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聖人言下的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虞和芳 9.1.2021發佈

聖人言下的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虞和芳 9.1.2021發佈 世界各國都有傑出的哲學思想家。他們談論生死,靈魂都有極深的意義,有時也會有類似的思想和言論。 印度教的奧義書Brihadaranyaka Upanishad,中談到Brahman婆羅門(最終現實)和Ātman (Hinduism)(靈魂,自我)的概念是所有奧義書中的中心思想,是他們的主題重點。Arthur Schopenhauer對Upanishads印象深刻,稱其為“世界上,最有益的啟示閱讀”。 在奧義書中,知識是實現自由的手段,哲學是生活追求智慧的人生之道。 推測有各種機制來傳播知識,包括(Pythagoras)遠赴印度;印度哲學家訪問雅典並會見蘇格拉底;柏拉圖在Syracuse流放時遇到了這些想法;或通過波斯進行中介。 但是,其他學者(例如Arthur Berriedale Keith,J。Burnet和A. R. Wadia)則認為這兩個系統是獨立發展的。他們指出,沒有任何歷史證據表明兩派哲學家會面,並指出這兩種哲學體系在發展階段,方向和目標方面的重大差異。Wadia寫道,柏拉圖的形而上學根植於這一生,他的主要目的是發展理想狀態。相比之下,Upanishadic的關注點是個人,自我(atman,靈魂),自我知識以及個人的活動方式(自由,今生或來世的解放)。 Paul Deussen在對《奧義書》的評論中指出,這些經文強調婆羅門-阿特曼是可以體驗的東西,但沒有定義。Deussen認為,這種關於靈魂和自我的觀點與柏拉圖和其他地方的對話相似。奧義書堅持靈魂的整體性,排除了所有的多元性,因此排除了所有在空間上的接近,所有時間上的繼承,所有因果關係的相互依存,以及所有反對派的主體和客體。MaxMüller在對奧義書的評論中總結奧義書缺乏系統的哲學和中心主題。 Paul Deussen引用Upanishaden的奧義書中有一段談到靈魂 „Nicht sehen kannst du den Seher des Sehens, nicht hören kannst du den Hörer des Hörens, nicht verstehen kannst du den Versteher des Verstehens, nicht erkennen kannst du den Erkenner des Erkennens. Er ist deine Seele, die allem innerlich ist. Was von ihm verschieden, das ist leidvoll.“ “你看不見看見的先知,你聽不到聆聽的聽者,你不能理解理解的理解,你不能認識知識的知道者。 他是你內心深處的靈魂。 與他不同的是痛苦。” 這就是靈魂超逾時空,思想,夢境都屬於精神範圍,它們不受時空影響。 孔子論易經曰:立天之道曰陰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不測謂之神。,子又曰「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經中的至高名言。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顏淵雖然早逝,但是他的道德精神,至今仍然為人們的典範,這是精神不死的重要,它是超越時間空間的領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有德當政受人慶 虞和芳 24.12.24.發佈

余虞對話 24.12.24. 有德當政受人慶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有德當政受人慶 人老有能受人敬 艾德諾與戴高樂 二戰後謀避戰爭 歐盟成立由其生 發展經濟利生民 歐盟宗旨重和平 說來容易實行難 俄國進攻烏克蘭 烏國不服來抵抗 俄國搶奪顯威揚 誰勝誰敗無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