種心情、每個年齡層和每個季節的地方。代表身體和靈魂的健康、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以及健康的美味佳餚。它有六家獨立賓館的 135 間客房和套房均反映了伯爵的風格。屢獲殊榮的水療中心。
此旅館以健康養生和地下礦泉水有名,尤其有一位詩人,Friedrich Hölderlin,長期來此居住。以他為招牌「任何來到Gräflichen Park的人都會像詩人Friedrich Hölderlin一樣找到靈感和活力,之後還有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和運動員。」,我們住的賓館,就叫Hölderlin賓館。還有Hölderlin大噴水池的噴泉。
有自然鹿園,不少的鹿在特定的園地內追逐遊玩。
有好多古樹和不同的花園。每一個花園,種植各種各樣的花,不同的玫瑰花,喇叭花,指甲花,各種的奇花異草,如一個美麗的植物園。
它有露天游泳池,有室內游泳池,還有兒童游泳池。在這個游泳大樓的底樓,室內和室外的座椅,躺椅可供應旅館客人,坐和躺的休息。一樓有很大不同的房間,可以休閒和請人按摩,有供應茶水、水果處,或幾人聊天閒坐或工作處。
我因為每天要發佈三篇文,和余虞對話,又在校正希臘神話文,就到一樓可以工作處工作。
這時有一位櫃檯小姐走過來,好奇的看我在做什麼。看到我在電腦上寫中文,就問我電腦如何寫中文。我寫了幾個字『妳好嗎。很高興認識妳。』,她說,她有一個表哥,跟一位中國小姐結婚,她是來自香港,他們兩人是數學家。
我想,天下怎麼這樣的小?處處聽到有中國人。她很忙,我沒有跟她多聊天。我們個自忙著做各自的事。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Joseph Capgras是誰? 虞和芳 27.10.23.發佈
Joseph Capgras是誰? 虞和芳 27.10.23.發佈
Jean Marie Joseph Capgras(1873年8月23日出生,1950年1月27日過世),是一位法國精神病學家,以Capgras 妄想症而聞名。Joseph Capgras 是第一個描述 Capgras 綜合症狀的人,此綜合症於 1929 年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在Toulouse獲得醫學學位,後來在法國的幾家精神病院工作。 在他職業生涯的後半段,他與Hôpital Sainte-Anne醫院有聯繫。
他與導師Paul Sérieux(1864-1947 年)一起撰寫精神病學出版,如Les Folies raisonnantes 1909 《瘋狂的推理》和Les Psychoses à base d'interprétations délirantes《以解釋為基礎的精神病》描述一種非精神分裂症、偏執型精神病,稱為 Délire d’inprétation de Sérieux et Capgras。
Capgras-Syndrom是在1923年由Capagras和他的實習生Jean Reboul-Lachaux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所描述[4]。這種疾病定義為一種錯覺,認為近親或朋友被冒名頂替[5]。
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很奇怪巧合的事 虞和芳 4.10.21.發佈
很奇怪巧合的事 虞和芳 4.10.21.發佈
一大早他上來,我被他的聲音吵醒,正夢到在一個道場。
當我清晨梳洗完畢來到客廳時,他說他今早三點半就醒來,閱讀Roeck教授贈送給我們的書,裡面談到,Augustinus,天主教的哲學大師分析,天主教如何取代希臘羅馬的宗教。
希臘神話中的神祇有好有壞。宙斯引誘塵世女子,發生不應有的性行為,這是亂性,是一種魔鬼引誘人類,產生的行為,這是天主教的原罪,人類透過不正當的性行為,人類的子孫就帶有原罪。
因此在天主教/基督教世界中,後來有追緝妖女,Hexen的歷史,這跟文藝復興運動差不多同時。此項緣由,指責那些人類尋歡作樂,姦淫娛樂的惡性惡性,來自婦女受到魔鬼引誘,在森林中舉行性行為,飲酒作樂,歡樂無度,這些希臘神祇壞的個性,變成天主教的魔鬼。基督教的神是至高無上,是愛的化身,祂不像希臘神話中的各種神祇,有十誡,教導人類,如何不受魔鬼的引誘。
天主教的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透過聖神,Maria是童貞懷孕,生出耶穌基督,祂沒有原罪,跟希臘神話的神人之子不同。
天主教的修道院神父修女,拒絕性行為,這是不潔白,是罪行,他們儘量做著敬仰神,過無罪的生活。
