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耶穌會在17世紀對中西文化交流的貢獻 虞和芳 15.9.18發佈
耶穌會在17世紀對中西文化交流的貢獻 虞和芳 15.9.18發佈
17世紀的歐洲和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可以說由學識高深的耶穌會神父作主導和貢獻。耶穌會中有不少德國人,他們在明末清初的朝廷居重要職位。
從1619至1774有50位傑出人才。
約翰·施雷克,中文名鄧玉函(Johannes Schreck1576 -1630,逝世於北京)。1629年徐光啟(1562年至1633年),委任鄧玉函修改中國曆法。
繼續鄧玉函改革曆法的為德國耶穌會神父湯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 1592─1666北京)。1644年湯若望受委任為皇家天文學研究所的所長。
此後還有好幾位德國神父在那任職,直到劉松齡 (August von Hallerstein, 1703─1774逝世於北京),他還擔任中國皇帝的外交使命。
耶穌會除了在中國的活動建樹外,他們的報導和信件,影響當代歐洲人對中國的認識和對中國文化的景仰,部分認為中國文化超越優越歐洲,奉為模範。
通過耶穌會的傳媒,中國文化影響許多歐洲有名的學者,也深深影響到德國數學家和哲學家,來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tz 1646–1716)的著作。這在其作品„Novissima Sinica“呈現出來。
對啟蒙運動的哲學上,中國也有啟示和影響。
伏爾泰(François Marie Voltaire 1694-1778),以中國文明作為模範,作為對比,批評歐洲。
耶穌會士們正面的報導,影響到17和18世紀在歐洲興起的中國風Chinoiserie,特別表現在家具,室內設計和建築上。
從中國進口茶葉的數量越來越大,從而成為時尚的飲茶習俗,在歐洲也在德國蔓延。
茶葉成為歐洲18世紀跟中國貿易的主要進口貨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翻譯Heinrich Heine 的一首詩 Die Schlesischen Weber 虞和芳 12.10.18.發佈 Die Schlesischen ...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夢到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 虞和芳 22.4.25.發佈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夢。它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我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內容是什麼記不大起來,那不是批評男人的文章。以前曾經寫過去一篇“男人是壞蛋”,也不是說男人壞話,而是...
-
余虞對話:13.1.25.狂人狂言自造苦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狂人狂言自造苦 四處攻擊生民苦 沒有誠信是賊窟 自投賊窟苦誰訴? 上天作孽猶可逃 大火焚燒乾森林 人們紛紛棄家逃 求生為要寧棄寶 科學進步很是好 用來攻擊核子彈 核彈肆虐世界亡 這是說明天有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