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諾貝爾文學得獎主莫言的當場以中文的演講 虞和芳 15.3.19.發佈
諾貝爾文學得獎主莫言的當場以中文的演講 虞和芳 15.3.19.發佈
莫言為2012年諾貝爾文學得獎主。一些國外的中國人,不以此為榮,反而大肆的批評他,說他沒有反對中國的政府。
文學藝術跟政治不相關,政治方面的批評文章是由記者或從事這方面的人員來做,而非文學家的責任。雖然莫言也寫了一些帶有政治性的小說,如「為民請命」。
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主要原因是“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以幻覺般的敏銳筆觸融合了傳奇、歷史與當代。
莫言在《唯一一個報信者》中寫道:「一個作家,一輩子只能幹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連同自己的靈魂,轉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我在寫作,早期是向外看,對罪惡的抨擊多一些,更多想到的是外部強加的痛苦,想到自己怎麼受社會的擠壓和別人的傷害。慢慢就向內寫了,寫內心深處的惡,儘管沒有釋放出來。」
讀莫言的一些小說,使人感覺到他的誠懇,樸實的作風。
他發表的“找”字,是“我”字,在尋找這“一撇”莫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解釋關於「我」字 。
這篇傳遍了網路的文章,很值得錄下:
有一天【我】 字丟了一撇,成了【找】 字,為找回那一撇,【我】 問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麼?
商人說是金錢,
政客說是權力,
明星說是名氣,
軍人說是榮譽,
學生說是分數…
最後 :生活 告訴 《我》,那一撇是【健康和快樂】,沒有它們,什麼都是浮雲!
莫言自嘲說:他年輕時怕多言,易於開罪別人,所以筆名 《莫言》。
結果是,他言(寫)了許多的話,一直言到拿諾貝爾文學獎。
下面是他的話,也是他的人生哲理:
1) 我敬佩兩種人:
年輕-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
富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
2) 我遠離兩種人:
遇到好事就伸手的人
碰到難處就躲閃的人
3) 我掛念兩種人:
相濡以沫的愛人
肝膽相照的朋友
4) 我謝絕兩種人:
做事不道義的人
處事無誠意的人
5) 我負責兩種人:
生我的人;
我生的人。
6) 我珍惜兩種人:
肯開口規勸我的人
會真心牽掛我的人
他在2012年的諾貝爾獎金後,發表一篇以中文的演講,談到他的母親,非常的感人,請點擊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LNWMT_MT8
附件區域
預覽 YouTube 影片「Nobel Lecture in Literature」
Nobel Lecture in Literatur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半夜又發冷發凍 虞和芳 21.7.25.發佈
半夜又發冷發凍 虞和芳 21.7.25.發佈 昨天半夜又發冷發凍,我不得不起身,找尋厚衣服或棉被來蓋。 其實昨晚很熱,不過海邊有涼風習習吹來,可以解除一些暑期的悶熱天氣。 我們一天把前後陽台的窗門打開,即使臥室也把浴室...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夢到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 虞和芳 22.4.25.發佈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夢。它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我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內容是什麼記不大起來,那不是批評男人的文章。以前曾經寫過去一篇“男人是壞蛋”,也不是說男人壞話,而是...
-
讀到一篇治療耳鳴的妙訣 虞和芳 24.6.25.發佈 耳鳴是許多人的困擾。我從2003年起,就犯耳鳴。那時是因為心中著急,外子生病之故。我去請教醫生,醫生量我耳部,是右耳在發出耳鳴。醫師開了藥,說服用後,耳鳴就會停止。我沒有多考慮,立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