使我感到驚奇的是,他在閱讀這段歐洲文化歷史之時,我正夢到,去參與佛光山的道場。跟宗教有關,這是偶合?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10月2日的清晨 虞和芳 2.10.12.發佈
10月2日的清晨 虞和芳 2.10.12.發佈
10月2日是我妹妹和芸的生日。以前每逢她生日,我會寄給她一個祝福她生日快樂的信息。她比我小六歲,可惜在2016年過世。
她是我們的幺妹,是我們四兄妹中年紀最輕的一位。
她在美過世後,次日8月2日我們敬愛的舅舅在台灣過世。
連接得到這消息後,我悲痛的頭昏嘔吐生病,倒在床上。
在床上卻怎麼都定不下心,想到目前唯一還能夠為他們做到的事,是要為舅舅和幺妹出一本紀念書。這樣我起身開始編輯此書。此書《魂夢遙》在蔡輝振教授的協助下,居然在很快的時間內,得到台灣國圖ISBN的號碼,由天空出版社在短期內出版發行,得以及時送到舅舅的出殯處,將它一本跟舅舅火化,其餘送給來參與出殯的舅舅生前好友,親友留念。
今年9月22日,接到哥哥在美過逝的消息,喪失手足,心中悲痛無比。
今早天黑時,4點半醒來,睡不著,在床上想到過去種種的事情,看到窗外傳來的閃電,六點起身。
不久天上下雨。
入秋了,馬爾他的天也轉涼。
不管人事如何的變遷,一年四季的時序還是按照它的軌道運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本著這個精神,就開始一天的工作。
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一瞬間似乎與宇宙相連 虞和芳 17.6.21.發佈
一瞬間似乎與宇宙相連 虞和芳 17.6.21.發佈
今早一點多醒來,寫下一段昨晚帶一根針在樓上睡覺的經過。
清晨/半夜,三點的時候我又上床,先把蚊帳取下來,在牆上敲打,這是除蚊子的一個方法。我身上癢醒的,不知道是蚊子咬的,還是內部發出的癢。不管如何,我能夠做到的是,若是蚊子的話,除蚊子,若是從體內發出的話,多喝水,來除毒。我起身在電腦前工作時,就喝了將近一公升的水。
上床後,一時睡不著,想到希臘神話,它不只是一個文學作品。在那個時代,希臘人透過特洛伊戰爭,把當時的經過情形,描寫的精闢透徹入微。人們的情感,愛情,吃醋,妒忌,友情,責任,義務,復仇,詭計,樣樣描寫得精緻細膩,令人嘆為觀止。
凡是人們常理推測不來的事情,請教神諭,再搞不通,就推到命運,神的參與。不管大大小小的事件,絕不遺漏放棄,天文歷史地理,醫學,軍事,心理學。。。包羅萬象,看出人的心靈雖然會因為遺傳,環境,經驗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幾千年來,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生死是大事,在出生後,希望,愛,恨,妒忌,復仇,正義,權力慾望,爭權奪利,各種詭計,悲傷,憤怒都大同小異,幾千年來,即使今日,還是有它的真實,真理性,這是神話具有宇宙的抽象化的真理善惡,抓住宇宙人世間的霎那現象,將人和一些神,人神,成為天上的星球。今日各種星球,都用當時希臘神話的命名,如銀河的來源,英文Milk Street奶街,跟Heracles飲天后Hera的奶水,把她咬痛,她拔出奶頭,奶水噴向天際,成為銀河,一個被親身母親遺棄的孤兒,因為害怕天神宙斯的妻子Hera吃醋的報復,不得不把兒子遺棄,而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對這位遺棄的嬰兒引起同情心,給他飲奶,而成為歐洲銀河一字的來源,多麼的巧妙。即使電腦的木馬virus,也以Odysseus的木馬屠城來命名。
這樣想時,我的整個心胸開朗,似乎在經歷偉大無疆的宇宙,眼前出現無數的線條,它們往外擴張,整個宇宙有一個netz網線相互聯繫。
我感覺到喉嚨很快的疼痛刺痛,然後此痛感傳到右耳朵跟喉嚨相通,似乎耳鳴消失。
這可能是經絡的相互傳遞作用。
那種感覺,似乎人跟天地宇宙成為一體。
我又逐漸回到現實,想到若是不睡覺的話,一定次日白天人會沒有精神。
這樣,我逐漸的入睡。
今早再醒來時,已是7點。我人很懶洋洋的,他已經上樓,我還是起來做一天的工作。燒水泡茶,準備早餐。
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Chaplin的影片和他的伴侶 虞和芳 6.5.21.發佈
Chaplin的影片和他的伴侶 虞和芳 6.5.21.發佈
這是回覆Paul信件中談論到的事
There was some irony there. Irony is inevitable in our lives. But there is a limit. Pushing beyond the limit, beside Chaplin, is the Clintons!
