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探索<恨的集體>—談共產主義,納粹和恐怖份子 虞和芳



探索<恨的集體>談共產主義,納粹和恐怖份子          虞和芳               

<恨>是人類天生就具備的一種很自然的負面情感.歷來神話、哲學、文學、道德、宗教、心理學、醫學、法律、政治、都以不同的角度來探討處理這種<恨>的存在,和由恨所引起的種種情況.
<恨>是客觀的存在,它需要一個或數個投射的對象.它很快能夠找到這些對象,如恨弟妹搶走父母的愛,恨父母偏心,恨老師太嚴,恨每天要早起上學,恨別人長得比自己漂亮,恨和妒嫉別人的功課好,恨自己的愛人被別人搶走,
當<恨>成為一種<恨的集體>(註一),它有三種特性: 1. 它是把每人自己的恨,跟別人的恨集體團結起來,不再是個人窄狹的,難以告人,私下的一種恨.恨有了伴,不再孤單,它跟別人的恨結合,由不同的恨,結合成為共同的恨.它的力量增強  2. 這種<恨的集體>,使無神論者,找到一種適合附身的政治、哲學、主義;使宗教信仰者,在宗教內,找到合適這種<恨的集體>發洩的教條論述管道.這樣一來, <恨的集體>多一層<金玉>的外表,看起來,具有高深的目標理想,但實質上,卻是<敗絮>的內涵,因為它的實質是恨,是一個集合小恨成為大恨的集體,它不可能耍出造福人群的把戲,它的出發點是負面情緒,它具有毀滅的性質和結果. 3. 這種<恨的集體>需要有一個發洩的對象,它是這種<恨的集體>共同敵人.此敵人,可以是一個不同的種族,如猶太人,可以是一個階級,如資產階級,可以是另一社團,另一主義,另一宗教的信奉者.這個敵人,被指責為所有不幸的來源,要對所有罪惡負責,只有消滅這個敵人,這個世界才能得救.換言之, <恨的集體>,有一個共同敵對要毀滅的敵人.這是<恨的集體>對象.這個敵人殲滅後,世界才得安寧,才能達到理想.
這是<恨的集體>的三個特色.它比個人的恨來得吸引人,它形形色色,具有誘人的堂堂外表,但是不易洞悉其內在魔鬼似的潛力.
在人的心內,隱藏不少的不滿和恨.政治上的野心煽動家,就煽動號召這種恨,造成集體的恨,這種集體的恨,正是他們可以利用奪取統治權的一股力量.他們先以煽動製造人們間的仇恨,使那些被煽動的人們,組成<恨的集體>,以一種主義和理想為口號,找出共同恨的敵人.這是一股很可怕的力量. <恨的集體>為一支強力軍,野心家適時的認可讚揚和調度調動它,引向某個方向,利用它來鬥爭殺害,打倒「公敵」,達成野心家戰略統治的目標.
共產主義和納粹法西斯主義,偏激的宗教領導者都會製造並利用這股力量,來引向他們所要達到的目的.
列寧,毛澤東, 波布Pol Pot奪權的運作的方式,以共產主義為教條,階級鬥爭為口號,分化階級為兩等,有產和無產階級.製造鼓動他們間的仇恨.誰有一點資產,就是無產階級的敵人,就是<恨的集體>鬥爭的對象.
共產主義的煽動家鼓動發揮人類的恨,成為一種集體的恨,宣揚資產階級的產業是基於剝削無產階級而致,他們是共產主義和無產階級的敵人,要沒收資產階級的財產,要鬥爭他們,甚而要殺戮他們,他們存在一日,社會就沒得安寧一日.
共產主義的理論是消滅資本主義,認為資本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世界上若是沒有私人財產,所有一切的經濟,企業操在政府手中,這樣即能夠達到最終的國際共產理想.沒有私人產業的社會,就沒有罪惡,因為金錢和資本為一切罪惡的根源,它不存在私人手中的話,世界太平,連警察也無用武之地,都可以廢除.
誰反對共產主義,誰就是反動份子,就是有產階級的幫兇;誰不接受共產主義的教條,誰就是人民的敵人.這些敵人,輕則要接受洗腦,受到勞改.重則處刑.
這種分化階級的不同,誰不屬於無產階級,誰就是敵人,這種人工製造的仇人,仇恨,弄到最荒謬地步,在柬埔寨,凡是戴眼鏡的人,都成為有產的知識份子階級,是該被殺的對象.他們被趕盡殺絕.在柬埔寨就殺死了兩百萬人,佔當地總人口的1/3.

