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
實習生花蓮考古 發現史前文物人獸形玉玦 虞和芳 4.2.24.發佈
實習生花蓮考古 發現史前文物人獸形玉玦 虞和芳 4.2.24.發佈
感謝慶平先生寄來
實習生花蓮考古 發現史前文物人獸形玉玦
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6874835
這真是一個大發現。
下面是給他的回信。由於這個消息,勾起了我不少的對古蹟挖掘的連帶回憶。
慶平先生:
您好。今天一大早起來,讀到您寄來’實習生花蓮考古 發現史前文物人獸形玉玦“,讀了之後,令人驚嘆,這個史前文物人獸形玉玦,這項考古發掘加以研究,一定能夠發現更多遠古時代台灣土生土長的原始居民進一步的動態。
這使我想起,在1965年,我在台大外文系畢業後,在校園中遇到張樂陶教授,他是大一教我們的三民主義的教授,也是訓導主任,對我很和氣地問“妳要找事?台大現在正好在生活管理組有一個管理國外留學的位置要物色一位校友,妳願不願意在那裡工作?”
我說好呀。於是在他安排下,我就在生活管理組任職。那時管外國學生的主任是陳奇祿教授,於是我去見他。他很高興的說,那麼我半天在他辦公室工作,半天在傅鐘對面的辦公大樓的生活管理組上班。
就這樣訂下來了。
陳奇祿教授,那時任考古系系主任,他的辦公室就在考古系的博物館內,我就半天跟他共事。考古系的博物館很大,裡面陳列很多的古器皿古物,還有人體的骨骼。陳教授對待我很好,不時講他帶學生去做考古工作。在台大跟我住第一宿舍105室的室友,張澄美是同屆考古系畢業的,她是虎尾中學畢業,我們相處的非常近,她姊姊張富美是曾任僑務委員長,她是嘉義女中畢業,比我高好幾屆,我母親教過她英文。1999年我短期返台,張澄美說她姊姊剛好公事出國,她來台北住在姊姊的官邸家會我,要我也跟她一起住,我說不行,我難得回台灣一次,我住舅舅家,不過在這兩星期內,我們可以聊天午飯。那時澄美有一位台大歷史系的教授樂衡軍,她姊姊是有名的作家薇薇夫人。我們三人,度過很難的兩個星期。
現在正在寫希臘神話書,希臘神話自從Heinrich Schliemann的考古挖掘研究,使考古學嶄新呈現出來。以前人們以為荷馬史詩的Iliad和Odyssey,只是神話,但Schliemann深信不移,他父親是牧師,家中有他孩童時期的這兩本神話書,他對這兩本書著迷,但家中清寒,他立志要按照此書的描寫挖掘,於是他少年時當郵差送信,就背唸此書。他後來到俄國從商,賺了足夠的錢後,就開始挖掘工作。證實果然特洛伊的戰爭卻有其事,挖掘出來的寶藏,分散在希臘、土耳其、俄國、不同的博物館內。Heinrich Schliemann的考古挖掘研究,使他夢想成真,也使他不朽。
謝謝您寄來這個消息,喚起我不少與考古有關的回憶。 敬祝
安康
虞和芳上。4.2.24.清晨四點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余虞對話:正氣發揚宇宙間 虞和芳 7.7.25.發佈
余虞對話:7.7.25.正氣發揚宇宙間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丹尼斯颱風過境 現已離開台灣境 南華同事來消息 台灣南部仍然幸 損失不大令人興。 天災能避怕人禍 戰爭掀起難過活 尤其核彈一爆發 不見敵人很難防 英雄好漢再勇敢 無濟於事生...
-
轉寄 《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 虞和芳 10.11.24.發佈 Dear姊姊: 讀到您寄來的此文《我沒有老,只是年齡大一點》,這個帖子寫的真好,值得一讀。 是的,“ 我老了,我感到徹悟。再無少年的懵懂,再無年青的氣盛,閱盡世上多少事,...
-
夢到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 虞和芳 22.4.25.發佈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夢。它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我寫了一篇有關男人的文章,內容是什麼記不大起來,那不是批評男人的文章。以前曾經寫過去一篇“男人是壞蛋”,也不是說男人壞話,而是...
-
余虞對話:13.1.25.狂人狂言自造苦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狂人狂言自造苦 四處攻擊生民苦 沒有誠信是賊窟 自投賊窟苦誰訴? 上天作孽猶可逃 大火焚燒乾森林 人們紛紛棄家逃 求生為要寧棄寶 科學進步很是好 用來攻擊核子彈 核彈肆虐世界亡 這是說明天有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