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個人的經驗 虞和芳 28.10.2020發佈
這是給一位經驗多的學生一封信。
來函中你寫的北大情況,是我不曾讀過,不曾聽過的,這是你現身說法,讀起來,很吸引人,沒有想到北大歐研所這麼的開朗。
“北大學術自由,比起其他學校,而且沒有灌輸我們任何意識型態,台灣人可以甚至選擇不修馬克思主義,我四年完全一堂馬列主義都沒有上到,反而是接觸最多的歐洲人,跟去北京的歐盟使館見歐洲大使。因為我修的是歐洲學,全部的老師都是兩周就從歐洲來一個學者,北大全部處理機票住宿跟講師費用,這是一個非常花錢的系所,北大歐洲中心。”
你所說的,是你自身體驗。你有時間的話,可以把你在北京大學讀書的經驗寫下,這是你親身的體會。
在北平我曾度過小時候記憶模糊的幾年。1979年到北京,1981年又去北京,那時從外國去的人,全部要受到邀請,才能夠得到簽證,沒有見到觀光客。用的是外賓人民幣,只准許在友誼商店購買物品,只准許在所住的飯店和特別准許的飯店用餐,它的價格比其它一般當地人的飯店要貴多了。我們住的是北京飯店。不管到哪裡,治安非常的好,不用擔心被偷。
此後每次去一次北京就是另外一個相貌,上海也是完全改觀。這是中國在過去四十年這樣迅速發展的原因。
2018年11月又住在北京飯店,而它也改觀,分成三個部分。回憶同一個北京,同一家飯店,四十年來,北京完全是另外一個模樣,雖然建築仍舊如前,但是人事已非。那時堂妹還是中學生,而現在她的小孩已大學畢業。
在北京時,你也見過她,那是在2013年,我去北京參加德國DAAD舉辦的國際醫學會議。
歐洲變化也很大。1966年到比利時的魯汶大學讀書時,只有台灣到那裡留學的學生。1967年轉到Gießen大學讀書時,整個Gießen城,只有我和前夫兩口,後來生了兒子三個中國人,還有一家中國飯店。在那裡買不到醬油,更別說別的中國食品了。
轉到Marburg大學讀書,生了女兒。
搬家到德國南部Freising,就在慕尼黑城旁邊。那時是1972年,台灣代表中國最後一次參加奧林比克運動時,我開車為中國的運動員們來往旅社和和新闢出的奧林比克運動場,每天工資可得100馬克。那次的奧林比克運動會,遇到以色列的運動員被殺害的事件。
後來又到法國Montlaurent古堡居住,之後又返回德國,這樣來來往往,一晃50多年過去。德國東西德統一,馬克去除,改成歐元,也是變化很大。總之,別說滄海桑田,就是在我們的生命中,世界變化很大,小我六歲的妹妹在2016年過世。
你還記得那天我們跟郭老師在飯店的相會?我姊姊在8月也從美國來台,參加我們舅舅在台灣的離別式。妹妹在美國先他一天過世,我姊姊忙著照顧妹妹的臨終末日,她的喪事辦完後,又忙著來台,參加舅舅的喪事。人生就是這樣的匆忙。
我在歐洲留學的經驗,已經出版一本“飛天過海”,現在在寫“病人在說話”,都是一些經驗之談,可能別人沒有過的。你在台灣受過到碩士的教育,到俄國,歐洲等國,也到北京大學四年,是經歷到各處不同的經驗,非常的可貴。
你也是年輕輕的就出國,到歐洲,到北京念書,想現在又回到歐洲。你一生經驗很多,閱歷很廣,都是別人沒有經歷到的事,你將它一一寫下,會是一本或數本很有價值的作品。請多照顧自己的身體。 祝福
闔府安康
虞和芳
28.10.20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