這種鼓動集體的恨,指向領導者所要鬥爭的對象,鬥爭他們,傷害殺戮他們,是政治家在共產和納粹政權下,所用的殺人奪權手段,他們的敵人名之為<人民的敵人>.這種以<恨的集體>為出發點的主義,掛上集體利益和理想的外貌,受到國家法律的保障,這種集體的恨,毫無忌憚的將恨發揚出來,成為集體的殺人劊子手.那些被煽動的人,沒有罪惡感,不受良心的指責,在為人類社會除害,替天行道的<理想>下,受到鼓勵,成為除害的英雄.他們的領導者,驅動<恨的集體>,受到人們的崇敬膜拜
毛澤東在內部爭權,鞏固他的政權時,組成一群<恨的集體>--紅衛兵,發動文化大革命打擊青年學生的敵人,即所謂的,權威派反動份子,這些敵人正是毛澤東要鏟除的對手.這場文革,摧毀中國的文化古蹟,學校關門,老師被批判,只要看自殺20萬人的驚人數字,就可以想像出它所發展出的恨,逼迫人的慘狀有多深. (註二
這種製造不必要的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以集體的恨,美名目標為一個理想,來殺戮屠宰一國內的同胞,造成20世紀人類的大災害,大浩劫.

<恨>是一種負面的情感,它發揮出來,不可能是關切、和諧、和平、包含、容忍、諒解、不可能是愛.相反的,它是憤怒、是妒嫉、是蠻橫、是暴力、是破壞、是殺人.因而在共產主義下犧牲的人,包括計畫經濟失敗,飢荒餓死的人,9千萬人之多.

希特勒是一位大野心家,大煽動家,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敗後,組織的魏瑪共和國,遇到世界經濟危機,人們對於政府失望,希特勒就趁機策動<恨的集體>,把一切德國人的不滿之處,全部歸罪於猶太人.這時<恨的集體>找到了一個負罪羔羊的敵人,把所有的罪過,推到猶太人的身上.這種鼓動集體的恨,製造不安,演變出1938,119-10日<Reichkristallnacht,國家水晶之夜>,打毀猶太人的商店,殺死400名猶太人.然後進一步的迫害猶太人.
二戰前許多猶太人為德國高階層人物,如企業家,醫生,律師,大學教授,藝術家.於是納粹製造集體的恨,說猶太人吸德國人的血肉,他們有如魔鬼,非要消滅他們不可.
Himmler為希特勒政權的內政部長,納粹政權SS(Schutz Staffel,蓋世太保,秘密警察,為其手下)的首領,集中營的總監,他對處置猶太人的SS:「消滅猶太人,不管你們在那裡遇到他們,但是你們內心要保持潔淨,因為你們在為一個崇高的理想獻身Vernichtet die Juden, wo ihr sie trefft, aber bleibt innerlich sauber dabei, denn ihr dient einem höheren Ziel.
這種動員<恨的集體>,為一個理想奮鬥獻身,是共產主義,納粹政權和恐怖份子分化人們的一種手段手腕.
納粹是拿一種煽動集體的恨,來進行殺害異己的人.納粹的優生學,把世界分成優生的民族,和劣等民族兩種.德國為優生的民族;蘇聯,波蘭等東歐民族,雖然為白種人,但是屬於劣等民族,他們只有給德國民族當奴隸的分,德國民族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因而德國要征服鄰近的國家,好擴張德國人的生活空間,奴役那些劣等民族.
這樣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6千萬人的死亡.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些不滿,都會有些怨恨,通常它若不傷害別人,看不到它對社會國家有什麼損害,它沒有舉足輕重的力量.但是一當它被煽動份子組織起來,製造一個仇敵,加上一種理想,它就成為一種極為可怕,具有迫害傷害力量的利器,不但可以殺人放火,殺害無辜,還能奪到政權,贏得一個為理想奮鬥的勇士美名.

