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參加並觀察在歐洲倫敦拍賣的中國古藝術品 虞和芳 31.3.2020發佈

參加並觀察在歐洲倫敦拍賣的中國古藝術品 虞和芳 31.3.2020發佈 這是南華大學歐研所與 Dolphin Foundation 合作的一項活動 計畫; 1. 主題:探討中國古藝術成品流落到歐洲的情況──以 Christies,Southeby 兩大公司的三場中國古藝術成品的展覽 和拍賣為例。 時間:2010 年 5 月 8 日到 5 月 15 日。 地點:英國倫敦。 參與者:Dolphin Foundation 會長 Stefan Rokoss,歐研所:虞 
和芳教授。 Christies,Southeby 為世界上最大兩家收集拍賣中國古藝術成 品的公司,總部設在倫敦。 2010 年 5 月 8、9、10、13 日 Christies,Southeby 兩家公司, 分別在倫敦展出中國古藝術成品。5 月 11、12、日為 Christies,5 月 14 日為 Southeby 拍賣這些所展覽的中國古藝術成品。 此項計畫活動的緣起和目的: 中國有深遠的文化,獨樹一幟,與歐洲文化有別,不只影響 到亞洲文化,歐洲也深受影響。中國的古藝術成品是中國文化的 一種現諸於形,有跡可尋的歷史文化精華的寶貴遺產。 中國跟歐洲在元、明、清時代,已經有許多宗教經濟通商文 物的交流往來。歐洲在 18 世紀興起一陣「中國化的歐洲文化」之 風,稱之為 Chinoiserie。這是一種歐洲人士對中國文化的響往、 尊敬、加上他們想像中的中國文化,形成出的一種特殊的,具有 中國文化色彩風格的「歐洲中國化的文化」。 歐洲在 18 世紀 1707 年才由德國的鍊冶家 Johann Friedrich Boettger 製造出瓷器,而中國唐朝的三彩色的陶瓷產品,達到顛峰 造極的地步;宋、元、明的青瓷;明、清的藍白瓷器聞名於世界。 欣賞中國文化的歐洲人士,幾世紀來,源源不斷的購買中國 古藝術成品,加上中國 19 世紀戰亂以來,不少古藝術成品流落於 國外歐洲等地。 許多流落到歐洲的中國古藝術成品,除了在歐洲的博物院能 供觀賞得知其情況外,另外有一種大型出現的私人收集之中國古 物,以展覽拍賣的方式在歐洲民間流通出現。因為它的流動性很 強,有時如曇花一現的被陳列數日,然後由私人購買收集典藏, 也許就永無跟一般歐洲或中國的參訪者和學者見面之日。 鑑於這種現實的情況,Dolphin Foundation 跟南華大學歐研所, 在郭武平院長兼歐研所所長的鼓勵支持下,聯盟合作開闢這個領 域。 這是一個在中、歐交流中的一項被人忽視,值得觀察探討研 究的題目。 這次赴倫敦就是以實地出席、參訪、觀察和收集流落在歐洲 中國的古藝術成品的資料資訊爲目的。這些中國古董各有各的來 源,但是都散佈在歐洲各地。有些是旅居在中國的商人,他們收 買後,運到歐洲販賣;有些是來中國的歐洲人,他們響往中國的 藝術,自己在中國收購;有些是 19 世紀的英法等國人,在中國宮 殿內順手拿走,有些是中國商人,帶往歐洲去販賣。。。每件物 品都有它自己的出處,經過和歷史。觀察探討流落在歐洲的中國 古藝術成品的內容,不只能看出私人收藏家的喜好、偏好、方向、 所收集的中國古藝術成品特色,而且能看出參加拍賣的人們之動 機,特色,對一個為一般人不太留意,不曾公開探討過的現象做 一個小小的整理。 我們每天去看展覽和出席三次拍賣會場,觀察展覽和拍賣的 動態、特色。 展覽會場 Christies 有兩個展覽會場和拍賣會場,在 King Street 上的 Christies 有 4/5 的觀眾都是中國人。 我問管理中國古董的專門雇員,如何能夠知道,標明的年代 是正確,而非仿製品。 一個中國年輕女人,答不上來,她找來一個英國女的,她說 他們估價很正確,問過不同的鑑賞家和內行專家,所估計的年代 不致於有錯誤,若是真的弄錯的話,可以退貨。 許多中國人將古董拿上拿下的看個不停,手上拿一個電筒, 仔細的照射那些古董的內部,又用手摸來摸去的來鑑別它們的好 壞,直到快下午 5 點,才被工作人員給請出展覽室。 