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一些有關比利時的人文歷史 虞和芳 19.1.21.發佈

一些有關比利時的人文歷史 虞和芳 19.1.21.發佈 這是錄自《飛天過海》一書幾段,可以對那裡的人文歷史做一個參考,裡面的頁數,是此書內的頁數。 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小國的歷史淵源 在中學時,就讀到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小國。到歐洲後,在 比利時的魯汶大學唸書,那裡有法語和 Flämisch 荷蘭語區。 到荷蘭度假,那裡的荷蘭文,跟德文很相近。去過盧森堡十多次, 那裡的環境很美,地勢險要。 荷蘭在歐洲稱為 Niederland,它的意思是低地的國家。它以填海為 陸,風車,和 Tulpen(Tulip 鬱金香)有名。荷蘭的農夫只佔人口的 4%, 但是他們的農產品的出口佔世界第三位,主要是出口乳酪產品和鬱金 香。農產品的出口佔世界第一位為美國,第二位為法國。 22 Karl der Große 查理大帝(748-814),是 Franken 的國王,他所統治 的地區為 Frankenreich,法國,德國等地。他在紀元 800 被教皇 LeoIII 加冕為羅馬皇帝。Franken 為 German 之一支,German 有很多不同的 Stamm 部落,Angen-Saxen,遷到英國,建立英國,為英國人的祖先。 Franken 征服高盧,Galien,為現在的法國。Germanen 留在德國,被稱 為 German。 查理大帝 814 年過世,他的兒子為 Ludwig der Fromme(虔誠的 Ludwig,778-840)。 他 過 世 後 , 他 的 三 個 兒 子 把 當 時 統 一 的 Frankenreich 在西元 843 年的 Vertrag von Verdun(Verdun 條約),把帝國 瓜分為 3 部分。東部成為德國,為東,Königreich Ludwigs Deutschen.中 部為,Königreich Lothar,他繼承皇帝的頭銜。西部為 Königreich Karls des Kahlen 法國。那裡沿用拉丁語,它成為今日的法語。 Lothar 的兒子 Karl der Dicke,不能抵禦外侮,被貶下位,從此統 一的歐洲情勢分解。丟失那時的皇帝頭銜。 Otto I 一世抵抗匈奴有功,在紀元 955 年戰勝,保衛天主教有功, 因此在 962 年,教皇加冕他為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皇帝。自此歐洲皇帝的頭銜,屬於德國。(962, Otto I.一世到 1806 被拿 破崙解散)它成為 Erstes Deutsches Reich 第一帝國。 中部的 Königreich Lothar,解散,有時歸德國,有時歸法國。 南部後成立 Langobarden 王國(義大利),時常威脅教皇。教皇請 Otto 一世進攻 Langobarden. Otto 一世戰勝,因此義大利也屬於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當時瑞士,捷克,Trier, Merz, Verdun 等地區全部在此帝國之下。 23 荷蘭原屬於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Karl V.為德國皇帝,將他的領土分給兩個兒子。 大兒子得到德國,二兒子 PhilippII 得到西班牙和荷蘭。 那時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小國都屬於荷蘭。 但是荷蘭人不願意受到西班牙的統治,戰爭 80 年後和解,荷蘭得 到西部領土。東部成為比利時,他們是天主教徒。 