On 11/23/2015 9:59 AM, hefang yu wrote:
Dear Paul:
你說的Chaplin的生平和他的伴侶,說的一點不錯。
他是一位很複雜的人,人格有多種層面。不過他在影界的 成就是不容忽視。
他的幾部片子
The Kid (1921)
A Woman of Paris (1923)
The Gold Rush (1925)
The Circus (1928)
City Lights (1931)
Modern Times (1936)
The Great Dictator (1940)
Monsieur Verdoux (1947)
Limelight (1952)
A King in New York (1957)
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1967)
除了最後兩部影片外,其它 的我都看過,有些還看過好幾次。他是一個天才。他有他的獨到之處。
天才不能以一般人的道德來 評量。跟天才的人不容易相處。因爲天才尤其可能使他周圍的 人,會受盡苦頭。
當然有很多并非天才的人, 也會成爲一家的暴君,讓家人受苦。
中學時,老師曾説,沒有道 德的人,他的書籍都是沒有價值。
可是有些詩人和藝術家,如 浪漫時代的詩人,時常換來換去戀人,寫出的情詩,是哀怨動人,難道這些詩句或作畫,都沒有價值?
再談 祝 福 安好
和芳,23.11.15
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獲封“國寶級匠”人的新津春子 虞和芳 2.3.21.發佈
獲封“國寶級匠”人的新津春子 虞和芳 2.3.21.發佈
今早讀到Daniel寄來一篇「選擇成為自己」一文,文中主角新津春子,是中日混血,不論在中國,在日本都會受到敵視,但是她忠於工作。她經過23年的清潔工作,獲封“國寶級匠人“ 其中幾段,正是跟友朋們不時探討的問題“我到底是誰”,“心態“的重要,人的尊嚴。
”這已經無關乎工作,而是一種態度: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不糊弄,不懈怠。“
”心態不夠從容的人,是沒辦法溫柔待人的。用心,就是時刻為他人著想啊。“
”我到底是誰。 我就是我。只要用心做事,無論在哪裡都會被人記在心裡。“
”任何將工作做到極致的人,都應受到極致的尊重,哪怕她是清潔工。“
———-
感謝Daniel寄來此文,全文如下,請分享。
Fwd: [Share] 選擇成為自己
誰也沒有想到,她在機場做了23年保潔之後,打掃出了世界上最乾淨的機場,受到了整個國家的尊重,獲封“國寶級匠人”。 她叫新津春子。
新津春子不是什麼大人物, 她只是日本東京羽田機場一名最普通的清潔工。
每天面對面的,就是馬桶、洗手台和人們根本不會留意的犄角旮旯。
這種體力勞動,很枯燥。日復一日,可能很快就倦怠了。
但新津春子沒有。 23年來,她靠著一把拖把、一塊抹布,硬是把羽田機場打掃成全世界最乾淨的機場。
【英國調查公司開展的“全世界最乾淨機場排名”: 東京羽田機場 第一名】
她也因此被人們稱為“世界第一清潔員”、“日本國寶級匠人”。
