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 星期一

柏拉圖的神話 虞和芳 26.5.25.發佈

柏拉圖的神話 虞和芳 26.5.25.發佈 是柏拉圖在其文學哲學著作中所包含的神話敘事的名稱,之所以稱它們為“柏拉圖式的”,是因為柏拉圖一部分是自己發明,一部分是透過改造現有的神話材料來達到自己要表達的目的。柏拉圖與神話的關係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尖銳地批評傳統的、廣為流傳的神話內容;另一方面,他認為講述自己編造的神話是在哲學教學框架內傳達見解的合法方式。他對哲學神話的意義和真理內容的理解,以及它們作為哲學對話中辯證論證的補充作用的理解,是現代哲學史研究中備受關注的議題。 定義與分組 柏拉圖將神話視為 Logos(理性思考和論證上可理解的調查)的替代和補充。一方面,他讓對話中的人物把這兩種表達視為對立的概念,但另一方面,他並沒有在術語上明確區分它們。這與早期和當代作家經常使用模糊的語言相對應。 他也指出了這種區別的主觀面向:對於一個人來說無關緊要的神話寓言,另一個人卻覺得如此連貫、合理,以至於將其歸入 Logos的範疇。 因此,並非總是能夠確定柏拉圖作品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算作「柏拉圖神話」。在研究文獻中,人們已考慮了各種與內容相關或正式的標準來確定這些部分。 根據目前的研究,柏拉圖神話具有多種特徵的結合。 Glenn Most 採用了一種議論性的方法,從各自的交流情況出發。 他確定了構成該特徵的八個特徵,儘管沒有必要在每種情況下都出現所有八個特徵: 1. 獨白式講述:與辯證對話的對話性相反,神話總是由一個人講述,通常不會被聽眾打斷。 2. 說話者的社會地位:說話者通常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年長人士,對於相對年輕的聽眾來說,他代表著權威。 3. 引用所謂的口頭來源:說話者聲稱——即使是柏拉圖無疑編造的神話——他所報導的是口頭流傳下來的事情,提供了有關他所謂的來源的信息。 4. 缺乏可驗證性:所涉及的問題總是那些本質上完全無法透過經驗驗證的問題。它要麼講述非常遙遠的過去,要麼講述死後靈魂的命運。 5. 傳統的權威性:試圖讓敘事看起來像是真實的報導。他們的權威是基於演講者所指的傳統。在某些情況下,可信度問題會得到解決──或透過解決懷疑的可能性,或透過堅持對神話的信念。 6. 預期的情感影響:聽眾認為神話很有趣,能引起情感共鳴。其目的是鼓勵期望的態度和行為,或激發對其正確性的信心。 7. 結構:辯證法的結構由一系列邏輯步驟組成,而神話的結構則由動作要素的時間順序決定,或在某些情況下由所描述地點的空間性質決定。 8.立場:柏拉圖總是把神話置於辯證討論的開始或結束處。要麼在尋求知識的過程中有一個新的開始,要麼就是對那些已經被推測性地提出或論證過的想法進行令人難忘的闡述。 根據神話敘述者的不同,神話可分為「蘇格拉底式」神話和「非蘇格拉底式」神話。蘇格拉底神話是柏拉圖藉其老師Socrates蘇格拉底之口講述的。這篇出現在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蘇格拉底,是柏拉圖創造的一個文學人物;他的觀點至少有一部分與歷史上的蘇格拉底的觀點不同。因此稱為「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另一個分組標準與內容相關:人們可以區分病因神話和來世神話或末世神話,前者將當前情況追溯到神話過去的歷史起源,後者人死後靈魂的命運。 個別柏拉圖神話 文明的出現 柏拉圖在他的對話錄《 Protagoras 普羅泰戈拉》中,由標題人物,詭辯家  Sophisten Protagoras普羅泰戈拉講述了這個神話。 其核心可能可追溯到歷史上的 Protagoras 。 