盧森堡有一個法律,認荷蘭的男性國王為國王,若是沒有男性國 王,它就獨立。 PhilippII 為很虔誠的天主教徒,娶他的堂妹為妻,她是葡萄牙最後 國王的獨一小孩。這樣 PhilippII 就成為葡萄牙的國王。 他在妻子死後跟亨利 8 世的女兒,Mary 結婚, PhilippII 又成為英 國的國王。 Mary 信天主教,一反她的父親,要在英國恢復天主教的勢力。兩 派宗教鬥爭激烈。她被稱為 Bloody Mary,因在她的統轄下,演出宗教 的殺害。她和 PhilippII 沒有小孩。她在位數年後過世,由同父異母的 妹妹繼承王位,為 Elisabeth I。 這時 PhilippII 向她求婚。她沒有答應。她不願意信仰天主教。從 此西班牙和英國結成仇恨。 那時西班牙的海上勢力很強,佔據亞洲的菲律賓是以 PhilippII 的 名字命名。 Elisabeth I.派人去搶劫西班牙的船艦,當時有名的為 Sir Francis Drake. Elisabeth I.還親自上到他的船上,封他為 Sir.的頭銜。10.5.06. 1.5 1966 年到魯汶大學求學時的特殊經歷  1966 年到魯汶大學求學時令我吃驚的現象  1966 年到魯汶大學求學時令我吃驚的現象 1966 年台灣還是一個保守的國度,那時到魯汶,到比京看到的幾 乎都是洋人。 比利時是天主教的國家,但是看到年輕人蓄長髮,男女戀愛,當 街接吻。他們怎麼那麼開放?在台灣那時所有洋人的電影內,肉麻的 鏡頭都被剪掉。在台大校園,看不到接吻的鏡頭,而在比利時,熟人 見面,雙頰親吻。男女戀人,無所忌諱的當街親吻。 在一次跟同學的聚會中,有 Tartar 生肉夾在麵包內吃。比利時人吃 的津津有味,要我也嚐嚐。熬不住同學的熱忱,我就嚐了一口,怪怪, 這比吃毒藥還可怕,一陣作嘔,難以下嚥。自此之後,我不敢再吃這 種洋人認為美食的生肉。 比京許多街上的石雕,男人性器官暴露,頂多在前面加上一片葉 子,希臘神話中的男女可以半裸體。 雖然是人人見到,見怪不怪,但是對我這個在嚴格教育下的女孩 來說,可真是傻眼了,起初看到這些雕刻,帶著非禮勿視的態度,紅 著臉,低頭走過,後來,看多了,就不在乎,這是「入鄉隨俗」的影 響。 在比京的街道一處有一個小男孩正在撒尿的銅像。  這男孩的小雞雞撒尿,就當作是一個噴泉 當時聽到的傳說,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帶家人遊覽比京城,他心愛 的小兒子失蹤了。商人組建一個搜索團隊,搜遍了城市的各個角落, 直到發現此男孩在一個小花園裡快樂地小便。商人對搜索的當地比利 時人的感激之情,同時為紀念此事,就建造這個小孩撒尿的噴泉。 另外一個傳說是比利時反侵略戰爭期間,西班牙戰敗在逃離該市 之際,點燃了地下火藥庫的導火索,企圖將市中心夷為平地。當時一 個名叫於連的小男孩發現正在燃燒的導火索,急中生智,立刻撤泡尿 將導火索澆滅,使該市倖免於難,人民為紀念這位小英雄而創作了此 銅像。比京的街道四處都有很多供人遊覽觀賞的地方。 那時台灣的大使館文化處,時常請我們中國學生去包餃子相聚。 有次我跟張偉寧一塊到比京逛,她講一位認識的人在街道上開門下車 時,被後面的車撞死。我們牽著手談笑,我掛在肩上的小皮包突然滑 掉下來,張姐嚇了一跳,以為是高壓電纜落在身上,連忙鬆了手。  在魯汶大學食堂的打工 我到魯汶時,最初住在給我安排的一家修女修道院,負責早餐, 晚餐。我跟一位台灣來的中學生住在一間房間。她父親盼望女兒中學 時就出國,在比利時上高中。她剛到沒有多久,住在國外吃住不慣, 時常的哭泣。 我比她年紀大,就當大姐姐的對待她,安慰她。 我們一起早餐。 修道院的規定很嚴,不過對我們兩位台灣來上學的人,並不按照 她們的作息。 早餐是麵包,果醬。晚餐是麵包帶大薄香腸切的肉片,其中一種 淡色的,還吃得來。 為了生活費,我到大學食堂打工。 那裡都是外國學生來打工,有葡萄牙人,義大利人。他們都很開 朗。 食堂內的學生,有一些來自剛果的黑人,他們說法文。他們都是 高級階層人物送來魯汶大學念書,將來回國,擔當大樑。 沒有黑人在打工。 