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人生來來往往能認識是緣分,對緣分更該珍惜和感恩 虞和芳 17.7.25.發佈

人生來來往往能認識是緣分,對緣分更該珍惜和感恩 虞和芳 17.7.25.發佈 錄下一段今天給郭老師的信件: 郭老師: 真高興今天接到您的來函,得知您和師母都平安。 您對待我們和對待學生都是超過一般同事和師生之情。 記得,我們在2008年,我65歲後,當人事主任告訴我,要我退休,雖然陳淼勝校長仍然在設法想,以什麼方法能夠保留住我們。 當我告訴Stefan,人事主任態度不和善,一點沒有尊重學校教授之情,我們決定離開南華大學。當您得知,立即邀請我們去外面飯店晚餐,您叫了德國啤酒挽留我們,受到您的熱忱和友情的珍惜對待,我們才決定留下,這是設立Dolphin Foundation的濫觴。這樣我們才又延長六年到2014年夏天才離開南華大學。在這段時間中,非常感激您的珍惜,您對我們2006-2014的熱忱尊重信任對待,委託我們邀請歐洲教授們來南華大學參加南華大學和淡江輪流合辦的國際研討會,和照顧他們,至今還與他們有聯繫來往,如捷克的Milada、華沙大學的成為華沙大學校長的Prof Alojzy Nowak教授,他幾年來當了華沙大學的校長,以及Ochinowsky教授,他們來到台北,參加南華大學的國際研討會,您跟Prof Alojzy Nowak簽訂合同,兩校合作,交換學生,晚上大家一起在台北山坡上的餐館晚餐。當時的一幕幕仍然在眼前。德國的von Bredow教授,瑞士的Prof Roeck教授——他是德國人,在Augsburg有一棟大樓房,房頂有壁畫,相當的大,母親是一位醫生。四年前他曾到德國開國際研討會,曾到Schweckhausen古堡訪問,那時我們有事,未能赴德國接待他,請建築師Beltz和鄉長Schmitt款待他。這些往事一一在目。我們在南華大學度過美麗感恩的八年時光。 您也談到我們曾不滿意,要離開的事。同時提到有關新校長您和鍾老師等事。您說“讓我感覺宗教辦的學校好像也避免不了塵世之間的權利思維。之後按規定教授可以一年延聘一次到70歲,為感恩和南華的緣分,最後一年,我學您們將薪水也全數回饋捐給學校,現在年近80 ,回頭想起,還是很感恩跟您和Stefan在南華的緣分。“ 是的,我們也是非常感恩這段時間跟您和陳校長的緣分。 黨派宗教也有它的立場,這是德國近些日子來的鬧得天翻地覆。這反映在我的余虞對話中,想您都有收悉。 我們的年紀都進入古稀,仍然退而不休。您的為人處事是我們的模範和導師。感謝您。 請多保重 虞和芳上。17.7.25.Malta,晚9點一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19.7.25.世界隨時在變化

余虞對話:19.7.25.世界隨時在變化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兩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世界隨時在變化 昔日阿蒙今高端 民主國家掌權難 一言一行受人觀 好壞都會遭批判 才高心寬能勝任 心地光明見識廣 為民為國心無愧 處事周到事無悔 宰相肚裡撐下船 前人種樹後人涼 贈人玫瑰手留香 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