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

從Lucifer一字看其含意和影響 虞和芳 29.5.21.

從Lucifer一字看其含意和影響 虞和芳 29.5.21.發佈 Lucifer此字在宗教上很早就出現,跟一些古代的神話和宗教的崇拜相聯。從這個字,可以追溯出來不少古代文字,特別是神話中的文字,流傳影響到後世文化,宗教,文學藝術的創作。 古希臘羅馬時代的Lucifer 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Lucifer 名為晨曦之星Phosphorus,Lucifer,意為「帶來破曉的人」),是黎明前除了月亮之外在天空中最亮的星體。 古羅馬天文學家發現,晨星與金星(Venus)實為同一顆星,因此有不少詩人將愛神Venus又名「Lucifer」。另有一說,Lucifer 是古羅馬的神,形像是一持火炬的神。 羅馬神話 在羅馬神話中,Lucifer為晨星(即金星)的詩意名稱。它是希臘文字ΦωσφόροςPhosphóros(“光明使者”)或ΈωσφόροςEosphóros(“黎明的使者”)的字面翻譯,出現在荷馬的Odysseus , Hesiods Theogonie 的神義論中。Lucifer也與女神維納斯有聯繫。 Lucifer,是晨星(金星)的拉丁名稱。從字面上翻譯,它的意思是“輕載”(源自拉丁文lux,“輕”和輕浮,“攜帶,攜帶”)。在基督教中,Lucifer是至高無上的魔鬼的名字,他為了與上帝等齊,而背叛上帝,於是被驅逐出境—逐出天堂,貶到地獄。 Lucifer自此成為上帝的反對者和邪惡的創造者。經過 Heresy異端運動,如Bogomils波格米勒派和Cathars卡特里派等對基督教視為異端的運動之後,Lucifer建立自己領域的王國,從而以他創造世界。在Belles-lettres 美文(源自法語,意為「美麗的」或者「美好的」,指以純藝術為主要追求的文學作品。) 小說中,Lucifer經常扮演地獄的統治者。 基督教 Lucifer的淪陷,Gustave Doré插圖,1865年 巴比倫/希伯來神話中的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聖經中以嘲弄自尊的歌聲形式,出現在天上,因為他試圖升入眾神的高空而受到拋棄。再次成為“通天之王”。只有在基督教中,這才被解釋為墮落的天使。 天使墮落神話是基督教前的起源,並出現在世界末日的文學作品中。 在 Leben Adams und Evas 亞當和夏娃的生平(第14-16章)中,是 Satan 撒但(Satan指魔鬼,有時又以Lucifer來稱之)拒絕在新創建的亞當之前屈服。在猶太學者對聖經的希臘語翻譯中,晨星Helel的希伯來語,名字命名為ΦωσφόροςPhosphoros。天鷹座(Aquila)從動詞yalal(感嘆)衍生出helel一詞。此派生部分用作哀悼墮落天使的專有名稱,此天使哀歎其昔日的榮耀,類似於晨星。 基督教會之父-Hieronymus在他的Vulgate中,-以Lucifer為墮落天使來翻譯。Lucifer與墮落天使的關係出現在1世紀的巴勒斯坦猶太教中。天使墮落神話發生了變化:在撒旦的啟示中,撒但的錯誤是朝下的(與地球的事件有關),而Lucifer的錯誤是朝上的(想像上帝一樣)。 教會的父輩們以Gospel of Luke路加福音(10.18 EU)中耶穌的一句話為基礎,使墮落的光明使Lucifer與撒旦/魔鬼建立了聯繫:“我看到撒但像閃電一樣從天上掉下來。”基督教學者Origen在他的著作《 De Prorincipes Proemium》中以及在第十二冊上的一個諷刺文章中,將晨星Eosphorus-Lucifer(可能基於Leben Adams und Evas書)與魔鬼或撒旦進行了比較。關於基督教中出現的天使教義,Origen認為,最初被誤以為 Phaethon(太陽神的兒子)的Helal-Eosphorus-Lucifer在試圖將自己與上帝等同之後,就像天上的靈魂一樣跌入深淵。 Cyprian(大約紀元400), Ambrosius(大約340-397年)和其他一些教堂的父輩基本上遵循了這種觀點,這種觀點是從希臘化神話中藉用的。相比之下,教會的父親Hieronymus, Cyrillus von Alexandrien (412–444) 和Eusebius (um 260–340)在Jesaja賽亞的預言中只看到巴比倫國王神秘的一面。他們認為巴比倫異教徒國王在地上被推翻,清楚地表明了撒旦在天上被推翻。 大天使 Michael墜入地獄, Peter Paul Rubens的油畫,約1620年 在中世紀,“Lucifer”通過以賽亞書14:12EU(黎明之子的墮落)和Luka路加福音(撒旦的陷落)的結合,最終成為惡魔或撒旦在一般教會中的代名詞。 習俗和文學中,有時會區別地獄王子Lucifer和處決者Satan。Peter Binsfeld還區分了撒旦(作為憤怒的惡魔)和Lucifer(作為驕傲的惡魔)。 傲慢,Superbia七宗罪,傲慢、嫉妒、憤怒、怠惰、貪婪、暴食及色慾是Lucifer的特徵,是中世紀傳統的一部分,體現在爭取與上帝平等的努力中。中世紀神學家對這種努力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判斷。根據 Anselm von Canterbury的說法,一個理性的生物(天使),Lucifer只想到善。追求與上帝平等是上帝的意義,因此不是罪。取而代之的是,罪惡在於Lucifer根據自己的判斷力以“無序的方式”(過分)爭取上帝的平等,因為他不想屈服於上帝。 與Cathars 在某些gnostischen Systemen 諾斯替教系統中,“上帝的長子”以Satanael來代表。在Bogumils和Euchites中,“長子”以Lucifer-Satanael來表達。 從意大利開始,Bogumils採納了教義和禮節並對其進行了一些修改的Cathars教,Lucifer與耶穌基督一起是至高神的第一個顯現。