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為理想奮鬥的緬甸鬥士翁山蘇姬的今昔

為理想奮鬥的緬甸鬥士翁山蘇姬的今昔 虞和芳 18.8.19.發佈 翁山蘇姬是西方一位受到尊重的諾貝爾和平奬金的得主。 她為緬甸爭取民主自由的鬥士。 在《自由》一書中,翁山蘇姬指出:「一些人改變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當南非的舊政府、拉丁美洲的軍事專政進行獨裁統治發生變化的時候,他們認識到這些變化不可避免,這是他們所能選擇的最好道路。我所表達的真正改變是通過理解、同情、正義、愛心後的內在變化。」 1988年9月27日,翁山蘇姬組建全國民主聯盟,出任主席和總書記。民盟很快發展壯大,成為全緬最大的反對黨。1989年7月20日,軍政府以煽動騷亂為罪名,對翁山蘇姬實行軟禁,以阻止她參與1990年的大選。在此後20年她一直拒絕將她驅逐出境而獲自由的條件。 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仍取得了絕對優勢贏得58.2%選票及492席中的392席,獲超過八成的國會席次。在正常情況下,她理應成為緬甸的總理,與軍方分享權力。但選舉結果被軍方作廢,並宣布全民盟為非法組織,軍人拒絕交出政權,繼續監禁翁山蘇姬。此外,軍方組建了「恢復國家法律和秩序委員會」來掌握政權,後來又將其改名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軍方的行為引發國際間猛烈的批評。1991年,正被軟禁的翁山蘇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無法親自前往挪威領獎,只好讓兒子代替自己發表了答詞。這份答詞中引述了翁山蘇姬的名言:「在緬甸追求民主,是一國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與平等的成員,過一種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的鬥爭。它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證明人的精神能夠超越他自然屬性的瑕疵。」她將諾貝爾和平獎的130萬美元獎金交付信託,用於緬甸人民的健康與教育。 1995年7月間,翁山蘇姬被釋放,但軍政府不容許她離開仰光到各地演講,她一直受到軍政府監視。1997年,其丈夫Michael Vaillancourt Aris(1946年3月27日-1999年3月27日)患上前列腺癌,已屬晚期。一些國家和組織,包括美國政府,聯合國秘書長和教宗John Paul 二世,呼籲緬甸當局允許Aris的赴緬簽證。可是受到緬甸當局拒絕。理由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設施去照顧他,並敦促翁山蘇姬離開緬甸去探望他。翁山蘇姬當時只是被暫時軟禁,但不願離開,她擔心自己一旦赴英國探望家人,就很有可能永遠不能再次回到緬甸,她不相信軍政府對她作出可以回緬甸的承諾。不過她明白如果選擇留下,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與她的丈夫見面。1999年3月27日,Aris在53歲生日的那天,在英國牛津去世。 她經過層層的軟禁和政治上的困擾阻擋,但終於在2015年11月8日,緬甸舉行25年來首次大選。由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民盟取得執政權,結束軍政府長達54年統治。其後全民盟及軍方依照憲法組成政府,翁山出任國務資政。 翁山蘇姬的代表言論 《恐懼與自由》中文節選:「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民主政治,一個有著同情心和愛心的民主政治,我們不應羞於在政治上談論同情和愛心,同情和愛的價值應成為政治的一部分,因為正義需要寬恕來緩和。一位記者問我,『你和別人交談時總是對宗教談論得很多,為什麼?』我回答:『因為政治是關於人的,我不能將人和他的精神價值分離開』」。 翁山蘇姬以學者的思維揭示緬甸悲劇的根源:“極權主義是一種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礎上的系統。一個長時間生活在這個系統中的人會不知不覺成為這個系統的一部分。恐懼是陰險的,它很容易使一個人將恐懼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當作存在的一部分,而成為一種習慣。