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上等願」和「擇高處立」的左宗棠 虞和芳 21.4.18.發布
清代儒將左宗棠題於江蘇無錫梅園的詩: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李嘉誠辦公室懸掛的唯一的一幅書法,是左宗棠的「發上等願」和「擇高處立」。這兩句話,代表格局遠大,眼界開闊,「志當存高遠」。
王維說,「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眼界決定境界,如果沒有開闊的眼界,很難做出大的事業。只有發上等願望,擇高處立,才能開闊我們的眼界。
志向遠大,有才能的人,總有一天會創業出驚天動地的宏圖大業,尤其在亂世的時代。
當初雖然左宗棠只有舉人的頭銜,沒有進士以上的頭銜,但是他的志氣高,眼光大,所以能夠成大業。
左宗棠成功的秘訣:
他目睹時艱,在其居室為聯自勵云:「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他精研大清歷史、地理(包括水利)、軍事、經濟,研讀時每每下腳註和筆記。當時不少八股的書生對他「莫不竊笑,以為無所用之」。
「緩進」「速決」而又寡言,養靜的左宗棠,有他一番處事舉兵的獨到之處,這在他平定回亂的艱鉅工作中,看出這種精神的發揮。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署名今亮, 諡文襄,湖南湘陰人,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一生親歷討伐太平天國、 洋務運動、陝甘回變、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73 歲。
左宗棠最主要的建樹是在他平定陝甘回亂
,收復中國西部新疆,開發西部疆域和興建「蘭州製造局」的兵器工廠等的設施。
平定同治陝甘回變
同治陝甘回變自1862年起直至1873年結束,持續10餘年後才被左宗棠清平復。這次戰爭的起因主要是回漢矛盾,戰爭表現為失去理智的民族仇殺。
叛亂在1862年開始,左宗棠在1867年接任陝甘總督前,清軍處於劣勢。左宗棠1868年十二月,派劉松山擊敗以陝北為根據地的漢人武裝董福祥軍,董福祥遂率領部眾逾十萬人歸降。
劉松山擇其精銳編成清軍三營加強兵力。然後左宗棠軍進攻陝西回軍馬正和、白彥虎(白彥虎1830年2月8日生-1882年7月26日逝)。
白彥虎從1862年至1877年與清軍作戰。後被左宗棠打敗,失敗後帶領2000多回民逃至中亞,仍不斷騷擾西北邊疆地區。白彥虎與陝回殘軍逃到新疆投靠阿古柏,又逃到沙俄,後得肺炎病逝於俄國。
左宗棠至1869年五月肅清陝西境內的回軍。左軍劉松山(1833年-1870年)部隊繼續向金積堡進軍,陝西回軍向甘肅北路回軍馬化龍(1810年-1871年,寧夏金積堡人。回族民變首領。)代陝回求和不成。表面上歸順清廷的馬化龍又重新反叛。糧盡援絕的馬化龍最終於1870年十一月向左宗棠投降,於1871年正月被處死。
1873年九月,甘肅西北部肅州回軍首領馬文祿在堅守肅州城兩年後也接近糧盡,向左宗棠投降。左宗棠在同月處死馬文祿,清軍並殺死投降的回軍一千多人及城內除老弱婦女外的殘餘回民數千人,同治陝甘回變就此告終。
左宗棠收復新疆回亂始末
1864年,新疆各地豪強趁太平天國和同治陝甘回變波及新疆,出現割據紛爭,各自為王的混亂局面。
左宗棠帶領的清軍收復新疆之戰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至三年(1877年)。清軍消滅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收復新疆大部份地區,結束同治新疆回亂。
阿古柏於1867年建立「洪福汗國」盤踞新疆。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清廷尚在爭論討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認為「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
左宗棠深思後,採用「緩進速決」的戰略,打算展開積極而迅速的戰鬥。
「緩進」,就是積極治軍。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減少冗員,增強軍隊戰鬥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軍,也剔除空額,汰弱留強。他還規定,凡是不願出關西征的,一律給資,遣送回籍,不加勉強。
「速決」,就是考慮國庫空虛,為了緊縮軍費開支,大軍一旦出發,必須速戰速決,力爭在一年半左右獲取全勝儘早收兵。因此,在申報軍費預算時,左宗棠親自做了調查和精微的計算,他從一個軍人,一匹軍馬,每日所需的糧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軍八萬人馬一年半時間所需的用度。然後,再以一百斤糧運輸一百里為—甲—位,估算出全程的運費和消耗。甚至連用毛驢,駱駝馱運,還是用車輛運輸,哪種辦法節省開支也做了比較。經過周密計劃,估算出全部軍費開支共需白銀八百萬兩。為防止意外開支,留有餘地,宗棠向朝廷申報一千萬兩。
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只要邊地安寧,朝廷何惜千萬金,可從國庫撥款五百萬,並敕令允其自借外國債五百萬。」
左宗棠在蘭州建立「蘭州製造局」(亦稱「甘肅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為了對付阿古柏軍的洋槍洋炮,並由廣州、浙江調來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造出大量武器,還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改造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
新疆收復後,上海「泰來洋行」的德國技師福克曾在哈密與左宗棠會面,觀看左宗棠部隊的演練,見湘軍紀律嚴明,操練得法,軍火槍炮也不落後,於是說:「清軍若與俄國交戰於伊犁,必獲全勝。」。左宗棠同時又建「甘肅織呢總局」(亦稱「蘭州機器織呢局」),這是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光緒元年(1875年),朝廷上爭議出兵收復新疆,引起「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主張放棄塞防,將「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則是塞防派,並力表異議,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