還在驚訝她是怎麼做到的?來看看她工作中最普通的一天
▲早晨6點半,當很多人還在香甜睡夢時,新津春子已經走在上班的路上。
中途路過一個50多級的臺階,她往往放棄旁邊的電梯,選擇爬樓梯。 “這是在為工作熱身嘛。”
▲來到辦公室,她會拿出一對5公斤重的鐵啞鈴,專門鍛煉腕部和腹肌。 早晚各一次,有時候中午也會練習一會。 因為做清潔,工作強度很大,她擔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會堅持不下來。
▲經常蹲在地上,借著亮光觀察地板上有沒有灰塵。
看到不乾淨的地方,快步走過去,又要注意拖把不會碰到往來如織的行人。
▲打掃馬桶時,除了擦乾淨表面,還會拿面小鏡子,檢查內側是否有污垢。
▲用自己發明的小刷子清理水池的排水口。
因為那裡清潔困難,往往細菌滋生。她怕小孩子抵抗力不強,很容易生病。
她不只是在清掃,而是時刻為別人著想。
▲小心翼翼地登上梯子擦天花板,俯下身子彎下腰把牆縫裡一絲一毫的污漬擦掉。
▲能熟記80多種清潔劑的用法。看一眼污漬,就知道哪種清潔劑可以處理得很乾淨卻不傷器具表面。 23年的清潔經驗,讓她有大師般胸有成竹的樣子。
▲從清晨到黃昏,她一直忙碌著,腳步不停地四處檢查。發現不乾淨的地方就奔過去,趕緊清理。 有人不理解,不過是小小一個清潔工,報酬不多,又很累。何必這麼認真。
這已經無關乎工作,而是一種態度: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不糊弄,不懈怠。這才是一個人做事時該有的樣子。
說起來,新津春子選擇“清潔工”這個職業,在當初還是“無奈之舉”。
雖然“新津春子”是個典型的日本名字,但在她的身體裡,流淌著一半中國人的血。
她的爸爸,是當年抗戰時的日本遺孤,媽媽是地道中國人。但中日混血兒的身份,給她帶來的不是便利,而是處境的尷尬。
17歲前,新津春子生活在中國。小學時,她曾因為父親是日本人受盡歧視,被同學孤立。
17歲後,父親舉家回日本,她去當地高中上學,再次遭到同學排斥。
她找不到自己,常常困惑:我到底是誰?
很多年以後,再回憶那段日子,新津還是覺得苦澀:除了當地人的排斥之外, 父母沒有找到工作,生活也一度非常艱難!
因為語言不通,新津只好去做一些不太需要交際的工作,比如:清潔工。
但即使是做最簡單的清潔工,也會遭到排擠。如果丟了東西,她是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說!是不是你拿的。
在這樣的人生泥潭裡,很多人停止掙扎,自暴自棄,一不小心就被淹沒了。
新津春子也可以拿著微薄的薪水混日子,但幸運的是,她遇到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她的上司:鈴木優。
新津春子和鈴木優
鈴木優最擅長的就是清潔劑的調配。跟著他苦學3年,新津春子早已深得鈴木優的真傳。但奇怪的是,面對這麼努力的徒弟,鈴木優沒有一句誇獎。
新津常追問他:是我哪裡做的不夠好嗎?
而鈴木優每次都只回答一句話: 「再用心一點。」
新津不服氣:用心?難道自己不夠用心嗎?我的努力難道你都看不到嗎?