它的力量有多大?即使犧牲性命,在所不惜.這是回教徒在2003911日所造成紐約大廈3000人死亡的悲慘命運.
那些參與這種恐怖份子的阿拉伯人,他們沒有受到別人的壓迫,他們多半為富裕的阿拉伯人,在國外長大.其中有3位赴死的飛行員,來自德國.他們養尊處優,但是受到宗教的狂熱煽動,認為西方文明,壓倒阿拉伯文明,因為400年來,阿拉伯人,沒有什麼特殊的建樹,在跟西方文明競爭時,他們居下風,他們因此生恨(註四).一群人在Bin Laden左右手的煽動下,掀起了<恨的集體>,不惜犧牲生命來摧毀西方文明的代表紐約的兩座大廈.他們認為這場戰爭是一個<神聖的戰爭>,殺死那些不信仰回教的人士,這是替天行道.在可蘭經上,把世界分成兩部分,回教,和戰爭兩端.回教徒要征服非回教徒,殺死不肯歸化回教的異教徒,凡是為這場<神聖的戰爭>犧牲的人,可以立即升天堂,那裡有72位聖潔處女在迎接他們.
回教徒的<恨的集體>,造成今日恐怖份子的破壞.每位出國旅行的人,都要經過一場嚴格的檢查,就是為了防止恐怖份子混入劫機,進行破壞的措施.
今年(2006)912,教宗本篤16,訪問德國,Regensburg大學,發表一篇演說:「信仰,理性和大學的交流.「裡面提到東羅馬Byzans拜占庭皇帝跟回教學者的一句話,它批評回教的攻擊性,這句話,引起回教國家大嘩.這件事,國際震動,聯大為此還特地舉行緊急會議.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恨的集體>的一員,或是<恨的集體>所恨的對象.
在公司做事的人,對領高薪水,對他們的老闆,可能會有妒嫉不滿懷恨之心,他們若是被煽動家來「宣導」「啟發」「帶領」一番,許諾改善他們的環境,他們就很容易成為<恨的集體>的一份子,這是共產主義在不同國家爭奪到政權的手段.這是分裂階級,造成階級仇恨,如伊索寓言中的<狼和狗>的故事一樣(註三),受害的還是被花言巧語,被分化,分裂,被煽動引起內心憤恨的人.
這種煽動分化,可以在任何階層出現.老師跟同學之間,學生可能因為老師上課嚴,要求的課業重,打的分數緊,同時學生的分數要靠老師來批分,這種感覺使他們有<受制,壓迫>之感,不甘心處在老師的權威之下.那麼若是有人來煽動他們,打擊老師,學生就很容易成為<恨的集體>的一員,老師成為學生攻擊的對象.紅衛兵就是這樣的來打擊老師,弄成學校罷課,老師受到勞改,自殺被殺的慘狀.
在德國的納粹政權下,並不見得人人受到猶太人的剝削和害處.但是受到煽動家的遊說,扭轉事實,造成<恨的集體>,一種不必要的,對待猶太人的仇恨.加上優生學的作祟,才會使猶太人,受到這樣的殺害.
在納粹的眼中,不把猶太人當作人,而當作而屬於老鼠害蟲,昆蟲之類的害蟲毒物,
納粹殺害他們,沒有一點罪惡感.先哄騙他們去沖澡,每人給一塊肥皂.他們被殺昆蟲的毒gas殺死,然後把他們手上的肥皂取下,再給下一個人用. 這種迫害,導致殺害6百萬的猶太人.
納粹這種對待敵人殺戮的態度, 在<恨的集體>的後面,不帶恨的激情感情,這比被煽動的工人,對他們的雇主有感情的恨,更冷酷無情.
子女受到煽動者的言語,反對父母的權威,再曉之大義一番,如國家之上,主義至上,這樣子女就會告發父母的不是,這是共產和納粹政權下的恐怖統治,弄得人人不能自保,人間成了地獄.
任何對立的兩邊,都免不了會有某種摩擦,每個人都有一種複雜的情感,作為一個政治領導人物,要能調協各各階層間的不滿,使社會能趨於和平,這是政治家的責任和使命.
若是一個領導人物,靠著煽動人們間的不滿,製造不應有的糾紛仇恨,這是一種卑鄙的手段.在台灣,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間,並沒有什麼不解之仇恨存在,可是硬要拿<恨的集體>分化他們,製造彼此的不滿,這樣只會造成台灣的動亂不安,對台灣來說,這是一個很可悲的現象.
如前所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恨的集體>的一員,或是<恨的集體>的對象,我們要謹慎小心,不可步入煽動家的圈套內,成為被利用的工具和犧牲品.
而且恨是一種壞的情感,它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康健.生為一種文化人,可以來昇華我們負面的情緒.如多接觸大自然,跟一些仁人善士交往,讀些好書,聽優美的音樂,來怡情悅性,改善我們恨的情緒.每個人都有善的一面,要多往這方面發展.
佛陀的大慈大悲,耶穌的博愛精神,這些以愛為出發點的宗教,都是化解恨的力量.
當人們稱讚甘地為一位聖人時,他說,他才不是聖人,他有很多壞的層面,他只是在控制訓練昇華自己而已.
這位偉人值得我們效法

註一:德文Hasskollektive’一詞,是由哲學家Peter Sloterdijk在他的Zorn und Zeit憤怒和時間,一書中首先提出.他是德國Karlsruhe的設計大學der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英文 State University of Design),校長.此書又稱Weltgeschichte des Zornes,恨的世界歷史.
註二: 據官方統計光在北京就打死1700多人,而全國自殺人數達到20萬人。至於整個文革期間死亡的人數可能超過200
註三: 伊索寓言中的<狼和狗>
The Wolves and The Dogs
Once upon a time the wolves said to the dogs,why should we continue to be enemies any longer? You are very like us in most ways.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us is one of training only.  We live a life of freedom; but you are enslaved to mankind who beat you ,and put heavy collars round your necks and compel you to keep watch over their flocks and herds for them, and, to crown all, they give you nothing but bones to eat.  Don’t put up with it any longer, but hand over the flocks to us, and we will all live on the fat of the land and feast together.:  The dogs allowed themselves to be persuaded by these words, and accompanied the wolves into their den. But no sooner were they well inside than the wolves set upon them and tore them to pieces.
  
Traitors richly deserve their fa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Zalmoxis (古希臘語 Ζάλμοxiις Zálmoxis,又名 Σάλμοxiις Sálmoxis,Ζάμολxiις Zámolxis 或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