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語言的變化 虞和芳 10.4.2020發佈
語言的變化 虞和芳 10.4.2020發佈
語言是活生生的文化產物,它會改變,這使我回憶起馬堡大學張勛洋博士。張教授是馬堡大學法律系的講師,他在抗戰時,就已經在德國。那時中國人很少。
我們搬到馬堡後,他很熱心,為我的論文自動的說,有什麼他可幫忙的地方,他都會盡力。有一件事,想起來很有意思。我提到錄音機。他不知道我指的是什麼。我用德文說是Tonband,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在國內時,沒有聽過錄音機這個名稱。
到德國後,買了一個錄音機,在Giessen居住時,在我們去Hannover參加工業商展時,家裡來小偷,偷走錄音機和王婆婆送給我的一枚金戒子。錄音機可以買新的。但是那枚金戒子,對我來說,是無價之寶。它是婆婆送的紀念品,它卻被盜走,再怎麼購買一枚戒子,都不是王婆婆送的原來的戒子。那個賊,好生可惡。
時間在變化,新的名詞,隨時間出現。
尤其digital一字出現後,即使我在德國,也不易搞清它的各種各樣的中文翻譯,聽過數位一詞,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了解。
數位作為數字是0和1,其實數位是來自中國文化,這正是中國的陰和陽。Leibnis利用易經的0,1數字
digital一字今日說它來自歐洲,有些說是來自希臘文,代表手指,有些卻說來自拉丁,代表手指。
但是它演變成為電信,電腦等的最新0,1,轉換的應用程式,即變成跟原始意義完全不一樣,不可思義的新的意義。
我在4月9日2020發佈一文
“一位想當中國人的大智者” Gottfried Wilhelm Freiherr von Leibn...
可以看出中國的易經對歐洲的影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半夜又發冷發凍 虞和芳 21.7.25.發佈
半夜又發冷發凍 虞和芳 21.7.25.發佈 昨天半夜又發冷發凍,我不得不起身,找尋厚衣服或棉被來蓋。 其實昨晚很熱,不過海邊有涼風習習吹來,可以解除一些暑期的悶熱天氣。 我們一天把前後陽台的窗門打開,即使臥室也把浴室...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夢到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 虞和芳 22.4.25.發佈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夢。它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我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內容是什麼記不大起來,那不是批評男人的文章。以前曾經寫過去一篇“男人是壞蛋”,也不是說男人壞話,而是...
-
讀到一篇治療耳鳴的妙訣 虞和芳 24.6.25.發佈 耳鳴是許多人的困擾。我從2003年起,就犯耳鳴。那時是因為心中著急,外子生病之故。我去請教醫生,醫生量我耳部,是右耳在發出耳鳴。醫師開了藥,說服用後,耳鳴就會停止。我沒有多考慮,立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