根據神話傳說,眾神委託兄弟 Prometheus 和 Epimetheus為新創造的凡人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 Epimetheus 關心動物卻忽略人類,而Prometheus 則照顧人類,教導他們使用火。最初分散的人們為了躲避野生動物,聚集在一起建立定居點,但卻無力應對由此造成的社會緊張。只有當神賦予他們「羞恥」(尊重同胞的能力)和「法律」(正義感、合法行為的意識)的品質時,有序、持久的共存才成為可能。 Zalmoxis扎爾莫西斯 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在對話錄platonische Sokrates im Dialog Charmides 《卡爾米德斯》中,向他年輕的對話者 Charmides講述了這個神話。 他報告了自己與一位色雷斯醫生的相遇,這位醫生參考了傳說中的神王 Zalmoxis,教授了一種從靈魂開始治療身體的整體治療藝術。 道歉之後的來世 柏拉圖的《 Apologie des Sokrates蘇格拉底申辯》是蘇格拉底作為被告所作辯護演說的文學版本。在這裡,柏拉圖讓他的老師對人死後靈魂的命運做出了簡短而樂觀的描述。  柏拉圖的蘇格拉底指的是口傳的神話。他希望在冥界遇見重要人物,相信自己會在那裡受到公平對待——他將這種期望與塵世正義的不公正進行了對比。 幸福島嶼和Tartaros塔爾塔羅斯島 在對話錄《 Gorgias 高爾吉亞記》的結尾,柏拉圖式的蘇格拉底講述了一個關於來世的神話。 據此,正義之人的靈魂死後會升入天堂般的島嶼,而不正義之人的靈魂則會墮入地獄。過去,對他們的判決都是由活著的法官在他們去世的那天,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做出的。這導致了冤假錯案,因為法官無法正確評估屍體所隱藏的靈魂。因此,宙斯下令做出改變。從那時起,靈魂就赤身裸體(無形)地出現在同樣無形的審判者-宙斯的兒子們面前。因此,法官能夠看清他們的真面目並做出公正的審判。 桶和篩子 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在對話錄《 Gorgias 高爾吉亞記》中提出了這個簡短的神話。 這裡我們發現了「身體是靈魂的墳墓」這個著名的隱喻。不知足的人們死後在冥界(Hades,地下世界)用漏水的篩子將水裝進漏水的桶子裡。這行為象徵著他們的努力毫無成果。 靈魂的輪迴 在對話錄《 Menon 美諾篇》中,柏拉圖派的蘇格拉底提出了他的回憶錄說,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知識理論,他既透過論證來說明證明這一學說,又以神話的面貌來呈現它。  他將所有學習和認知解釋為靈魂從出生前就帶來的已經存在,但暫時被遺忘的知識的記憶。由於她在穿越的過程中已經累積了豐富的經驗,所以這知識非常豐富。 《Phaidon[斐多篇》中的來世 在對話錄《 Phaidon斐多篇》中,蘇格拉底在監獄中去世的那天,與一些朋友談論靈魂不朽的問題。最後,他在一個神話中詳細描述了靈魂在亡靈世界各個領域的不同路徑和位置。 這個來世神話也強調了靈魂的命運取決於他們的行為。透過熱愛智慧(哲學)而得到淨化的人,其靈魂將許諾免於靈魂輪迴的過程,在未來的所有時間裡過著脫離肉體的生活。 Er的來世報告 這個著名的神話結束了對話錄《Politeia》,由於它的呈現和驗證方式不同尋常,它佔據著特殊的地位。柏拉圖的蘇格拉底提到了一位來自 Pamphylien的勇敢戰士的故事,他名叫Er厄爾,在戰鬥中陣亡。這個人的不朽靈魂離開了他的身體,但在他死後的第十二天又回來了 。於是他又復活了,然後報告了靈魂界的情況以及他的靈魂在那裡的經歷。描繪的重點是死後塵世行為的報應。任何以「健康的方式」進行哲學思考的人不僅能夠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而且可以期待死後愉快的生活。然而,靈魂在來世停留的時間是有限的,因為靈魂會回到地球開始新的生活(靈魂輪迴)。每個靈魂都要對自己的塵世命運負責,因為它在出生前就選擇了它將進入的身體及其生活條件。