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 星期六

一元論的哲學理論 虞和芳 10.8.24.發佈

一元論的哲學理論 虞和芳 10.8.24.發佈 一元論(源自古希臘文 μόνος mónos - 「單獨」、「唯一」、「唯一」),是一種哲學或形上學立場。它的主要論點是世界上的所有現像都可以追溯到一個基本原則。一元論的對立立場是二元論和多元論,它們分別假設兩個或多個基本原則。 在哲學史上可以發現幾種一元論學說。然而,「一元論」這個術語直到 19 世紀末才創造出來。除了其哲學意義外,此術語現在還用於政治學、法律和宗教研究。 在哲學中 在哲學中,我們經常談論構成世界的「物質」。哲學二元論通常假設兩種實體──心靈和物質──而一元論則假設只存在一種實體。一元論可分為三個主要方向: 唯物主義或物理主義,根據它,一切都是物質,只有物理或物質的物體和效果才是真實的。這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一元論形式。然而,今天,「一元論」一詞通常只是物理主義者用來定義其觀點的流行語,而具體的想法則更像是屬性二元論。 唯心主義或現象主義,認為一切都是心靈,只有心理過程才是真實的。例如, George Berkeley提出這種觀點的變體。如今,「理想主義」形式的一元論已經很少見了。 中性一元論,根據該理論,第三個獨立的原則是身體和心理過程的基礎。 這三個主要方向中的每一個都假設所有已知的過程都可以追溯到所提到的基本原理。常使用還原論原理。 一元論的具體形式: 功能主義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物理學一元論。此外,心理現象認為可以簡化為獨立於底層材料的功能機制。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沒有人腦的神經元,機器也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人工智慧和認知科學接近功能主義。 消除唯物論假定純粹物質的基本原則,但不使用還原論來證明「慾望」、「恐懼」或「信仰」等心理過程的合理性。根據這個理論,這些最終都是不科學的,並且像其他過時的想法一樣,也將從科學討論中消失。取消唯物主義的一個特殊例子是Behaviorismus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s的激進行為主義。 各種非還原唯物論拒絕所有還原建議。 Donald Davidson的反常一元論就是一個例子。有時我們會談到附帶性:精神狀態伴隨著身體狀態,但無法追溯到它們。 「隨之」描述一種依賴關係:如果身體不改變,精神就無法改變。 「唯心一元論」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唯我論,據此,一切不僅是心,而且一切都完全是一個人自己的心——在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之外沒有任何世界。 古希臘 古代一些的自然哲學家是一元論者,他們都相信自己已經認識到一種基本物質。 Anaximander – Apeiron – Apeiron(例如:無限、不可理解、無限) Anaximenes– 空氣 Demokritos (約公元前 460-370 年)已經假設整個世界,包括可能的神,僅由微小部分(原子)的無常聚集體組成。 Heraklit-火 Parmenides-存在 Thales– 水 歐洲近代早期唯物論一元論的著名代表為Thomas Hobbes,1588-1679)、Paul Henri Thiry d'Holbach,1723-1789和Julien Offray de La Mettrie,1709-1751,他們將所有心理過程都建立在物質成分相互作用的基礎上。 對d’Holbach 來說,不存在二元論,例如物質與精神或靈魂與身體之間的二元論,相反,特別是在他的著作《自然系統或世界物理和道德世界的法則》(1770)中,他代表了一貫的一元論。他將人類知識、思想或感覺視為物質固有的運動原理和決定論的表達。 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有時與唯心主義一元論聯繫在一起,因為他認為只有一種物質給予(上帝),而事物以及人的心理過程都只是這實體的模式;但請參閱中性一元論。 