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歐洲修道院的來源 虞和芳 2.5.18.發佈

歐洲修道院的來源         虞和芳       2.5.18.發佈                                     

修道院的來源和發展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事。
歐洲的修道士起源,通常是一己離群索居,修心養性,來奉獻神。
可是這樣每人獨自的修道,常是會有這種現象發生,一人在深山中,如何跟荒野對抗?如何解決三餐?一人失去了群體,不易生存,有些甚而發瘋。
Benediktiner 就聚集在深山一些獨自修行者,組織起來,一起修道,敬神,大家合作,共同生活,成為一個派別,因而要有教規,規定守貧,守貞,服從。
每個新創建的派別,都是嫌已復存在的修道院,變成富有,失去原來守貧的教義,於是另立黨派,強調守貧。
而這些人這樣的有道德,受人尊敬,大家又都捐獻,日久又成為富有。
於是又有另一派的人,又遷出,如 Zisterzienser, Franziskaner, Dominkaner,分門別立,成為不同的天主教的修道士,他們設立自己的修道院。
一當這個新的教支,日久天長之後,又是富有。
教會取得權勢後,受到國王皇帝的排擠,因而有破害宗教之事發生。在歐洲(基督教,在中國,日本(佛教),就屢屢有沒收教會財產,破壞教堂,焚燒廟宇等事發生。
當我們談到這種現象時,他幽默的說:
「妳知道這種教會的修道者,在多少人之內,能夠行得通?超過多少就不行了?」
「你說說看。」

「從112個修道士都行,超出12到了13 就不對了,怪不得耶穌的第13個門徒猶大,出賣耶穌。」19.8.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回敬余老 虞和芳 17.1.25.發佈

余虞對話 17.1.25. 謝余老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余老詩詞感人深 情文並茂傳心神 行雲流水智慧具 引經據典學問深 經驗豐富內容透 小虞對話不嫌陋 每日分享詩三首 抒情揚智時代聲 獲益匪淺繞樑升 四年收集上千首 編輯成冊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