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西德間諜案主腦Günter Karl Heinz Guillaume 虞和芳 28.10.25.發佈

西德間諜案主腦Günter Karl Heinz Guillaume 虞和芳 28.10.25.發佈 Günter Karl Heinz Guillaume(1927年2月1日出生於柏林;†,1995年4月10日過世於 Eggersdorf),本名Günter Bröhl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DR/DDR)國家安全部(MfS)特別任務官員(OibE),作為聯邦總理府特工, Guillaume-Affäre紀堯姆事件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的曝光是聯邦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間諜案之一,也是導致總理Willy Brandt辭職的原因之一。他曾於1972年至1974年擔任Willy Brandt的私人顧問。 生平 Günter Guillaume 於1927年出生於柏林,父親是音樂家。 1933年起就讀小學,八年級後輟學。他先在柏林的Atlantik Verlags出版社- 和Bilderdienst GmbH公司當學徒,之後於1944年秋在 Reichsarbeitsdienst帝國勞工服務隊服役三個月。 1944/1945年,他在二戰期間擔任防空助理。 1944年1月17日,Guillaume申請加入納粹黨(NSDAP),於同年4月20日獲准入黨(黨員編號9,709,880)。 戰爭結束後,他被英軍俘虜,但逃脫後在Schleswig-Holstein州為一位農民工作。 1945年回到柏林後,他於1946年至1947年在柏林工作,最初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攝影師,後來在 Kleinmachnow擔任攝影記者。 入職德國聯邦 MfS 安全部,遷往聯邦共和國東德 1950年,Guillaume成為東柏林人民與科學出版社的編輯。 1952年,他加入統一社會黨(SED)。根據德國國家安全局(HVA)資料庫,他於1954年9月登記為非正式員工(IM),代號為「漢森」(Hansen)。 他的妻子Christel Boom於1951年5月12日結婚,於1958年10月登記為非正式僱員,代號為“海因策”(Heinze)。兩人育有一子,名叫Pierre Boom。 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國家安全部最初對Guillaume進行數月的情報訓練。他的岳母透過婚姻獲得荷蘭國籍,將住所登記在 Frankfurt am Main 法蘭克福,以便他們夫婦能夠在1956年「逃」往西方,而不必在緊急收容營接受情報部門的訊問。 ————-  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 MfS史塔西還給了他們10000德國馬克(相當於2024年購買力的29200歐元)的「啟動資金」。在法蘭克福經營一家名為「Boom am Dom」的咖啡菸草店。由於他的婚姻不忠,這段婚姻很早就破裂了。 Christel感到被背叛,但由於她身負Agentendienstes 間諜職責,他們得以避免分居。他們的兒子Piere直到父母入獄後才得知這段關係破裂的消息。 加入 SPD 社民黨並在聯邦總理府從事間諜活動 1974年,Guillaume與Willy Brandt一起在Niedersachsen 下薩克森州參加競選活動 Guillaume於1957年加入SPD社民黨。 Christel Guillaume擔任社民黨 SPD Hessen黑森-南黨支部秘書書記。自1964年起,Günter Guillaume全職擔任 SPD 社民黨官員,最初擔任社民黨法蘭克福分會的常務董事,於1968年起擔任市議會社民黨議會黨團成員。他給人的印像是社民黨極右派;他有共產主義勢利小人的形象。 同年,他也被選為市議員。 1969年,Guillaume領導了聯邦交通部長Georg Leber在其法蘭克福選區的競選活動,展現出他的組織才能,為部長贏得了極高的“多數票當選”票數。 選舉後,Leber任命 Guillaume為聯邦總理府經濟、金融和社會政策部顧問,他在那裡贏得上級的信任。 1972年,憑藉著勤奮工作和組織才能,他得以受到提拔為總理Willy Brandt的工會關係私人顧問。