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余虞對話:四維八德三達德 虞和芳 26.6.25. 發佈

余虞對話:四維八德三達德 26.6.25. 虞和芳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二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四月四日兒童節, 兒童未來主人翁 兒童節時我們頌 青年守則十二條 註釋1 早朝會中要讀誦 四維八德三達德 口唸心念施予行 禮運大同世界安 祝福愉快與安康 虞和芳上,26.6.25.Malta中午12點 ——————— 註釋1錄下維基所在記載 青年守則是由蔣中正提出、過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給予國內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規範,共十二條,又稱青年十二守則。 歷史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9月,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主持峨嵋軍官訓練團,認為若需教育幹部及民眾,必須從青少年做起;特手訂「中國童子軍守則」十二條作為今後中國童子軍修養之標準,內容包括四維八德與三達德:即第一至五條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第六至九條為禮義廉恥,第十至十二條為智仁勇。中國童子軍總會副會長戴季陶,曾與蔣中正函電商榷;蔣易稿五、六次,始成定案。1935年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蔣中正手書「中國童子軍守則」十二條,指示中國國民黨黨員亦當誦習並終身實踐;同月18日,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通過經戴季陶加撰前文、由主席團提出之「中國國民黨黨員守則案」。1938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陳立夫認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守則」應適用於所有青年,通令全國學校一致遵行,規定要在朝會中宣讀,切實實施。隨後教育部頒「青年訓練大綱」,將「中國國民黨黨員守則」改稱「青年守則」(十二條),與「中華民國軍人讀訓」(十條)同列為德行方面之實施要點。[1] 內容[編輯] “ 一、忠勇為愛國之本 二、孝順為齊家之本 三、仁愛為接物之本 四、信義為立業之本 五、和平為處世之本 六、禮節為治事之本 七、服從為負責之本 八、勤儉為服務之本 九、整潔為強身之本 十、助人為快樂之本 十一、學問為濟世之本 十二、有恆為成功之本 ” 參考資料 ———————- Chung yu 寄 望 青 年 習 大 致 信 學 校 希 望 廣 大 青 年 厚 植 家 國 情 懷 貢 獻 青 春 力 量 練 就 過 硬 本 領 發 奮 永 著 先 鞭 Chung yu 問 天 人 生 太 匆 匆 一 世 若 飄 篷 昔 日 風 流 客 今 已 白 頭 翁 何 時 歸 仙 去 仰 首 問 蒼 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天我們去到St James醫院檢查我的手臂下肢發癢 虞和芳 30.6.25.發佈

今天我們去到St James醫院檢查我的手臂下肢發癢 虞和芳 30.6.25.發佈 這幾天來,手臂和大腿發癢,幾天來,癢的幾夜睡不好,用力去抓後,流汁液,然後結疤,去抓的時候,皮膚結痂處脫落,但是整個皮膚看出是發紅,發炎。至少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