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八會穴在臨床治療上的應用 虞和芳 28.6.2020發佈

八會穴在臨床治療上的應用       虞和芳    28.6.2020發佈

八會穴為對臟、腑、氣、血、筋、脈、骨、髓各有重要作用的八個穴位。最早由《 難經四十五難》提出。八會穴是人體臟腑氣血筋脈骨髓之精氣所匯聚之處。
八會穴與其所屬的八種臟腑的生理功能關係密切,它們既可以緩解奇經上的病,又可以緩解正經的病。還可以改善氣、血、筋、脈、骨、髓、臟、腑的病症。
它們為:腑會中脘,臟會章門,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 ,骨會大杼 ,髓會懸鐘。
八會穴,堪稱艾灸必知的入門穴位,除了能治療所在經脈的病症之外,還具有特殊的治療效果。
《難經·四十五難》記載:「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穴也。」這就說明,八會穴還能治療相關熱病。但是熱病不能用艾灸。只有用針。虛寒症才適合用灸。
由於八會穴治療範圍廣、適用病症多、艾灸效果好。在辯證配穴時,經常將它們作為主穴重點艾灸。
—————
八會穴的位置,臨床應用。

1. 腑會中脘,中脘穴位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共1穴。
腑會中脘。中脘屬任脈,既是腑之會穴,又是胃的募穴(六腑皆稟於胃,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同時還是小腸經、膽經、胃經、任脈的交會穴,因而能治胃腑諸疾,具有調理中焦、行氣活血、健脾和胃,補中安神,清熱化滯之功效。用於緩解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十二指腸疾病。可改善胃痛、胃酸過多、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部脹痛等症狀。另外,對改善食欲不振、脾胃虛弱、便秘、腹瀉也有不錯的療效。還可以降低食慾,讓身體恢復正常狀況,減少小腹贅肉。

適用病證:
①腹痛、腹脹、呃逆、泛酸、泄瀉等脾胃病證;
②癲狂、失眠。
臨床上,根據寒熱虛實的不同,可將中脘作為主穴,搭配命門、腎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內關、合谷、太沖、關元等穴,有效培補後天。
在臨床治療方面,若是腑病,又有胃病的病症,我就會選擇,腑會中脘穴,若是屬於虛寒,我會用艾灸。


2. 臟會章門:在側腹部,第11肋游離的下方處。
章門穴屬肝經,為養肝護肝重要穴位,章門既是臟之會穴,又是脾之募穴,具有疏肝健脾、調氣活血,理氣散結的功效。對於胃痛、胃下垂、消化不良、肝臟、脾臟疾病有改善作用。黃疸、嘔吐、小便困難、背部僵硬、水腫等也有調理作用。
適用病證:

①脅痛、黃疸等肝膽病證;
②腹脹、腸嗚、泄瀉、嘔吐、痞塊等脾胃病證。

臨床上,還常取此穴治療急慢性肝炎,胃炎,腸炎,急慢性膽囊/膽道疾患所致的脅痛黃疸,肝脾腫大,膽道包塊等。
若是臟病,看出跟肝膽病有關,如心情鬱悶,我就下合谷太衝,寧心,再下章門穴位。

3、氣會膻中

膻中穴在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平第4肋間,共1穴。
膻中屬任脈,既是氣之會穴,又是心包經的募穴,具有寬胸,寧心安神的作用。《難經·八難》有云:「氣者,從之根本也」,故而膻中有「上氣海」之稱。中醫認為「諸氣者,皆屬於肺」,肺朝百脈,居胸腔最高部位,其本性不耐寒熱,易被外邪侵襲,故而出現哮喘等肺部不適症狀時,首選膻中,可以寬胸理氣、降逆化痰。
適用病證:
主要用於呼吸系統及血液循環方面的疾病,可以改善胸悶胸郁、心悸、咳嗽、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焦躁等症狀。
乳汁分泌不足也可常按壓膻中穴。
①氣喘,胸前,胸悶、心悸、心煩、咳嗽等心肺部病證;
②乳少、乳癰;
③呃逆,嘔吐。
臨床上,以膻中配華蓋,主治短氣;配天井,主治心胸痛;配中脘、氣海、足三里、乳根、支溝,主治吐血;配心俞、內關,治療心絞痛;配肺俞、天突、尺澤、列缺,主治肺部疾患
當憂鬱症病患正在急性期,有時會有氣急呼吸不暢的現象,我會先針膻中穴,然後針氣海,配內關、足三里、三陰交,一般病人呼吸逐漸順暢。當病人感到舒暢後,半至一個小時拔針
4、血之會——膈俞
穴位位置:膈俞位於背部,鄰近隔膜,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共2穴。膈俞屬膀胱經,靠近橫膈膜,位居心俞之下,肝俞之上,心主血,肝藏血。
膈俞具有寬胸降逆,和止血的功效。為緩解吐血、貧血、便血等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適用於呃逆、飲食不下、嘔吐等症。對於胃痛、十二指腸潰瘍、嘔吐、打嗝、食欲不振、咳嗽、氣喘、心絞痛等呼吸、循環器官的症狀均有效果。
膈俞具有活血通絡、調血理氣、清熱涼血之功效。
適用病證:
①嘔吐、呃逆、氣喘、吐血等上逆之證;
②貧血;
③癮疹,皮膚瘙癢;
④潮熱,盜汗。
臨床上,針對婦女月經不調、我常首選膈俞,再搭配其他背俞穴,療效很好。對於初期蕁麻疹引發的瘙癢,也可艾灸膈俞以清熱涼血;經常艾灸膈俞,還能調節血壓和血糖。
此外,按壓膈俞穴還可以緩解呼吸困難,身體虛冷、易疲倦及低燒等病症。

