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中醫的心和腦 虞和芳 19.6.2020發佈

中醫的心和腦                  虞和芳               19.6.2020發佈

中醫的內容中包羅萬象,其中對心和腦的歸類和描述,使得它們可能會引起混淆。

《黃帝內經》提出「心主神 明」觀點,從《素問  ̇ 靈蘭秘典論》提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開始,一 直被後世醫家所遵循,並有效指導理論闡發與臨床實踐。
《類經  ̇ 藏象類》 說明:「心為一身之君主,稟虛靈而含造化, 具一理而應萬機,臟腑百骸,唯所是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其中「稟虛靈而含造化」,就蓋含「靈」,神靈/宗教的領域。
中醫「心」之現代詮釋
「心主神明」之「心」不是「心臟主神明 」,是一個功能集合體,包括推動血液循環的心血管功能,調節心血管活動的神經內分泌功能以及大腦高等神經系統功能 主要對應的是心臟、血管、大腦,其中的心臟和大腦為主要部分,透過血管產生連接作 用,並協同作用產生「主神明」之功能,主要進行思考、記憶、情感、意志、主管感 知等心理活動,其理論根據受到古 代哲學思想、中醫學認識人體生理功能的獨特方法及臨床經驗的影響 。除了心臟血液幫浦的作用可調控全身血液循環功能之外,還有能作用於大腦的分泌物,並透過「神 內分泌免疫網絡」進行信息處理整合。心神 ( 感知中樞 ) 與五官 ( 感覺器官 ) 之間的聯繫通路是「經絡系統」,心與腦之間的聯繫也是藉由十四經脈間接溝通。 心調節各臟腑的功能活動與人的精神活動, 通過感官形成感覺和知覺進入腦中,只有心的氣血充盛,神志才能正常運作 。當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或陰陽平衡失調,則可出現心主神明功能異常的狀態, 痰迷心竅、心火旺、痰火擾心、心陰虛、心 陽虛、心氣虛、心血虛等病證,皆可影響人之神志。而精神緊張或受驚嚇時等精神情志引起的出汗狀況,也是因為心為大主,主宰精神情志的相關活動。
中醫之心統管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等生理活動,並主導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睡眠等心理活動 ,而現階段對心腦何主神明之疑惑,主要是《內 經》對心的描述不清楚,造成解剖、生理、 病理模糊不清的概念及心神涵義重疊的錯覺。心的精氣上入於腦,並產生思維意識及相應行為,心所藏之神才得以支配腦之 元神 。因此「心主神明」中的 「心」應理解為「心臟」,包含現代醫學之 中「心」和「腦」的功能 ,主要分成類似 西醫循環系統的主血脈功能及腦、神經、精 神系統中的主神志功能,但是腦的思維功能 必須在心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才得以正常發揮。
王金城認為心主之「神」是一種「生 命之神」,而腦主之「神」是指意識與思維活動,可經過後天培養與學習,更說明腦主之神是心主之神的進階表現。朱向東提 及「元神」是生命活動的根本氣機,可支配 各臟腑主導之魂、神、意、魄、志,「識神」 為腦產生之「精神意識」,由元神支配腦產 生,並透過元神控制魂、神、意、魄、志, 可對各種資訊進行翻譯、整理及儲存。孫滿 娟在這方面做一個總結,認為「元神」 由魂(主司感覺和運動)及魄(管理內臟活動) 組成,而「識神」可主管意、志、思、慮、 智等思維意識活動,但元神卻不能受到「意」 所控制。
研究中醫學上的心系和腦系的藏象理論, 以瞭解其疾病之病因、病機和辨證論治,建構中醫的心、腦科學體系,探討兩者的關聯和從屬,並在臨床實踐中建立中醫對心系和腦系疾病的診斷和療效評估系統,是一項有價值的探討分類,自然醫學是將身心靈整體對待,按照中醫的理論,它們相互關聯,可以相互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余虞對話 有德當政受人慶 虞和芳 24.12.24.發佈

余虞對話 24.12.24. 有德當政受人慶 余處長:感謝大作詩三首分享,回敬數語致意。 有德當政受人慶 人老有能受人敬 艾德諾與戴高樂 二戰後謀避戰爭 歐盟成立由其生 發展經濟利生民 歐盟宗旨重和平 說來容易實行難 俄國進攻烏克蘭 烏國不服來抵抗 俄國搶奪顯威揚 誰勝誰敗無人知...