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希臘悲劇的結構 虞和芳 10.2.25.發佈

希臘悲劇的結構 虞和芳 10.2.25.發佈 希臘悲劇的結構以一系列慣例為特徵。悲劇通常以序言開始(來自 pro 和 logos,“開場白”),其中一個或多個角色介紹戲劇,解釋隨後故事的背景。序幕之後是人物/團體的登場(πάροδος),之後故事透過三個或更多情節(ἐπεισόδια,epeisodia)展開。劇集間穿插著合唱插曲 stasima (στάσιμoν, stasimon),用來解釋或評論劇中正在發展的情況。在劇集中,角色與合唱隊員之間通常會有互動。悲劇以出埃及記exodus (ἔξοδος), 結束,結束了整個故事。有些戲劇並不遵循這種傳統結構。例如,Aeschylus的《The Persians波斯人》和《 Seven Against Thebes七雄攻底比斯》, 都沒有序言。 語言 所使用的希臘方言是 Attic dialect(Attica阿提卡方言,用於個別角色所說或背誦的部分),以及文學 Doric dialect 多立克方言(用於合唱頌歌)。就韻律而言,口語部分主要使用 iambic (iambic trimeter), 抑揚格(抑揚格三音步),Aristotle認為它是最自然的, 而合唱部分則依賴於多種韻律。詠嘆調通常用於合唱或角色上台或下台,抒情詩則用於合唱頌歌。其中包括 Dactylo-epitrites 和各種Aeolic metres愛奧尼亞格律詩,,有時夾雜有抑揚格。 Dochmiacs 症狀常出現在情緒極度激動的段落中。 戲劇理論中的希臘悲劇Mimesis和 catharsis Mimesis 模仿與catharsis宣洩主要文章: 如前所述, Aristotle 寫了第一部關於悲劇的批判性研究:《 Poetics.詩學》。他使用模仿(μίμησις,「模仿」)和宣洩katharsis(κάθαρσις,「清洗」)的概念來解釋悲劇的功能。他寫道:「因此,悲劇是對一種高尚而完整的行為的模仿(mimēsis)[...],透過同情和恐懼產生對激情的淨化。」mimēsis 意味著模仿人類事務,而 catharsis 意味著對觀眾的某種情感淨化。然而,「情感淨化」(κάθαρσις των παθήματων)的具體意義在整部作品中仍不清楚。儘管許多學者試圖定義這個對於理解 Aristotle 的《詩學》至關重要的要素,但他們在這個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 例如, Gregory, 認為「悲劇宣洩與憐憫和恐懼轉化為戲劇中本質上令人愉悅的情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從這個角度來看,宣洩將表示從如此強烈但又令人滿足的綜合體驗中產生的整體道德效益。悲劇觀眾擺脫了社會生活中伴隨憐憫和恐懼而來的壓力,可以讓這些情感無拘無束地流動……令人滿意地適應了對一部精心策劃的戲劇的豐富人文意義的思考。這種宣洩不會減少 可以是「 ‘‘purgation淨化」身體上的。’’ 也可以是「’’purification.’’淨化,心靈上的。」 提倡“最精緻的宣洩觀點”,認為它“為情緒提供一種教育”。 “悲劇……為我們提供了感到憐憫或恐懼的適當對象。”  Aristotelian unities 三個單位 亞里斯多德戲劇的三一律是時間、地點和動作的統一。雖然 Aristotle確實強調了動作的統一性,但三一律的思想作為戲劇藝術的硬性規則直到後來,即文藝復興時期才出現。 動作的統一性:一部戲劇應該有一個主要動作,沒有或很少有次要情節。 地點的統一性:戲劇應該涵蓋單一的物理空間,不應該試圖壓縮地理位置,舞台也不應該代表多個地方。 時間的統一性:一齣戲的動作發生時間不超過24小時。 Aristotle斷言,一齣戲劇必須是完整的,換句話說,它必須具有統一性,即一個開始,一個中間和一個結束。這位哲學家還斷言,史詩和悲劇的動作在長度上有所不同,“因為悲劇盡力讓它在太陽旋轉一圈內發生,而史詩則不受時間的限制。” 直到幾個世紀以前,這些單位一直認為是劇院的關鍵元素,儘管它們並不總是被遵守(例如Shakespeare, Calderón de la Barca 和 Moliere莎士比亞、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和莫里哀等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Damon 和Phintias的友誼 虞和芳 21.2.25.發佈

Damon 和Phintias的友誼 虞和芳 21.2.25.發佈 Damon 和 Phintias(古希臘語:Δάμων Dámōn, Φιντίας Phintías)是公元前 4 世紀古代故事中的英雄,頌揚他們兩人的友誼和忠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