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

洪茂雄教授紀念冊的後記 虞和芳 3.4.2020發佈

洪茂雄教授紀念冊的後記 虞和芳 3.4.2020發佈 洪茂雄教授是我在留德期間認識的老朋友。他曾當過旅德同學會的會長,學成後回到台灣政大教書,當國關系系主任。在德國時,就曾經游說我,返回台灣任教。 2006年我到台北準備出版一些歷年來的中文書籍時,洪茂雄教授邀請我在他南華大學主持的“歐洲學者講座”課上一堂課。 這樣我們一塊從台北搭乘自強號到嘉義,一路上我們敘舊,茂雄又說,我來自嘉義,在南華大學可以跨所教書,是最理想不過的。 上課時,郭武平所長來聽課。之後茂雄安排我見陳淼勝校長。 校長對我很禮待,希望我能夠在南華大學跨歐洲研究所和自然醫學研究所,跨所教書。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我立即答應。這樣定下來了我跟南華大學8年的因緣。 洪茂雄教授有心的牽線搭橋,使我在南華大學度過很美的八年歲月。真要感激茂雄的心意。 很可惜洪茂雄教授在2019年過世,當我得到這個消息時,很是痛心,就跟武平老師,志明老師,心怡老師商量,為洪茂雄教授舉辦一個追思會。 於是鍾志明老師擬定 洪茂雄教授追思會 暨 紀念文集出版座談 108年9月21日星期六 在淡江大學淡水校園守謙國際會議廳HC306舉行 那天正好跟楊正雄社長有約,他畢業於淡江大學,50多年前曾在他的曙光文藝投稿。一別後,這是在台灣又再會面,兩人中午一起午餐敘舊,他送我到淡江大學,參加這場追思會。 那天訂下出紀念冊的事,洪美蘭教授為主要編輯。 下面是我在此紀念冊所寫的幾篇文的後記,此文是節錄“飛天過海”中一文,再加上後面一段。 Giessen 城的舞台明星 Schauer 家庭 這是在 Giessen 認識的一家電影明星 Schauer,他有三個兒子,大 兒子跟他同名同姓。我感覺奇怪。妻子說,德國人會有兒子跟父親都 是同名同姓,這是表示傳承,長子接受父親的名字。 這很明顯,是一代接一代。 希特勒利用這種心理,在他當了德國元首後,每年紀念最初犧牲 的納粹夥伴,在漆黑的夜裡,軍士們點燃火炬,叫著死者之名時,軍 士們回應,在這裏,來表示那些犧牲人跟活的人一塊在一起。增強不 畏死的納粹精神。 由於 Giessen 的這 Schauer 一家的名字,我曾發表一篇〈同名同姓 的人〉。中國人有時會有同名同姓的情況出現,在中學時,同班上有兩 位都叫「黃美惠」這會造成混淆,並使得當事人難堪。在大專聯考報 名和發表考取學生名單時,使人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位。同名同姓在德 國更是常見。我第一次遇到的是,一位在 Giessen 城的舞台明星 Schauer 家庭,父子都是同樣一個名字,這是故意這樣取名。歐洲國王貴族更 是常見,如丹麥的 Christian 國王,英國的 George 國王,就以 I、II、 III...來代替。他們反正王室都是源自一家,還是清楚了然。自從網路 發達以後,更會發現同名同姓的人出現。德國的前總理 Hermut Schmidt, 在漢堡就有無數,他有次邀請同名同姓同一年出生的人一起聚餐吃飯,據云有上千人。 在 2013 年由德國 DAAD 組織,在北京召開的國際醫學會議,邀請德國 和留學德國的醫學教授來參加。他們全是西醫,只有我一位是從事自然醫學,於是我以自然醫學為題來發表演說。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竟 然有好多的西醫教授們來聽我的演說。事後跟我繼續聯繫的,其中一 位是蔡元奮教授,他在 2018 年 10 月 7 日過世,我很難受,編輯一本 《種瓜得瓜》,以我們 6 年來的通信為主,出版此書來紀念他。來參加 此會議的,在德國有一位叫 Wolfgang Tasler 教授,他是一位外科醫生, 也跟我談自然醫學,並說,西醫手術開刀,近來注重是月圓或月缺的 理論,這是他們發現,這對手術後病人的康復起到影響。我們在 2015 年,有次當我去慕尼黑的時候, 在 Mandarin 飯店聚會過一次,那天 Dr. Gauweiler 也在場,他是德國 CSU 黨,曾經最年輕的議員,後來做過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環保部長。 有次我給 W Tasler 教授寄了一個祝賀聖誕的書函,而遭到退回。我感 到很納悶,為什麼?就在網路上找尋他的資料,竟然出現一個同名 同姓的博士一年前過世的訃聞。我看到時,真是嚇了一大跳。蔡元奮 教授兩個月前過世,難道 Tasler 也過世了?心中不能夠相信。有關那位 過世的博士,網路上有不少的報導,有些還帶照片,使我感覺不會是 那位外科醫生教授。我不斷的找尋,終於出現一個這位教授的消息, 他轉到紅十字會醫院任職,我鬆了一口氣,連忙寫信問候他。年紀漸長,親友同學,每次聚會都會少一些參與,不禁回憶到在上大一時, 中文系的葉慶炳老師,引用蘇軾的《蝶恋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裏鞦 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 惱。」葉教授特別提到:「枝上柳綿吹又少」說時,指著自己的頭上, 說這跟頭上的頭髮一樣,悲嘆年紀漸大,頭髮變稀少。雖然他那時並 沒有結婚,還算年輕,可是 2001 年到台灣參加漢學會議時,聽說他已 經過逝。在上大一時,葉老師給我很多的鼓勵,至今難忘。三十多年前,聽到一位德國曾任大使的朋友 Dr. Kothny 說,他退休後,每次聚會 的友朋都是年年減少,跟他的頭髮一樣的零落,不勝唏噓。那時我還算年輕,如今又是三十多年過去,輪到我不時有這樣同樣的感嘆,真 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就是人生,正如在《種瓜得瓜》一書中,最後一段「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認識這點,並不代表,就此悲痛,無所事事,更要以有限的生命,來貢獻與人分享。這次在同名同姓中,發現 W Tasler 還生存,心中無限高興, 人對動物都有「見其生,不忍見其死」更何況是認識的親友同學同事。 跟洪茂雄教授相識有50年,更是情深意深。他的過世令我非常的痛心。 在他的紀念會上,看到他的學生同事們對他的景仰,敬愛,他的著書等身,使我感到,他的精神跟我們同在。 洪茂雄教授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英容,他的教化,他對人和藹可親的態度,他的助人輕輕一句“這只是順手之勞,不足掛齒”的話,言猶在耳。使我感覺到,他離我們很近。 茂雄,你並沒有消失,你存在我們的心中,你的春風沐浴感化容姿,在我們的回憶中,你的為人典範,治學精神,會繼續存留在世間。這本紀念冊,正是表達我們對你敬仰感激的心聲。你的風範,將會一代代的流傳下去。 這本紀念冊正是代表教育典範永存,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精神。虞和芳2020年4月2日寫於馬爾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回敬余老 虞和芳 17.1.25.發佈

余虞對話 17.1.25. 謝余老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余老詩詞感人深 情文並茂傳心神 行雲流水智慧具 引經據典學問深 經驗豐富內容透 小虞對話不嫌陋 每日分享詩三首 抒情揚智時代聲 獲益匪淺繞樑升 四年收集上千首 編輯成冊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