左宗棠力認為:如果丟失新疆,則這塊土地不是被西方的英國勢力,就是被北方的沙俄鯨吞,中國隨即失去西北邊防的關卡要塞和重鎮,使西北邊防無以屏障,到時中國邊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減,反而會大大增加。從全局來看,不戰而丟新疆的後果,對內必將嚴重有損國威,喪失民心;對外也必將助長列強的侵略氣焰,不利于海防。左宗棠以李鴻章的主張乃是誤國,絕不可行。
當時的軍機大臣文祥為左宗棠所說服,全力支持:「老臣以為宗棠之言深謀遠慮,上承先皇高宗之遺志,下惠子孫萬代,請陛下決策。」於是請清政府下詔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節制三軍,以將軍金順為副帥,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略是先平定新疆的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迪化」。如果迪化城克服,「我威維揚」,再大興屯田以保證長期後勤供應,安撫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如此,「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穩然不可犯矣。烏城形勢既固,然後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
在戰術上,左宗棠分析:「俄雖國大兵強,難與角力,然苟相安無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勢禁皆窮,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齊隊伍,嚴明紀律,精求槍炮,統以能將,豈必不能轉弱為強,至此勞師襲遠之寇乎?」因此,「不在先索伊犁,而在急取迪化。」左宗棠事先命西征軍前鋒部隊統帥張曜,駐軍哈密興修水利、屯田積穀。1876年一年就收穫糧食五千一百六十餘石,基本上可以解決該部半年軍糧所需。
光绪二年(1876年),春天左宗棠領頭队伍一路西行。左宗棠根据新疆敌情及地理特点,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并编组了一支以道员刘锦棠部、都统金顺部、提督张曜部为主的作战部队,共约六七万人,委任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加紧进行战争准备。以刘锦棠部为“主”之军,以张曜部为“且战且防”之军,相继长驱西进。
1876年8月,收复新疆之战打响。刘锦棠、金顺二部清军从阜康出发,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避开供水困难的大道,走虽然敌人严密防守但水源充足的小道,出敌意外地迫近乌鲁木齐北面重地古牧地。扫清敌外围据点后,用大炮轰塌城墙, 8月17日黎明,南门被4公斤重的开花炮弹轰破,湘军冲进城内展开激烈巷战,以158人阵亡、450人负伤的代价全歼守敌6000余人。清军乘胜进军,于8月18日光复守备空虚的乌鲁木齐。
收复乌鲁木齐后不久,刘锦棠却不幸身染重病,一时卧床不起。因此左宗棠另派金顺部攻取北疆各地。至11月,阿古柏在北疆的势力已被彻底清除。
1877年4月14日,病愈的刘锦棠率领清军主力30个营大约1万5千余人及炮队离开乌鲁木齐南下,清军乘敌不备,衔枚急进,17日完成对达坂城的包围。19日夜,清军用3门开花大炮猛轰达坂城,城内的炮台、月城和城垛先后被炸塌,清军乘势发起总攻,全歼城中阿古柏军,俘虏了包括阿古柏“大总管”爱伊德尔胡里在内的1200余人,而清军不过伤亡100余人。
经过4天休整,清军继续前进,26日在托克逊城外与正在四处抢掠的阿古柏军发生激战。清军仅以90余人伤亡的微小代价,歼敌2000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枪械2000余件。残余敌军烧毁存粮及火药,仓皇南逃,托克逊宣告光复。
在此同时,从哈密、巴里坤一线西进的另一路清军20个营约1万人,也在4月26日兵临吐鲁番城下。慑于清军的强大战力,阿古柏在吐鲁番的守军近万人开城投降。
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清军就彻底打垮了阿古柏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天山防线,全歼其主力部队,使得南疆门户洞开。
1877年5月29日凌晨,穷途末路的阿古柏在库尔勒暴毙。阿古柏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在清军压境的情况下依旧为争权夺利展开内讧。阿古柏集团陷入内讧。就在阿古柏政权行将覆灭的时候,英国人介入,让伯克胡里交出南疆东部,而南疆西部则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向清朝“朝贡”,从而保留阿古柏政权作为俄属中亚和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左宗棠得悉此事之后愤怒地表示,喀什噶尔就是古代的疏勒,“汉代已隶中华,因我旧土”,清军一定要“尽复旧疆”,“岂容他人饶舌”。清廷支持了左宗棠的正确主张。8月10日,鉴于“刻下已届秋令”,天气开始转凉,断然下令前线清军“克日进兵,节节扫荡”。
8月25日,刘锦棠率领马步32个营为前锋,长驱西进。10月12日,刘锦棠挑选精兵2500人为先锋,穷追敌军。清军势如破竹,一个月疾驰2000里,两次溃敌军,一举收复库车、阿克苏和乌什。
10月,刘锦棠部以破竹之势,驰骋2000余里,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什噶尔之敌益形孤立,内部分崩离析,已降敌的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亦乘机反正。
在清军不可抗拒的攻势面前,阿古柏内部分崩离析。刘锦棠闻讯,立即挥军分路前进,于12月中下旬连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白彦虎等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清军攻克和阗。肆虐新疆十二年之久的阿古柏终于被彻底地从中国领土清除了出去!
