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Cathasis是指什麼? 虞和芳 30.4.25.發佈

Cathasis是指什麼? 虞和芳 30.4.25.發佈 在心理學中,Katharisis/Cathasis宣洩療法(古希臘語 κάθαρσις「淨化」)是指內在衝突和壓抑情緒的表達會導致這些衝突和感覺的減少的假設。Katharisis宣洩主要是指透過表達或引導攻擊性(甚至是象徵性的攻擊性)來減少負面情緒(憤怒、狂怒),例如擊打沙袋,或以虛構或虛擬的形式(例如透過戲劇、電影、電玩)來表達攻擊性情緒。基於亞里斯多德的理論,人們普遍認為攻擊行為具有宣洩作用,但這個假設是有爭議的,它已多次受到駁斥。 理論 Katharisis宣洩(Cathasis)一詞源自古希臘,柏拉圖用它來指稱身體和靈魂,與德語中的淨化(purification)意義大致相同。除其他用途外,它還用於醫藥中的催吐劑,以及儀式淨化。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對「宣洩」一詞的運用尤其有效。在他的悲劇理論中,他談到透過痛苦/情感和恐懼/顫抖(來自希臘語 éleos 和 phóbos, Lessing 萊辛錯誤地將其翻譯為憐憫和恐懼;另見詩學:悲劇的定義)進行宣洩,儘管尚不清楚這些是本身淨化的還是透過情感淨化的,以及是完全淨化還是僅僅透過過度的情感淨化。繼 19 世紀對詩學進行醫學解釋之後,這一概念被Josef Breuer和Sigmund Freud以及動物行為學家Konrad Lorenz和renäus Eibl-Eibesfeldt所採用。 宣洩假說在1880年至1895年間的精神分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佛洛伊德逐漸放棄宣洩方法,轉而主張自由聯想──這種方法與宣洩有很大不同,至今仍代表著精神分析治療技術的基本規則。 評分 最初,1960年代的實驗為上述假設提供了證據。然而,多次重複先前實驗的嘗試並未得到證實,反而得到了相反的結果。例如,表現出攻擊性行為並不會導致攻擊性傾向的減少,反而會增加。 1980 年代中期,主要支持者Seymour Feshbach也與此論點保持距離。在最近關於宣洩論題的研究中,Bushman 等人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接受宣洩信念引導或宣洩信念被評估的受試者俱有更高的攻擊性潛力。這表明,有意識地誘發的攻擊性行為會透過回饋效應在心理層面上無意識地得到強化。 根據最近一項關於宣洩這個術語使用情況的研究,媒體宣洩(透過觀察和在精神上體驗媒體中的侵略行為進行宣洩)的想法是基於概念混淆的。據此看來, Feshbach 所使用的術語是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概念的無意混合,其本身就是矛盾的。 然而,在應用心理治療領域,有各種各樣的體驗激活方法,它們超越了統計實驗研究中出現的無情境執行簡單的攻擊練習。在引導治療過程中,所謂的情緒深度將在傳記背景中得到刺激和伴隨,這可以從純粹的理智的感受反映到最低限度的情感表達,甚至導致不自覺的自主身體反應(哭泣、顫抖)。其觀點是,主要的適應性情緒與功能失調的情緒圖式相關,而功能失調的情緒圖式又基於未得到充分滿足的基本需求,這些情緒會透過隨後的需求滿足而被激活、表現出來和修改。 宣洩反應並不少見,例如在結合心理治療、心理劇和系統家庭系統排列中。這裡的宣洩並不像實驗研究中通常所指的那樣專門指攻擊性,也指其他主要情緒,如悲傷、痛苦、憤怒、厭惡,以及愛、喜悅、渴望和感激。 類似的情緒深度,包括不自覺的情緒宣洩,在各種心理治療方法中都有描述,例如 Integrativen Therapie 整合療法(Hilarion Petzold、完形治療)和上述的結合心理療法。在綜合治療中發現一個區分概念出現了,其中攻擊性和悲傷的宣洩理論被批評為有問題,因為它可能會加深功能失調的情緒通路。相反,透過認知和情感的運動來溫和地重溫過程應該可以促進緊張的生活故事的融合。在身體心理治療(身體療法)中,呼吸和運動可用於儲存來自身體記憶的訊息,即需要內感受。在這裡,它也不是像許多其他身體心理療法所提倡的那樣,涉及所謂的“宣洩”,而是在整合療法中,它涉及對替代形式的體現的認知和情感影響以及對復原力的促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人生如在戲台上 虞和芳 6.7.25.發佈

余虞對話:6.7.25.人生如在戲台上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四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人生如在戲台上 人們對此句崇尚 這是莎士比亞言 世界就像一舞台, 所有人都是演员, 在舞台上面扮演 角色不同出退場 人生又是夢影子 所見非真只是影 人生只是單程票 有去無回時光逝 每句話有其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