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從易經的地天人來看宇宙學 虞和芳 20.2.18.

從易經的地天人來看宇宙學              虞和芳      20.2.18.

易經講陰陽,陰陽就是道。
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之道,曰陰與陽也」。孔子:「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儒家認同「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
道的演化運行
繫辭傳說:「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所以易經的卦象才能蓋括所有變化,成為筮卜的依據。
《素問·陰陽離合論》:「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故陰陽可無限細分,而這概念亦應用於中醫學上,以解釋生理活動的不同狀態。
中國的陰陽傳統學術中「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以及「陰極陽生,陽極陰生」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陰陽的特性是「對立而統一關係」( the contradictoryunity)(太極):
陰陽和天文
淮南子·天文訓》講天地的起源和演化問題,認為天地未分以前,混沌既分之後,輕清者上升為天,重濁者凝結為地;天為陽,地為陰,二氣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可見,陰陽是兩種哲學上(非科學)的基礎粒子,古人認為是宏觀物質形成的基礎。
宇宙的變化,是陰陽兩個完全相反,卻又相輔相成的元素之間消長變化。所以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而易經的乾卦為天,坤卦為地,人是生存在天地之間,易經闡明的是,人在天地之間,人如何來順應天地之道,天人合一,是易經的宇宙思維模式。
說卦云:「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 」人為萬物之一,儒家立於人之本位,以人與天地並列而為三。說卦云:「乾為天、為父。」「坤為地、為母。」人為天地所生,「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 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禮運),天地 ... 形而上者天之陰陽,形而下者地之剛柔。在天之道,陰與陽,在地之道,柔與剛,在人之道仁與義。

宇宙学(英文:Cosmology)或宇宙论,这个词源自于希腊文的κοσμολογία(cosmologia, κόσμος (cosmos) order + λογια (logia) discourse)。宇宙学是对宇宙整体的研究,并且延伸探讨至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在這點上跟易經的天地人三者關係相通。
宇宙學,牵涉到科学哲学神秘学以及宗教

同樣的易經不僅是跟數學、物理、哲學、醫學、曆法、也與科學及宗教、神秘學、不可分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Zalmoxis (古希臘語 Ζάλμοxiις Zálmoxis,又名 Σάλμοxiις Sálmoxis,Ζάμολxiις Zámolxis 或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