也不會有人瞧不起他們。 聽他們講流利高級的法語,看他們舉止的優雅大方,就知道他們 有來頭。他們來學生食堂拿飯菜時,對待我們工作人員都很客氣。 那裡的菜餚不錯,每位學生都可以拿到湯,肉,蔬菜,甜點。肉 類豬鴨魚肉雞都有。 每當來拿菜的學生,有我認識的,就分配給他們多一些。 在學生食堂大家互相都講法文,也趁機多說法文。 大部分的學生,在飯前都做短短的禱告,之後開動。 他們的步調不匆忙。 我們工作人員也在那裡吃飯,這是一段短短的工作日子。等我搬 到 Aucam 居住,上學後,就不再在學生食堂那邊工作。  學的法文跟口說的法文不同 在台大我學了三年的法文,一般的法文文章大致可以讀懂,不懂 的字,查字典,一些法文小說就也能瞭解。 這樣以為到了比利時的法語區,法文可以應付得來。 可是才不是那回事。別人說法文快了,就聽不懂,一些尋常的字, 連問「你好嗎?」我們在書本上學的是「Comment allez vous?」,到學 校學生們根本不用這樣的字,用很乾脆很簡單的字「ça-va?」「ça va bien?」來問。以 ça va bien 來回答「很好」的意思。 有次一位在 Foyer Chinois 一位男郵差送信來,中國同學說了謝謝, 卻在稱呼上用「Madame」來稱呼對方。 台灣女士可以用先生來尊稱,可是國外,男就是男人,女就是女 人,女人不可以稱為先生,男人更不可以稱為女士。 記得以前在台灣時,有一位美國老師教英文,她也會說中文,她 來我們家作客。當請她再多吃一點的時候,她說:「我沒有房間了。」 英文是說:「I have no room」,這是指飽了,她把 room 翻譯成為房間。 當然我們聽得懂她的意思。 文字和語言不見得一致,更何況活生生的語言,要學道地,並不 容易。 我早到魯汶的原因,也就是因為事先要多學懂,多學通一點法文。 史教授介紹我比利時太太義務教我法文,我又跟一些中國同學進 中學上課,訓練法文聽力。 可是開學後,教授上的課,還是不能聽懂。 比利時的學生很好,就自動的用複寫紙幫忙我抄寫,下課後,跟 我講解上課的內容。 我體會到比利時人的熱忱,這是一個可愛的國家,有不少助人, 慈善的國民。我很感激懷念那些對我善良輔助的比利時人。  到中學去聽課 魯汶又來了幾位新的男生,我們就結伴,一起到中學去上課,學 習聽法文。 他們的年紀都比我大,但是不減小孩的天真。 去上數學課時,一位說:「雖然我的法文不如他們,但是我的數學 程度,可比他們強多了。」 29  去拜訪滑鐵盧 在中學時代讀歷史和地理,就讀到滑鐵盧。 它離比京不遠。 1966 年到比利時留學。 比利時人對待外國人都很和善。 外國學生即使週末也不會寂寞,那時幾乎每個週末都受到比利時 人的邀請,深深感到他們的熱忱,不曾受到歧視。 住在同一 Aucam 宿舍的南斯拉夫牙醫同學,她的男朋友是比利時 人。 他們邀請我去遊覽滑鐵盧。
滑鐵盧是比利時的一個小鎮,離首都 Brussel 不到 20 公里。小鎮外 5 公里處的一大片原野,就是當年的滑鐵盧古戰場。 比利時政府為了保護古戰場的原貌,不允許此地區隨意開發,因 此除了幾處與戰爭有關的紀念館紀念碑,就只鬱鬱蔥蔥的森林原野。 只看這個原野,看不出它當年曾經有過一場,扭轉歐洲局勢轟轟烈烈 的戰爭。 只看這片原野,很難想像為什 麼拿破崙這一戰會成了歷史上重大 的事跡。 1815 年 3 月,拿破崙一世由厄 爾巴島返回法國,迅速聚集舊部, 進軍巴黎,重新稱帝,並立即組建 軍隊。反法聯盟計劃調集 70 萬大軍,分路進軍法國。