在Cathars的世界觀中,整個塵世被視為邪惡的Lucifer和地獄的境界,天使的塵世墜落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嫉妒的Lucifer作為原始世界中的光之天使被假定為靜止的通過他美麗的光輝,部分地吸引了那裡的天上居民,但是,這個天界的好上帝允許了。根據Katharer的說法,犯罪的原因是強迫進行勾引,因為他們將最初善良罪惡的根源歸因於通過消除自由意志力而引誘了邪惡的原始人。 遵循Lucifer創造世界教義的Bogumilen, Katharer卡塔爾教派和其他教派被天主教會反復稱為魔鬼崇拜者或Lucifer主義者。Lucifer之所以被世界創造者所認同,並不是基於這樣的假設:Lucifer是真正的上帝,而是這個世界本質上是一個 內源性的創造物。因此,他們再次認為,天主教會相信造物主上帝,教導對魔鬼的實際敬拜。基督被釘十字架實際上是魔鬼消滅耶穌的企圖。因此,耶穌受難像被解釋為Lucifer的象徵。 相似的神話出現 一個人從眾神那裡偷火併帶人,叛逆眾神,與眾神失寵或被其國放逐的動機可以在幾種宗教中找到。因此,在希臘神話中,Lucifer被比作 Prometheus 普羅米修斯;北歐神話中的Loki神,經常與Lucifer或魔鬼相提並論。研究反复提出了這樣的論點,即Loki是北歐神話中等同於基督教的魔鬼人物。曾經假設可能是從“Lucifer衍生出Loki這個名字,或者這兩個名字的共同起源。然而,這些並不視為對的,有矛盾。在Odin中也可以找到許多在道德上應受譴責的特質,並將Loki的矛盾性降到了他的有害行為上。這些等式的神物可能是現代的產物。尚無合體的主要來源將等同於魔鬼或撒旦。但是,還有其他人物,例如Midgard蛇,被稱為撒旦,這就是為什麼不太可能對Lucifer和Loki進行原始識別的原因。 文學,音樂和電影中的人物 古典文學 浮士德博士(1604)和Lucifer(1654) Lucifer出現在戲劇作品中,例如·Christopher Marlowe的《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1604年)(另見歌德的《浮士德》)或Joost van den Vondel的1654年起的《Lucifer》。 Paradise Lost (1667) 失落的天堂(1667) John Milton在其史詩《失落的天堂》(Paradise Lost,1667年)中將Lucifer稱為“撒旦”,因此與他等同。他是一個驕傲,雄心勃勃的天使,在反抗上帝后跌入地獄。在那裡,他接管地獄„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n“)(“統制地獄勝過在勝過在天堂服務”),並在Mammon和Beelzebub的支持下成功地運用了他的修辭和組織技巧。後來他進入伊甸園,以蛇的形式引誘亞當和夏娃,吃食知識樹。 Der Zauberberg (1924) Thomas Mann的小說《魔幻山》(The Magic Mountain,1924年)中,致力於啟蒙運動的Settembrini崇拜他作為光明使者,稱呼他為“ sforza vindice della ragione”。 Göttliche Komödie (1265–1321) 神曲(1265-1321) 在Dante Alighieri的《神曲》中,Lucifer陷入地獄的第九個圈子,叛徒在其中遭受到痛苦。 古典音樂 作曲家Johann Strauss(兒子)在1862年為維也納藝術家協會Hesperus的狂歡節舞會寫《Lucifer Polka op.266》。 Lucifer是Karlheinz Stockhausen的歌劇《 Licht》的主要角色之一,這部影片創作於1977年至2003年之間。 現代文學 在1969年Anton Szandor LaVey出版的 Satanischen Bibel《撒旦聖經》(被認為是“現代”撒旦主義的創始人)中,Lucifer出現在地獄的四位王儲中,這就是為什麼四章中的一章都以他的名字命名Das Buch Luzifer《路西法書》 )。作為東方和空中元素的大師,他充當“光明使者”的角色,代表知識和啟蒙運動。 羅馬尼亞詩人Mihai Eminescu於1883年寫了一首詩Luceafărul,其中演唱Lucifer為晚星。 Lucifer經常是英美文學的主題,例如Steven Brust的奇幻小說To Reign in Hell (《地獄統治》 (1984)中 Miguel Serranos Nos,1980年的Book of the Resurrection《復活之書》 Arthur C. Clarke的Space Odyssey (1968–97)《太空漫遊》中。 Neil Gaiman的Sandman故事(1988-96), Mike Carey的漫畫系列Lucifer(自1999年起), Catherine Webb的故事 Waywalkers (2003)《路行者》(2003)和Timekeepers《時光守護者》(2004), 以及兩本小說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他的黑暗材料》(1995) -2000),作者是Philip Pullman 和Christoph Marzi的 Lycidas(2004-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回敬余老 虞和芳 17.1.25.發佈

余虞對話 17.1.25. 謝余老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余老詩詞感人深 情文並茂傳心神 行雲流水智慧具 引經據典學問深 經驗豐富內容透 小虞對話不嫌陋 每日分享詩三首 抒情揚智時代聲 獲益匪淺繞樑升 四年收集上千首 編輯成冊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