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不同文化對靈魂出竅的傳統 虞和芳 18.9.24.發佈

不同文化對靈魂出竅的傳統 虞和芳 18.9.24.發佈 1979年對50多個文化地區的比較研究表明,大多數文化地區都有精神或靈魂可以離開身體的觀念。 這與以下觀察結果有關:世界範圍內的靈魂出竅體驗的表現也很相似。 然而,對這些經驗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自的宗教環境。這種身體和靈魂的分離也導致宗教研究和民族學中自由靈魂的概念。 由於方法論的原因,很難區分 AKE 體驗報告中的想法。 「AKE 觀點」的歷史 (依照 Immanuel Kant康德的觀點) 從古代到現代 埃及亡靈書中 Ba-Vogels 巴鳥形式的自由靈魂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428/427 BC † 348/347 BC)在他的著作《國家》第十本書中記載了一個顯然在戰鬥中陣亡的人在屍體被燒毀之前復活的故事。 他談到了與靈魂出竅經驗相對應的經驗。 Abraham Abulafia,(1240–1291/92),神秘主義者、哲學家和預言 Kabbala的創始人,描述了據說可以帶來靈魂出竅體驗的冥想技巧。在埃及神話、 Pythagoras畢達哥拉斯 、 Plato柏拉圖、 Neuplatonismus 新柏拉圖主義以及 Plinius dem Älteren老普林尼中、靈魂出竅體驗現象為靈魂之旅或自由靈魂的概念,在各種信仰運動中得到體現。觸發因素包括有關來自非文字文化的 Schamanen薩滿和其他死靈法師的出體體驗的報導。 但最重要的是,人們對 esoterischem Okkultismus深奧神秘主義的興趣,即特殊媒介與「超自然生物」(例如死者在降神會中的來世或自己進行靈魂之旅)建立聯繫,繼續激發了人們對該主題的興趣。 以「星體投射」或「星體幻象」的名義,獲取想像的世界記憶,即 Akasha-Chronik 阿卡西記錄,自近代以來一直是神智學會及其環境。Hermetic Order of the Golden Dawn(黃金黎明赫爾墨斯教團)深奧教義的熱門主題。十九世紀。 英國神智學家Annie Besant在她1896 年的作品《人與他的身體》中提出一個微妙的以太體,作為身體的一部分,在睡眠期間與身體分離。 靈魂離開身體(插圖,1808) Die Seele verlässt den Körper (Illustration, 1808) Sterbender (Holzschnitt 15. Jahrhundert) 垂死之人(15 世紀木刻) 在古代和宗教幻象文獻中,出現大量關於天堂和來世之旅的報告或幻象,其中出現了“來世看到的地方”,例如天堂或進入另一個空間或穿越時空的狂喜。 。通往天堂的梯子或雅各的梯子:《創世記》28.11 EU 中的聖經故事描述雅各在地球和天堂之間上升和下降的夢境。 。保羅啟示錄(NHC):它講述使徒保羅透過天堂各個領域的升天。 。先知穆罕默德描述了升天的過程,據說穆罕默德在此期間遇到了早期的先知,看到了天堂和地獄。 。Visio Thurkilli:為單純的農民 Thurkill 提供來世保護者的願景; 這將Thurkill的靈魂與他的身體分開,身體仍然僵硬(另見睡眠麻痺),但繼續呼吸並與他一起前往來世。 。Visio Tnugdali:騎士 Tnugdalus 的靈魂被天使引導穿越地獄和天堂的幻象。 。Visio Godeschalci:農民 Gottschalk 漫遊到來世並返回塵世的願景。” 1960年代和1970年代「AKE觀點」的代表 。Robert A. Monroe und Charles Tart 1971年,美國人羅伯特·A·門羅(Robert A. Monroe)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Journeys Out Of The Body》(德文版,書名為《有兩種生命的人- 體外之旅》)。 在其中,他描述了一個信仰上帝但非宗派的人,他的 OBE 經歷以及他對人為實現這些經歷的研究。 他與他的研究同事Charles Tart一起在 20 世紀 60 年代普及了“靈魂出竅”一詞,因為他們發現歷史術語“星體投射”過於神秘和不科學。根據他的說法,人類或動物的“第二個身體”在快速動眼睡眠期間與身體分離,在更高的意識水平上“學習”,可以無限地在空間和時間中旅行並返回睡眠的身體,只有透過文化保護機制(恐懼)來記住它。 Monroe 在他創立的「 Monroe 研究所 (TMI)」中開發、傳播所謂的半同步方法,他承諾為每個人提供深度放鬆和難忘的 OBE 體驗。 缺乏這種影響的科學證據。 TMI被國際「超個人心理學協會」列入。 他的研究被美國軍方以「STARGATE」計畫進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中華文明益四方 虞和芳 4.12.24.發佈

余虞對話 4.12.24. 中華文明益四方 余處長:感謝大作是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中華文明益四方 孔老哲學揚西方 易經透過傳教士 翻譯洋文紛紛仿 啟蒙時代德代表 數學大家Leibniz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驚嘆易經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