導致腐敗的不是權力而是恐懼,那些掌權者恐懼喪失權力及無權者恐懼權力的蹂躪,都導致了腐敗。“ 爭議與指控 翁山蘇姬掌權後,卻縱容對羅興亞人種族的清洗。 聯合國於2016年10月指責緬甸政府以殺害、強姦、洗劫及放火燒屋等不人道手段。翁山蘇姬對於緬甸穆斯林少數族裔羅興亞人遭遇激進派佛教徒及政客迫害的議題選擇避重就輕,並傳出她疑似有一些歧視穆斯林的言論。 2016年10月,緬甸政府以少數族裔羅興亞人糾眾攻擊邊境檢查站為名,派遣軍隊至若開邦平亂,士兵集體性侵羅興亞女性。連日衝突導致86人死亡,逾3萬人逃離家園,逾2千人湧入鄰國孟加拉。翁山蘇姬卻一直保持沉默,只在同月訪日本時表示,會調查衝突起因,卻未譴責軍隊暴行。西方國家開始質疑實際上掌權的翁山蘇姬是否能妥善處理。翁山蘇姬不滿批評,隔天辯稱:「我們的國家沒有受到公平對待」。 部分緬甸民眾認為西方媒體故意忽略歷史糾葛的國際宣傳是別有用心。全民盟發言人吳年溫表態緬甸政府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對待孟加拉穆斯林(羅興亞人)的政策。 2016年12月,11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發出公開信,敦促聯合國採取行動消除緬甸政府鎮壓羅興亞人造成的人道危機,公開信同時譴責翁山蘇姬作為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及緬甸政府的實際領導人,但她沒有採取行動保護被逼害的羅興亞人。 2017年8月下旬,種族衝突加劇,緬甸軍方被指進行屠殺,包括小孩在內超過400人在鎮壓中喪生,並令數以十萬人流離失所。 2017年9月4日,諾貝爾和平獎的年輕女得主馬拉拉發出聲明,關注緬甸境內的羅興亞人遭到種族清洗,馬拉拉指另一位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不應對緬甸境內發生的種族清洗暴行袖手旁觀,要求翁山蘇姬譴責緬甸軍方的暴行。緬甸Rakhine State若開邦截至9月初已有逾12萬名羅興亞族人逃亡國外。翁山蘇姬9月6日的公開回應,未有點名提及保護羅興亞人、亦未以隻字回應大批羅興亞人流亡國外。網路有逾34萬人參與一項聯署,要求諾貝爾委員會褫奪翁山蘇姬的和平獎。 2017年9月14日,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Manuel de Oliveira Guterres,1949年4月30日-聯合國秘書長對此聲明:「我呼籲緬甸當局停止軍事行動、結束暴力、維護法治和承認必須逃離這個國家的所有人返國的權利。」 2017年9月19日,翁山蘇姬指出,衝突橫掃緬甸若開邦,各方都遭遇苦難,她稱絕大多數的羅興亞村落並沒有被暴力影響,緬甸軍方被指示「嚴格遵守行為準則」且「行事自制」,8月25日以來約41萬羅興亞人被迫逃離緬甸後,她的政府正與孟加拉合作商討如何加強邊境安全,她亦表示不了解為什麼這麼多年輕穆斯林必須逃離並越境進入孟加拉,緬甸不是一個區分宗教或種族的國家,隨時準備接受羅興亞人返回家園。 2017年11月23日,緬甸和孟加拉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將協助流落孟加拉的數十萬名羅興亞人返回他們在緬甸的家園。 2018年8月27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建立的緬甸獨立事實調查團發布調查報告,譴責翁山蘇姬未能制止暴力行動,指其沒運用職權和道德聲望,遏止仇恨言論在國內散播,任由軍隊蹂躪若開邦、克欽邦和撣邦,對當局銷毀檔記錄坐視不理,為此要負部份責任。 國際性獎項被撤銷褫奪 羅興亞人種族清洗事件越演越烈,2017年10月3日英國牛津市議會因對翁山蘇姬無所作為消極態度感到失望,一致通過將1997年頒發給緬甸民權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的牛津自由獎(Freedom of Oxford)撤銷 。根據報導, 牛津市議會曾致函翁山蘇姬,請她「盡一切可能阻止她國家發生的種族清洗」而未獲回應。議員一致表決通過各黨共同提出的動議,指翁山蘇姬「不再適合」持有該獎,並於11月27日再度召開特別會議,正式撤銷頒給翁山蘇姬的榮譽。 2017年12月14日,愛爾蘭都柏林市議會通過撤回翁山蘇姬的都柏林自由獎。這獎項是在1999年頒給她,以表揚當時仍是緬甸反對派領袖的她,以和平推動民主進程的努力。