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一根白髮 虞和芳 19.12.17.

一根白髮     虞和芳                            19.12.17.
今天看到在2010年出版的  無限思戀    一書中的一篇一根白髮。
讀了它後,心中對時間的飛逝,更是覺得誠惶誠恐。
寫這篇文章時,是在1999年,距今有18年。
日子的飛逝來得太快。唯一能夠做的事,是好好把握住活的每一天,做出自己能力所及,能夠貢獻給家庭,社會的事,這才是有意義。
一根白髮                      虞和芳
在我廿九歲那年,居然在鏡中發覺了一根白髮。那天我抑鬱不樂。 一根白髮,說明人已有「老」的趨勢,雖然還不到三十歲。 
中國的「二八年華」,指十六歲的小姑娘,「十八歲姑娘一朵花」,都是在 廿歲以下。 
十六、十八歲的我們這群「窈窕淑女」,都在開夜車,趕著聯考升大學。那 時全體學生畢業照相中,每人穿著白衣黑裙的制服,短短地畢直的頭髮,瘦瘦乾 乾不著修飾的身軀,心中只惦著「升大學」「考聯考」,又何嘗想過,這些青春 年華,又那裡有閒情逸緻的去享受過難得的青春
珍惜它,又如何去珍惜它
那時交異性朋友,不但家庭不准,學校嚴禁,更不用說去參加派對,把握住 這段一蹤即逝的「 Teenage」了
終於考進了大學!可算是能鬆一口氣了
的確,也是鬆了一口氣!可以出外跳舞遊玩,雖然宿舍管的很嚴,晚上十點 關燈,十一點關大門。這對陷入情網的女孩子們,太早復歸於室,太早就寢了。 
天黑時正是情侶們可以偷情擁抱親吻的時候,這段時間過的特別快,「春宵 苦短日高起」正是兩情相悅,熱血沸騰時,誰願準時歸校! 好在宿舍大門關了, 可走「狗洞」鑽回屋中。 
四年大學,戀愛了四年,有無數甜言蜜語的日子,也有數不盡的焦急、生 氣、等待、失望、痛苦的時光。 
大學畢業,還要出國深造,於是兢兢業業地準備出國,終於如願以償。 出了國,仍是女大當嫁,結了婚後,幾乎變成「結婚是戀愛的墳墓」。 連著兩個小孩出世。每天忙著照顧小孩,料理家事,還得寫論文,求學位。 在這段時間,省吃儉用,偶而旅行時也睡在汽車上,為的是省旅館費用。成 
家立業,並不是一蹴即成,要經過多少平淡、艱澀的日子。 即使拿到了博士學位,世界也非屬於我們,年青時的抱負理想都去那了? 生活說不上有什麼喜悅,只是一天混一天。
這時發現了第一根白髮。 它有如當頭一棒,立即使自己陷入了「中年」的「老氣沈沈」
尤其一個女人,年輕就是資本, 就是本錢。 這「資本」卻在了無痕跡中出售了,所得的只是身為人母的使命。 兩個小孩,先是那麼慢地成長,每天餵著奶,換尿布,慢慢地學著走路、說 
話。 他們都會說話後,兩人吵架啼哭。當然他們也有很乖、可愛的日子! 然後每天接送他們上幼稚園。進小學後,他們可以自行回家。 我在公家機構做了近八年的事。每天上班、下班,日子平淡得很。 平淡的日子過的好快。 兩個小孩在平淡的日子中,竟然又好快的成長。 卅七歲時,我自己辦了診所。
人生又走向了另一個路程。
在這段期間,白髮由一根增到十根。 每隔一個日子,就去拔除這十根白髮。
臉上皺紋也漸增加。
一晃眼,人已進了五十。
小孩早已成人。 
白髮更多增了不少。
半百是人生的另一個道路。 其實走的路仍舊一樣,只是多體會到了「去日苦多」與來日漸少。 一方面該感激,自己已活到了五十出頭,那些有名的藝術家 Mozart、文學家 ShelleyKeats Byron,都年輕輕的過世。 再反過來看,雖已年逾半百,我的成就如何?比起那些功成名就之士,自己 
的成績渺不可道。
這麼一想,對個人之建樹與成就很感慚顏。 
又過了五年,今年二月六日,母親過世。 她的死,使我受到極大的打擊與悲痛。 在我一生中,這是第一次真正嘗到人間的生離死別的哀傷。 回憶著媽媽,她也是年輕的母親,執教,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她是位值得 敬仰的教師和母親。 她退休後,仍為美國的華人及教會獻身,不時她也寫些文章作品。 她由行動自如,慢慢地步履躝跚。
八十歲以後,得拄著拐杖。 
去年十二月訪她時,她坐在輪椅上,但她的腦筋清醒,記憶力仍很強。 不料才隔一個月,她居然撒手西歸。
人生是那麼地短暫! 當她活時,只想到每年年底都可以去拜望她,跟她相聚。 她離去後,才後悔悔恨,沒能在她生時,跟她多加相處,多多服侍她。 她的死,使我體會到生命是多麼的脆弱,多麼的短暫。 人的一生,若是早死,自不用談白髮。 
而人們卻希望長壽。
長壽離不開生、老、病。
這是一種自然的定律! 一根白髮,就跟「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它是第一個人生階級的「盡界」。 隨著一根白髮,白髮只會有增無減。 跟著一根白髮,更有別的現象說明「老之將至」,皺紋的增多,肌肉彈性的 
減弱,骨骼硬化,血管硬化...... 要想長壽,不能不接受「老」的現象。而一根白髮的出現,正是它的先聲。 老、死,既然不能避免,唯一能做的只有在生時,能做些有益之事。
那麼在離世時,當不致於再有多悔恨,而不致含冤以歿。人能到時候「瞑目 而息」已說明了,至少一生中心安理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中華文明益四方 虞和芳 4.12.24.發佈

余虞對話 4.12.24. 中華文明益四方 余處長:感謝大作是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中華文明益四方 孔老哲學揚西方 易經透過傳教士 翻譯洋文紛紛仿 啟蒙時代德代表 數學大家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驚嘆易經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