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虞和芳 27.1.18.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虞和芳                             27.1.18.

蔡教授:

好久沒有您的消息,非常的惦念。這新到的一年,雖然一月份也將快到尾聲,還是有11個月的時間,遙祝您2018年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我們1月中來到Schweckhausen,這裡有不少的事情要做。既然買下了這個古堡,就有一個責任。看到那兩個Pavillon,跟孤兒一樣,被前古堡主人申請拆除,但是鄉長和村民,對它起到懷念,他們的祖先,曾經在那裡面工作,這兩棟建築,是此鄉民的系心之處,它像是一個孤兒,無人照顧翻修問津,因此我們決定將古堡主人的拆除此房的申請撤回,擔當起這項翻修的責任。不少鄉民自動做義工來幫忙打雜的工作。總算它在去年完工。
它恢復以前的作用,Schmied冶煉的房子繼續作為Schmied的工作坊。Volkshochschule在那裡開Schmied的課程。這才知道,Schmied還可以用來製作藝術品。一位Schmied授課教師,做了不少的小成品,如心、玫瑰花、小馬蹄的鐵蹄,它象徵幸福,掛在胸前的小馬蹄項鍊,得要開口朝上,這才不至於把幸福往下漏掉。這種想法跟中國人的一些想法類似,蓄財處,不得漏財。到底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中外皆然。
人都可以從早一輩子,和別人,學到不少東西。那位Moeller老師夫婦,妻子說她是83歲,但是精神煥發,愉快幸福。他們每次來授課,要開一小時車程的路,但是他們不辭勞苦,怡然自得。從他們那裡可以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就是人生一樂。
這次是來為前主人拆除的一棟房子,來做善後工作。那裡的地面上一片淒涼破敗之象,就將那些地面水泥地拆除,改成綠色草坪,並種植21Linden樹木。樹木比草坪要費時費力。
這是以新生命來替代已經被拆除的老建築之方。
在觀察Baumschule種植移植的15年的Lindenbaum,又得到書本上學不到的一些知識。這些樹木跟人一樣,有適應環境的條件。那些樹根,由一個鐵的網,帶泥土一起運來。這邊的泥土,跟它生長地方的泥土不大一樣,因此又運來500立方公尺的泥土。每天有4-5位植樹學校的專家,有三輛大小不同的起重機來工作一個星期,還沒有全部完成工作。至少21株樹已經栽培進去,還要做支柱,澆水灌溉等工作。這是德國人做事認真,每一行都有專門的人來工作。植物學校企業主人K說:那些鐵製的網,是不能夠拆除,它們裡面有許多植物的細細麻麻的小根,就跟人的微血管一樣,非常的重要。鐵絲是特製的鐵絲,植物的小根能夠透過它,繼續生長。兩年後,鐵絲會跟泥土混為一片。在這之前有一家Bagger公司,有三個大小不同的車子,來工作了十天,才把這段高低不平的地,大致弄平。才能夠打好根基,來為植樹公司來種植。

想到種稻子到我們吃到米飯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以及代表八十八,是指我們吃到了米,要經過88人的耕耘工作,才能到口。
真是隔行如隔山,我們生存在這個幸福的時代,很少會去體會到,別人和農夫的勞苦,人和人之間互助合作精神的可貴和重要。
您是教授,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育英才,是人生很重要的播種。   好,再談
敬祝
安康

虞和芳上。27.1.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回敬余老 虞和芳 17.1.25.發佈

余虞對話 17.1.25. 謝余老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余老詩詞感人深 情文並茂傳心神 行雲流水智慧具 引經據典學問深 經驗豐富內容透 小虞對話不嫌陋 每日分享詩三首 抒情揚智時代聲 獲益匪淺繞樑升 四年收集上千首 編輯成冊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