在此期間,他接觸到總理核心圈內的秘密文件和討論。 Guillaume也因此深入了解了Brandt的私生活。 Guillaume 夫婦被捕定罪 儘管西德安全部門掌握了 Guillaume夫婦自1973年中期以來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但他們被捕前幾乎已經過了一年。事情的起因是,聯邦安全部在20世紀50年代向其在西方的特工發送了 MfS 加密的生日電報。另一封加密電報是在 Guillaume兒子Pierre Guillaume 出生時發送的,內容是:Glückwunsch zum zweiten Mann.「祝賀您第二個人。」從出生日期的組合來看,儘管證據的法律價值微乎其微,但對 Guillaume的懷疑卻花了數年時間才得到證實。 1974年4月24日, Guillaume因涉嫌間諜在Bonn波昂被捕。被捕時, Guillaume聲明:„Ich bin Offizier der Nationalen Volksarmee der DDR und Mitarbeiter des Ministeriums für Staatssicherheit. Ich bitte, meine Offiziersehre zu respektieren.“(“我是民主德國東德DDR國民軍的軍官,也是西德國防部的僱員。為了國家安全。我請求你們尊重我軍官的榮譽。 ” 這句話是對他不利的重要且法庭可採納的法律方面供詞,因為在他認罪之前,證據相對薄弱。此事的 Enttarnung 曝光標誌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Guillaume-Affäre「Guillaume事件」的開始。 —————- 此事的曝光標誌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Guillaume-Affäre事件的開始。它引發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嚴重的國內政治危機,最終導致Willy Brandt於1974年5月7日辭去總理職務。 1974年6月6日,應反對派的要求,聯邦議院決定成立議會調查委員會,調查此事件,結果揭露了安全部門的嚴重監控缺陷。事後看來,尤其令人詬病的是,早在1973年,就已經有大量證據存在,而且內政部長Genscher根舍也曾告知Brandet此事,Brandt卻被說服充當“誘餌”,直到獲得足夠證據為止。 1975年12月15日 Günter Guillaume 被第四屆刑事參議院 (4. Strafsenat des OLG Düsseldorf)杜塞爾多夫高等地區法院判處宣判Günter Guillaume十三年監禁和五年剝奪公民權,罪名包括叛國罪,其妻子被判處八年監禁。 Günter Guillaume曾被關押在Bonn波昂(審前拘留)、 Köln-Ossendorf ,並從1976年秋季起被關押在 JVA Rheinbach萊茵巴赫監獄。 他的間諜活動可能沒有最初預想的那麼重要。 根據HVA資料庫,1969年7月至1974年4月期間,以「Hansen」為代號的情報僅收到24份報告和文件,即每年5份。記錄的資訊有一半涉及SPD社民黨內部事務。略低於四分之一的資訊涉及工會問題。只有相當一部分涉及Brandt政府的政策。 「Hansen」來源的低價值也反映在HVA對19則資訊中的14則的評分為「3」分。 (「中等價值」)。只有五人獲得「2」(「有價值」),無人獲得「1」(「非常有價值」)。 提前釋放及在東德獲得的榮譽 1981年初, Christel Guillaume, 1981年10月 Christel丈夫Günter Guillaume作為特工交換計劃的一部分返回東德,兩人均被正式授予„Kundschafter des Friedens“ (和平偵察兵)稱號。他們夫妻倆都獲得了 Karl-Marx-Orden(卡爾·馬克思勳章); Günter Guillaume 晉升為德國聯邦DDR情報局上校,其妻子 Christel晉升為DDR德國聯邦情報局中校。從那時起, Günter Guillaume 就以「明星嘉賓」出現在德國聯邦情報局的特工訓練課程中。 1985年1月28日, Potsdam 波茨坦國家安全部學院授予Günter Guillaume「榮譽法學博士」稱號,以「表彰他在維護和平和加強東德建設方面做出的特殊貢獻」。在東德的最後幾年裡在民主德國,​​他幾乎沒有必要在那裡服役。從那時起,他以前的戰友們就對他漠不關心。他只能透過預約才能進入國家安全局。