印度哲學 印度哲學最重要的學派之一是 Vedanta吠檀多: Advaita-Vedānta 根據 Shankara 的解釋,不二論吠檀多教導Atman 和Brahman. 婆羅門的平等。 Vishishtādvaita-Vedanta 假定神是唯一的存在。 在自然和社會中 Ernst Haeckel 在科學基礎上設計了發展一元論的世界觀。這個方向的核心是人類完全融入自然,將自然與上帝等同的無神論或泛神論,最終放棄任何對啟示和奇蹟的信仰。 在 20 世紀,發展了一種理解過程和系統的科學方法,它一致地解釋了自然和社會的發展:新興自組織的本體論、過程導向的模型。它可以視為生物演化的延伸。在這個模型中,世界的過程映射到一個統一的基本過程,從大爆炸到生命的發展、大腦的功能和人類社會的過程:彼此相互作用的元素通常自發地產生系統具有新的結構、特性和能力。這些過程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 由於湧現系統反過來又可以成為進一步湧現過程的要素,因此在世界發展的過程中,日益複雜的系統的層次結構自動且遞歸地發展起來。新出現的結構、屬性和能力無法根據元素的屬性來預測,必須透過觀察、測量等經驗來確定。突現過程通常是回饋,因此是非線性的;它們的過程由確定性混沌決定。由於過程的非線性,形成了結構和系統。 在政治學中 一元主義/多元主義一詞主要用來描述一黨制和多黨制。 任務一元論是公共行政的一種組織形式。 在法理學中 在法律中,一元或二元系統在不同的情況下被提及。 國際法 在國際法中,一元論和二元論是兩個主要的學派,它們要麼假定國內法與國際法的統一,要麼假定它們的分離。在一元論下,國際法​​規範不需要轉化為國內法,而是可以直接適用。例如,奧地利、瑞士和荷蘭的流行理論就是基於一元論。然而在德國,二元論盛行。這意味著國際法必須落實到國內法才能產生國內效力。然而,這不包括直接適用的歐盟法律,特別是歐盟法規。 公法/私法 在歐洲大陸法律體系中,主要區別通常是公法和私法。這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二元系統。然而,在盎格魯-撒克遜法律體系中,強調法律的統一性,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一元體系。 公共事務 根據一元體系,有關狹義公共事務(行政資產和常用公共事務)的法律問題僅根據公法進行判斷。特別是,必須適用單獨的公共財產制度。另一方面,根據法律問題,二元論在公共事務上部分依賴民法。特別是民法財產制度適用於二元製度。 一元秩序最初來自法國,但在瑞士西部的許多州都有效。德國一直幾乎只知道二元製度,現在它已經完全取代了瑞士的一元製度。 房地產增值稅 就瑞士各州和市徵收的房地產利得稅而言,房地產利得稅是對一元製度下的房地產利得徵收的,無論該財產是私人資產還是企業資產的一部分。在二元論中另一方面,在該制度下,財產利得稅僅對作為私人資產的房地產徵收,而作為商業資產的房地產利得則需繳納所得稅或利潤稅。各州可以在兩種制度之間自由選擇(《稅收統一法》第 12 條第 1 款和第 4 款)。 版權 在著作權法中,一元論是指作者的人身權和使用權不可分割。德國版權法以一元理論為基礎。 在宗教中 在宗教中,一元論教義通常接近泛神論,它們假定神性存在於世界的所有現象中(內在性)。 在天主教會中,「神聖統一」被視為基本原則。類似的觀點也可以在基督教的其他分支、伊斯蘭教或猶太教中找到。即使在一神論的 Bahai 巴哈伊教徒中,聖經中也有許多可以一元論解釋的陳述。 關於印度教,請參閱上文「印度哲學」。最古老的印度教經典《 Rig Veda梨俱吠陀》也談到了一種“無呼吸”的“非存在”,其行為創造了世界。瑜伽或 Tantra 密宗等修行通常稱為一元論。 在自由宗教運動中,宗教一元論得到體現,沒有將世界分為今世和來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在古希臘Zalmoxis 為受尊重的地方神 虞和芳 19.9.24.發佈 Zalmoxis (古希臘語 Ζάλμοxiις Zálmoxis,又名 Σάλμοxiις Sálmoxis,Ζάμολxiις Zámolxis 或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