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去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 虞和芳 5.11.18.發佈
去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 虞和芳 5.11.18.發佈
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世界有名。
1969年,我在德國馬堡大學的Heilfurth教授夫婦訪問台北時,就去參訪。返回德國後,不住的讚揚,故宮收集物件的豐富,要費時二十多年,才能夠輪流的將所有寶藏展出。
因此每次返回台灣,我們都要參觀一次台北故宮博物院。在南華大學任教的8年,外國教授來訪時,也會帶他們去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次來訪臺北,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台北故宮博物院外表沒有去看,以前不知在外面照過多少的相片,今天天氣陰雨,就搭乘計程車直接進入觀賞內部處下車。
售票處,看到我的中華民國護照,說我不用付款,S也受到特別優待,只收費150元門票。我進門時,在我右手合谷穴位上蓋一個章,這樣就可以自由進出。
1樓有家具的展出,以前沒有看過。這些家具是深木色,近乎褐黑色,沒有用油漆,而是呈光亮的色澤,看出受到很好的保養。
展覽中有各種清朝皇帝收集的精巧細膩的雕刻手工藝品。皇室的婦女首飾髮夾。書畫用的文房四寶,有好粗的毛筆,真是罕見。
2樓正是我們要找尋的明清時代,皇帝的詔書,跟外國人的交往奏摺,有高官的傳記,其中李鴻章的上書和傳記也展出。
這一樓,聖諭詔書特別的詳細,有圖片,還有說明,聖諭是如何的下傳,抵達傳播的州縣。直隸附近的州,傳達時間快,越遠所費的時間越多。後來特殊傳達使者耗費的金錢越多,為了節省,就改為由驛站來傳達。這種下傳到南部縣城,要費時數月。
這種傳達方法跟今日比較起來,真有天壤之別。這是科技的進步結果。
其實為中德外交關係,18-19世紀的歷史材料,主要是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余文堂教授就說過,他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找到他所需要的資料。
上到三樓,S說他很累,最好吃個午飯休息一下,再看。
我去問,哪裡有飯店。那要下到1樓。
但是他不願意走出出口,其實只需要在手背上蓋一個印子就可。但是他不肯。他說他不是試驗的動物,他拒絕在手上蓋章。
他說他再上三樓。
我去1樓問陳其南院長在不在,他來了,可是很忙,不能夠接見。那麼就算了。還好,我沒有帶那兩本新出版的書。
我上到頂樓,找到S,他累的直打哈欠,但是不肯回旅館。
我陪他在那裡觀看商代、周代的青銅器。
那裡按照中國的年代跟西方歷史年代,日本、朝鮮、鄂圖曼帝國的朝代做一個對比。
這個在牆上安排的年代相比,對參訪者,很有中外歷史參考的意義和價值。
他不住的打哈欠,我們就叫計程車返回圓山旅館。去到台北故宮博物院時是200元,回程是195元,我照樣給200元。
計程車要比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門票貴多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半夜又發冷發凍 虞和芳 21.7.25.發佈
半夜又發冷發凍 虞和芳 21.7.25.發佈 昨天半夜又發冷發凍,我不得不起身,找尋厚衣服或棉被來蓋。 其實昨晚很熱,不過海邊有涼風習習吹來,可以解除一些暑期的悶熱天氣。 我們一天把前後陽台的窗門打開,即使臥室也把浴室...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夢到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 虞和芳 22.4.25.發佈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夢。它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我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內容是什麼記不大起來,那不是批評男人的文章。以前曾經寫過去一篇“男人是壞蛋”,也不是說男人壞話,而是...
-
讀到一篇治療耳鳴的妙訣 虞和芳 24.6.25.發佈 耳鳴是許多人的困擾。我從2003年起,就犯耳鳴。那時是因為心中著急,外子生病之故。我去請教醫生,醫生量我耳部,是右耳在發出耳鳴。醫師開了藥,說服用後,耳鳴就會停止。我沒有多考慮,立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