在做出這個選擇時,遵循了其前世的習慣和傾向。 地生 關於「土生土長的」人或原住民的神話也出現在《Politeia》中。 儘管這裡使用了傳統的神話素材,但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從一開始就明確表示,這是一個為了教育目的而編造的故事。地球描繪為人類的母親。創造人類的上帝在人類的身體中添加了不同的金屬:有的添加了金,有的添加了銀,還有的添加了鐵和礦石。這種金屬混合物產生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個性特徵和能力。理想狀態下,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性格在三級階級體系中工作,階級歸屬是基於各自的金屬混合物。 Gyges蓋格斯之戒 在《 Politeia 理想國》中,柏拉圖的兄弟 Glaukon 講述了一個著名神話的一個版本,這個神話也在其他地方流傳下來,講述了 lydischen 呂底亞國王 Gyges(Mermnaden-Dynastie梅爾姆納德王朝的創始人)奪取政權的故事。 Gyges 原本是一位樸實的牧羊人。他在地縫中發現了一具屍體,屍體手上戴著一枚金戒指。吉格斯 Gyges採用了此方法。他發現他可以利用這枚戒指讓自己隱形。他利用自己獲得的魔力在國王的宮廷中謀得一職,並引誘他的妻子通姦。最後他殺死了國王,奪取了政權。 Glaukon 想透過這個故事來表達他的信念:權力通常會導致腐敗,當濫用權力的機會出現時,沒有人能夠逃脫誘惑。 靈魂馬車 在對話錄《 Phaidros斐德羅篇》中,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描述了靈魂的戰車。  這個神話表現出寓言的特徵,因此與寓言相似。為了說明靈魂的本質,蘇格拉底將其比喻為一隊馬。靈魂就像神一樣,是有翅膀的戰車駕馭手。每位車夫駕馭一隊兩匹有翼的馬。神只有好馬,而人類的靈魂卻有一善一惡。如果翅膀完整,人類隊伍可以飛上天空,但如果羽毛遺失,不朽的靈魂就會墜落到地面,變成凡人的肉體。在天堂遊行中,有些靈魂可以跟隨神靈升入「超天堂」。在那裡他們看到了柏拉圖的思想,特別是美的思想。然而,靈魂們在旅途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因為他們的馬匹種類繁多,難以駕馭。如果訓練不力,壞馬就會傾向於向下傾斜,從而引起團隊衝突,損壞並最終失去羽毛。墜落到地球上的靈魂,當失去的羽毛重新長出來時,就能再次升起。這種再生長是透過哲學活動和對美的熱愛而實現的。 蟬 蘇格拉底在對話錄《Phaidros斐德羅篇》中講述了關於蟬的簡短神話故事。蟬曾經是人們的歌聲迷住的人,他們唱歌時忘了吃喝,因此死去。作為蟬,它們被繆斯賦予了從出生起不食而活和不停歌唱的能力。當他們死後,他們會去找繆斯女神並告訴她們每位繆斯女神崇拜哪些人。 Theuth 蘇格拉底在對話錄《Phaidros斐德羅篇》中講述了埃及神 Theuth 特烏斯發明文字的神話。 當 Theuth 發明了包括寫作在內的各種藝術時,他去見埃及國王 Thamus,向他傳授相應的技能,透過他向人民傳授相應的技能。然而,Thamus塔姆斯並不想在未經檢查的情況下接受任何東西。他對這篇文章極為懷疑。他擔心這會弊大於利。寫字和閱讀不僅會削弱記憶力,而且也不利於傳授智慧;這只能透過口頭指導來實現。 球人 → 主條目:球形人與雌雄同體人 在對話錄《 Symposion會飲篇》中,柏拉圖讓六位參與者發表了關於愛慾和色情主義的演講。其中有喜劇作家 Aristophanes,他在演講中講述了史前人類球狀的神話。 人類最初有球形軀幹、四隻手和四隻腳以及兩張臉。性別有三種:純男性、純女性、以及男女各半(雌雄同體)。在反抗眾神的叛亂失敗後,球形人被宙斯切成兩半。這些半人就是今天的雙足人類。他們為自己的不完整而苦惱,並尋找失去的另一半。這種對失去的完整性的渴望以情慾的形式表現出來,其目的是結合。根據原始球形人的性質,情愛是針對同性還是異性。 