剿匪抚民 治理新疆
为了进一步开发新疆,治理好大西北边防,左宗棠于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上书朝廷,力陈在新疆开设行省的主张。并建议朝 廷派员与俄国会谈归还伊犁,引渡胡里、白彦虎等叛匪事宜。朝廷采纳他的意见,派遣崇厚出使俄国进行谈判。
沙俄一边谈判,一边唆使白彦虎和伯克胡里不断武装侵扰中国边境,制造事端,进行外交讹诈。俄国人提出“通商、划界、赔款”三项不合理要求,崇厚原是在朝廷處理海外事宜,接待過德國使者Max Brandt,而竟然糊里糊涂地签订了条约,消息传来,朝野上下,无不义愤填膺。左宗棠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光绪皇帝壮其行,殊堪嘉许。于是,治崇厚罪,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左宗棠,自愿请行,乃率军屯哈密,为使臣做后盾。然后,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正是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
左宗棠在哈密生活四个月,他大力改善天山运道,修筑盘曲山路;多方筹集粮秣,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困难。在哈密大营加紧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据记载,上海“泰来洋行”的德国技师福克,曾在哈密与左宗棠会面,他观看了部队的演练,见清军纪律严明,操练得法,军火枪炮也不落后,于是感慨地说:“清军若与俄国交战于伊犁,必获全胜。
左宗棠胸怀开阔,不仅志在夺回失去的疆土,更悉心于经营边陲,美化西域。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左宗棠的同乡及幕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 即景生情,吟七绝一首: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這就是被後人所稱的「左公柳」。清代詩人蕭雄有一首名詩,專為詠頌「左公柳」而作:
十尺齊松萬里山,連雲攢簇亂峰間。
應同笛里迎亭柳,齊唱春風度玉關。
1882年,身居两江总督高位的左宗棠再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复伊始和西征大军未撤之威,不失时机地建省设县。这样顺应民心,有利于百废待举,恢复元气,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恳切陈词,终于说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
时任新疆巡抚的刘锦棠,制订了建省的具体方案。省会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下设镇迪道、阿克苏道,道以下设府、厅、州、县。伊犁仍设将军府,但不再统帅全疆的军政事务,政治中心移至迪化。
清朝政府正式批准了新疆设省的方案。1884年11月16日,是新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户部奏请添设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人,除刘锦棠任巡抚外,又调甘肃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从此,新疆省正式建立。
想起以前學過一首歌 玉門出塞
左公柳拂玉門曉, 塞上春光好, 天山溶雪灌田疇, 大漠飛沙旋落照, 沙中水草堆, 好似仙人島。 過瓜田碧玉叢叢, 望馬群白浪滔滔, 想乘槎張騫, 定遠班超。 漢唐先烈 經營早, 當年是匈奴右臂, 將來更是歐亞孔道, 經營趁早, 經營趁早, 莫讓碧眼兒, 射西域盤鵰。
這是讚揚左宗棠的德政。
王震評論:阿古柏是從新疆外部打進來的,其實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帶兵出關,消滅阿古柏、白彥虎,收復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這是抗禦外侮,是值得讚揚的。
參考資料
維基左宗棠
李恩涵。同治年間陝甘回民事變中的主要戰役,《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七期。
http://hszz.voc.com.cn/view.php?tid=251&cid=7(资料来源:共识网、凤凰网、新浪网、中华网、铁血网、中国青年网、 华夏经纬网 、时光著《晚清十大佬的生存智慧》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