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母親的手織毛衣 虞和芳 11.6.22.發佈

母親的手織毛衣 虞和芳 11.6.22.發佈 在為哥哥出版紀念書籍時,找尋以前曾經寫過有關我們家庭的文。將它錄於下: 從《回不去那段似水流年》談回憶的掠影 時間對任何人都是一樣,一去不返,它是無價之寶。 只因為,我們生命的得來,自己沒有花過一份勞力,是一種上天透過父母給予我們的恩典,我們是“得來全不費工夫”而容易忽略生命時間的可貴。 生命都是有限期的,誰都不知道生命的長短,但是當人生逐漸進入暮年時,猛一回鄉,這段逝水年華的不再,令人惶惶。 讀到四年前跟友人談到的似水流年,一晃又是四年的光陰匆匆而過。 感激生命中每一個新一天的來臨,更要好好的利用每一個新的一天,才不辜負上天的這種恩賜。 下面是一段談到時間的信件,請分享。 佩松:   您寄來的《回不去那段似水流年》是很耐人尋味.謝謝. 尤其在我打點行李,準備返回歐洲時,看到的許多來信,文件,更是懷念在台灣時間,所遇到的親友和來信交往的同事,朋友,學生. 來到南華也有8年多,有太多令人難忘的事,一些學生的來信,有好多可愛的學生,還有留學捷克的女學生,寄來自己做的聖誕卡. 在收拾時,忍不釋手那些回憶的片刻痕跡. 我丟掉不少衣服鞋子,聽說這邊有一對夫妻在撿拾拉圾堆的東西,就請人把一些衣物拿過去. 但是唯一一件毛衣,是我母親親手織的,我不管到哪裡,都帶著它,雖然它已經破了洞,我不忍釋手的帶著它,不管到哪裡.這是一件很厚的毛衣,穿上它,有無比的暖和. 這使我感覺,母親跟我同在. 母親對待學生好得很,她當高三導師時,有次得知一位學生家中欠債,時常有討債的人來,使她不能安心讀書,而且她家住得遠,每天要通學搭火車來上課. 母親就叫她住在我們家,跟我上下舖. 那時我是唸實驗六年級(台灣只有兩所中學有實驗班,將錄取前面的學生作為實驗班,不必考高中,就直接升學,到實驗四時,分文理組,準備考大學,一個是台北的師大附中,一個是嘉義女中)也在準備考大學. 我聽到這話,很不開心,心想母親對學生,比對自己的女兒還關切. 當時父母很生氣,把我痛罵一頓,說我不明大理.後來她來,我們兩人一塊準備考大學,兩人成為什麼都談的朋友. 這才知道母親的胸襟,才知自己那時多麼的不懂事. 有位母親教出的女學生,後來學成,給嘉義女中兩個獎學金,懷念兩位老師,一位就是我母親.可見她感人之深. 我在1978年出版第一本書《虞和芳選集》,就是將此書獻給母親. 十多年前在寧波同鄉會設立一個紀念父母的獎學金. 這些都是她的感召. 雖然自己的年紀也越來越大,但我活一天,心中消失不了的是母親,還有一些親朋. 人生難得有緣相識相逢,都是得來不易.在南華大學逝去了近九年的時光.這是一段很值得回憶的日子. 在整理文件中,我最珍惜的是得到手寫的書信,一定帶在身邊.這些都是一段雙方各花時間在對流的互動和回憶.即使是郵電,我也印出,裝訂成冊,跟我的書稿一樣. 已經寄出了30箱10公斤的空運包裹回馬爾它(台灣郵局只有空運到馬爾它的包裹,而沒有水運). 這些都是這段時間留下的影子(其中出版的有《一夢十年》,《時間的影子》,《慕尼黑奧林比克春秋》.這些都是回憶的掠影.) 當您收到此函,您也正是我心中所珍惜懷念的友人。祝福 愉快康健   30.7.14.    虞和芳 20.8.18.發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中華文明益四方 虞和芳 4.12.24.發佈

余虞對話 4.12.24. 中華文明益四方 余處長:感謝大作是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中華文明益四方 孔老哲學揚西方 易經透過傳教士 翻譯洋文紛紛仿 啟蒙時代德代表 數學大家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驚嘆易經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