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人體的平衡機制和其病態 虞和芳 16.7.2020發佈

人體的平衡機制和其病態              虞和芳             16.7.2020發佈

人體的奧妙之一,就是生來有平衡機制。
它是在內耳的前庭系統、視覺、自體感受系統(肌肉、關節)等。可是一當它發生問題,就會產生平衡失控,頭昏,頭暈,嘔吐等現象。
最常引起暈眩或頭暈的原因是前庭系統發生問題,前庭系統包括:耳蝸、前庭、三半規管,其中前庭及三半規管則負責平衡。
當頭部位置或方向改變時,藉由前庭系統內的耳石移動,和三半規管內的淋巴液流動,我們的大腦可以感知移動的方向和強度,幫助身體作出相應的平衡。

暈眩和頭暈是跟耳朵的平衡系統有關。
可是暈眩和一般頭暈還是有區別。

暈眩在醫學上稱作「眩暈」,和一般頭暈的症狀有明顯不同,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發作時會感覺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如果患者有眼震的情況,則可更加確定為暈眩;而一般頭暈大多只是頭昏或有頭重腳輕之感。
  • 暈眩:感覺四周景物都在移動、天旋地轉、眼震
  • 一般頭暈:昏昏的、頭重腳輕
在所有頭暈的症狀中,就屬「暈眩」的不適感最為強烈。

暈眩發病原因:
暈眩主要有三種原因:

1. 周邊型暈眩(腦部以外的問題)
引發不適的原因主要是內耳的問題,為前庭系統傳至腦部的過程發生異常時而引起。
常見類型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神經發炎」、「梅尼爾氏症」。

    •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脫落的耳石會漂流到三半規管的內淋巴液中,
常發生在起床、彎腰、抬頭、上床平躺時。發作時間非常短暫,會出現天旋地轉、甚至噁心嘔吐的症狀。
原因為姿勢變換時,因老化等因素而脫落的耳石會漂流到三半規管的內淋巴液中,進而擾動內淋巴液流動而導致暈眩。常見於老化、頭部外傷、手術、慢性中耳炎之病人,治療上以耳石復位術為主,可搭配抗鎮靜劑及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
    • 耳部前庭神經發炎多發生在感冒之後。

發病時常出現噁心、嘔吐、失去平衡感等症狀,甚至會暈到無法走路,症狀嚴重時常需送往急診。大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多發生在感冒之後。
發作時間可能長達數小時至數日之久,急診時會以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為優先。
    • 梅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
這是內耳的疾病,目前還不清楚梅尼爾氏症的病因,但可能和遺傳(約有10%的梅尼爾氏症是家族性疾病及環境都有關係。症狀除暈眩外,也常出現噁心、嘔吐,且病人還常有聽力喪失、耳鳴等聽覺異常。最典型的症狀是一開始只有單側耳朵有症狀,不過後來可能雙耳都受到影響。症狀會持續二十分鐘到幾個小時,二次症狀之間的間隔時間不一定,最後可能進展到永久性聽覺障礙。
內耳淋巴液流量過多造成水腫也可能為原因之一。
發作時間可能維持數小時,症狀的輕重可能呈現高低起伏,且反覆發作。治療上包括:減緩症狀藥物、利尿劑、限制鹽分攝取,而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有助於減少復發。
2. 中樞型暈眩(與腦部有關)
通常是腦幹或小腦出問題,例如腦血管疾病(如中風、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腫瘤所引起的暈眩,也是較為危險的類型。這種暈眩常合併其他症狀,包括複視(眼前景物有影子或一分為二)、顏面神經麻痺、口齒不清、手腳無力、失去平衡感等。

高危險群特別注意
中老年族群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若有出現疑似暈眩的情況,有可能是腦血管阻塞或輕微出血而產生的中風前兆,須盡快就醫檢查。
3. 其他原因
  • 貧血
  • 周邊神經問題:常見於糖尿病引起的神經退化。
  • 藥物:如降血壓藥、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
  • 自律神經失調
日常生活中,包括噪音、壓力、偏頭痛、藥物、頭部受傷、其他腦部問題等,都可能誘發暈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有德當政受人慶 虞和芳 24.12.24.發佈

余虞對話 24.12.24. 有德當政受人慶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有德當政受人慶 人老有能受人敬 艾德諾與戴高樂 二戰後謀避戰爭 歐盟成立由其生 發展經濟利生民 歐盟宗旨重和平 說來容易實行難 俄國進攻烏克蘭 烏國不服來抵抗 俄國搶奪顯威揚 誰勝誰敗無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