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童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童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Hameln城捕抓老鼠的童話故事 虞和芳 8.5.19.發佈

Hameln城捕抓老鼠的童話故事 虞和芳 8.5.19.發佈 這是一個世界聞名的童話故事,德文原文為Rattenfänger von Hameln,為Grimm漢姆林的吹笛手。 收在格林兄弟的《德國傳說》(Deutsche Sagen)中,名為〈哈梅爾的孩子〉(Die Kinder zu Hameln)。 這個故事在世界廣傳,翻譯有三十種語言。在日本和美國還採為教科書。 我小時候就聽說過這個故事。 這次剛好有機會拜訪這座城市,在城中心的地上每個幾步,就在左右邊鑲入一塊四方形的銅板,上面刻有老鼠。 我們中午在Rattenfänger von Hameln的餐廳吃午餐,它的樓下地窖名為Rattenloch鼠洞。 這是一條人行大道,在此街上,有一處是Rattenfänger von Hameln博物館。路上設有Rattenfänger von Hameln的大銅像。 在1284年,德國的這個Hameln村,鼠滿為患。某天來了一個外地人,自稱為捕鼠能手,村民向他許諾 —— 能除去鼠患的話,會付給重酬。於是他吹起笛子,鼠群聞聲隨行至Weser河而淹死。事成後,村民違反諾言,不付酬勞,吹笛人怒而離去。過了數周,正當村民在教堂聚集時,吹笛人吹起笛子,眾孩子亦聞聲隨行,他們被誘到山洞內活活困死。其中一個結局是村民最後給了吹笛人應得的酬勞(有的版本是付得更多),他才把被困孩子放出來。另有版本說兩個一啞一瞎的孩子最終回來了,可是其他孩子被帶到哪裡卻無從知曉。 這個故事可能源於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但究竟是哪一件,眾說紛紜。 那時的老鼠為患厲害,是事實。 至於那些被拐走的孩子,可能代表當時遷移到東歐的年輕人;那些孩童也可能代表1212年的兒童十字軍。 Hamel城瀕臨Weser河流。此河流是德國唯一的尚存的,未加人工修改的天然河流。 這條河流並不算寬,但是淵遠流長。德國許多有名的古堡,都建築在Weser河流區域。它們建築興起的時代是16世紀,建築形式是Weser文藝復興建築。 這次我們5月6日去參加的會員年度聚會就是Weser河流區域文藝復興建築會員大會。 Schweckhausen古堡也屬於這種類型。 來參加的會員多半是當初建築古堡的貴族後代。。此協會的主要目的,要共同發展這個區域的建築文化,來跟法國Loire區比美。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Schlaraffenland國家的故事 虞和芳

Schlaraffenland國家的故事               虞和芳        

Schlaraffenland國家是指 „Das Land der faulen Affen“ 懶猴子的國度,不是一個正面的故事,而是一個騙人的幻想故事。
這也是格林姆童話中的一個故事(ATU 1935年,1930年)。ATUAntti Aarne   Stith Thompson,和Hans-Jörg Uther2004年本著Aarne-Thompson-Index (AaTh)發展出來的童話目錄,這是主要收集歐洲童話編成數據的參考一覽目錄。
1968年我在馬堡大學時,Heilfurth教授指導我博士論文,他要我將每個引用的中國民間故事,都按照Aarne-Thompson-Index找尋,注明它是屬於/歸類哪一個目錄。這是我在德國第一次學習到的科學治學方法。
Schlaraffenland1819年第二版格林兄弟的童話(KHM 158)屬於第158,以前在第二卷的地方爲67Ludwig Bechstein編輯的德國童話故事,為Schlaraffen故事相同源的又一印刷(1845571853年第50號)。
飲食豐富,牛奶和蜂蜜的土地還可以參考姜餅屋和糖果屋的故事。
這種飯來伸手,菜來開口,喫食的豐富想象,在歐洲中古世紀是一種想象和願望,它的反面會促成人們的偷懶,和不勞而獲價值顛倒的後果。它的原意也是在諷刺一些無所事事的貴族。

法文爲Cockaigne,爲一些歐洲文化對人間天堂的想像,在這種富饒之地,有神奇自然慷慨的居民和遊客。遠離飢荒和戰爭,Cocagne爲長久的燈紅酒綠之地,這是食品和飲料的天堂,這也是價值的倒置和違反自然規律,它促進了遊樂和懶惰的天性發展。
pastedGraphic.png
上圖Le pays de Cocagne,  Pieter Brueghel l'Ancien1525 1569 逝世),在1567年的作品。那時法國正在戰爭浴血之下,這是對和平飽食的願望,但是衹有喫喝玩樂,人們成了行尸走肉,又有何人的價值可言?
在歐美中國日本臺灣大飯店酒店内,食品的富饒,真是有如Schlaraffenland
人在缺乏飲食,戰爭頻繁的時代,會有一種對享受豐衣足食,不用操勞的幻想。可是當這種境況成爲普遍,或從小就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會習以爲常,不但不會珍惜,還會養成偷懶倦怠的作風。從上面這張1567年的圖片看出。2.5.16.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