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西方醫師(Doctor)名字來源和中國對醫生的稱呼 虞和芳 13.12.2020發佈
西方醫師(Doctor)名字來源和中國對醫生的稱呼 虞和芳 13.12.2020發佈
醫師(Doctor)的拉丁文為 Docere,它的意思是「醫生是老師」(Doctor As Teacher);即醫生在看病時,要教導病人,如何去服藥,需要注意什 麼,如何去做,才能康復。而病人要能互動、接受。
這可以從「Docere」相關連的字「Docile」看出。它是指:服從,準 備接受監督,管理,控制或教導(Ready to accept the control or instruction; submissive)。
跟「Docere」有關的字,還有「Doctrine」。它是指相信、信仰,多 半指哲學、宗教方面的信仰或傳授這方面的知識。
哲學是闡明人生的道理,宗教給人信仰。兩者都是給人們一種生活 的方向和目標。這對身體健康來說很重要。
我們可以拿中國古代聖賢之言來參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 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 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有了目標為知止。能知止、能定、能安、能慮、能得,則能近道。 而道法自然。好的正派哲學、宗教能指導人,給人一種生活規章,這對 健康有益。
中國人對醫生行業的稱呼,來與西方醫生名詞的含意,做一個小小 的比較。
中國稱醫生這行業為「行醫」。古時,醫生要到病人家去診病,所以 以「行醫」來做稱呼。這是因為一方面生病的人不適合走到醫生那裡, 不必起床,最好在家休息。而且醫生到病人家,可看出他生活的環境, 居住的風水,是否與疾病有關。如居住處很潮濕,那麼疾病很可能就是 由於濕氣所引起。這對診斷疾病會有不少的幫助。
在西方,以德國為例,病人有病,不便起身,或是週末,醫生不看 門診,一天之內,都可以請值班的醫生到家裡來看病。病重時可送進醫 院治療;需要較長時間療養的病人,可以到療養院養病。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西方或東方,醫生和病人間的互動溝通, 對治療、對病人的康復都是非常重要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半夜又發冷發凍 虞和芳 21.7.25.發佈
半夜又發冷發凍 虞和芳 21.7.25.發佈 昨天半夜又發冷發凍,我不得不起身,找尋厚衣服或棉被來蓋。 其實昨晚很熱,不過海邊有涼風習習吹來,可以解除一些暑期的悶熱天氣。 我們一天把前後陽台的窗門打開,即使臥室也把浴室...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夢到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 虞和芳 22.4.25.發佈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夢。它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我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內容是什麼記不大起來,那不是批評男人的文章。以前曾經寫過去一篇“男人是壞蛋”,也不是說男人壞話,而是...
-
讀到一篇治療耳鳴的妙訣 虞和芳 24.6.25.發佈 耳鳴是許多人的困擾。我從2003年起,就犯耳鳴。那時是因為心中著急,外子生病之故。我去請教醫生,醫生量我耳部,是右耳在發出耳鳴。醫師開了藥,說服用後,耳鳴就會停止。我沒有多考慮,立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