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韓秉哲的生平和著作 虞和芳 27.10.25.發佈

韓秉哲的生平和著作 虞和芳 27.10.25.發佈 兩天前,我們在西班牙的電視台,看到 2025年,由年輕的西班牙王儲公主,頒發一年一度的,以王儲為名的王子/公主頒發的西班牙最高的國際Asturias公主獎「傳播與人文」類別獎。此獎國王與其公主都出席。 韓秉哲是2025年10月得到西班牙的Princess of Asturias Awards。每年都会有8个在各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个人或组织获得相应的奖章。这个大奖的颁发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西班牙,或者西班牙语界,而是面向全世界。 韓秉哲的表現特別的傑出處是他說明當今我們所處的自由世界的危機,這是一種等於自我安慰,同時是自我毀滅的現象。我們不得不注意。 下面參考德文維基介紹韓炳哲的生平和他傑出的特別處。 韓秉哲(韓文:한병철,漢字:韓秉哲;1959年出生於韓國首爾)是一位韓裔德國哲學家、文化科學家和作家。 生平 韓秉哲最初在首爾學習冶金學,之後決定在Freiburg和慕尼黑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和天主教神學。 1994年,他在Freiburg獲得博士學位,研究主題為《Heideggers Herz海德格的心:與Martin Heidegger一起論情緒的概念》。 2000年,韓秉哲在Basil大學獲得哲學副教授資格,研究主題為現象學研究《 „Tod und Alterität“ 死亡與異類特性》。隨後,他在該大學哲學系擔任私人講師,直至2010年。同年,他轉入Karlsruhe藝術設計學院,擔任哲學和媒體理論教授,直至2012年。 2012年至2017年,韓教授在柏林藝術大學擔任哲學與文化研究教授。 韓教授現居柏林。 2015年,他榮獲 Bristol des Lumières布里斯托光之獎。 2016年,他榮獲Salzburg的未來研究獎。韓教授是《歐盟數位基本權利憲章》的發起人之一,此憲章於2016年11月底發布。 2025年,他榮獲Asturias公主獎「傳播與人文」類別獎。 他的著作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 韓秉哲的研究興趣包括現象學、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哲學、美學以及社會、文化、宗教和媒體哲學。他的思想深受 Martin Heidegger, Jacques Derrida, Emmanuel Levinas, Jean-François Lyotard 和禪宗的影響。 作品 韓秉哲因其散文 Essay “Die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疲憊的社會》(2010年)而為世界所熟知。在文中,韓秉哲指出,在現代社會中,只有效率和人人適用的新自由主義行銷邏輯才是最重要的。其後果是無意義、憂鬱,以及最重要的──疲憊。韓秉哲認為,加速發展、自我優化以及缺乏留給自己和他人的時間是一種危險的發展趨勢,它會剝奪人們的力量,使人們感到不適。這篇散文於2015年由電影製片人 Isabella Gresser改編成電影,於2016年上映。在這部影片中,韓秉哲在首爾和柏林接受了訪問。兩座城市都探討疲憊社會的症候。 這正是當今我們所處的自由世界的危機,這是一種等於自我安慰,同時是自我毀滅的現象。我們不得不注意。 韓秉哲近期的著作大多以社會批判性診斷的形式呈現,探討當今主體的透明行為,他將其解讀為新自由主義市場力量強加的文化規範。如今,許多主體將這種個人主義崇拜視為自由,儘管它是資本主義自我剝削體系的一部分。韓秉哲擔心被迫自願披露私密細節,他認為這近乎色情,並會以犧牲羞恥感、保密性和信任等其他社會價值觀為代價,創造出一種極權主義的開放體系。當今許多人迴避愛與親密,因為它們可能導致傷害。在一個完全在場的世界裡,愛已不復存在,每個人都同時成為自戀和憂鬱的主體。 因此,當今的日常生活充斥著可見性和膚淺性。 隱私的侵蝕,這是「人們被當作資料包一樣對待和交易,以換取經濟利益」這一事實的結果。換句話說,人已經成為商品。 迴響 在2014年接受《時代周報》採訪時,韓被描述為一位「僅用幾句話就能摧毀支撐我們日常生活的思想大廈」的哲學家。為此,他既受到尊敬,也飽受批評。 西班牙報紙《國家報》將韓描述為「德國哲學界的新星」。 他的國際成功歸功於他對新自由主義主導的當下的清晰分析。韓受到廣泛歡迎,尤其是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 2020年,著名藝術雜誌《藝術評論》首次將韓評選為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的藝術人物之一。 2016年,文學評論家Magnus Klaue批評韓的作品,稱其為“陰暗低語的文化批評”,傾向於“昏睡式並列”的風格。 華盛頓郵報》將韓評選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50人之一。 韓秉哲的專著 《Heideggers Herz海德格的心》。論Martin Heidegger. Wilhelm Fink, München 1996. 《Todesarten死亡導師》。對死亡的哲學探究。Wilhelm Fink,出版社,München 慕尼黑,1998年,ISBN 3-7705-3282-1。 Martin Heidegger. 馬丁·海德格。導言 Warum heute keine Revolution möglich ist. In: Süddeutsche Zeitung, 2. September 2014 :為何今日無革命可言。載於:《南德意志報》,2014年9月2日 《政治學註釋書目》中對韓秉哲《心理政治學》及其他當代著作的評論(《記憶》,2015年2月9日,網路檔案館藏) Byung-Chul Han: Die Totalausbeutung des Menschen. In: Süddeutsche Zeitung, 20. Juni 2016 韓秉哲:《人性的全面剝削》。載於:《南德意志報》,2016年6月20日 Niels Boeing / Andreas Lebert: „Tut mir leid, aber das sind Tatsachen“ Interview mit Byung-Chul Han. In: Zeit-Wissen, Nr. 05/14. 尼爾斯·波音/安德烈亞斯·萊伯特:“抱歉,但這些都是事實。” 韓秉哲訪談。載於:《時代知識》,第05/14期。 Rezension zu Undinge und Infokratie: Von den Undingen und der Infokratie. In: Badische Zeitung, 22. Oktober 2021 《胡說與資訊政治學》評論:論胡說與資訊政治學。載於:《巴登日報》,2021年10月2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nunnaki神祇 虞和芳 6.11.25.發佈

Anunnaki神祇 虞和芳 6.11.25.發佈 Anunnaki,有不同的稱呼、Anunaku,蘇美爾語中稱Anunna(自Adad-nīrārī III阿達德尼拉里三世起),在美索不達米亞創世中,他們是上層天空的原始神IgiI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