然而,他仍然忠於德國統一社會黨(SED)的路線,反對兒子Pierre的公開化和改革。他的電話談話被國家安全部監聽。 離婚與再婚 由於Günter Guillaume 在返回民主德國的當天就與同樣在MfS 史塔西工作的護士Elke Bröhl發生了婚外情, Christel Guillaume於1981年12月16日與丈夫離婚。 1986年,Günter Guillaume 與比他小17歲的Bröhl結婚,並且沿用了Bröhl的姓氏。 1988年,他出版 Memoiren Die Aussage回憶錄《聲明》。 柏林圍牆倒塌後;逝世 之後柏林圍牆倒塌後, Guillaume作為當代見證者。 1990年3月首次自由人民議院選舉當晚,他進入了位於東柏林共和國宮的兩德廣播公司中央投票演播室,確信自己的觀點具有新聞價值。隨後,他修改自己的著作《聲明》;新版由 Springer-Konzerns 施普林格集團旗下的一家出版社出版。柏林圍牆倒塌後,德國廣播電視公司(HVA)的前同事再次尋求與他建立聯繫。然而, Guillaume並不重視維持這種聯繫;他甚至斷絕了與數十年來一直是他戰友的前指揮官 Kurt Gailat庫爾特·蓋拉特的關係。 1995年4月10日, Günter Bröhl 因轉移性腎癌在柏林附近的 Petershagen/Eggersdorf, 去世。自從回到東德後,他一直住在一棟寬敞的獨立住宅中,可以通往 Bötzsee 波茲湖。即使在臨終之際,他也明確拒絕接受 Markus Wolf致悼詞。他的兒子 Pierre 和前妻 Christel 都沒有受邀參加葬禮。 他被安葬於柏林 Parkfriedhof Marzahn馬爾燦公園公墓。 兒子和第一任妻子的晚年 Guillaumes 和他的兒子Pierre Boom (* 1957), 在父母被捕後定居柏林。 1974年,他移居東德,在那裡接受攝影記者的訓練。 1988年,他申請出境許可,於同年與家人返回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由於 MfS 史塔西拒絕讓他以Guillaume這個姓氏離開德國,他便沿用了母親的娘家姓(該姓氏由一位荷蘭人收養),並從此改名為Pierre Boom。 2004年,他出版了回憶錄《外國父親》。 Günter Guillaumes的第一任妻子Christel Boom於2004年3月20日因心臟病去世。 著作 Die Aussage. Protokolliert von Günter Karau. Militärverlag der DDR, Berlin 1988, ISBN 3-327-00670-9 (westdeutsche Ausgabe: Die Aussage. Wie es wirklich war. Universitas, München 1990, ISBN 3-8004-1229-2.) 聲明。由Günter Karau記錄。東德民主德國軍事出版社,柏林,1988年,ISBN 3-327-00670-9(西德版:《聲明:真相如何》。Universitas出版社,慕尼黑,1990年,ISBN 3-8004-1229-2。) Klaus Eichner, Gotthold Schramm (Hrsg.): Kundschafter im Westen. Spitzenquellen der DDR-Aufklärung erinnern sich. Edition Ost, Berlin 2003, ISBN 3-360-01049-3. (Mit einem Artikel von Mit einem Artikel von Günter Guillaume. Klaus Eichner, Gotthold Schramm (Hrsg.)艾希納、葛特霍爾德‧施拉姆編:在西方偵察兵:東德情報機構的頂級情報來源的回憶。柏林東部出版社,2003年,ISBN 3-360-01049-3。 (附有Günter Guillaume. 的文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和平志工」 虞和芳 28.10.25.發佈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和平志工」 虞和芳 28.10.25.發佈 這是瑞明在今天2025-10-28 00:25 聯合報/ 戴瑞明/全球和平志工(台北市) 的文。 下面是我讀到瑞明的文章回函 Dear 瑞明: 真高興讀到轉寄過來的 讓我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