愛神的誕生 蘇格拉底是《 Symposion會飲篇》六位演講者中最後一位發言的。他記錄了 Mantineia女祭司 Diotima與他之間的一次談話,向他講述了一個關於愛神的神話。在Diotima的神話中, Eros 並不是像廣泛流傳的傳說中那樣是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兒子,他的母親是 貧窮的化身 Penia佩尼亞,他的父親是足智多謀的化身 Poros 波羅斯(“探路者”)。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Poros 波羅斯的Penia佩尼亞想要懷上一個孩子。愛神 Eros就是這樣誕生的。從天性上講,愛神結合了父親和母親的特徵。 世界時代 → 主條目:黃金時代 在對話錄《 Politikos政治家》中,權威人物「來自 Elea埃利亞的陌生人」描述了兩個(根據另一種解釋,是三個)神話世界時代的周期性交替。這種變化總是與宇宙圓週運動的逆轉和地球生活條件的逆轉相連結。  敘述者特別關注昔日黃金時代的天堂般的環境。那時,人類在仁慈的神 Kronos的照顧下,過著無憂無慮、深沉和平的生活,甚至動物之間也沒有任何衝突(動物和平)。 Atlantis亞特蘭提斯 對話錄《 Timaios蒂邁歐篇》和《 Kritias克里底亞篇》中所呈現的 Atlantis神話是最著名的柏拉圖神話。柏拉圖描述 Atlantis,的海軍力量, Atlantis是大西洋上的一個巨大島嶼帝國,在遙遠的過去統治北非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然而,九千年前,這個擴張性的超級大國在一場大戰中被當時的雅典擊敗,趕回西方。最終,兩個國家都遭遇了自然災害, Atlantis島沉入海底。柏拉圖詳細闡述了這個神話,旨在頌揚雅典的過去。它引發了許多關於可能的歷史核心的推測性假設。 世界的創造 Timaios篇 在對話錄《 Timaios蒂邁歐篇》中,Pythagoreer Timaios von Lokroi Kosmos Demiurgen (Schöpfergott).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洛克羅伊的蒂邁歐詳細描述了造物主 Demiurgen逐漸創造和設計宇宙的過程。  根據祂的描述,創造(宇宙起源論)是透過神聖理性與必然性的互動而發生的。宇宙起源論在神話中描述為過去的事件。這與古代——甚至柏拉圖主義者中——廣泛流傳的宇宙永恆觀念相矛盾。因此,是否應該從世界的時間開端的意義上來理解神話的問題在古代是非常有爭議的。許多柏拉圖主義者主張隱喻性的解釋。依照這個解讀,柏拉圖的意思並不是某一特定時間點的創造行為,而只是想生動地表達永恆存在的世界對同樣永恆的神靈的永恆依賴。這個問題仍未解決;現代研究主要主張非字面解釋。 Kronos克洛諾斯的統治 在柏拉圖的晚期作品《 Nomoi法律》中,一位未透露姓名的雅典人講述了一個黃金時代的神話版本。 根據他的記載,當時的統治者Kronos認識到絕對的權力無法打敗任何人類統治者。 被魔鬼腐化了。因此,他沒有把管理人類事務的任務委託給任何人類,而是把這個任務委託給了仁慈的惡魔。這些確保了和平、和諧和良好的法律。 根據Nomoi的神聖世界指引 在《上議院的法律》中,雅典人提出了“一些神話”,他認為這些神話對於說服懷疑者相信神對世界的控制是完美的 (Theodizee) 神義論是必要的。這裡也強調,人們透過自己的行為創造自己的幸福或不幸的命運。因此,我們不能指責神靈在治理世界方面有疏忽。任何認為自己被他們忽視的人實際上都要對自己的命運負責。他未能領會神聖的計劃,該計劃不僅考慮個體靈魂——宇宙的微小粒子——還考慮整體。每個靈魂總會得到其應有的位置。 [27] 柏拉圖神話的功能 柏拉圖深入研究了神話與Logos的關係問題,影響了相關術語的發展。沒有其他希臘思想家像他一樣如此頻繁和有力地使用神話來闡明和補充哲學論述。 尤其是,柏拉圖一再強調他對來世正義的假設,他無法透過哲學論證來證明這一點,因此他在靈魂神話中對此進行了闡述。