1815 年 6 月 18 日歐洲第七次反法聯盟對法戰爭,在滑鐵盧有一場 決定性會戰。 這是大英帝國,荷蘭,聯合普魯士王國與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滑鐵 盧的一次戰役。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軍事史上最 著名的戰役之一。 1815 年 6 月 18 日發生的這場戰役深刻影響歐洲歷史進程。 它決定拿破崙皇帝的命運,決定歐洲歷史的走向。在這 12 個小時 內在 2.5 公里長的戰線上,雙方共死亡 5 萬將士。 滑鐵盧戰役上,主宰歐洲格局長達 11 年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從此覆 滅,拿破崙被放逐至聖赫倫那島,自此退出歷史舞臺。拿破崙在此荒 島上生活 6 年,直到 1821 病逝。曾經赫赫一時的拿破崙,淪落到這種 結局,怪不得他鬱鬱得胃癌而終,夠悲慘的了。 Waterloo 代表慘痛的失敗。 奇怪的是,法國人儘管拿破崙戰敗,卻對他崇敬有加。 中外曾經赫赫一代的英雄,幾位有 名的首領,從統一列國,到死亡只有十 幾年的時間就滅亡,但是在這十幾年 中,他們的爭戰弄得當時的世界天翻地 覆,中國的秦始皇(前 259 年 1 月 10 日
-前 210 年 8 月 10 日)。他三十九歲時 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 31 法國的拿破崙,1804 年 11 月 6 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 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成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 崙一世 1804 年 5 月 18 日-1814 年 4 月 11 日。 拿破崙第二次任皇帝,1815 年 2 月 26 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潛返法 國,國王路易十八派去的部隊並沒有攻擊他,反而迎接。路易十八逃 亡至別國後,拿破崙再次奪得政權。1815 年 3 月 20 日-1815 年 6 月 22 日。歐洲其他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同年 6 月 18 日,拿破崙 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被英國威靈頓公爵帶領的反法盟軍所擊敗,史 稱「滑鐵盧戰役」,同年 7 月 15 日他正式投降。其後拿破崙被流放到大 西洋上的聖赫倫那島。從奪回政權到再次戰敗只有約一百天的時間, 史稱百日政權。 德國的希特勒,1933 年上臺成為德國元首。1939 年 9 月 1 日,入 侵波蘭,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1939 年到 1941 年相繼 佔領歐洲的 14 個國家,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成為 德國的附庸國。1941 年 6 月 22 日,進攻蘇聯,之後陷入蘇德戰爭的不 利局面。1945 年 4 月 30 日下午 3 點 30 分,希特勒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 自殺。從當總理 1933 到自殺 1945,12 年。 小時候聽母親講拿破崙,她說這中文名字很好記,拿一個破輪子。 他的一生,應了中文的這個名字。 有一次,美國有一位小學老師問學生:你們知不知道 Napoleon? 小孩異口同聲回答「知道」。老師叫一個躍躍欲試的小學生,講拿破崙, 他說:「那是我時常吃的冰品牌。」 拿破崙在歐洲征服各國,似乎並沒有受到各國的痛恨。因此不但法國人崇拜他,許多人還崇敬他,以他的名字定為企業生產的品牌。 3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Zalmoxis (古希臘語 Ζάλμοxiις Zálmoxis,又名 Σάλμοxiις Sálmoxis,Ζάμολxiις Zámolxis 或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