Sothebys 的展覽室要比 Christies 高級些,廁所很乾淨,在那 裡,我們遇見在 Christies 作為 expert 專家的那個女的。 看那裡的展覽,古董物品的陳列,跟博物院一樣。 觀眾跟 Christies 也不一樣,大部分為歐洲人,偶而有幾個中 國人出現,他們不用小型手電筒來探照瓷器古物。 看到一個明朝六角型的黑漆盒子,在目錄上特地指出,此古 董的特別處,是刻有藝術家的名字,可是卻找不到在哪裡有刻作 者的名字。 問派過來的專家,那是中、瑞混血經理,他看了一下說,並 不容易找到,但是他還是在左右仔細翻看後,在一個小小的角落 上找出來了。 我問他,是誰鑑定此物的年代?他說是經過一組的專家,互 相來認證的。我又問,目錄上說明的朝代年代可以信任?他說應 該可以。Sothebys 保證五年,若是在這個時間內,能夠證明所敘 述是錯誤的話,Sothebys 會收回出售之物。 又轉去另外的 Christies 展覽室,在那裡遇見 Sothebys 的中、 瑞混血的鑑定專家,他去 Christies 探聽行情。 這兩家的雇員,互相到同行那裡做「奸細」去探聽對方的寶 物。 這兩家拍賣行,索取的手續費,為標到物件之價的 25%。  拍賣會場 拍賣時,從排列 1,2,3...的號碼,一一的拍賣,最先是簡短的 說明介紹物件,以比在目錄中估價最低的價格還低之價,來作為 起價,以不同的貨幣標出其當天兌換的貨幣價格:如在 Sotheby, lot 5,圖一,Sotheby: lot 26. 圖二,在 Christies, lot571 圖三. 圖一 Lot 5 £70,000, USD103,635 ,Eur81,599CHF115,192JPY 9,577,400HKD806,330CNY 707,700 圖二 Sotheby: lot 26. £850,000, USD1,258,425,Eur990,845,CHF1,398,760,JPY 圖一 116,297,000HKD9,791,150CNY 8,593,500 圖三 ChristiesLot571,GBP3000USD4377,EUR3480,CHF4875,HKD33828 CNY29795 有一些成品,高出估價的 10 倍,而另外的,在估價之內,有 些還不到估價的下限,如一匹漢代的陶瓷馬。 有些花瓶還喊價到上了一百萬美金,這是太過份囂張,超出 它的價值,這是為什麼英國人,不參與這種喊價拍賣。 在這兩家的拍賣會場上,都有好多的工作人員在電話線上跟 不曾來出席的人聽他們的標價。大部分上漲高的價格,是電話來 拍賣的,見圖四。 圖四 使人不了解,有不少的穿球鞋的中國人,哪裡有錢來買這些 古董?他們的來歷如何?他們是來洗黑錢用的?!大部分上漲的 是一些瓷器,為什麼?這些現象雖得不到一個解答,但令人深思。 現象觀察
1. Chriesties 的觀眾圖五 多半是中國人,他們很大一部份來自中國大
陸。有一群好像是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國人,他們可能是住在倫敦。來自中國大陸的人,本身可能並沒有什麼錢,穿著隨便,舉止不像是有教養之士,可能因為旅途的勞累,在倫 敦並非住在舒適的旅館,很疲倦。有些倒在椅子上或地上睡著了, 見圖五。住在倫敦的會說中國話的人,手上常持一個小型電筒來 照射瓷器內外;可能是裝模作樣,至於能否觀察出一些端倪,很 難說。 2. Sothebys 的觀眾比較多英國人,多半是古董商,有一些像是 對中國古典藝術有興趣的老 圖五 圖六 Chriesties 在拍賣時,不把拍賣品放在正在拍賣的房間內,不 將它展示給參與的觀眾,只將它們的照片用投影顯示給觀眾, 這樣只有先前曾經觀察過的觀眾,對此物有印象,知道它們 的大小形狀,有無缺口裂痕,如兩個很大的花瓶,其中一個 有很大的裂痕,一定要當場去看,才能看到,在拍賣的臨時, 看不出,也沒有時間去觀察它的說明和它的廬山真面目。 Sothebys 在拍賣時,將每一個拍賣品都放在一個會轉動的桌 上,展示給參與的觀眾看。太大的藝術成品,事先放在拍賣 房間內,可讓觀眾一目了然。這是傳統的拍賣方式。 Chriesties 和 Sothebys 兩家拍賣公司,都有好多的電話參與拍 賣者,這是一種 online 在電話中的叫賣銷售,通常他們都抬 高價格,在場的人放棄後,有些靠電話競爭的人士,還不斷 的提升價格,互相標價。他們既沒有看過原物,也不在乎價 格的提升,看出他們購買此古董是另有原因。 很少看到參與的人們,是喜愛古董,喜愛中國的古藝術成品, 他們對於一件藝術成品的藝術價值,一點不懂,不會去判斷 它做工的美妙高超,真實的價值。一些花瓶漲到比最高估價的好幾倍以上,這太離譜,它不可能有這樣的價值,它比西 洋的好的有價值的古畫價格都高,這只是氣泡。