此外,其被陸續剝奪了英國公共服務業總工會榮譽會員、牛津市榮譽市民、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USHMM)埃利·威塞爾人權獎、愛丁堡市榮譽市民、加拿大榮譽公民和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良心大使獎(Ambassador of Conscience Award)等榮譽。 言論自由限制 緬甸《電信通訊法》為在2013年登盛總統任內通過的法案。該法原為促進外國投資而制定,然而根據緬甸警方的記錄,因在臉書詆毀現任政府、國家領導人和公共事務而被起訴的案件正持續增加中,起訴依據都是同一法條:《電信通訊法》第66條d款「任何使用電信通訊網絡勒索、脅迫,不當限制、詆毀、干預他人,造成不當影響或威脅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課罰金。」但對於所謂「不當影響或威脅」,並沒有公認的定義或進一步的解釋。全民盟政府執政後,不只是臉書,就連書信也逃不過該法的涵蓋範圍,也有許多不是依照該法而起訴的類似案例。2017年7月6日,翁山蘇姬表態立法機關正考慮修訂這項特定法律。 緬甸獨立媒體《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記者,因報導東北部撣 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邦,155,801平方公里,人口約800多萬人(2005年),是緬甸聯邦裡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個邦。「德昂族民族解放軍」又名崩龍族,為響應聯合國國際禁毒日而焚毀毒品的行動,被以違反「非法組織法」(Unlawful Associations Act)起訴,恐面臨3年徒刑。 2018年9月4日,兩名路透社記者瓦隆與吳覺梭,因報導緬甸政府軍在2017年9月2日屠殺、性侵若開邦內的印丁村居民,被判刑的七年有期徒刑,世界各國強烈譴責記者不應言論遭受迫害。翁山蘇姬則回應兩位記者並非因為言論自由遭到判刑,而是違反了「國家秘密法」。許多學者質疑,翁山蘇姬正用國家秘密法嵌制言論自由。 上面參考維基對翁山蘇姬的報導。 綜觀她的一生,她是一位民主自由的鬥士,有堅忍的性格,為了政治理想,她放棄去探望丈夫,換言之,她的國家,比她私人的情愛重要。而她得到了政權,卻不敢如她當時爭取自由時的敢說敢言,不再為別的受欺負的少數民族的自由民主著想,看出她不是一位像甘地一樣的鬥士。甘地知道他不能夠接受任何政府的總統總理的職權,他接受的話,就有另外的一種立場,他寧願無官一身輕的繼續為印度的自由民主來奮鬥。這是甘地的決定,這成全了甘地的聖人。 翁山蘇姬是一位政治人物,她掌權後,不肯發一言一語,為什麼?以前她沒有政治的官銜時,她一有機會的話,到處發言,為緬甸的自由民主做宣傳。 為什麼她當權後,有機會發言卻不發? 她曾發言:”極權主義是一種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礎上的系統。一個長時間生活在這個系統中的人會不知不覺成為這個系統的一部分。恐懼是陰險的,它很容易使一個人將恐懼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當作存在的一部分,而成為一種習慣。導致腐敗的不是權力而是恐懼,那些掌權者恐懼喪失權力及無權者恐懼權力的蹂躪,都導致了腐敗。“ 她當時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執政後,卻也往極權方面發展,這使人對她執政前的言論起了疑問。 難道是她只管自己的自由民主?她以它為主題來爭取得到別人的認同擁護。至於對別人的仁愛,自由民主平等,是另外一回事? 當然掌權後,是另外一種情況,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她的選擇,決定她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這是每個國家的革命反對份子,恐怖份子,都是拿很美麗的自由民主人權,仁愛博愛為口號,來反對政府,可是當他們掌權後,可能做的比之前的掌權者更糟糕。 她的整個人生,是一個悲劇的人生。她一定對目前的發展也很不滿意,但是她的作風,使她蒙上污點。 對她的毅力,我佩服。對她當位後的作為,我不敢恭維。這是人生中此一時彼一時的分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Zalmoxis (古希臘語 Ζάλμοxiις Zálmoxis,又名 Σάλμοxiις Sálmoxis,Ζάμολxiις Zámolxis 或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