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魯汶大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魯汶大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魯汶大學和Foyer Chinois中國會館 虞和芳 24.6.19.發佈

魯汶大學和Foyer Chinois中國會館 虞和芳 24.6.19.發佈 魯汶大學創立於1425年。為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也為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今日的天主教魯汶大學 (荷語)(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KUL)被視為其直接繼承者。 魯汶為名副其實的「學生城」,在開學後,市中心大多數的市民為學生。 魯汶擁有比利時「最長的酒吧街」,在市中心廣場週邊街巷間擠滿了近百間酒吧。 18世紀,隨著啤酒釀造的興盛發展,魯汶的地位愈形重要。後來魯汶的啤酒釀造發展為Interbrew啤酒公司(於2004更名為InBev),為全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今日InBev旗下的時代啤酒酒廠以及辦公室幾乎佔本市東北部介於魯汶火車站與運河間所有的土地。 1797年,魯汶為法國佔領,法國政府鎮壓並解散大學及全市所有修道院等宗教相關機構,建築受到拍賣、拆除或是再利用為公家機關、軍營、軍醫院與公共學校,直到1830比利時脫離荷獨立後才逐漸恢復原有功能,但魯汶中世紀留下的歷史遺產已遭到第一次浩劫。魯汶的中世紀社會結構自此消失,取代以共和的現代政府組織,並開始都市化與工業化。 比利時有國王。1966年我在魯汶時,認識的比利時人都是天主教徒,聽說他們在做彌撒時,要為比利時國王夫婦祈禱,盼望能生育小孩,以便子女傳宗接代。那時國王還年輕,可惜王后不曾生孕。王位後由弟弟接續,現又由其兒子為國王。可見時間的轉移變化。 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對城市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為魯汶歷史遺產遭受的第二次浩劫。一次大戰時德軍射殺魯汶的市長,大學校長和所有的警察,大學圖書館於1914年8月25日受到德軍蓄意焚毀,失去數以十萬無可取代的藏書與手稿。在全球對此暴行的激憤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慈善基金與德國的戰敗賠款建造了新圖書館。二次大戰中新圖書館再度遭到轟炸,戰後修復為現貌。新圖書館已成為兩次大戰與美比同盟的象徵。 對我們的中國留學生來說,Foyer Chinois是最重要的聚會場所。 這是天主教的一個組織所提供的場所,由中國的神父來管理。在1966年,有三位中國神父居住在Foyer Chinois。一位王神父在德國修博士,偶爾返回中國會館居住。 底樓有聚會室,乒乓球室,圖書館,辦公室,餐室。有好幾位學生和訪客也都能在Foyer Chinois樓上居住。 這棟樓房只允許男性居住,主要的是來求學的中國學生。 女生可以去訪問,但只能在底樓逗留。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