7. 這兩家拍賣行,只收頂多5000£現金,和2萬5千的信用卡, 超過這個價格,要用銀行的匯款付款,可能避免所購買的這些貨品,是用黑錢來洗白。  結論 中國的古藝術成品,由中國人把它買回去,這是一種提升中 國的古藝術成品價值的好現象。 觀眾和購買的物主,多半都是中國人,看出中國人的資本雄 厚,英美等歐洲人士,難於競爭。尤其有一些中國人,不來 購買,只是在外面觀察現場放映拍賣的動態,看出他們對中 國的古藝術成品可能有興趣,不過沒有資本,不夠資格進入 場地來購買。 現場來購買,付款的中國人,並不能立即付一筆很昂貴的中 國古藝術成品。付款的限制:現金不能超過 5000 英磅,信用 卡只能用 25000 英磅,而手續費用為 25%,再加上 18%的 VAT(物質增值稅)之稅款。因此他們要現場提貨的話,一件 中國的古藝術成品不能超過 2 萬英磅,除非立即由銀行匯入 拍賣行的帳戶,通常這種銀行轉賬手續所費的時間至少一天。 那麼一件中國的古藝術成品高到 3 萬以上,付款另有來頭。 聽說多半由新加坡或亞洲的一些銀行,日後匯寄此款,此貨 不能提取,只能夠由拍賣公司運去,在這項運輸方面,還要 打著拍賣行又要抽取大約 5%以上的貨物之價格。因此看出, 叫價高的買主,都不在乎中國的古藝術成品的價格,為什麼? 猜想,可能這是他們賺錢來的容易,不是靠血本辛苦經營的 血汗錢,聽說瑞士的銀行不願意吸取這種黑錢,免得他們受 到政治上的攻擊,因而只有亞洲一些私人銀行吸取這些黑錢, 來將它變通,以古董的買賣來流通,成為正式的錢財。 不是所有的中國的古藝術成品都是上漲到好幾倍,只有某些 瓷器和印章高漲到嚇人,有些甚至低於估價,而賣主收回不 賣。這說明不惜花大錢財來買古董的中國人,眼光只集中在 他們認為有價值上漲之物。這現象說明,這只是一種類似股 票無原因的上漲,越漲購買的人越多,它的價,是一個氣泡, 只被少數人在籠絡把持操縱,而上漲之古董,沒有真實的值。 為什麼有些古董,會叫到那麼高的價格。據猜測,那些出高 價的人,他們把中國古董,視為跟股票一樣,看到上漲,就 更起勁的去標價,才會出現這種氣泡。 國外的外國人,或外國的古董商人,不去跟中國人競爭購買 的現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冷眼旁觀後,看出目前中 國的古藝術成品是一個氣泡,它還能夠維持多久?它遲早會 爆裂。因此聰明有經驗的外國古董商,或對中國的古藝術成 品的外國收集者,不但不去跟中國人競爭,還利用此機會出 售他們的貨品。這些都是流落在國外的中國古藝術成品,都 是原始曾經為中國之古董,後來進入外國人之手,而屬於外 國人,物品在國外。這些外國人樂得趁此機會,來掙賺一筆 中國人的錢。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出售此貨物的外國人, 不願購買氣泡之貨,比不惜出高價的中國人,更懂得經濟效益。原文2010年5月,摘錄並帶照片,自“馬爾他—驚濤駭浪的避風港210-219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中華文明益四方 虞和芳 4.12.24.發佈

余虞對話 4.12.24. 中華文明益四方 余處長:感謝大作是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中華文明益四方 孔老哲學揚西方 易經透過傳教士 翻譯洋文紛紛仿 啟蒙時代德代表 數學大家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驚嘆易經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