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夢到在一個博物館內 虞和芳 4.10.19.發佈
夢到在一個博物館內 虞和芳 4.10.19.發佈
夢中我在一個博物館內瀏覽觀看,還有一些別的顧客在裡面,就跟去博物館內的情況類似。
這個夢境跟兩件事情有密切的關係。
S這兩天在規劃Schweckhausen的內部藍圖,裡面有一個博物館,和一樓要把幾個牆拆除,房間和房間之間,要以兩邊各有一個Double door相連接。這樣跟房間原來格式的Barok式天花板浮雕和Mask格式相配合。根據Dr Kasper的調查和研究,此Schweckhausen以前就是這樣的由幾個大的房間形狀組成,後來才改變的。S在古堡內部花那麼多的時間來研究調查設計,一方面,恢復原來的面貌,另外一方面,這也是正合適作為基金會博物館,開會場合的用途。他還把Cabinet櫃子也設計進去,並擬購買一個大壁爐放在兩扇門之間作為裝飾,上面正是有一個煙囪相通到外面。他這樣的設計,可當作Archive收藏,又可作為申請改變內部目前的計畫之用,同時寄給Dr Heuter等人,讓他們知道這項改變,不能夠予以忽視,而加以從中作梗,不予准許。他說若是Dr Heuter拒絕的話,他就不翻修古堡的內部了。我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計畫,他為此費心費力,這是集他數十年一再的研究古堡的結構形式建築,知識的應用。我說德國文化遺產部門,不但不能拒絕,還應該加以讚揚讚賞,讓這內部的設計得到一個設計獎。可是他擔心,事情常會與願望相違。
這個夢境跟國成的來信有關。他正在香港作畫展,展出“《宅兹中国》——关于东西方线条比较研究。他提到兩件事
一、刚到香港,出站青年游行,感觉很多事情变得更不理想,更多的隔阂和冲突。
他問:“不知道台湾和未来的大陆青年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处之?”,可見得他的關心憂心。
他說明"宅兹中国"一词出自何尊铭文,铭文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洛阳)之事。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来源。
於是他想“是否回到一个更古远的文化根源,更能有利于减少分歧?”這一直是他關切的社會文化問題。他在思索,作為中國的藝術家,該如何的透過藝術文化,使台海兩岸三地達到以”大中國文化“促進兩岸三地的和平。這是他的愛文化,愛藝術的發揚光大,要貢獻藝術家的能力。
二、他讀到我寫的有關談論神秘感的blog,他說的很明確,”我自己的理解,艺术家一直都是神秘感的使徒,是传递幻觉和对未知处建立想象的信使,用直觉建立与未知处神秘处的链接。“他的這種見解很深透,看出他的思想清晰透徹。也就是他有明確的思維,對中外繪畫知識藝術的素養,才能夠有創意的靈感,透過對“东西方线条比较研究。”創作出他特有的繪畫技能,以線條的動態平衡,貫穿中西文化,古今中外的宇宙觀,力學的流動滲透,創作出他不朽的作畫。
由於這兩天遇到這兩件事,我就昨天夢到在一個博物館內。
討論探討夢境不是無稽之談,它跟現實和許多經歷的事情,都可以找出蛛絲馬跡的聯繫關係存在。
對於藝術家,作家,甚至科學家,常常許多的創意靈感來自夢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余虞對話:人生如在戲台上 虞和芳 6.7.25.發佈
余虞對話:6.7.25.人生如在戲台上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四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人生如在戲台上 人們對此句崇尚 這是莎士比亞言 世界就像一舞台, 所有人都是演员, 在舞台上面扮演 角色不同出退場 人生又是夢影子 所見非真只是影 人生只是單程票 有去無回時光逝 每句話有其真實 ...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讀到一篇治療耳鳴的妙訣 虞和芳 24.6.25.發佈 耳鳴是許多人的困擾。我從2003年起,就犯耳鳴。那時是因為心中著急,外子生病之故。我去請教醫生,醫生量我耳部,是右耳在發出耳鳴。醫師開了藥,說服用後,耳鳴就會停止。我沒有多考慮,立即...
-
余虞對話:13.1.25.狂人狂言自造苦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狂人狂言自造苦 四處攻擊生民苦 沒有誠信是賊窟 自投賊窟苦誰訴? 上天作孽猶可逃 大火焚燒乾森林 人們紛紛棄家逃 求生為要寧棄寶 科學進步很是好 用來攻擊核子彈 核彈肆虐世界亡 這是說明天有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