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地名的來源 虞和芳 25.10.2020發佈
在我讀小學6年級時,家中從新營搬到嘉義。在嘉義我讀完省立嘉義女中6年,直到1966年出國,小我6歲的妹妹繼續上嘉義女中6年,是我們家父母和小孩在台灣最主要的居住地方。
但是我們以嘉義的地名,理所當然,從來沒有去思索追溯過為什麼它叫嘉義,它是如何的取名。
原來它與林爽文事件有關—它為清朝台灣的三大民變之一,這是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抗清行動。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一月十六日,因臺灣府知府取締天地會,逮捕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的叔叔、伯伯,林爽文遂率軍劫獄反抗,2日後(1月18日)攻下彰化市,殺臺灣知府孫景燧、理番同知、北路協副協等人,進駐彰化縣。1月20日,北路的王作、李同等人率眾響應林爽文,向北攻下竹塹(今新竹市),殺淡水同知程峻。隨後,林爽文建號「順天」,往南攻打諸羅縣等地。福建陸路提督署力守,諸羅縣知縣與已卸任的皆被殺。鳳山縣天地會領袖莊大田亦集眾起兵響應,發生篤嘉莊之戰,至二月全台除南部臺灣府、諸羅,中部海港鹿港鎮外均陷落。
當時台灣閩南有兩大族群:漳州和泉州族群,林爽文為漳州人,是第二大群體,雙方向來有宿怨,於是全台灣爆發大規模的漳泉械鬥。清代李逢時官員(生卒:1829-1876,字泰階,)於1860年代,特作七言樂府詩〈漳泉械鬥歌〉有詩句“君不見,漳人泉人鷸蚌持,粵人竟得漁人利,漳人是豬泉亦豬。又不見,長敬國芳號令行,漳泉各受二人制,泉人是驢漳亦驢。”看出當時台灣狀況的互鬥。
林爽文勢力也攻打台灣客家莊,桃竹苗,六堆等地的客家居民紛紛以鄉勇形式組織「台灣客家義民軍」,配合清軍圍攻、抵抗林爽文軍隊以保衛自己的家園。在新竹地區,則有陳紫雲領導下,轉戰今日新竹市、新竹縣等地。
閩浙總督聞變,急派福州將軍恆瑞、福建水師提督和福建陸路提督率清軍4000人征台,先後收回諸羅縣城、鳳山縣舊城,不久即於4月23日再被莊大田攻佔,雙方形成拉鋸戰。
抗清後期
後來清廷又派陝甘總督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共率綠營八千人於12月10日(陰曆11月2日)自泉州人控制的鹿港登臺,上岸後再招團練六千,總兵力一萬四千,與林爽文三萬兵力對峙,雙方戰於八卦山。福康安先後收彰化、諸山羅列[稱諸羅。林爽文敗走集集、水沙連(今南投縣魚池鄉)等地。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令人說服當地居民於老衢崎頂(今苗栗縣的崎頂一帶)生擒林爽文。
此事清廷雖派軍不足4萬,費時一年四個月平亂。然而巧用族群關係,藉助閩、粵間之矛盾,並結好原住民,圍堵林爽文部眾,終殲滅之。
結局林爽文及諸要犯皆按律例凌遲處死示眾,原籍祖墳盡被刨挖,家眷連坐,女性發配邊疆為奴,十五歲以下男童被押至北京交內務府閹割充當太監。
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1787年),乾隆「嘉」獎諸羅縣義民義舉,而將諸羅改名「嘉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