在之後的一次全國保潔員技能比拼大賽上,自信的新津春子滿心希望一舉奪冠,證明給自己的師父看。但結果讓人失望,只獲得小組賽第二名。
看著沮喪的新津,師父鈴木優說:「心態不夠從容的人,是沒辦法溫柔待人的。用心,就是時刻為他人著想啊。」
從此後,新津春子開始處處留意:
注意到小孩子喜歡坐在地面上時,就會格外把地面拖乾淨,怕小孩子生病。
看到有人要扔垃圾,卻離垃圾桶很遠時,她會主動上前幫忙。
地滑的時候隨口提醒行人一句小心。
遇到不認識路的人,會停下手邊的事情指指路。
慢慢的,新津春子有點理解師父嘴裡的“用心”是什麼了。
她不再只是機械地完成每天的任務,而是把來往的人當成自己的朋友,把機場當成了家。
在第二次全國技能比拼大賽上,新津一舉奪魁。當她興高采烈地跑去告訴師父這個消息時,鈴木優只是微笑著說:我早就料到了。你的努力,其實我都知道。
想起這一幕,新津還是忍不住掉眼淚,那是她人生裡第一次如此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可。花了這麼大的力氣,終於得到了。
逐漸的,不只是自己的師父,她的付出,連過往路人也注意到了。以前,她說“請”的時候都沒有人搭理,如今有人特地跑過來,向她說聲“謝謝”。
而如今46歲的她,也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屬。現在,她可以回答內心深處的那個困惑了:我到底是誰。 我就是我。只要用心做事,無論在哪裡都會被人記在心裡。
她常說,做這些,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讚美,只要有人一進機場,覺得“哇!好舒服”,就足矣。 技近於道,用心做事的人最坦然。
任何將工作做到極致的人,都應受到極致的尊重,哪怕她是清潔工。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聖人言下的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虞和芳 9.1.2021發佈
聖人言下的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虞和芳 9.1.2021發佈
世界各國都有傑出的哲學思想家。他們談論生死,靈魂都有極深的意義,有時也會有類似的思想和言論。
印度教的奧義書Brihadaranyaka Upanishad,中談到Brahman婆羅門(最終現實)和Ātman (Hinduism)(靈魂,自我)的概念是所有奧義書中的中心思想,是他們的主題重點。Arthur Schopenhauer對Upanishads印象深刻,稱其為“世界上,最有益的啟示閱讀”。
在奧義書中,知識是實現自由的手段,哲學是生活追求智慧的人生之道。
推測有各種機制來傳播知識,包括(Pythagoras)遠赴印度;印度哲學家訪問雅典並會見蘇格拉底;柏拉圖在Syracuse流放時遇到了這些想法;或通過波斯進行中介。
但是,其他學者(例如Arthur Berriedale Keith,J。Burnet和A. R. Wadia)則認為這兩個系統是獨立發展的。他們指出,沒有任何歷史證據表明兩派哲學家會面,並指出這兩種哲學體系在發展階段,方向和目標方面的重大差異。Wadia寫道,柏拉圖的形而上學根植於這一生,他的主要目的是發展理想狀態。相比之下,Upanishadic的關注點是個人,自我(atman,靈魂),自我知識以及個人的活動方式(自由,今生或來世的解放)。
Paul Deussen在對《奧義書》的評論中指出,這些經文強調婆羅門-阿特曼是可以體驗的東西,但沒有定義。Deussen認為,這種關於靈魂和自我的觀點與柏拉圖和其他地方的對話相似。奧義書堅持靈魂的整體性,排除了所有的多元性,因此排除了所有在空間上的接近,所有時間上的繼承,所有因果關係的相互依存,以及所有反對派的主體和客體。MaxMüller在對奧義書的評論中總結奧義書缺乏系統的哲學和中心主題。
Paul Deussen引用Upanishaden的奧義書中有一段談到靈魂
„Nicht sehen kannst du den Seher des Sehens, nicht hören kannst du den Hörer des Hörens, nicht verstehen kannst du den Versteher des Verstehens, nicht erkennen kannst du den Erkenner des Erkennens. Er ist deine Seele, die allem innerlich ist. Was von ihm verschieden, das ist leidvoll.“
“你看不見看見的先知,你聽不到聆聽的聽者,你不能理解理解的理解,你不能認識知識的知道者。 他是你內心深處的靈魂。 與他不同的是痛苦。”
這就是靈魂超逾時空,思想,夢境都屬於精神範圍,它們不受時空影響。
孔子論易經曰:立天之道曰陰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不測謂之神。,子又曰「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經中的至高名言。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顏淵雖然早逝,但是他的道德精神,至今仍然為人們的典範,這是精神不死的重要,它是超越時間空間的領域。
訂閱:
文章 (Atom)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夢到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 虞和芳 22.4.25.發佈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夢。它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我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內容是什麼記不大起來,那不是批評男人的文章。以前曾經寫過去一篇“男人是壞蛋”,也不是說男人壞話,而是...
-
余虞對話:13.1.25.狂人狂言自造苦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狂人狂言自造苦 四處攻擊生民苦 沒有誠信是賊窟 自投賊窟苦誰訴? 上天作孽猶可逃 大火焚燒乾森林 人們紛紛棄家逃 求生為要寧棄寶 科學進步很是好 用來攻擊核子彈 核彈肆虐世界亡 這是說明天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