5、筋之會——陽陵泉

穴位位置: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共2穴。
陽陵泉屬膽經,既是筋之會穴,又是膽經的合穴,具有活血通絡,疏調經脈的功效。主要用於緩解和改善膽道和下肢疾病,如下肢癱瘓酸麻、肌肉抽筋、筋骨僵硬、坐骨神經痛、腰痛、膝蓋痛等症狀。還能加速血液循環的功效。
具有清肝利膽,舒筋活絡之功效。
適用病證:
①黃疸、口苦、呃逆、嘔吐、脅肋疼痛等肝膽病證;
②下肢痿痹、膝髕腫痛等下肢、膝關節疾患;
③肩痛。
遇到病人有傷筋動骨的情況,我都先下陽陵泉穴。

6、脈之會——太淵

穴位位置:在掌側腕橫紋橈側,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共2穴。
太淵屬肺經,既是脈之會穴,又是肺經的母穴及原穴,是肺經原氣流注之處,補氣效果極佳。還具有順氣平喘、化痰止咳、活血通脈之功效。可緩解咳嗽,氣喘,咳血;胸部痛,咽喉腫痛;對無脈症、呃逆、腕痛無力等病症的改善也有不錯的效果。
適用病證:
①咳嗽、氣喘等肺系病證;
②無脈證;
③腕臂痛。
臨床上,我常用太淵搭配列缺、天突等穴,治療咳嗽、氣喘;搭配內關、心俞,治療無脈症。
7、骨會大杼

大杼穴位位置: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共2穴。
大杼屬膀胱經,為骨之會穴,主治骨病,具有疏風清熱 、強筋壯骨之功。具有舒筋活絡,清熱解表,宣肺止咳。大杼穴可有效改善因頭痛而導致的發熱、咳嗽、氣喘、胸悶、鼻塞、流鼻涕、喉嚨腫痛、肩胛酸痛、頸部僵硬疼痛、手臂疼痛等症狀。

適用病證:
①咳嗽;
②項強,肩背痛。
臨床上,遇到病人,上肢痿者,我常取大杼、肩髑、曲池、合谷。
上肢疼痛,也可按摩這些穴位。


8、髓之會——絕骨(懸鐘)

穴位位置: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共2穴。
髓會絕骨。絕骨又名懸鐘,屬膽經,具有通經活絡、強筋壯骨之功。臨床上,常用懸鐘搭配環跳治下肢痿情;還可搭配足三里、三陰交等穴,治療寒濕腳氣。
此穴具有通經活絡,疏筋止痛的功效。用於緩解腰腿痛、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腳氣;頸項強痛、頸椎病、肩痛、胸肋疼痛、腋下腫、頸淋巴結核等。適用病證:
①半身不遂,頸項強痛,脅肋疼痛;
②痴呆,中風。
遇到病人偏頭痛,下肢疼痛,我也常先下針絕骨/懸鐘穴。
另外,頸肩僵硬、扭傷按摩懸鐘有緩解。(左邊痛按右腳的懸鐘,右邊痛按左腳的懸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回敬余老 虞和芳 17.1.25.發佈

余虞對話 17.1.25. 謝余老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余老詩詞感人深 情文並茂傳心神 行雲流水智慧具 引經據典學問深 經驗豐富內容透 小虞對話不嫌陋 每日分享詩三首 抒情揚智時代聲 獲益匪淺繞樑升 四年收集上千首 編輯成冊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