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有關散步“walk better not longer”的一些個人經驗 虞和芳 11.3.25.發佈
有關散步“walk better not longer”的一些個人經驗 虞和芳 11.3.25.發佈
這是回覆慶平先生轉寄來的一函:
您好。
感謝轉寄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的walk better not longer。
中醫的「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有它的道理。
在一次旅行到德國Hanover,剛巧在路上,我看到德國馬拉松賽跑的運動員,那是在夏天,發現他們經過市區,有不少的觀眾來觀看,每隔一段路上,運動員,經過市區為他們隔絕出的跑步欄杆處,邊跑路邊有為他們擺設的塑膠杯子飲料,出汗時可拿起一個杯子,飲用裡面的水,然後把空杯子丟在路邊,有人撿起,放入垃圾桶。換言之,運動時,耗費體力,尤其是水分,所以即使是在競賽時,尤其在馬拉松長距離的夏天跑步,補充水分是很要緊;也許那位第一位報捷的運動員,跑了那段長路,喪失很多的水分,終於在報捷後,心力耗費太大,身體得不到水分,以致喪失生命。
我因為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每日要節省時間,在馬爾他早餐時,邊在家中的前後陽台通過頂樓客廳邊做操的走,邊吃早飯,邊做和緩的八段錦或甩手的運動,發覺這對消化很好。以後早飯坐著吃,反而沒有做操來得舒服,因為嚼花生,若是我不做操時,很費時間,我都沒有時間慢慢的嚼,快快的吃早飯節省時間,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好。這樣做的話,前後大約十五分鐘,既吃了早飯,又做了運動,心裡也很高興,對身體健康也好。這是我為節省時間將運動跟早飯連在一起的經驗。
至於黃軒醫生,解釋的,walk better not longer,很有參考的意義。錄下他此文的要點,可供參考:
這項研究核心一個人的步行總量與SKOA發病率無顯著關聯,反而關鍵是在「步行強度」。黃軒分析,人們日常的走路步法可分成「一般的走路」和「運動的步伐」兩種。
其中,「一般的走路」指的是步數的頻率<60步/分鐘的步行活動,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走路,會導致步數越多,SKOA發生率越高,原因是低強度加上長時間走路,反而易導致膝蓋關節反覆受損。
再來,「運動的步伐」指的是步數的頻率≥60步/分鐘的步行活動,例如快走或慢跑,維持這個步行強度,可以顯著降低罹患膝蓋關節炎的風險。黃軒表示,研究把受試參與者分成三組,每天步行4000-5999步的組別,患膝蓋關節炎風險下降16%;每天步行6000-7999步的組別,患膝蓋關節炎風險下降19%;至於每天步行≥8000步的組別,患膝蓋關節炎風險下降26%。因此得出結論,最有效益的運動步伐閾值是日行8000步,可達最大保護效果。
最後,黃軒總結表示,這項刊登於《風濕病年鑑》的研究,顛覆了傳統只要「日行萬步」就可養生的觀念,強調「有效的運動步行」需具備四項條件,即明確運動意識(慢跑或快走)、每分鐘60步以上節奏、單次持續10分鐘以上,以及配合間歇性速度變化。他呼籲,「不是走得多、走得久,你就會健康,而是要走得對」,如此才能有效保護身體健康,也能保護膝蓋。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天鵝在樹上的照片奇蹟 虞和芳 17.4.2025發佈
天鵝在樹上的照片奇蹟 虞和芳 17.4.2025發佈 接到綸言的一張照片,那是出現在他家中附近湖旁三隻天鵝,兩隻在湖上,“有一隻居然爬在樹幹上! 感歎大自然的巧奪天功,能造出這隻雪天鵝.” 細細欣賞這張得來不易,巧奪天工的照片,心中分享這份喜悅,給他回覆一信。 綸言: 這張照片...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余虞對話 3.2.24.好夢成真血汗換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余君說法完全對 夢境是夢規為規 世無愚翁誰移山 怪人怪事一大堆 與人相處和為貴 這是原則不能廢 與虎謀皮沒有用 喪生無義暫時退 奮勵自強虎添翼 不去殺虎虎自腿 夢是夢幻雖短暫 好夢如甘又如飴...
-
發明 60 進位的蘇美人 虞和芳 5.5.2020 發佈 英國到現在採取 12 進位,世界通用的鐘錶時間一天 12 個小時,每小時 60 分鐘,每分鐘 60 秒,中國一甲子 60 年,圓周 360 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