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翻譯造成的歐洲的“中國風” 虞和芳 6.5.18.發佈

翻譯造成的歐洲的中國風”           虞和芳       6.5.18.發佈

中國風來自法文Chinoiserie,在藝術史上是一個專有名詞。此風格起源於十七世紀,在十八世紀成為風行全歐洲的國際時尚,表現在各種藝術類型,並在各地發展出不同特色。
歐洲的中國風的時代,是在中國的明代中、末期,清朝盛期。

那時是傳教士,是天主教的耶穌會的傳教士來到中國學中文,翻譯中文為西方文字。他們不只是將中國的書籍翻譯成外文,他們還向本國報導中國,都是宣揚中國的文化,中國特殊的好處,翻譯中國的古典作品,如易經、孔老學說,報導中國有多高深的文化。透過他們的宣揚,引起歐洲文化的中國風
1557年,葡萄牙人獲澳門居留權。
1566年葡萄牙人建設澳門。
1601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1552-1610)到北京。
此後不斷有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
他們將歐洲的科技帶到中國,如Schreck為德國耶穌會教士,為天文學家,物理,數學,生物學家,醫生,將歐洲的醫學、科學、數學、知識翻譯成中文,對引進西方國家的最新知識傳到中國,對中國也發生很大的影響。在1811年中國禁止基督教傳教。
Voltaire伏爾泰(16941121日-1778530日)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和導師。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等當代名人,讀到中國書籍翻譯到法文,認為中國好了不起,以為中國的政府官員,都是學者,敬佩異常,他們宣揚中國的文化,說中國有多好,還引起歐洲政治上的改革。
雖然那時明朝末年,遇到李自成,張獻忠的叛亂,吳三桂開了關,請滿人進軍對付叛軍,而入關的滿人,建立清朝,留在中國,明朝滅亡。
那時來到中國的耶穌會士有些在清朝初期之時被判死刑,但未執行。清政府朝廷需要他們的特別知識技能。他們憑藉他們的從西方帶來的技能,為朝廷服務,在天文台任職,修改中國日曆,鐘錶等儀器工業成品,為滿清服務,成為清政府的高級官員。
這些傳教士對中國和歐洲文化交流起到很大的作用。宣揚翻譯中國古典書籍到國外,引起西方的重視和羨慕,掀起一陣中國風。
他們將中國的官員翻譯成為學者,因為他們都要經過科舉制度的考試,歐洲羨慕中國的開明,不論階級,沒有貴族當政,只要受到國家科舉制度的選拔,人人能夠各顯示其能,他們是學者,不只是學者,作家,哲學政治家,還會寫詩作畫,文化都操縱在他們的手中,多麼的好。

於是那時歐洲受到翻譯的影響,只看到中國的好處,處處要模仿中國的哲學、藝術、建築,中國出口的茶葉、磁器備受喜好,模仿,而形成一陣中國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中華文明益四方 虞和芳 4.12.24.發佈

余虞對話 4.12.24. 中華文明益四方 余處長:感謝大作是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中華文明益四方 孔老哲學揚西方 易經透過傳教士 翻譯洋文紛紛仿 啟蒙時代德代表 數學大家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驚嘆易經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