在那裡,他討論了個體靈魂的命運,這些靈魂將在來世得到與其功績或過失相稱的公正對待。對死者的審判、未來的獎勵和懲罰的神話描述旨在鼓勵公正的生活。這些神話為正義之士帶來安慰和希望,旨在引起那些沒有堅定正義的人的反思。在《 Politeia, 理想國》的結尾,柏拉圖式的蘇格拉底在講述了關於來世的敘述之後,著重強調了這個神話「如果我們遵循它,它也能拯救我們」。無論是誰,只要從中得出對其人生行為必要的結論,就不會玷污自己的靈魂,而會始終堅持向上的道路,與自己和神靈為友。他的美德將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Logos探討的是理性,而神話也探討的是靈魂中的非理性領域,這也必須與哲學目標一致。 現代研究基於這樣的認知:柏拉圖神話中的真理主張顯然與笑話和遊戲混合在一起,並試圖更精確地確定這兩個元素之間的關係。柏拉圖作品中的不同引用提供了差異化的圖像。一方面,他對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統,特別是荷馬詩歌所傳達的神話傳統進行了尖銳的批判,表明他認為從真理問題的角度對神話傳統進行批判性審視是絕對必要的。另一方面,他對神話素材的處理非常不受約束,他毫不猶豫地將這些神話素材轉化為自己的目的,或自己創造這些神話素材,這表明他根本不關心歷史或自然歷史事實意義上的真相。 這一表面矛盾在柏拉圖理念論的背景下得到了解決。根據這一學說,本質並不是感官所能感知到的世界上無數的個體事物,而只是它們的原型,即永恆的、完美的概念。理念形成一種獨立的、客觀存在的、純粹精神的現實,從柏拉圖的觀點來看,這就是真理本身。真正意義上的真理,原則上只適用於不變的事物,而不適用於瞬變的事物。從這個角度來看,對神話過去個別事件的歷史準確了解似乎並不重要。即使對於來世的神話,柏拉圖也只聲稱其哲學內容是真實的,而不是諸如有關死者領域地形的詳細信息等細節的真實性。  從字面意義上講,神話表述的真實性問題與哲學家本質上無關,因為它並不影響他真正關心的問題。這包括獲得和培養美德(aretaí),使他能夠過著哲學的生活。因此,柏拉圖認為神話的價值只在於它透過生動的表現形式為哲學生活提供了額外的動機。他只關心神話對聽眾或讀者思想的影響。神話是否加強了與可理解事物(純粹的它是一種精神性的思想世界,它使人們更接近真理,因此在更高的意義上是“真實的”,即使它是自由發明的。另一方面,神話透過對神的智慧和正義產生懷疑,並將人類的惡習歸咎於神,從而產生令人沮喪的效果,它是一種謊言,因為它使人們遠離形而上學的真理。柏拉圖希望將這些神話遠離兒童教育。 基於對神話的這種理解,柏拉圖賦予哲學對一切神話進行評判的角色。它必須根據神話訊息的本體論真理內容來審視和評價神話。根據其是否適合其目的,應該傳播或拒絕它。 此外,柏拉圖式的蘇格拉底認為神話的真實性是暫時的。他強調,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東西,神話總是可以被具有更高真實性的更好的東西所取代。  在《 Timaios蒂邁歐篇》中,那裡提出的宇宙觀稱為「現實神話」(eikós mýthos)。其含義是(相對)忠實地再現現實; eikos 通常被翻譯為“大概”,這是不準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中國設法為和平 虞和芳 1.7.25發佈

余虞對話:1.7.25.中國設法為和平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兩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中國設法為和平 邀請美俄共閱兵 天安門前三國會 共同觀看共舉杯 世界三元首相會 舉足輕重訂和平 各國各有其條件 期望調協和平現 中國武字很神妙 止戈為武強者操 弱者只能一旁瞧 這是一種想法妙 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